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居士文章
:轉載
張廷春:單純--心的最高境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單純,是人心靈中最為寶貴的質量。與真誠相比,單純顯得更高尚,更純潔。單純絕非是簡單和純真,而是一種精神格調,更是一種人生境界。因此,如果要對心的境界給出評價,我的最高贊語就是;豐富的單純。
年輕時由於當記者的便利,采訪並與可以稱之為大家的人物面對面地交談,以後又曾近距離地接觸過一些位高權重的長者。我發現,他們的心靈世界無不具有樸素單純的特征,並非像外界揣測的那種復雜。爾後我讀過不少人物傳記,發現一切精神的巨人,其靈魂核心始終是單純的。當然,單純中包含著豐富的情感、體驗和思想。精神巨人們深信,每個生命的個體不過是宇宙的兒童,須從根本上使自己的心靈永葆兒童的單純。由此他們對宇宙永恆的本質充滿精神的渴求,面對死亡與不朽、世俗與神聖之類的根本問題,渴望以某種引渡方式超越有限的肉體生命而達到更高的精神存在,本能地為一切精神事物所吸引,使自己的心靈越來越豐富。
人之初,性本善。人性的單純來自自然。有人把人性中的兩種單純,分別與兩種自然相對應。一種是兒童原始的單純。幼小的生命未開化,生活在原始的自然之中,這種兒童人性與原始的物質性的自然相對應。另一種是超越的單純,與生命超越的精神性的自然相對應。一切精神上的智者聖賢,都是通過信仰、思考和體驗而與超越的自然達到了相通,因而他們的心靈內核和人性,都具有這種超越性的單純。
然而,在這兩種自然和人性的兩種單純之間,隔著社會和社會關系。在世俗社會的作用下,人一方面脫離了原始的自然,另方面又在人性復雜化中被阻止走向超越的自然。因此,大多數人往往在失卻了原始的單純之後,卻不能獲得超越的單純。所謂「反璞歸真」、「返老還童」,絕非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須窮畢生的努力,堅守靈魂的執著,才能重回孩提的王國,找到童心的視角,獲得人生回歸的最大凱旋。
與豐富的單純相反的另一面,是貧乏的復雜。這是些貧乏淺薄的心靈,他們的心靈空間被各種利害關系和人際關系占據著,整日精於算計,工於權謀,所以復雜。還有那些所謂的「富人」、「大款」,處心積累,機關算盡,不擇手段地攫取財富。前者是充滿生存斗爭式的焦慮,後者則是欲壑難填的痛苦,其實同樣具有精神匮乏的特征,所以都是一種貧乏的復雜。我曾接觸過一些內地貪官,總結案例時發現,他們以權謀私的重要手法是故意將簡單事情復雜化,在原本質樸自然的人際關系中編織關系網,拉攏培植一些人為己效勞;在原本簡潔明晰的行政程序中,制造人為的障礙,假裝高深莫測,藉此以權謀私。結果,這些「化簡為繁、心懷鬼胎」的高手,一個個中箭落馬,跌進深淵。
除了豐富的單純和貧乏的復雜外,也許還有一種貧乏的單純。這種沒有精神和靈魂光彩的心靈,平淡如水,蒼白如紙,幼稚得可憐,簡單得可悲,我寧肯說這是膚淺、單一、簡單,而不是單純。有沒有豐富的復雜呢?真不好說。如果說有,歷史和現實生活中那種麻木、冷酷、陰暗、古怪乃至不可思議、難以理喻、天良盡失、喪心病狂的被稱之為魔鬼的心靈,是不是可以歸入這一類呢?這種人性的異化,只能稱之為心靈泯滅的「披著人皮的禽獸」。
毋庸諱言,社會是一個庸俗化功利化復雜化的領域,沒有人能夠完全脫離社會而生存,世俗的社會箝制著人們普遍沉淪於功利性的外在生活。而純粹的有內在生活的人,少之又少,往往在世人眼中屬病理意義上的天才瘋子,如王國維、尼采和荷爾德林。對於正常人來說,外在生活和內在生活都是需要的。這兩者皆優的天才,如歌德和拿破侖,相信必定為大多數人所接受。我想,人不能因為社會復雜而放棄自己內在的心靈生活。真正的偉人必有高潔單純的靈魂(內在生活),內在心智貧乏的人絕不可能有不朽的事功(外在生活)。當然,靈魂高潔單純未必有不朽的事功,因為擁有內在的非功利性的心靈生活與職業生活並沒有必然的聯系。
我祈望,用出世的精神去過入世的生活,在平庸沉滯的世俗時空中,保留內在的自由與充實、自信與寧靜,由此獲得一個更高的自我。在這漫長的過程中,逐步越過社會的樊籬和世俗的屏障,努力走向自己認定的精神目標。倘能童心回歸,修得正果,我便在自己身上找到了人生幸福快樂的最大源泉,並最終達致豐富的單純。
|
|
|
|
|
|
上一篇:觀世音菩薩顯聖真身相片
下一篇:賢遠:擔起自己內心的苦樂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