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提示:本文綜合了幾家報紙發布的新聞報道,出處標注於標題後。
一、沈陽,兩個千萬富豪辦的免費診所
轉自《遼沈晚報》報道:http://liaoning.nen.com.cn/liaoning/216/3709216.shtml
赫常學運用生物力學方式治療。 主任記者 王志東 攝
沈陽市鐵西新區沈遼路188號,因為一座“赫常學西醫外科診所”成為這裡的一個坐標。
一年半前,這家診所承諾:對沈陽市行政轄區內所有患者永遠實行免費,驚動全國。昨日,這家診所再次表態:3年內將孵化出更多的免費診所,對全國患者實行免費。
2009年3月16日,赫常學西醫外科診所在沈陽掛牌試營業,當時該醫院是由赫常學及房地產老板王立強一人出技術、一人出資合建的,系國內首家“免費醫院”,但因手續不全10天後被叫停。經過4個多月忙碌,2009年7月29日,赫常學從沈陽市鐵西區衛生局領取《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醫院於2009年8月1日正式營業。
昨日,記者再次走進這家診所,王立強告訴記者,現在投資人又增添了一位。兩人每年要向診所投資70萬元。
800多平方米的診所,二層樓,診室內只有一桌一椅。交1元錢掛號費,沈陽市民攜帶身份證或戶口簿就可以享受免費治療。診所內沒有購進任何X光機、CT、核磁共振等設備,赫常學說,如果這樣做,就沒臉說自己承諾的免費,“能不拍片子的,我不會讓病人拍;我們能用的片子,不會讓你重拍。 ”
赫常學和王立強表示,開診一年半,保守說至少能為沈陽患者節省醫藥費兩億多元。現在他們希望這種免費就診的形式擴大。
在診所二樓有一張特制的3米高的中國地圖,上面標注了各省市的人口等相關情況。“我們想把免費診所的模式逐步擴大到遼寧,然後是全國。讓更多的人受益。 ”王立強說。
赫常學也將帶學生,把自己的手藝傳播出去。他說,自己心裡很著急,“這個診所每天開門就是2000元,有一個患者也是2000元,有1000個患者也是2000元,那麼為什麼不能為更多的患者治療呢? ”
對話赫常學
記者:我算了一下,今天你看病花了6個多小時,吃飯用了5分鐘,每天這樣不停地用手治療,累嗎?
赫常學:上班的時候不累,一下班就感到特別累。我最近才發現自己開始駝背了……有時看到患者的病情由於長時間錯誤治療造成的治療困難,我真的不想當醫生了。醫生不能以損壞病人的利益,來維護自己的收入。
記者:現在還是有人懷疑你免費治療的目的,比如說,現在交費的都治不了,免費的能行嗎?
赫常學:我有免費的資本。我的生活有積累,有兩位實業家的支持,我的治療是高技術、低成本,不需要患者吃藥、手術,主要是利用生物力學原理迅速糾正頸椎序列異常,恢復到正常,只要病人提供准確的影像學資料即可。如果存在衛生材料的消耗,即使有善良的願望,也辦不成;我們對金錢和生死的理解不一樣。
赫常學其人
赫常學,1978年至1983年畢業於重慶第三軍醫大學軍醫系。1983年至1989年在一家大醫院任外科醫生,1989年至今自己開診所單干。
1985年起赫常學鑽研起與自己外科手術專業格格不入的頸椎病、腰間盤突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並從西醫和中醫治療的盲區和誤區中找到了第三種治療辦法,破解這種常見病和多發病的治療難題。目前,他治療患者10萬例。最初為了直觀地了解頸椎病的發病和治療點,3年中他為100多條狗做了頸部手術。
“頸椎處的病非常復雜,至今沒有一部專著讓人感到有詳盡的論述。當頸椎直接或間接受到外力作用後,引發頸間盤膨出或突出,寰樞椎半脫位、頸椎變直等可誘發目前發現的60多種疾病。有大量病人被起了莫名其妙的病名就診於神經內科、心血管內科等諸多科系。 ” 主任記者 王志東
