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榮圓:戒律的開遮持犯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有人說五戒易持,因為五戒只要求我們做一個有道德而守國法的人;也有人說五戒難持,因為起心動念即會犯戒。以殺生戒為例,有法師說,只有殺人才失戒體;也有法師說,即使是起心動念去殺一只小昆蟲,也犯殺戒。又如盜戒,有法師說現今已沒有因偷盜而被判死罪,已沒有破戒的機緣;也有法師說任何一物價值都超過五錢,不與而取,戒行就不清淨了。兩種說法相去千裡,我們應以何種態度生活,才符合戒律的要求呢?
  如果不明白戒律的開遮持犯,我們面對現實生活中各種不同的境遇時,便很容易墮入無所適從的迷茫中,所以我們必須認清戒律的開遮持犯;在《壇經的現代價值》一文更提出“善知戒律開庶者,便能自在持戒,故堅守戒條是一件開心事。”能通達戒律的開遮持犯,持戒確是一種快樂自在的生活。
  法藏法師在《南山律學研究的新面向》強調“戒律的本意,原是一種讓我們能在一切不方便持戒[而不是他人替你保護好)的現實生活中,時時保持清淨、覺照。”戒律不是理想世界的空中樓閣,戒律是不能離開生活的現實內。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犯戒幾乎是無可避免的。但所作內行為可分為犯戒的遠方便、近方便和成犯三個階段,而巳戒的對象也可概分為下品、中品和上品三大類。
  就像一件的新衣服,只要穿在身上,必會弄髒;我們王日常生活中,起了與戒行相違背的心念,戒體就不清淨,像衣服染上塵垢。如果我們立即把塵垢拂除,衣服仍是清潔的;如果我們立刻止息這些妄念,戒體仍是清淨的。有些時候,衣服會染上各種污漬,汗水、餸汁、茶漬、油漆、泥垢、血污等,這時便要用對應的清洗方法,才能把衣服弄乾淨。犯下品和中品的戒,便要通過忏悔來回復戒體清淨。
  但如果我們不愛惜這衣服,把衣服弄破了,就不能用洗的方法把衣服還原,洗了衣服仍不能再穿了;如果我們犯了上品的戒,而且犯戒的眾緣具足了,就是破戒,就不通忏悔,不能以事忏的方法使戒體回復清淨了。然而,各種戒律雖有明文的戒相,說明那些行為必須做、那些行為不能做,但戒律並非強化的規條,而是有融通的地方的,以五戒為例,在特殊的情況下,雖然在行為表現上似是犯戒了,仍是不失戒體的:殺戒的開緣是必須沒有殺意;盜戒的開緣是完全沒有盜意;淫戒的開緣是絲毫沒有淫意;妄語戒的開緣是沒有任何欺诳意,此外為利益對方而說的方便妄語亦在開緣之內;酒戒則只有因療病且有慚愧心才可開綠。
  亦即是說,持犯在於行為表現,開遮則在起心動念,所以《壇經的現代價值》一文說“由心地清淨表現在外相上的清淨,則更會認為持戒是快樂事。”內無犯戒之心,外無犯戒之行,是最理想的。
  法藏法師亦指出“對於戒律的理解與持守,是必須透過現實生活中各類情境的歷鏈與考驗,才能趨於真實、踏實與成熟”,所以受持戒律以後,不要怕犯戒,但要懂得忏悔,而且要不斷修正自己的心念行為,從犯戒的遠方便開始防范,避免重蹈覆轍。
  此外,即使沒有發現自己有明顯的犯戒行為,也要多禮忏,就像我們的衣服穿久了,即使沒有弄到污漬,也要定時清洗,否則衣服會在不知不覺間變髒發臭的。如果我們有佛門的課誦本,可以經常依裡面的“八十八佛大忏悔文”多禮忏。
  果清律師在《在家律學概說》也提醒我們:“我們受了什麼戒,就要將這個戒本背起來。背起來有什麼好處?也就是遇境逢綠,就想到大體的、粗略的開遮持犯;你就知道這一條不能犯,犯是什麼罪過。所以你要背。不要受了戒之後,就把戒本束之高閣,戒本都找不到了。遇境逢緣,犯不犯都不曉得,就糊裡糊塗隨便造作,就犯戒了。”  

上一篇:淨空法師:淨宗以念佛法門伏斷淫欲煩惱
下一篇:眾生與生俱來的傲慢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