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關於回向的種種開示與釋疑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作功課回向時,是做完就回向,還是到晚上再一起回向?

仁增塔欽仁波切答:回向的話,當然是越快越好。你現在做了一個修持、行了一個善業以後,馬上就回向。因為如果我們沒有馬上回向的話,接下來可能有一些煩惱心、貪瞋心生起,會把之前所做的善業消除掉。所以,當然是先把它保存起來比較好。

問:回向要念出來還是不念?

仁增塔欽仁波切答:我們造的善業,沒有說一定要念出來,心裡面要去想反而是很重要的。如果你單單只有嘴巴念著:“我回向現在念多少遍的善業。”嘴巴裡面念念念,心裡面沒有想的話,那就吃虧了。因為我們做的善業,你心裡面有什麼想法,要回向給什麼人,或回向給眾生的那個想法,它才能夠變成真正的回向,單單嘴巴念是沒有辦法回向出去的,要心裡面想,心裡面想的時候,是要想今天我念了多少遍比較好?還是不要想比較好呢?想一想多少遍的比較好。如果我念了一百遍,因為我們想今天念了一百遍,心裡就會很開心,你一邊算,一邊就會覺得很開心,隨喜自己的善根功德,這樣會讓你本來的善業增加好幾倍。本來你只有想我只有念一百遍,你一隨喜下去,可能就變成好幾千遍,你回向的力量又更大了。所以,你不只可以算今天而已,你還可以算到昨天去,“我昨天念了兩百遍!前天念了幾百遍!”這樣算起來,念了那麼多,感覺真好,就會很開心,這叫做隨喜,隨喜的功德還可以讓你們以前所做的善業一直增加,所以要去算。心裡面要去想才重要,不要說是嘴巴念而已,心裡要去想我要回向善根功德,然後去算一算我到底做了多少善業、念了多少咒。

問:可是,有一個問題,我們布施、行善,我們為什麼要記起來,記不住就沒有功德了嗎?

仁增塔欽仁波切答:我們要做任何的修持,有三個要點一定要記在心裡面,第一個就是前行,要有菩提心,就是還沒做善業前要有菩提心,在做善業的當下要觀三輪體空。以布施來講,我們在修持的時候,施的人不應該認為那是實有的,不應該對它有一種執著,如果你有執著覺得我在布施,心裡就會產生煩惱,就會產生“我在布施”的傲心。施者要觀其體性是空的,沒有自性的。布施的對象、所布施的東西或施的動作同樣也是因緣匯聚而成,並沒有一個實在的體性。我們在布施當下,就要以這三輪體空來做布施。剛剛說前行要有發心、正行要觀三輪體空。結行就是這個善業做完了要回向,把我們的善根功德回向菩提。正行和結行不要混在一起,我們觀修三輪體空,就是要斷除貪著功德的心。但是,並不是說觀修三輪體空,我們所做的善業就全都會不見。

-------------------------------------------------------------------------------------------------
海濤法師 開示

我們應該在平日充滿忙碌的生活中為自己的修行撥出另外一點時間,不需要很長,例如半個鐘頭或是一個小時。這個時間可以是每天的早晨、或是傍晚、甚至是深夜也無所謂,因為我們每天大部分的時間都必須和外界的各種狀況相處,而我們的心也更容易被外面的世界所迷惑,所以如果當我們每天都為自己留出一點時間讓自己的心靈沉澱時,那我們將會在修行的路上越加進步成長;我們的心也會因此而更加有力量,不會再那麼容易被外界的情境所困擾,我們將可以成為自己情緒的主人。

一般修法時都有前行、正行、結行三部分。──前行就是修法之前要皈依和發菩提心;──正行就是我們修法時的主體,也就是我們每天為自己准備的功課,例如有些人會以誦經作為定課,時間如果長一點可以誦地藏經;或是時間短一點可以誦心經十遍二十遍,依照自己的需求也可以是持咒或是打坐等等,而不論是哪種法門都是一樣的殊勝,不要有太大的分別心,最重要的是過程應該要專心一意、並且讓自己的身心變得輕松沒有罣礙,修法完畢之後就是結行。──結行就是功德回向。修法一開始,我們就是為了一切眾生的究竟利益而修持,因此在修法結束時,自然要將功德回向給一切眾生。

我們所生起的煩惱,往往會減損我們先前所造作的善業、所累積的福德,若先前所行的功課皆已如實回向,之後雖生起了煩惱,也不會消減我們的福德。

如實回向會使我們的善法功德與日俱增,就如同把錢存在銀行,會不斷孳生利息一樣。所以說要令善法功德不會消減且日益增長的最好方法就是回向,即使不能做到三輪體空的回向,也要盡力做到隨願的回向。

而且注意!我們所回向的功德,並不是由所有的眾生均分──每一眾生只能分得那麼一點點;而是在同一時間內,每一眾生都能得到我們回向的所有功德!如同我們點燃了一盞小油燈,這盞油燈的火可以再使十盞油燈都得點燃,不要說十盞油燈,甚至一百萬盞油燈都可以從最初的這盞油燈的傳遞而得以點燃,但是最初的這盞燈並不會因此而改變他原有的亮度跟光明。所以當我們在回向時不需要害怕我們所回向的對象會不會太多而卻沒有那麼多的功德可以分,相反的,當我們越仔細的關心到我們周遭眾生的苦痛──雞的苦、鴨的苦、單親家庭的苦、貧窮失業的苦、獨居老人的苦和孤獨!如果我們願意一一的為他們祈福回向,這樣的功德反而比我們只回向給自己的親人、朋友大的許多。

所以我們隨願的回向──首先想像諸佛菩薩在我面前,他們從無始以來就發願為眾生的究竟利益而修行,並將一切功德回向給所有眾生。我也要隨其願、像他們那樣回向,將我所做的一切善法、修持功德回向給一切眾生。然後觀想諸佛菩薩對我們印可說:“汝願成就!”