(遼沈晚報)
下文轉自《時代商報》報道:
http://www.sdshang.com/MMM/P_Show.asp?ID=82281
王立強:我的慈善是讓女兒為我驕傲
別墅、奔馳、大酒店、地產、出租車公司……
如同很多富豪一樣,王立強擁有著或者擁有過這些產業。但是王立強自己也想不到,自己最後會走上慈善這條路。
3年前,從創辦免費診所開始,王立強已經接受了100多家媒體的采訪,現在應對采訪,王立強已游刃有余……“創辦免費診所,這件事和諧又有科技性,我何樂而不為呢?”王立強說。
作為沈陽的一名商人,憑借多年的打拼,王立強擁有了千萬資產。一次偶然的機會,王立強認識了同一個小區的鄰居赫常學。說是一個小區,不如說是一個別墅樓盤。赫常學由於早年行醫,也是身家千萬,如果不是遇到過一個無恥的騙子,他的身家可能已經過億了。王立強親眼目睹了赫常學利用生物力學原理,不用手術和藥物,快速、無痛地治愈頸椎病、腰間盤突出症、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等疾病,且治療過程幾乎在無成本情況下進行。王立強認為這種醫療技術應該得到推廣,讓更多的患者解除痛苦。在一次閒聊中,他與赫常學一拍即合,他出資、赫常學出技術,建起了沈陽首家免費診所。而這次閒聊則是赫常學找王立強去他家打麻將。
偶然,必然。
無心插柳柳成蔭,現在免費診所開了3年,治療患者5萬多人,直接幫助這些患者節省醫療費3億元。
記者:為什麼要選擇醫療慈善,你可以自己把錢捐給紅十字會?
王立強:做醫療慈善事業,必須具備一定的資產、充沛的精力和較高的技藝,我和赫醫生兩個人具備了這些必要條件。診所開辦之初,有很多人懷疑我們在作秀,根本目的還是賺錢。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患者們已經知道診所真是除了收取1元掛號費,再無其他任何收費,是真正的“免費診所”。
記者:王先生,您還有一個問題沒有回答,為什麼不把錢直接捐給紅十字會?
王立強:這個問題問得好,我小時候家裡很窮,什麼事情都要親力親為,早年做生意的時候,我做過水果生意,那時的苦就更多了。甚者運水果我都親自跟車,吃住都在車上,我當時想的就是花最少的錢,賺最多的錢……
記者:對不起王先生,請您正面回答問題。
王立強:我任何事情就想親力親為,甚至裝修別墅這樣的小事,慈善也是一樣,我喜歡自己參與的成就感。另外,我喜歡用最小的投入,賺最大的效益,3年我為百姓省了3億的治療費,如果捐款,兩個王立強都捐光了。
記者:你覺得自己的做法是不是為富豪作慈善打開新思路?
王立強:對,我一個民營企業家用開辦“免費診所”的辦法辦慈善,拓展了慈善事業的路徑。現在我們搞慈善,有兩個問題,一是只有發生大的自然災害之後才會想到辦慈善;二是辦慈善都以捐款的形式為主。其實,慈善可以把突擊性和經常性結合起來,至於形式就更不能只是捐錢了。許多慈善家,或者說有志於慈善的企業家,往往沒有很好的慈善項目,可以從這裡得到啟發,何不投資興辦免費的社會公益事業?例如辦免費診所、免費學校、免費孤兒院、免費養老院之類。其實也早已有人進行過這方面的試驗,女富豪陳燕就曾經拿出自己的全部積蓄,在雲南迪慶建起了一所慈善學校。看看電視就知道,西方很流行這類的慈善機構,我們這邊還不多。
記者:你感覺自己的慈善之路未來會怎樣?
王立強:未來會很好,如果按照我的規劃,以後每年能為全國人民節約2000億-3000億元人民幣。
記者:這個數字太驚人了,不是有點虛吧。
王立強:客觀評估一點都不虛,我們一次性投入,現有幾家私營醫院或診所均願學習該項技術,行醫場所不需另建,在全國鋪設2000個免費診所,每年可為全國2000萬-3000萬名患者提供實實在在的救助,直接為患者節省醫療費用2000億-3000億元人民幣。這種救助能力和方式不需繼續投入便可永遠持續下去。
記者:你現在最高興的事情是什麼?
