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禁欲的過患--[釋了幻]婚姻與佛法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對於在家人而言,不要求斷男女欲,盲目禁欲,反而會帶來諸多過患:

1、對未婚者而言,禁欲的觀念往往影響他們交友、擇偶、婚配。
不少學佛青年,在如何對待愛情、婚姻問題上,都或多或少走過彎路。有的學佛後,甚至憑添了不少煩惱:如在出家、結婚、獨身的抉擇上舉棋難定,不知不覺便成了大齡男女,往往錯過了戀愛結婚的良機。
其實青年時期貪愛、自我實現一類的煩惱,是可以轉化為修道的力量,轉化為弘法利生的熱忱。大乘佛法認為煩惱可以轉化,甚至可作為度眾生的方便。初修者不要怕煩惱多,而是怕不識煩惱,能認識到煩惱多,是修行進步的表現。
只要能自我覺察,便不難對付,無須將煩惱視之如怨敵,而強作壓抑。強行禁欲,則煩惱會愈積愈多,即使能壓抑得住,對身心和修行也非常有害。一旦遇強大外緣時,壓積的煩惱,弄不好便總爆發,如江河決堤,一潰千裡,當事人則可能做出違反法律、道德、戒規之事,其果報往往是墮落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道),學佛者可不慎乎?

2、禁欲影響家庭和睦,有可能導致一方婚外情。
對凡夫而言,性與飲食一樣,皆是經常的、必需的。除非修行有成者,方可斷絕性欲,並對飲食亦不再執著,即吃什麼都無所謂,且食量亦少於常人,而身心均健康正常。
而性欲是凡夫執著為樂的本能,處理不善,便會引起各種與性有關的罪過:如嫉妒、貪婪、淫亂、污穢、邪情,苦毒、放縱肉體情欲等等。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發現在中青年家庭,特別是家中只有一方學佛的,往往容易出現這樣的變故:妻子或丈夫由於冷淡了對方,因而發生丈夫外遇或紅杏出牆之事。由於學佛大都為女性,故丈夫發生婚外情的比例數倍於妻子。還有的丈夫,由於被冷落,轉而尋找其它刺激或寄托,甚或染上不良習氣,如嗜好賭博、酗酒、色情光盤、迷戀網吧、沉溺於電腦游戲等,有的還會出現精神急燥,家庭暴力、夜不歸宿等問題。
一些自我中心較重的女居士(佛門內此類女性並非個別),缺乏必要的慈悲心、忍耐心、利他心,凡事從自己的立場考慮問題,以“佛法的名義”來安排一切,因此,往往有不顧念丈夫、家人的行為,在家庭生活上也是如此。

事例一:X(青年女居士),其丈夫在外地工作,每周末才回家,她不僅不化時間伴陪,反而入夜後,翻開經書念上一、二小時,問她為何不陪陪丈夫,她的回答是:“都老夫老妻了,何必那麼多講究!”其實她的“老夫”才不過三十歲出頭。幸好她丈夫也是居士,嘴上也沒有公開抱怨,但心裡十分不快。
事例二:P(中年女居士)學佛很認真,一次到藏地參加佛教大法會,走時僅給家裡輕描淡寫的說一句:我要去某市寺廟一趟,因裡程不過幾十公裡,其丈夫也沒在意,但實際P居士一下子就跑到遠在千裡之外的藏地某寺,且一呆就是二、三月,到後半個月才給家裡打電話說明身處何地。據知情人言,P居士常借學佛名義外出,以避夫妻生活。
事例三:D(中年女居士)學佛後,男女欲情淡薄,但其夫尚未學佛,對此甚不滿;後來干脆在外面找了女朋友,並且常將色情光盤帶回家播放。F居士提出離婚,其夫堅決反對,家庭氣氛常常隱晦不快,小孩夾在其中,學習大受影響,雖經善心人士調解,但未能改善,D 居士如此多年,精神倍受折磨,身心俱損。

