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巴杜仁波切:婚姻與兩性之間的關系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婚姻與兩性之間的關系
  ——龍樹菩薩的無上法教
  主講/巴杜仁波切
  譯者/劉之怡

  婚姻以及兩性之間的關系和業力有很深的關聯。由於業力非常復雜的支配著我們整個性格,而每個人所受到來自過去生中業力的影響又是非常的不同,因此,對於業力是如何操縱著男女之間的關系,我們很難只以幾個基本要點就輕易驟下結論。
  我們可以說,一個人真正的性格不一定是他們所表現出來的那個樣子。佛教史上最偉大的聖人和學者之一——龍樹菩薩,曾寫過幾封信給當時一位從未謀面,名叫德楚桑波的國王。而在其中的一封信裡,龍樹菩薩談到了業力。他說就一般而言,人們很自然的會落入四種不同的業力當中。他用芒果做比喻說明芒果可能裡外都熟,也可能外面熟,裡面卻是生的;或裡面熟了,但外表看起來並非如此,或者裡外都未熟。
  同樣的,人也有兩面,那就是一個人外在的態度和行為,以及內在的動機和渴望。龍樹菩薩以芒果的表裡來比喻個人的外在行為和內在動機(發心)。第一種情形是一個人的外在行為和內在動機都相當純正。其次,一個人的外表可能會逐漸變得難以應付,甚至有暴力的傾向。另外一種人可能動機真誠,但行為卻不容易為人所了解,那麼他可能看起來也會相當令人討厭。而最後一種情況便是一個人的外表舉止和內在動機都相當不正。
  由於要了解一個人的真正動機是非常困難的,所以我們亦無法確定在一段時間過後,他的行為會變得如何。既然我們無法預知一個人的真正性格和動機,那麼在男女兩人結婚後所可能產生的困難也就無法避免。在此情形下,婚姻是否能成功,實在是個未知數。只是我們生於這個娑婆世界,仍屬輪回世間的一部份,所以盡管男女之間的關系有這麼多的不確定因素,但我們仍深陷在生命的旅程之中,不斷隨著自己內在的心理模式和外在的環境以及傳統的習俗,戀愛、結婚而行。
  由於我們是屬於輪回世間的成員,所以自然便會有許多的沉浮、盛衰和沖突。但盡管如此,婚姻仍是有其必要性,因為它本身就是生命中非常自然的一部份。
  為了要更完整的切入這個主題,首先我們必須清楚知道佛法中的一些基本觀念。佛陀告訴我們欲望和執著絕對是有害的;在某種程度下,它對人類具有絕對的破壞性。他強調欲望和執著是兩性關系的痛苦根源。佛陀曾舉例說明欲望和執著就像古印度一種名叫“肯巴”的水果。這種水果看上去很漂亮,但卻含有毒性。欲望事實上裝滿了心理的毒藥,它具有毀滅性。因此,除非我們有意面對自己的執著和欲望,否則它將造成我們與輪回之間永不停止的糾纏。也就是說,雖然男女的婚姻關系是屬於整個輪回生命的架構中一個非常自然的部份,但我們仍必須了解輪回本質的不圓滿,以及耽溺於其中的痛苦與不快樂。
  如果我們放任自己耽溺於這些執著和欲望,而不下點功夫找出斷除或放下它的方法,那麼我們的欲望和執著便會不斷增加,終至無法控制。下面這個例子或許有些可怕,但卻也十分適當。我們都知道麻瘋病是由一種特別的病菌所引起的。當人們感染到這種病毒時,常常會癢得無法忍受。因此,為了要疏解這種痛癢,病人只有暴露在像火一般強的熱源之下,以求一時的解脫。由於熱感的接觸,搔癢的表層看起來便更加嚴重。這種方法的嘗試,使得感染變得更加惡劣,所以最好別這麼做。但在麻瘋病人癢得難受的當時,實在無法不想辦法做些什麼,所以他們根本無法顧到結果是否會變得更糟。不幸的是,這也是我們一般有欲望之男女的運作方法。
  我們出生在充滿欲望和貪執的人道,習於隨著欲望任意而行,並且期待這些欲望的滿足會讓自己得到某種永恆的快樂——盡管我們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倘若我們一直耽溺在這種執著中的話,那麼它是絕不可能引導我們獲得絕對的證覺利益的。但問題是,我們常認為自己生於此充滿欲望的人道,所以不得不參與這整個世俗的過程。
  我相信我如此直接而坦白的說出這些,應該不會冒犯各位才對。各位或許都有,或曾有過兩性關系,而且了解這其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由於我是一個結婚的仁波切(注/藏密佛教有少數此種特殊的傳承存在),所以我可以用一種簡單而率直的方式來告訴各位事情的實相。如果這些是由一位了無牽掛的出家法師口中說出,那麼各位或許會將它看成是一種對自己的批評。然而我既然是結了婚,那麼也就和各位一樣成為這整個執著世界中的一份子。所以我想,由我來轉達佛陀的教法給各位,應該是十分貼切的。
