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如何做有智慧的家長(一)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來源:深圳市民文化大講堂    作者: 皇甫軍偉

下面進入我要講的智慧層面的東西。

  很簡單的幾個字,這幾個字像幾扇門一樣,每個字背後都是很大的空間,今天來聽這場報告,不要學會“你該怎麼做”,首先我要問你們:你們腦子裡面是否清楚,你們不該做的是什麼?如果你天天做不該做的事情,再教給你兩招應該做的,也沒意義。

  “知止”——止、減、儉。停止的“止”,這個字有大學問,關於這個字有一本書,叫《止學》,你們有時間見到這本書可以買來看看,不是我寫的,是一千多年前的人寫的,這個人在三字經裡面提到過,他是文中子。我相信各位家長看到這篇文章裡面的每一句話,你的心都會為之一振“原來是這樣”。其實在教育的過程中,我們的家長不是說不知道該怎麼做,而是做了很多你不該做的事情,停不下來。今天聽到這個字——止,我們回到家,看到孩子在你面前有一些不良習慣的時候,你能不能收住自己不去干預。但這只是一個點,我首先讓大伙兒反思更大的面是你不該做的事情有哪些。這個清晰出來,如果清晰不出來,不要去談我該怎麼做,我該做什麼,如果這個不清楚,該做什麼都是無效的。其實當不該做的事情,我們清晰之後、止住之後,該做的事情很少。

  我原來有一句話:教育需要我們做的並不多。整個教育的過程,我總結了一句話:三分的點悟,七分的等待,不需要忙活太多。“三分的點悟”學問在什麼地方?在這個“點”上,你能不能夠抓住這個點去動,如果不在點上動,這個動就是不該的,做事做不到點子上的人,他再忙、再辛苦,他的努力是徒勞的,甚至對孩子的成長是一種障礙。知道自己不該做什麼,教育的過程三分的點悟,我們碰觸孩子的時候,我們的話要盡可能的簡單,盡可能的少說,但這句話說出來的時候一定要讓他心有所動,才能讓一個孩子因為我們的語言而開竅,開竅就叫悟,這是教育的過程中的第一點。為什麼要“止”,教育需要我們做的不多,“三分的點悟,七分的等待”。我剛才提到我們深圳的家長的浮躁和功利的現實狀態,你們非常缺乏的是等待的能力。在教育的過程中有一句話:教育的聰明才智來源於你足夠的耐心。如果沒有耐心,你談不上教育。所以要知道“止”,當然這個字《大學》的七證裡面提到過,“知、止、定、靜、安、慮、得”,這七證這是求學的七個步驟。第一個步驟是知,我們要了解,剛才我們已經談到了,現在的基本狀態,我們的家庭教育的基本認知。第二個要做到的事情就是止,很多人把孩子教育得很費勁,很痛苦,很無奈,並不是因為他不去做事情,並不是因為他做的事情太少,而是因為在錯誤的狀態下,他不知道止住自己,把這種努力變成了對孩子的干擾。

  “減”,現在全國的家長應該用減法做教育,我們腦子裡面的東西應該盡可能的去掉很多現實的讓我們浮躁的東西。包括我們聽到所有的教育,什麼賞識教育、懲戒教育等等各種各樣的教育,我們聽到的所有的教育只是教育這個概念的一個側面,而不是教育的全部,不要希望我們得到某一個專家的指點。這個專家其實對教育者來講是有局限性的,教育需要的是“大家”,是大師級的人,因為是面對生命的問題,每一個專家都有局限性,所以我們聽到的各種各樣的教育,只是教育這個概念的某一個側面,而不是全部。另外,所有的這些概念都會在一個點上聚集。這一個點,我們怎麼在內心裡面清晰出來,就要用減法面對現在孩子的教育。也就是說我們面對孩子的成長過程,回家要想的第一件事情是孩子的哪些事情我要放,而不去管。因為一流的孩子、將來成才的孩子,絕對不是管出來的,是放出來的。現在的家長為什麼不敢放,因為我們心裡沒底,沒辦法,知道管不對,回到家還要繼續去管。所以要我們從腦子裡面,從我們的意識裡面放掉很多干擾我們的因素。最值錢的教育是什麼樣的呢?是由心而發的,就是孩子瞬間給你一個表情,是你當時內心想表達出來的東西,不是你情緒層面的,情緒是心的表層。也就是用減法,讓教育回到最原始、最有力的那個點上。

  “儉”,這個字反映了整個教育的過程和人成長的過程,是在非常樸素的狀態下。現在的教育五花八門,太多了,真正的教育是及其樸素的。樸素得就像我們天天喝的水,家裡面吃的米飯一樣。我們過去有很多知識程度不高的農村老太太能培養出一流的人才,原因就是她守住了這份教育的樸素。尤其我們深圳發展這麼快,不要因為社會的發展速度,而改變了我們對教育樸素的堅守,要守住教育成長過程的這份樸素。

 

 