王立強:我作為投資者,看著病人被治好了,我的心情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高興、舒服。
記者:但我看到還有一些患者不能馬上被治療,甚者有的人早上4點就來排隊。
王立強:我的精力和資產是有限的,我終歸不是一個有多少個億資產的富豪。假如能有更大的慈善家參與進來,一定能把這個事做得更好。在沈陽行政轄區內免費,我還能頂得住,但要在全國鋪開,我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我真心地希望能有慈善大家來共同完成此項善舉。
記者:您想對現在想做慈善的企業家說些什麼?
王立強:中國富豪請先做好企業再做慈善,中國的慈善事業需要企業和企業家的慷慨解囊。但在當下的中國,需要更多的企業家們兢兢業業地打理他們的企業,給國家帶來稅收、給員工帶來工作、給客戶帶來好產品。做好一個慈善家和做好一個企業家一樣具有挑戰性,當中國的企業家們還要為企業發展工作的時候,其實我們可以降低對他們成為一名慈善家的期望。
記者:任何人做事情都有私心,您在這件事情上有什麼私心嗎?
王立強:我有兩個女兒,大女兒接手了我的酒店生意,現在已經結婚了,小女兒今年才上小學。對於我們這些老來得子的人來說,最大的願望就是給老疙瘩(東北方言,最小孩子的意思)留下一些東西。說實話,留錢,留財產,這些她姐都會做,我更想給老疙瘩留一些無形的東西。做這個免費診所,我就是為了讓我女兒知道,她爸是個慈善家。如果我走了,她一想到爸爸,就會說,“我爸是個慈善家,救了很多人,我為他驕傲”。
二、北大學生探索免費診所模式
中國第一家學生運營的免費診所
2010-12-10 15:05:30 作者:海峽醫界網 來源:健康報
由北京大學醫學部的醫學生志願者組織的“學生陽光愛心診所”,將於12月底正式運營。這是中國第一家“學生運營的免費診所”.醫學生們期待通過這種志願服務的方式,不僅僅收獲知識,更能收獲一種行醫的理念,培養一顆感恩的心。在12月5日國際志願者日,記者走進這個診所,聽志願者們講述他們的理想追求和現實困境。
走進北京大學醫學部校醫院,進門右拐有一個急診室,裡面放著診查床和一些簡單的醫療器械。平時,急診室接診的急重症學生患者並不多,顯得比較冷清。可有兩個周末,這裡突然熱鬧起來了--它已經成為北京大學醫學部“學生陽光愛心診所”所在地。目前,這個診所已試運營兩次,12名在校醫學生組織11名外來務工人員在這裡接受了全面體檢和相關診療。
“沒有你們,我還會一直吃那個藥”
52歲的李桂鳳走進診所時略帶遲疑,但看到熱情迎上前來的醫學生志願者蔣曉曉後,臉上立刻綻放了笑容。她是北醫教學樓裡的一名清潔工,幸運地成為“學生陽光愛心診所”的第一名患者。
在詢問並記錄李大媽的基本信息、聯系方式及是否參加醫療保險後,一名低年級醫學生志願者將她帶進了體檢室。接著,一名高年級醫學生志願者開始詢問病史,並做基本的體格檢查。李大媽曾經患有甲亢和急性膽囊炎,之前接受了甲狀腺切除術,目前一直在服用治療甲亢的藥物,腿部經常水腫。
體檢結束後,志願者帶李大媽來到全科診室。結合兩天前的化驗報告和當天的體檢報告,全科醫生聽完她的主訴後,詳細詢問了她的甲亢病史,並仔細檢查了她做過甲狀腺切除術的脖子,然後告訴她:“您這是用錯了藥啊!”醫生解釋說,李大媽的甲狀腺切除術沒切干淨,而她平時服用的治療甲亢的藥物正渾然不覺地傷害著她的肝髒,因此建議她盡快去大醫院門診檢查甲狀腺功能和肝功能。
拿著醫囑,志願者將李大媽送至休息處,並為她詳細講解了醫生的診斷和建議。離開前,李大媽對愛心診所的整體服務贊不絕口:“我太幸運了!沒有你們,我還會一直吃那個藥……”說到動情處,李大媽禁不住流下了眼淚:“我還沒見過對病人這麼好的醫院和醫生呢,更何況檢查和藥物都是免費的。”
