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月亮還是那個月亮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學佛,是生命從迷惑走向覺醒的旅程。這個旅程究竟由幾個階段構成?每個階段應該做些什麼?如果對旅程經歷的各個站點不明確,就可能在前進過程中出現偏差,去道遠矣。

  有的人很勤奮,每天都在讀書,但翻來覆去都是讀一本小學課本。讀上十年之後,他會達到什麼水平?不要說讀上十年,就是讀上三十年,仍然還是小學水平。可能比一般的小學生出色些,但不會因此變成研究生的水平。另外,還有些人本身是小學水平,卻拿著研究生的課本來讀,怎麼能讀懂呢?最多也不過是自己以為的懂。

  “懂”這個概念其實很有彈性。每個人的懂,都是根據自己現有的水准在判斷。古人說:“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台上玩月。”少年讀書,就像透過縫隙瞥見月亮,連月亮本身都看不完整。及至中年,就像站在庭院賞月,那是透過屋頂看到的,是局部而非完整的天空。到了晚年,有了種種人生閱歷之後再來讀書,就像站在高台觀月,一望無際,盡收眼底。

  學佛也是這樣。以我個人經歷來說,現在講的很多內容,比如四谛、十二因緣、八正道、戒定慧三學等,剛學佛時已經大概知道了。但幾十年學下來,還是繞不開這些基本概念。你會發現,確實就像古德所說的那樣——“佛法無多子”。除了這些根本,還有什麼呢?三藏十二部典籍,也無非是由這些核心演繹而來,是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對這些核心進行诠釋。

  但你對這些內容理解到什麼程度,在各個修學階段是完全不一樣的。剛開始學,可能只了解到三五分,隨著不斷深入,可能會了解到十分,然後是二十分、五十分、六十分。而真正的透徹,則須證得聖道乃至成就佛果方可,所謂“唯佛與佛乃能究竟諸法實相”。所以,這是一個逐漸深入的過程,是無法一蹴而就的。

  可問題是,多數人都有自以為是的特點。當我們看到五分的時候,就以為自己懂了;看到十分的時候,就以為自己完全懂了。但這是一個什麼意義上的懂?如果繼續學下去,你會發現,曾經以為的懂是非常膚淺的,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有深度的懂。這是我們需要特別注意的——對任何一個法義,都不要覺得自己現在的認識已經完整了,已經到位了,這樣才有繼續進步的可能。

    如果繼續學下去,你會發現,曾經以為的懂是非常膚淺的,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有深度的懂。

    學無止境~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為知也!智者永遠知道自己不知道,而愚者永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學習,是有次第的;理解,亦是如此。學習就要不斷地重復,溫故而知新,每個階段因不同的情緒、心態、感受,對人或事物的認識和理解會相差甚遠。所以任何時候都不能輕易講‘我懂了’,因懂的程度深淺不一,只能說大概、基本、有些懂,不能說滿話。甚至有時候,只是知道,卻以為懂了,以至於常常出現道理都‘懂’,但是做不到的無奈之舉。修學,無盡無間,體悟,無上正等正覺對任何一個法義,都不要覺得自己現在的認識已經完整了,已經到位了,這樣才有繼續進步的可能。萬裡之行從腳下開始 
真誠、認真、老實得少為足,是要不得的。人的感官能力有限,感受不到的占大部分,認知的路途,是非常漫長。自以為是,以偏概全,會導致很多問題。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台上玩月。

 

上一篇:星雲法師:心底無私天地寬
下一篇:海濤法師說故事6:殺人償命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