還有的居士出現此類矛盾,不僅不反省調整自己的行為,反而越走越遠,自己給自己打氣:弄不好就算了!獨身正好修行,大不了就去出家!
但從實際看,這類居士並出不了家;即使出家,個別的雖已出家,但人際關系依然糟糕。因為大凡我執重的人,都與佛教的慈悲、無我精神,相去甚遠,她(他)們不僅常給別人帶來問題,也給自己不斷制造精神困境。
此類居士雖然學佛多年,但其根深蒂固的“我愛”、“我執”,削減甚微,故許多家庭問題,恰恰是她(他)們以“學佛”的名義制造出來的。
因此,學佛者應注意,如果在中青年階段就要強迫禁欲、斷欲,其後果很可能是嚴重的。所以,每一個在家男女,如果要解決好這個問題,首先要誠心、誠意、理性的面對這個問題,不要執著、壓抑、更不要逃避。
作為一個居士,結婚之後有家庭生活,有夫妻關系,這是正常的,因此觀念上應該是:我需要家庭,要一個丈夫﹝妻子),那我應該要關懷丈夫﹝妻子)合理的要求,若他需要我,那我應該隨緣;對在家人來說,夫妻性生活不是罪惡,也不算是犯戒。如果連丈夫﹝妻子)的正當需求都不能處理好,那你還能幫助社會大眾嗎?
在這裡,要特別提醒中青年學佛女性:請注意看顧好自己的家庭,多一份愛護,少一點疏忽;多一點慈悲,少一點執著(自私)。另外,執著心重的居士,切不要“佛法的名義”,來包裝自己的煩惱(往往是無意的習氣的作用),使佛教再受世人譏嫌。不必因“學佛”而顧此失彼。
學佛者的家庭應是紅塵風浪中的港灣,家庭主婦應是掌舵人,要善於營造和睦的家庭氣氛,使全家大小都愛護它。切不可因學佛而顯得冷冰冰的而無生氣,更不可因學佛的緣故,而使家庭破裂。

3、禁欲有可能引發身心疾病
壓抑欲望、情感,會導致人體免疫系統的免疫力降低,增加發病率,並有可能導致心理、性格分裂,引發身心疾病。
性執著是性生活的大敵。去除性執著,也就是說要把一些莫須有的顧慮、煩惱、恐懼、自責等去掉;長期的性壓抑,則可能造成一些生理障礙,可能會招來性功能障礙疾病,徒增了許多焦慮和痛苦。
還有的居士甚至采用極端方式來禁欲:如某市小金居士,對夫妻生活總是心存忌懼,如他認為不該發生而發生了性生活,便以燃臂作為自我懲罰。這種行為帶有自虐性質,是心靈扭曲的結果,此類行為皆在禁止之列。
另外,夫妻之間,不能將性事當作武器或條件。丈夫當用合宜之分待妻子,妻子待丈夫也要如此,夫妻二人爭吵,無論是意見不合、作風不同或其它原因,都是正常又難免的情形。怒氣過了,夫妻便和解,然後和好如初。男女都要小心,不應為生氣之故,實行性懲罰,分房或禁欲。

人若沒有情欲,當然無須刻意培養,但若欲望已經產生,且是一種合理的需求,則應隨緣滿足它、疏導它,並在合理滿足它、疏導它的過程中思惟緣起;重點是不要壓抑,而非放縱。修行最重要的是正觀緣起及心離染著,對待情欲倘采取壓抑或禁絕方式,將反成心理負擔。如此經常思惟觀察緣起,日久便可能融入心無掛礙的心境
如果修行者希望禅修入定,有性生活,就不容易做到;但在家人修行,並不是“求入定”,而是要得即定即慧的無我智慧心,頭腦要很清楚,若能自我中心少一點,對人的關懷多一分,就算是修行。
有智慧,才能讓我們心理平衡、情緒不波動;定慧兼修,才能得到真正大解脫。
隨緣而不染著,《華嚴經?普賢行願品》雲:“於諸惑業及魔境,世間道中得解脫;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著空。”
對一般學佛之人,只要守五戒之淫戒,能不邪淫就很好了,不要想太多,否則會成障礙。

 

上一篇:禁欲的誤區--[釋了幻]婚姻與佛法
下一篇:情欲解放的誤區--[釋了幻]婚姻與佛法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