最後,思惟:回向者、所回向之對象、回向之行為皆是空性,而將心如是安住於無所執中──此乃最殊勝的回向!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復然

我今回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歎 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回向諸善根 為得普賢殊勝行

─《大方廣佛華嚴經》─

----------------------------------------------------------------------------------------------------------------------------
回向是在完成善事之後,願善事的功德如何成熟的一種發願(與發願的區別在於發願是在作善事之前,回向則是在作善事之後),回向與不回向有很大的區別,比如為父母健康而誦咒後,若作回向,父母能得到這一功德,否則,父母並不能得到這一功德。而且在以後生起嚴重的瞋心和邪見之時,這些善根都會因此而長時不能感果,另外,回向的對象不同,所感的果也會有極大的差異。如果只為現世的一些利益如健康長壽、消災免難、升官發財等回向,則所感的果極小,而且也只會成熟一次,要想所作的善根能恆久不滅,也有個殊勝的方法,即把功德回向無上菩提,這樣所作的善根便會永遠不滅,而且還會逐漸增上。若仍執著於世間利益的一些人可以這麼觀想:我在獲得出世的功德甚至是無上佛果之後,何愁還得不到這些世間小利呢?諸佛菩薩的福報即已極好地說明瞭這一點。因此回向時發心應盡量廣大。

佛陀與祖師們關於回向的開示極多,如在小乘的戒律中,經常遇到佛陀親口宣說的這個回向偈:“此布施善根,皆隨逐餓鬼,消餓鬼惡身,得生善樂趣。”佛在《慧海請問經》中說:“譬如水滴落大海,大海未竭彼不盡,如是回向菩提善,未得菩提亦不盡。”至尊密勒日巴也說:“山林禅修大修士,與彼供養功德主,同獲成佛之緣起,緣起精華為回向。”即山林中閉關的修行人,與為其供養的施主,只要他們誠心回向,都會同等獲得成佛的緣起。噶舉派的覺巴仁波切說:“二種資糧猶如摩尼珠,若不發願亦即不拭淨,所求之果最終不得成,故於回向當勵力修持。”意即摩尼(如意)寶珠若不擦拭清淨,人們便不可能從中求到財物,同樣在積累福慧二種資糧時若不發願回向,則佛果也不可能得到,因此應勵力修持回向。《般若攝頌》與《現證莊嚴論》第二品也都強調了回向的重要性,在上面所舉的貧女隨喜獲福的公案中,貧女因沒有將隨喜的功德回向,而在以後生起了瞋心而失壞了善根。

“第三是結行回向殊勝。末法時期,眾生的貪、瞋、癡煩惱很重,你在修行時,如果如法地回向功德,功德很大。在修行結束後,將所有的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回向給在六道輪回中的一切眾生。也可以觀想過去諸佛如何回向,現在諸佛如何回向,未來諸佛如何回向,我也如是回向。回向非常重要,這可以讓我們所得到的功德日日增上,在最終獲得佛果前不會滅失。總之,三殊勝修法的功德很大,如果沒用三殊勝修法,在遇到違緣時,凡夫會生起瞋恨心,那麼修行所得到的善根與功德很容易被損壞。寂天菩薩在《入菩薩行論》中講道:一瞋能摧毀,千劫所積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諸福善。所以今後修持任何法門,都不要忘記以三殊勝來攝持。今天很簡單地講了一下三殊勝的修法,這三個修法雖然按這個順序講,但三殊勝修法比如發菩提心等,一定要同時貫穿全部的修法過程。大家在今後的修行中要按照這個方法修持。”

─ 堪布希阿榮博仁波切 ─

回 向 和 祈 願
----------------------------------------------------------------------------------------------------------------
─ 法王無著賢菩薩 ─

在做善法時,我們必須將功德回向菩提,否則的話,若出現對嚴厲的對境生瞋等足以毀滅善根的因緣時,我們一定會滅盡自己的善法。若能將功德回向菩提,則此善根永遠也不會退失。回向時還應注意,不能像小乘那樣只為自己獲得利樂、脫離三界之苦而回向,應回向給一切眾生皆能獲得無上佛果,這一點非常重要。回向時還應觀想,諸佛菩薩在為我們作證,同時,還應於不緣能回向者、所回向之善根、回向之對境這種三輪體空的心態中回向,邊回向邊體悟萬法皆空的實質。若未通達此點,作為處於凡夫勝解行地的我們,還可依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的回向方式、內容而回向,也即他們如何回向我們亦如是回向,如此回向亦完全可行。
 

上一篇:為什麼我總想哭?
下一篇:慘絕人寰的活熊取膽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