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ZENDO:道德在修行中的利益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世間道德的勸谕,是以利益為導向的。佛教的道德勸谕,也是如此。不過呢,世間的道德利益在當體是雜染我見的,在果報是輪回的。佛教的道德利益呢,當體是透趣無我的,在果報是解脫的。當然,世間道德的利益與佛教的道德的利益,也有共同的部分,在下文中我們也要談到。但本文主要還是想從解脫利益上談談對道德的看法。

佛教道德至少在如下五種利益:見知因果、攝護戒律、生諸禅定、觀察無我、方便利他。

一、 見知因果

關於認識因果,我們從理論上是非常容易了解的。一般的佛子呢,也是非常願意承認因果論的。知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因緣成熟,果報現前。雖然緣起認講起來很復雜,但如果用因果論這樣簡單地說明一下,也未嘗不可。因此,很多人通過法師的講法啊,通過讀書啊,了解因果論,相信因果論。

但是這種對因果的信仰,如何真實地印刻在心,當然也會有很多的方便。包括如理觀想,包括信仰上師,包括修習本尊,等等,我們都可以將因果觀念植入心中。除此之外呢,道德實踐可能也是一個極為重要的一個方法。

什麼意思呢?就是要真實了解因果論,要在順逆因果中了解因果的真實性。所謂實踐出真知是也。我們通常可能是做善事,可能會做惡事,這些都是涉及道德的,但我們如果不能如理觀察善惡事的果報,往往也就昏昏沉沉地過去了。如果觀察呢,我們可以不斷在自相續中生起對因果的真實信仰。這一點事實上在實修當中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偷盜,我們做了以後,就要以觀察,我們這個行為在多大程度上認為是一件很有罪過的事,連續的偷盜是如何改變了我們的心相續。如果在生起偷盜時,我們制止了自己的貪欲而未作法,我們的心相續是否發生了不同的覺受。如此等等。

但是,這樣負面的道德觀察,顯然是極為危險的。所以,我們在戒盜的同時,可以去布施,在行布施中觀察我們最近這幾月、這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都得到了哪些的善報,回憶往昔我們做盜事時,都遇到了哪些違緣和惡果。所以,這樣切實的道德觀察,真實讓我們在心中相認,因果這件事真是一點也不虛妄的。

這樣的道德實踐無疑對於我們生起因果的善順和怖畏有極大的助益。

二、攝護戒律

佛陀制戒,對於持犯,要求是極為嚴格的。我們很多佛子願意持守戒律,但常常總是有意無意地破犯戒律,自己也感到很煩惱。戒律的持守,嚴格講是需要甚深因緣的,如,包括我們宿世的願力在這一世的成熟情況,包括這一世我們的增上緣,包括我們的等流心態,包括我們這一世的精進程度。總之需要很多因緣的呵護,才會有一個良好的持守戒律成就。其中,一個講道德的人,便會對於攝護戒律,發生極大的作用。

道德實踐對於戒律的攝護,許多人從世俗這一面講,大意是人緣好呢,便會有許多順緣,因此會有攝護戒律的方便。這麼說呢,也很好,是對的,但並完全,也不夠十分地深入。事實上我們眾生的確正如佛陀所說,是自性一體的,生佛是一如的。在眾生無量的奇奇怪怪地緣起中,彼此之間都有心力的加持。你這一世善緣成熟多,你就有善緣的加持;你這一世惡緣成熟的多,你就有惡緣的加持多。不是一提加持,只有上師三寶的加持,眾生之間也是有加持的。所以一個行善的人,一個講道德的人,時間長了,會很容易感受這種善緣的加持的存在。由於有這些善的加持,我們內心安祥,外緣順暢,諸天護法為我們創造一切條件持守戒律——這樣看成佛也確不是一個人的事,大乘法從這一點看也是極為殊勝的。這樣,對攝護我們的戒律,便有極大的利益。

二、 生諸禅定

在上面兩個方面中,包含出世的利益,當然也包含世間的利益。不過限於篇幅,我們沒有分開講而已。這裡呢,也是一樣。禅定啊,也有世間的,也有出世間的。但無論是哪種,道德實踐都會極有助於我們生起各種禅定。

世出世間的一切事業的成就,沒有禅定是根本不行的。世間的有為法就是水滴石穿,自強不息。出世間的無為法呢,就是在禅定中體味寂滅。你想在世間博得功名,你沒有禅定,你是不會成就的。沒有定力,善緣還沒有成熟,你又做別的去了,心總在各種浮華的事情上動搖,怎麼可能有所成就呢。而一個講道德實踐的人,他內心對於名聞的得到,是非常有自信的,因為他在自相續中了知了這種因果。由於他富有這樣的自信心,所以能夠持久地做一件事情。所以你看,如果你總在某個方面誇一個人,他便極容易在這方面成就。如果他很有道德,自然會有很多人來贊揚他、肯定他,這些也會成為他建立信心恆久努力深入世間有為禅定的的動力。並有諸善神來護持,不讓非人等來惱亂這個人的心靈。