  各位可能都知道釋迦摩尼佛是古印度淨飯王的兒子。他長大後,娶了美麗的耶輸陀羅為後,並生下兒子羅睺羅。雖然如此,他仍領悟到人世間一切都不斷在變,一切都是無常的。沒有任何人可以免於生、老、病、死這四種苦,整個輪回世間的本質就是一個苦海,結果他捨棄了優裕的生活和王國。這其中的意義就是說,在遵循這種人類固有的婚姻以及兩性關系的生活模式中,要想從中獲得證悟是很困難的。
  現在坊間出了不少有關藏密修行的書。在純淨的密法裡,確實有和配偶一起修行的法門,但這只有在一個人的修行基礎已相當正確穩固,並已達到較高層次的了悟時才可適用。在此較高的層次中,行者已遠離一般的欲望和執著,並從五毒中解脫。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或許可以和配偶共同修行,利益眾生,就像書上所討論的一樣。
  正如帝洛巴對那洛巴所開示的,我們應該去除的不是外表上的東西,而是內在的貪戀和執著。有很多人將表相的東西錯認為真正的問題,但實際上,執著才是造成我們身敗名裂和諸多問題的主因。只要我們不追逐並執著於這些表面的事物,外相便不是問題。外表美麗的人或物並沒有錯,我們不需將它視為敵人或有害的。因此帝洛巴告訴那洛巴,與其和表相的東西交戰,不如剪斷我們對其執著的線。
  其實,一旦執著去除後,不管任何人、事現前,即便是一位外表非常迷人的人,也不會再對我們特別造成問題了。一旦斷除了欲望和執著,修行就很容易進步。一般所認為的我們應該避開輪回的痛苦而追求解脫這事,事實上,只要我們下定決心剪斷執著的根,那麼外相和解脫便有可能並存,而逐漸融合為一。也就是說,一個證悟的眾生是可能同時超越輪回和涅槃的。
  上面我們所說的是屬於一種較高層次的修行。在了解我們可能達到此種境界之後,我們必須再回到現實,並且從一個非常實際的角度來考慮兩性之間的關系。在龍樹菩薩的教法中,他提到幾個適用於婚姻和男女關系的基本指導方針。
  首先,男女的相處應基於彼此的了解、愛心、和信任,絕不應像對待仇敵般充滿攻擊和侵略。彼此之間也不應控制或支配對方,同時期待或甚至強迫另一半要完全順服自己。它應該是一種負責的表現,兩位伙伴彼此坦誠而用心的照料著共有的資產。如果其中一位變賣或甚至偷竊部分家產的話,那麼這樣的關系絕不會有好的結果產生。這個開示是兩千年前龍樹菩薩所傳授的。現代的社會標准和家庭關系雖已改變許多,但這些在過去曾被尊崇並且實踐的法則,在兩千年後的今天依然適用,並且越發令人深省。
  龍樹菩薩又說,在婚姻的關系裡,兩性應有一種如同兄妹般的信任和尊敬。或許在現代的社會裡,我們已很難找到家庭成員和兄弟姐妹之間還能十分互信互愛的家庭。但在過去傳統的印度家庭中,兄妹之間普遍存有一種非常深刻的了解和互助。龍樹菩薩以為一個美滿的婚姻,需要如兄妹般那種互信互持的感覺。
  龍樹菩薩同時忠告說,夫妻應彼此為對方設想,避免做出違反對方意願的事。他們應互相協調,保持一種如母親對待孩子般的慈心。
  除此之外,夫妻應彼此忠實地對待對方,就像忠於國王或領袖一樣。夫妻之間的相互信任和尊重,不應被視為是一種懦弱的表現。
  在最高層次的修行中,夫妻雙方應視彼此為自己的本尊,就像我們觀想觀音菩薩或阿彌陀佛為自己的本尊一樣。觀視對方為自己的本尊和開展所謂的“聖觀”相吻合。
  最後我們應該記住,世界上有許多各種不同的風俗習慣,而婚姻也有可能以各種不同的形式產生。在古代,做國王的通常有很多妃子,而現在在世界某些地方,男人仍被允許擁有好幾位配偶。大家比較少知道的是,在某些地區或國家,事實上,一個女人也可以同時屬於好幾位丈夫。由於輪回世間並沒有一個統一的社會習俗,因此我們很難概括的論定,認為什麼才是最普遍或最正確的兩性關系。
  總之,婚姻和兩性關系存在著兩個層面。就負面或輪回的那一面來看,兩性常深受執著和欲望的習氣所圍繞,以致就如同麻瘋病人般強迫自己暴露於火中,以求暫時獲得痛苦的減輕一樣。但其結果則往往使得自己的病情變得更加嚴重。至於屬於正面或建設性的這一面則非常深刻而且必要,因為在此層面中,婚姻和兩性關系常被視為是投身於一個積極有意義之人生的踏板。而在最深的修行階段中,它可帶領我們獲得一個神聖和證悟的人生。  

上一篇:晉美彭措法王:以妙觀察智解開煩惱與困惑
下一篇:慈誠羅珠堪布:皈依的真正涵義及目的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