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弟子規》:我的家教寶典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賴梅鳳
一直以來,我對傳統文化都有一種特殊的感情,經常捧讀老祖宗遺留下來的經典,知道這些都是好東西。因此,有了孩子後,自然經常給孩子灌輸這方面的思想。有感於現代教育全盤西化的結果,致使很多孩子空有一副中國人的面孔,卻沒有中國人的精神——即中國文化的內涵,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做個真正的中國人。
女兒上小學後,我便有計劃地讓她讀誦一些儒家經典,主要有四書五經、唐詩宋詞以及《老子》、《莊子》等。又見縫插針地讓她閱讀大量的小說,從古代的四大名著、《三言兩拍》、《聊齋志異》,到現代的《圍城》、《平凡的世界》,乃至《三重門》、《北京法源寺》等,但凡有點名氣的,我都會搜羅給她看。她一般沒有時間,大都是我利用她寫字、吃飯乃至一切空閒時間念給她聽,已經到了急功近利的地步,處處怕落人後。那時候的想法純粹是為了提高她的文化修養,以便將來在社會上多一份競爭力,並沒有把讀書與做人聯系起來。漸漸地,她的知識確實積累得比較豐富,寫作能力也有所提高,但這種教育也慢慢顯露出弊端。因為世間小說,即使是所謂的名著或學生必讀的一些課外書,裡面也摻雜了太多有害的知見。即使我煞費苦心地挑選,把關,讀到有關仇殺、情愛等章節即便跳過,但女兒還是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負面影響。首先就是她變得傲慢了,認為自己懂得很多,看不起別人;還有就是做事浮躁,得失心很重。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在網上看到蔡禮旭老師的《細講弟子規》,當聽到“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時,我恍然大悟,原來教育的根本在於德行,聖賢書不但是用來讀的,更是用來做的!一個人如果從小不扎好德行的根,將來本事越大就越危險。就像懸崖上根基不牢的樹,將來枝葉越茂盛,就倒得越快,摔得越慘。我慶幸自己醒悟得早,補救還來得及。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作者李毓秀(1662~1722),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他以《論語&
8226;學而篇》的“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為中心,分為五個部分,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范,有極強的可行性。如講到孝,具體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等。《弟子規》是儒學的根本,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分、閒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是每個人都不能錯過的一本好書。
通過和我一起觀看蔡老師的演講,再互相深入地探討,女兒認識到了《弟子規》的重要性,她當即發願要把《弟子規》讀誦千遍。此後,我們就一起學習《弟子規》,並把它一點一滴地落實到生活中,互相監督,互相勉勵,收到很好的成效,真是受益匪淺。
女兒一向做事毛躁、不細心。有一次燒飯,我在外面忙,叫她去把煤氣灶關了,她漫不經心地把開關往逆時針方向一擰,沒看看火有沒有滅就走了。過了好一會,我進去發現火並沒有關掉,一直在燒,只是開成小火而已,飯已經全變成鍋巴了。我嚇一跳,嚴厲地責問她是怎麼回事。她大概嚇壞了,一口咬定她明明關好的,不知道怎麼會燒起來。我質問她好幾遍,甚至演示給她看,她就是不改口。中午放學後,女兒惴惴不安地一直在觀察我的臉色。我對她說:“好好去讀《弟子規》,看看自己錯在哪裡,然後告訴我!”此時她終於承認自己的過失,嗫嚅著說:“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我緊追不捨:“還有呢?”“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她說:“媽媽,我錯了。我那時候非常害怕被您罵,才不敢說。”我重重地告訴她:“做錯事情絕對不能掩飾,否則小錯有可能會釀成大禍。‘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要勇於承擔責任,做錯事情被責罵幾句甚至被處罰都是應該的,千萬別想藏著掖著,等到小事變成大事就來不及了。現在這點擔當都沒有,將來怎麼做大事?”這件事對她觸動很大,我想,她會記住的。
女兒練習毛筆字也有不少時日了,可是進步很小,後來甚至有倒退的傾向。她是越寫越沒信心,態度也愈加松垮。看到《弟子規》裡的“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她知道了自身毛病所在,開始端正寫字的姿勢和態度,很快就進入了狀態。近來進步不少,她也漸漸體會到其中樂趣,不再視寫字為畏途了。

時下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人都擁有許多衣物。以前我也是一個熱衷於衣著的人,明明不缺衣穿,可看到喜歡的衣服還是忍不住要買,以致家裡閒置著很多不穿的衣服,造成了無謂的浪費。學習了《弟子規》裡的“衣貴潔,不貴華”以後,我及時改掉自己的毛病,戒除“女人的衣服總是少一件”的不良心理,否則,不但浪費金錢和資源,也會給女兒一種誤導,將來成為一個只會追逐時尚而胸無大志的人,一生會過得很苦惱。這一點女孩子要特別注意。有人說,教育女兒比教育兒子還要重要,兒子不好,只會害自己一家,而女兒將來要嫁出去,如果不好,就會害了別人家世世代代。她將來也要做母親,母親對兒女的影響是最大的,一個不賢良的母親是教不出賢良的兒女的,然後又一代一代地影響下去。所以才有“天下所以少賢人,只因人間少賢母”這句話。我們把兒女教好了,就是為國家作了極大的貢獻。
現在很多小朋友,都喜歡看一些閒書,像各種流行的充滿打殺或妖魔鬼怪的漫畫書、純娛樂的書籍等,還有充斥了太多殺盜淫妄的電視、網絡和游戲,這些都給孩子的心靈造成很大的污染。正如《弟子規》所言:“非聖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志。”所以我主張小孩要盡量避免接觸這些東西,等到德行的教育在他們心裡扎下了根,具備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有了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後,自然會有免疫力,即使遇到也會自己遠離而把有限的時間、精力用在正途。這一點,我和女兒也取得了共識,自動和這些東西“絕緣”。家裡從沒有電視的聲音,因為我早把電視機送人了。我認為,在家庭中,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先做到;自己都做不到,卻要求孩子做,她是不會服氣的。比如不希望孩子看電視,自己也不要看;無事不上網;不打麻將,不做一些無聊的事;改掉自己身上的不良習氣,要有“日日知非,日日改過。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於自是;一日無過可改,即一日無步可進”的意識。要多讀書,讀好書——以聖賢為師、經典為友,努力完善自己的德行,處處做孩子的好榜樣,營造一個安寧而純潔的家庭氛圍。若能如此,又何愁子女不上進呢?