  第一個字講完了,我們回去思考,哪些事情不該做。第二個字是“定”,我們家長普遍缺乏內在的定力,在這兒聽專家說得挺好的,挺對的,出門之後看到各種輔導班的廣告,另外有一群人圍著看的話,大伙都報了,我不報不行。我並不是說課外輔導班不好,而是以這種現象來理解我們內在的教育的定力。我們在社會上發展需要定力,教育孩子更需要內在的這一份淡定、這一份穩定,我們不穩定的話,我們定不住自己,我們內心的波動都會帶給孩子內心情緒的波動。為什麼有的孩子不自控,孩子習慣不好,孩子坐不住?別忘了旁邊有一個強大的震源,這份震源就是我們做教育不能夠穩定的內心。當然這個內在定力的提升絕不是買一本書看看、聽一場報告,它是一個不斷的積累。我用了兩個字,很多家長能夠接受,這種內在的定力不是學來的,是“修煉”來的。孩子的每一步成長都在給你提問題,表現出一種困難,但是面對困難的時候,你能不能表現出內在的淡定,內在的穩定。

  這種“定”本身表現為對孩子無條件的接納,甚至仰視。至少我講這句話,我能做得到。所有的孩子面對我的時候,我對他們的那一份接納,甚至仰視。仰視是個什麼概念,有一次我組織學生聽課,我讓所有的學生站到椅子上聽,我坐在這裡,所有的學生俯視著老師給他們講課,我問他們站著聽的感覺好不好,他們說:“太舒服了,早就想這樣看老師”。然後我對學生說:“我希望這一生都要以這樣的眼光看待你們的成長”。上完課所有的學生給我寫的感想讓我十分感動。可能這就是教育,但是這需要內心有非常強大的定力。為什麼我們定不住自己?我們內心立足的空間、我們站的地方不對。

  在我的教育信念裡面有一句話:教育是用生命感動生命,用靈魂喚起靈魂。它是一個直面生命的發展和一個人心智發展的問題,而絕不是考上大學,將來干什麼,能掙多少錢。如果這個問題我們不清楚,等孩子過了30歲,他會找我們來“算帳”。家長做教育要能夠立足於這樣一個點,立足於生命對生命的感動。我在講家庭教育的時候,我加了幾個字,“用孩子的生命感動父母的生命,用父母的靈魂喚醒孩子的靈魂”。這句話是一個標准,也是一個高度,這句話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很難。我經常問孩子們一些問題:“你能不能用五分鐘時間回憶起來,你十幾年來,父母最讓你感動得事情”。很多孩子想了五分鐘還是想不起來。有時候我問父母們:“你的孩子有沒有讓你感動的地方”。我們的家長腦子裡馬上想到“我病的時候”,我問的是你不病的時候孩子有沒有讓你感動過。我問這個問題的時候,百分之七八十的家長說“我病的時候孩子給我端過一杯水”,或者“孩子給我煮過方便面”。現在我問當你不病的時候、非常平淡的時候,孩子的一個小動作能不能帶給你一絲感動,如果沒有一絲感動,你基本上失去了你作為家長的教育狀態。也就是說,你的心接收不了孩子情緒發過來的信號,接收不了他的信號,甚至接收的是亂碼的話,你就沒有表達的依據,你說什麼都不恰當,你說什麼都讓人別扭,這是我們立足的空間。本來我提出來的這個教育理念,是我自己、也是幾千個孩子用他們的生命感動了我、喚醒了我對教育的重新認識。可能在七八年前我對教育的認識完全依仗於學識、知識,可是後來我發現,這些東西有時候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是沒用的,那需要另一份的東西,這份東西就是發自你內心的,源自你生命本身的內容,說這句話,也是幾千個孩子給我撞擊出來的。我要求老師的話,這個標准太高了,我要求我們的家長不為過。因為這兩句話裡面,把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把教育的本質全部展現出來了。我希望立足於生命和孩子的心智,甚至孩子靈魂的發展角度。

  反過來你們和孩子之間有沒有互動。我經常讓孩子和家長之間做一個實驗,相距一米的距離相互對視,能堅持5分鐘算及格,有的看不了兩分鐘,要麼家長眼神轉了,要麼是孩子笑著跑了,尤其是母子、母女兩個人相對時,一個人痛哭流涕,一個人嬉皮笑臉。現在我做了大概1000多例這樣的實驗,我發現很少能堅持5分鐘,兩個人都能很溫和的看著對方的感覺。如果這種感覺沒了,父母和孩子之間這樣一種內在的傳遞沒了,你們學再多的教育都是無用的、徒勞的,因為彼此間接收不到相互的信息,因為這份信息是不需要語言表達的,父母和孩子之間更多的交流是非語言的,當非語言無效的時候,努力追求語言表達的時候,這樣的教育太累了。這是立足的空間,剛才我講的那句理念“用孩子的生命感動父母的生命,用父母的靈魂喚起孩子的靈魂”。

 

上一篇:美麗女人的養生食譜
下一篇:延參法師:不要給自己的冷漠找任何的理由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