中國愛心診所團隊正式組建
“學生運營的免費診所”是完全由學生運營並進行管理、面向城市無醫療保障人群的診所。它在美國已有33年歷史。調查顯示,美國已有53%的醫學院校開設了這樣的診所。每學期有數以千計的學生參加診所的志願服務,數以萬計的病人享受服務。“學生運營的免費診所”逐漸成為美國醫學生做志願服務工作的首選,有些學校甚至把在診所服務納入醫學教育的學分當中,成為醫學院校人文教育的重要部分。
蔣曉曉是北醫基礎醫學院2006級的學生,也是“學生陽光愛心診所”的負責人之一。2010年1月,她與曾經的北醫校友、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的扎夢裔同學取得聯系後,組織同學赴美參加了“全美學生運營的免費診所”大會,並參觀了5家免費診所。“我們覺得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可惜在中國卻沒有。中國需要幫助的貧困人群非常多,而醫患關系也比較緊張,因此在中國建立這樣的診所是非常必要的。”蔣曉曉說。
回國後,中國愛心診所團隊正式組建。診所確定了先期運行的基本模式:先尋找符合條件的患者,後確定時間,由低年級的醫學生志願者問病史、體檢並進行充分的交流,再由執業醫師對疾病進行診斷,並開出診療方案。診所診治的疾病范圍被設定為常見病(如呼吸道感染)和慢性病(如高血壓),以及任何在診所現有輔助檢查條件下能夠診斷的疾病。美國醫生James Withers捐贈的300美元,成為診所的第一筆資金。
診所破例接納了第11位患者
盡管想法是好的,但半年多來,蔣曉曉和志願者們還是遇到了很多困難。“首先是法律問題。在中國,學生社團以及醫學院都是沒有診療權利的,因此我們必須找到‘掛靠單位'.幸運的是,我們已與校醫院孫凌波院長談妥,由校醫院來擔負醫療風險,並給我們提供兩個房間和兩名全科醫生。其次是藥品的管理問題。在美國,診所可以擁有自己的小藥房。而在中國,藥品的存放有明確的規定,需要專門的具有藥劑師資格的人員進行管理和發放。於是,我們委托校醫院的藥房進行管理。志願醫師也會是一個問題。中國的醫生工作時間安排得很緊,且異地行醫需要辦理的手續也很復雜。”蔣曉曉說。
診所的負責人之一、來自北醫三院的2006級學生薛侃說:“工作才剛剛開始,資金缺口也讓人憂心。我們為患者做的檢查與藥品要設立100元的上限,這讓很多醫生感到為難。我們的前期資金只能幫助10名患者,維持一年上限為400元的醫藥費用。但我相信,診所的意義會為更多人認同,更多人會為弱勢群體伸出援手。”
就是想起來最容易的“找患者”環節,也讓志願者們費了一番周折。診所試運營前,志願者被分成3個小組,分頭去尋找符合條件的患者:在北京沒有醫療保險,且收入低。他們首先將目標鎖定在學校的工地。來到第一處工地,志願者發現鐵門大開,裡面卻沒有人。守衛人員告訴他們,時值秋收,工人都回家農忙了。在第二處工地,他們總算找到了一些正在干活的農民工。交流之後,這群二三十歲的小伙子表示“平時身體很健壯,沒有看病的需要”.而操場後方的第三處工地上,鐵門緊鎖,沒有任何人出入。
正當大家垂頭喪氣之時,低年級志願者劉啟佳發現有3名保潔人員正在路邊的坐椅上休息。於是,他蹲下來與她們聊起了診所的項目。3位阿姨聽後高興地說:“你們算是找對人了,我們的醫療保險遠在家鄉,在北京看病不享受任何報銷。”在找滿10人後,志願者正要離開,阿姨們又把58歲的張九波叫來:“你們也幫他檢查一下吧,我們都覺得他身體不好。他自己又不愛說話,從來不提什麼要求。”商量之後,張九波破例成為診所的第11位患者。