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本在於“孝”,《弟子規》也不外於此。學習《弟子規》以後,我才真正意識到父母恩重如山,而自己卻做得很不夠,以為逢年過節寄點錢,買點東西給父母,就很孝順了,而內心卻沒有生起感恩心和恭敬心。後來在自己生日的那一天,我給父母寫了信,寄了錢,感謝他們的養育之恩,並忏悔過去的不是。這一切女兒自然看在眼裡。她有時講話語氣生硬,惹我生氣,自此以後,她把“在家而奉侍父母,使深愛婉容,柔聲下氣,習以成性,便是和氣格天之本”作為座右銘,時時提醒自己孝順父母,態度比以前大為改觀。平時也懂得分擔一些家務,洗碗收筷什麼的。她生日那一天,她爸爸回來後抱歉沒給她買生日禮物。她說,蔡老師說生日是母難日,是該感恩的日子,不需要禮物。說完端來兩張椅子,讓爸爸媽媽坐下,然後鄭重地說:“感謝爸爸媽媽11年的養育之恩……”一語未了,她父親早已流下了激動的眼淚。
我的孩子身上仍有許多毛病,但我並不像以往那麼著急,我相信只要把做人的根本——德行培育好,孩子長大後是不需要父母操心的。

通過與賴師兄交流,才知道她還用佛法教育孩子,讓人深深地隨喜贊歎,以下是她的郵件摘錄:
本人只有初中文化,從前十分愚癡,由於學佛以後,蒙佛菩薩慈悲加持,才有了一些正確的知見。此文是家長會上的演講稿,是應學校之邀萬不得已硬擠出來的。其實,關於家庭教育,我有太多的話要說,遠非一篇《弟子規》那麼簡單。
比起同齡人來,女兒確實很懂事。比如孝敬長輩,從不頂嘴;循規蹈矩,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學習不用父母操心,自己很上進;吃飯穿衣不挑剔,不亂花錢;愛護小動物,看到同學玩弄蒼蠅十分心痛等,方方面面都還不錯。很多家長都特別羨慕我。其實女兒的成長過程一直是用佛法的理念來指導的,《弟子規》、《三字經》等一些儒家基礎典籍起到輔佐作用。2000年一個殊勝的因緣,我有幸皈依三寶,從此每天沉浸在佛法的海洋裡,如饑似渴地研讀佛書,得到前所未有的感受,猛然體悟到過去生活的種種荒謬之處,開始過一種簡單的生活,洗心革面,努力調伏煩惱習氣,時時用佛法來觀照自己的行為,日子過得清淨而有規律。那年女兒5歲,開始跟著我們吃素,每天禮佛,寒暑假就到寺院小住。我經常策勵她不隨俗流,盡量用佛法的標准來要求自己。在《本師釋迦牟尼佛傳》、《虛雲老和尚的足跡》、《影塵回憶錄》、《百喻經》等佛書的耳濡目染下,女兒從小便有了五戒、十善、六度、四攝等概念,特別是因果報應的觀念早早在心裡扎下了根,行為上自然比一般孩子有所自制。
我本來反對她讀世間的一些文學作品,總想保護她心地的純潔,但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中,我的願望極難實現。不得已,我只好重新拾起久已不讀的世間文學,分別甄選,嚴格把關。一二三年級時盡量不讓她自己看,而是由我一字一句地讀給她聽,煞費苦心地跳過一些仇殺、情愛等不宜小孩的章節字句,對於一些錯誤的知見也時時警醒她加以觀察分辨。在我的努力下,她基本上沒受到什麼傷害,還從中吸取了一些有用的東西,這一點在她寫作上面就可以看出來。現在孩子12歲,上六年級,很多方面我就無能為力了,比如老師要求他們多看課外書,有些文學作品還要求必讀。我不可能再像小時候那樣一字一句地讀給她聽,只能一再告誡她:對錯一定要用佛法來衡量,要有分辨力,不要沉迷,不要被誤導。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整個社會競爭的大氛圍,現在的孩子壓力特別大,我女兒也不例外,對成績特別在乎,做夢也想考上重點中學,把自己逼得很苦。這時候我會引導她:“成績好壞跟努力與否自然有關,但更重要的是,它跟業力福德因緣關系更大,不是一味努力就能解決問題的。你一定要多培福德,多做善事,這才是根本改變命運的方法。其實真正做到奉獻、謙讓,不去競爭,福報也會如影隨形,這是因果使然。平時看到有幫助別人的機會一定要珍惜,特別是同學來請教作業,要盡心盡力地解答,不能有絲毫吝啬之心。看到別人考得好千萬不能妒忌,要站在他的立場上真心為他高興。平時用壓歲錢多做布施,助印經書捐做善事等等,這才是使智慧增上的真正辦法。”現在的家長一般沒有這種意識,太過執著,一旦孩子成績不佳,則只在學習方法上找原因,一味地責怪孩子不努力,把孩子逼得很苦,結果往往事與願違,甚至導致悲劇的產生。