當然,世間禅定不只是這一件,對於淨心和福德的喜好,也可引生諸天禅定,它們也屬於世間禅定。

我們如果修學佛法,初步也可能要以這世間的禅定為基礎。就是直接修習無為法禅定,同樣也需要眾生的護持,在我們自相續中由於對於善法的信心而堅信自己富於佛性或者者說本具佛性。這一點非常重要。很多佛子不大看得起或不大善於觀察善法、道德實踐對於禅定的重要作用,以為善業僅僅是世間可見的善果而已。事實不是這樣,佛教裡的道德實踐,對於我們肯定佛性順利進入聞思及至禅定,都有不可思議的作用,諸天善神,感動於我們的道德成就,會盡力遣除違緣。有些違緣,是我們人所難以看到和思維到的。這些違緣的遣除,有時我們是難以做到的,因此需要其他眾生包括善神來幫助我們。所以你看那些道德成就者,往往慈眉善目,安祥自在。而那些惡人,則往往凶光畢露,心亂如麻。這些都是他們自業和與眾生的共業一同成就的緣故。

這些,甚深的體味,只有行者才可了知。

四、觀察無我

一個人的行佛事業的成就,當然時刻不能離開三寶的加持。同時,也需要行者時刻觀察自心相續,經常自我總結。凡夫還常常“一日三省吾身”呢,何況我們期於解脫的佛子呢。所以,自省有時也是如此的重要,以致於不這樣做我們就會墮入魔道。

在道德實踐中,對於觀察無我,至少有兩個方面的重要意義。一個是,道德過程的當體,就是一個無我的過程。即使人我們不作觀過,這個過程也是存在的。不過世間的無我是有限的,出世間的無我是無限的,或者說那個“我”本是寂滅的而已。在這方面,如果我們能夠時刻自省觀察,當然最好。

另一個方面,則要求我們必須時刻自省——事實上自省本身也是道德范疇裡的。這是由於,由於我們善業的成熟,往往世間的名聞會接踵而來,這些名聞,如果我們沒有如理觀察它的空性,便會迅速成為魔障來助養我們成熟大我慢。在世間法中,我們會經常看到功高德重之人最後走向了大我慢的毀滅道德。由於我們佛子初發心時,對於無我空性不能透徹明了,因此隨著善業的成熟,有時也會把我慢養得大大的,甚至最後成為解脫的魔障。這方面例子我們也是經常看到的。所以我不得不小心。

這樣,我們在道德實踐中,隨著“善我業”的成熟,促使我們不斷觀察“我”的空性,了知無我如此的重要。知道我們要想解脫,必須進一點了知無我。這樣對於無我了知的程度,就會隨著善業的成熟,而一步一步成為最終徹悟無我的殊勝法緣。

所以我們從正反兩個方面看,道德實踐對於觀察無我都是很重要的。

五、方便利他

道德這個東西,如果要從佛教的勝義上講,它本質上是空性的,是眾生作意(作意的成熟),真的執著於它,是不能獲得根本解脫的。從這個意義上講,道德永遠是一種相對的東西。在一個大成就者的眼中,有無一如,善惡一體,俱是空性。善是具性,惡也同樣具有佛性。這時,所謂的道德實踐,完全是利他的方便。因此,它也就成為方便利他的最重要手段。

這是因為,在眾生的心識中,講道德,就是善業。講道德,可以呵護眾生的“自我”,他們可以從中遮止對於生命、名譽、財富的的侵害,保證這些東西可以使他們的“我”延續下去。當然,真正延續的是我們的內心相續,而即使我們的內心相續,也是無常遷流不息的。這一點眾生無法徹底了解,因此對於道德的執著,使他們認為道德是世間最富有意義的東西。佛陀教法中對於眾生的一切利益都予以呵護,眾生認為有價值的,佛陀也認為有價值。所以,通過這些道德的誘導,可以令眾生對於解脫道生起信心:原來解脫道與道德並不相悖。

在各種各樣的道德實踐中,菩薩道行者會越來越熟練地掌握各種道德方法,並擴充世俗道德的含義。比如,在有些經典中,我們會談到財富和種姓對於菩薩的重要,因為有這些,菩薩可以令眾生生起歡喜心,更順利地接受佛法。但是,在更深廣的意義上,菩薩的各種解脫教授法和廣大深秘的菩提心,是最大的財富和最高貴的種性。這樣,在道德實踐中,佛法把解脫法嵌入了世俗的道德論域中,可以直接引導眾生趣向菩提。如此種種的方便誘導,完全是要依靠菩薩道中的道德實踐。我們無法想象,一個整天關在書房裡的菩薩,對於道德細節的“菩提化”會有深秘的觀察和利用。也就是說,菩薩是眾道德實踐中做出來的。

實踐的道德是活的道德,而活的道德才可以真正引發菩提。這就是道德實踐的利益。
 

上一篇:ZENDO:佛教徒如何應對職場潛規則?
下一篇:ZENDO:學佛三姐妹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