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原創

 

太上感應篇新證 第八章 指微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正文: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起心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譯文:人只要在心頭生起善念,這件善事雖然還沒有去做,就已經感動了天地,所以吉神就會跟隨著護衛他,希望他善行圓滿。如果他心中生了惡念,惡事雖然還沒有去做,就已經驚動了天地,所以凶神惡煞就跟定他,等他惡貫滿盈就會多方降禍。

分析

一切行為歸結到心,由此可見,心是善惡的源頭,禍福的機括。我們想一想,無論我們做善行還是惡行,行動之前,都是先有了心念,而後才有行動。所以,修善者,都是從修心入手,因為一個人的習性並不憑空而來的,是以串習力造成的。有人認為,某人天性善良,這個天性善良的人是以業造成的,是多次緣善串習,習慣成自然,就會轉成穩固的賢善的性格。如某人天性邪惡,他的惡也是串習身語意的不良行為,不知不覺中才變成惡人的。所以如果立志要做善人話,就要時常串習善,一心只往善處想,然後往善處做,這樣就會轉移習性,成為善人。

要做善人,首先要心善。要知道,當我們有一個善念生起的時候,雖然只是一個想法,即已經被天地鬼神明察,反過來不明道理的人,不敬天地,不信有鬼神,做事尚且不瞻前,不顧後,何況起心動念,自認為只是想一想,並沒有真的去做,沒有大礙。卻不知惡念也會驚動天地,凶神惡煞就會經常騷擾他,使他日夜不得安寧。所以,心念是帶我們為善為惡的總機關,把握住心念,就掌握了禍福。若想趨吉避凶,獲福去禍,必須在心地上下功夫才行。古代有人在修心時,起一善念,在瓶中投一紅豆,起一惡念,便投一黑豆,開始時黑豆多於紅豆,惡念多於善念,久久修來,便由善念多惡念,到純是善念,而無惡念了。

佛經說:“三界無別法,唯是一心作。”又說:能隨緣染淨,遍造十法界。世出世間。不出四聖六凡法界。如是十法界。本無自性。皆由一心所造也。原夫此心。雖曰不變,而實隨緣,故曰能造。所以心能作佛,心作眾生,心作天堂,心作地獄。

我們的善心要廣大,如果為了個人利益而生善心,獲益僅是所求之事。如果為千千萬萬人的利益而生善心,善事成就,現實中獲益者自是千千萬萬的人。同時,也為自己造了無數世可以享受的福報,吉神無數世跟隨,自然吉祥如意。如果求出六道輪回,則造的福德資糧是成佛的基礎。所以,明白這個道理後,最重要的是在生活中貫徹實行,我們每一分每一秒鐘,都是動好每一個心念,說好每一句話,愛護好每一個生命,盡好每一分該盡的力,走好每一步人生的路。使我們能夠心念善,行為善,語言善,如果一切都遵循因果規律來行事,就一定能善業日日增長,惡業日日減少,天天有上進之相。

由此可見,心念決定的人的行為,行為模式又成為習慣,習慣根深蒂固以後就會變成我們的性格,有了什麼樣的性格就會造成什麼樣的命運。所以,我們必須把自己浮燥的心平靜下來,要知道,我們的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如果我們離開自己的身口意,我們還修什麼呢?所以,首先我們要深信因果,時刻觀察自己的身口意,進行的正確的業的取捨,實實在在地修行,這樣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善人。

我們欲知禍福,先問自心,也是說不只是做壞事情才會產生惡的報應,連動一個惡念也會產生惡的報應。因為苦樂感受唯一是由業產生的,正是“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所以,我們現在動的善惡的念頭,將來遇到適當的機緣一定會產生善或者惡的果報。

“行藏虛實自家知,禍福因由更問誰?

勸君莫作虧心事,古往今來放過誰。”

“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動念神先知,

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又如《心命歌》中所說:

心好命又好,富貴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變成禍兆。心好命不好,禍轉成福報。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貧夭,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仁道。命實造於心,吉凶惟人召,信命不修心,陰陽恐虛橋,修心一聽命,天地自相保。

《正法念處經》第二十卷上說:“心能造作一切善惡業,由於心地的好壞所以能產生各種不同的果報。”明白善惡起於心的道理非常重要,這樣才能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謹慎語言和行為,才能遮止惡業,福德才能積得廣大。

事例一

從前梁武帝在世時,有一天他看見一椿奇怪的事情,某甲在賣瓜,某乙先來向他買瓜,某甲說不賣,後來某丙來向某甲買瓜,某甲卻很高興地賣給他。梁武帝看見這種情形,他大惑不解,於是就去問志公禅師,志公禅師是得道的高僧,有了解過去世的神通智慧,志公禅師告訴梁武這說:“這賣瓜的某甲很多世前是死刑犯,當他要被處死刑時,很多人都在圍觀,當時某乙和某丙也是在場。某乙心裡認為:‘這個家伙罪有應得,活該!’某丙卻認為這個死刑犯很可憐,因此對他產生同情心,因為這種緣故,所以某甲今生不把瓜賣給乙,而卻喜歡賣給丙。”

再析

善惡只是一念之差,比如拾到貴重物品,發心送還失主是善,發心留下自用是惡。只是一轉念而已。而其出發點,是利益人,還是利益自己。中峰和尚說:“有益於人的就是罵人打人都是善的,只利於己,就是敬人禮人都是惡的。”人們能夠明白這個道理,認真地修持自己的心念,使其日日善,時時善,福德日日增長,禍患也就全部退除了。

事例二

證嚴法師倡導一日行一件善事,也就是要參加者每日捐出一定的錢來,用此款建設慈善醫院。參加這項活動的人,每日生一次善念,捐一次款,天天做功德,積福善。石家莊的常輝法師,也倡導人們日行一善,用於孤兒讀書、生活,也用於救濟貧困和重病的人,響應者成千上萬,此活動即救濟了貧苦,又培養了參與者的善心和福報,使其日日行善。現在,他們那裡有二百多個孤兒被從貧困山區領出來,到學校讀書。有的已經參加工作和考上大學。改變了一生的命運。

 

上一篇:宣化上人:去欲除貪,一切法空
下一篇:太上感應篇新證 第九章 悔過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