另外對於正信的佛弟子來說,雖然孩子還小,但也要引導孩子體會輪回是苦、一切如夢不可得的本質,事情要認真去做,但不要執著。讓她知道,這些都是暫時的,只有求生淨土成就佛果、救度眾生出離輪回才是究竟的快樂。雖然孩子現在對世間很多對境十分熱衷、著迷,津津樂道,但只要我們經常在他(她)耳邊反復地開示這些道理,他(她)總有一天會領悟的。
盡管六年級功課很緊張,我還是讓她每天讀誦、學習佛教經論。她特別喜歡《阿彌陀經》,《淨土》雜志每期都看,《印祖文鈔》看不懂,我就給她慢慢講解。她每天放學後讀誦《入菩薩行論》的七分之一,早晨各讀一段《地藏經》、《楞嚴經》。有時間還讓她看索達吉堪布的《入行論講記》。時時勸勉她發大心,從小樹立利益眾生的人生目標。同時我本人也努力完善人格,精進修行,時時用佛法來要求自己,少欲少求,與人為善,以期對她有較好的影響。
可欣慰的是,她現在已具備一定的分辨能力,對世間一些似是而非的觀念能加以抉擇、甄別,比如對有仇報仇、歌頌愛情等世俗觀念皆不以為然。其實,一個孩子,只要從小在他(她)的心田裡播下菩提籽,當這棵菩提樹苗慢慢成長時,心田裡的雜草就不會大肆蔓延。有了這些根基,他(她)的人生道路會走得很正,將來根本不需要你操心。
但有一點我們做父母的要明白,孝道也是相對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父母付出了愛心的教養,才有子女孝道的反哺。半年前我和女兒細細看過了《母慈子孝——三十年家庭教育的心得報告》,那八集視頻至今仍保存在我的電腦裡。碟中母子兩人對日常生活中的許多細節娓娓道來:母親是怎樣細心地教育,最後把兒子培養成一名德才兼備的博士;兒子是怎樣時時感念母恩並孝敬母親。我們母女倆看後都非常感動並獲益匪淺。非常佩服那位了不起的母親,六十出頭的人,看上去只有四十多歲,相貌跟她的人生一樣漂亮。她是真修行,真得到佛法的受用。兒子也做得非常不錯。這一對母子真令人羨慕,值得效法! (請碟電話13891897747,QQ153570277,也有蔡禮旭老師講解的《弟子規》和各種佛教光碟,VCD和DVD的都有)
儒家思想非常珍貴,現代的功利社會確實十分需要這種傳統文化,我也督促小孩先做好人,讀誦一些儒家經典,作為將來學佛必要的基礎。但對我來說,只有佛法才是人生的最佳指南,精神上的唯一依托,生命的全部意義所在。我深深地體認到,比起世間的一切學說、言論,佛法是最究竟的,人生的一切困惑煩惱都能在此找到答案。我認為,一個人只要深入經藏,腳踏實地地行持,時時把佛法作為自己的行為准則,真正落實到生活中,一舉一動、起心動念都用佛法加以觀照,那麼,生活中的任何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教育子女更是不在話下,我們將會活得十分自在而有價值。看著孩子健康成長,生活越來越順心,我心中對三寶有著無限的感恩!像這些理念,我的演講稿裡一句都沒有提及,因為這些無法拿到家長會上演講(也許是我沒有掌握其中的技巧),其實我非常希望與一切為人父母者分享這些幸福人生的心得,以期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茁壯地成長。
 

上一篇:慈父往生記
下一篇:東林素食:百年好合(百合炒蘆筍)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