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避免因出家引發的家庭矛盾--[釋了幻]婚姻與佛法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經常有學佛人詢問說,不清楚自己是否該出家,內心很矛盾、很痛苦,問有無圓融的方法,現答復如下,供參考。
佛教本不限於出家。大乘佛法中,在家菩薩無疑占有重要的席位。無論從正信、修學、證悟等哪一點去看,出家與在家,可以說是完全平等。
無論出家在家,都是為了淨化自己的心靈。當然,身在家的居士,需要主動淨化的多些;身已出家的僧人,則通過戒律、禅定、慧觀,去掉對名、利、情等的執著。如果不知道這一點,無論身出家、還是身在家,都不能算作真正修行。不清楚這些,出家也好,在家也好,都會盲從,很容易走入神秘的宗教形式中,而經歷多年卻不自知。
所謂久困樊籠,不得解脫,也是自己的心未解脫,並不一定是周圍的環境造成的。明了這些,就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安排自己,是否應該身體出家修行。
真正的出家,是心超天地萬物外;真正的出家,是對存在的本質有洞察的能力;真正的出家,是指對人類有無私的悲心。
如果沒有出離心,不能淡泊、刻苦修行,所謂出家,只是從一個家搬到鄉下另一個“家”而已,何曾出家?
一個人必須具備怎樣的條件才能夠出家呢?
首先,就是說他應該負起的責任都已經做到了,沒有虧欠別人,也沒有未了的責任;
第二,就是他要有悲心,出家要干什麼?出家不是逃避,不僅是為了自己修學佛法,還希望能夠幫助別人解脫煩惱,要有此種菩薩心腸。如有這樣悲心的話,那麼他具備出家的第二個因緣。
第三,必須要具備基本成熟的人格。因為出家是為了自覺和覺人,在自覺過程中圓滿的自己的人格。而圓滿的人格的學習,必須建立在五戒十善的基礎上;如果在家做人做事就不守道德規矩,出家也會有辱僧團聲譽的言行。

絕大部分的現代人,其實就在原本的工作崗位裡,就在自己的責任和義務裡面好好修行就可以,不需要非得捨棄家庭不可。
依佛法而言:心離三界才是出家。
真正的修行是可以在婚姻生活裡面體會的;真正的修行是可以在上班當中體會的;也可以在炒菜、走路、投入社會、關愛社會裡面體會的。人只要能夠無私的關愛別人,能夠認識自己、體諒別人,這個人不管有沒有出家,都是真正的修行。
涅槃是遍一切處的,因為遍一切處,所以修行不需捨近求遠。“安禅何必須山林,滅卻心頭火亦涼!”
一個會修行的人,現在就以修;如果不會修行,出家換一件衣服也不一定能使你的心性改變。不往身、口、意去淨化,出家也等於只是搬家而已。
對出家修行,我們尊重它,也樂觀其成,真正能夠出家,是值得贊歎的,
但是要明白,時代不同了,無論就修行的立場,或是整個時代的背景。我們都應該好好地發揚大乘佛教精神;特別是菩薩為了度眾生,要“萬事與人同”,要“同事”──應以何身得度則現何身!在現代的社會中,我們要盡量和別人一樣,這樣一來自己可以好好履行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就算修行不是很成功,但起碼善盡了做人的責任,撇開學佛不談,至少在做人上是及格的。所謂“應以何身得度,則現何身而度之”,為什麼不能夠就在工農商學兵的當中,指導人們去體驗佛法呢?
現代人修行雖然大都各自在家,但在心境上卻要按佛陀的教誨:“住非家想”──即身未出家,心出家,不受紅塵煩惱的牽引與困擾!

 

上一篇:出家的誤區--[釋了幻]婚姻與佛法
下一篇:世界最年長老姑娘105歲 長壽秘訣沒性生活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