“有激情,有付出,診所會越辦越好”
北大醫學部教育處副處長續巖非常支持學生開展這一活動,她為診所的前期工作--3所醫院的志願者意願調查提供了資金支持。此調查針對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的41名醫生和正在進行臨床學習的214名醫學生,結果顯示,89.7%的學生和90.2%的醫生都選擇願意參加免費診所的活動。
這個調查讓蔣曉曉信心大增,她覺得,醫學生通過“陽光愛心診所”,能夠在第一線參與對病人的檢查和診治;又通過和病人的詳細交流,深入了解他們的病痛和生活的煩惱;更通過為診所申請贊助,切實為貧困群體謀福利。“雖然我們還是學生,但我相信,有激情,有付出,我們的診所一定會越辦越好。我也希望有更多高校的醫學生行動起來,投身於免費診所的實踐中。”
續巖說,傳統的醫學人文教育往往局限於書本,無法讓所學的知識得到更好的運用。而在“學生運營的免費診所”中,學生們將不僅僅收獲知識,更能收獲一種行醫的理念,培養一顆感恩的心,以及奉獻社會的責任意識。北醫校醫院院長孫凌波說:“我很看重這個項目,因為它能夠為貧困人群提供切實的診療服務,更能解決他們的實際問題。我們要共同努力,把這個項目做好、做長久。”
下文轉自《燕趙都市報》 www.yzdsb.com.cn
近日,北大醫學部學生創辦的“陽光愛心診所”正式啟動,這家診所掛靠在醫學部醫院,類似於美國“學生運營的免費診所”,由在校的大學生拉贊助資金,確定受助人,發放就醫卡,報銷診治費用。受助人一般沒有醫療保障,收入很低。 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醫學部常務副主任柯楊稱,“這個診所的啟動讓我非常感動,這是北醫學子對自我成長的一種追求。我們培養出技術精英的概率是很大的,但是把學生培養成對社會有影響力的精英還需要我們不斷努力,像愛心診所這樣,通過基層醫療去接觸社會是非常有效的一種辦法,而且,也最接近醫學專業的本身,實在是一舉多得的好事情。”
免費的“陽光愛心診所”
53歲的農村婦女李桂鳳已經當奶奶了,可她有股不服老的勁兒,前年冬天,她離開承德豐寧老家,到北大醫學部做保潔員,成為偌大北京城裡的一名打工者。
“我原來一直在家裡種地,家裡是山坡地,靠天吃飯,沒有水澆,旱的時候就沒有收成,現在全家都不種地了,孩子也到外面打工”,在北大醫學部的一個地下室裡,李桂鳳告訴記者,“我在這裡打掃教室衛生,一個月能掙1100元錢,住宿是免費的,吃飯自己掏錢買。”
過慣了農村的苦日子,李阿姨對工資的多少沒有太多的抱怨,打工的時候沒有醫療保險,她也沒有太在意,雖然她心底裡是盼著有些醫療保障的。
2010年10月份,學校裡的大學生找到李阿姨,詢問她的工資收入和醫療保障,說可以免費為她體檢、看病,吃藥也不掏錢。有這樣的好事兒?大學生們講了免費診所的事,李阿姨慢慢相信了,被帶著去做了免費的體檢,還發了一張就醫卡。她要是病了,可以隨時帶著就醫卡到北大醫學部的醫院,那裡的醫生為她看病、開藥。到月底的時候,大學生給她報銷診治費用。
“看病吃藥不花錢,心裡踏實多了,我特別高興”,李阿姨說,“這些大學生可是好人咧”。
李桂鳳阿姨說的這個免費診所,是北大醫學部的在校大學生剛剛創辦的。這個免費診所的名字叫“陽光愛心診所”。
看病、吃藥不掏錢?這是一家什麼樣的診所呢?5日上午,記者采訪了“陽光愛心診所”的發起人之一北大醫學部2006級基礎醫學系學生蔣曉曉,是她和其他在校生一起拉贊助資金,尋找掛靠醫院,確定受助人,創辦了這家免費的“陽光愛心診所”。
“陽光愛心診所”只針對那些沒有醫療保障的低收入者。受助人需要達到的條件是:在北京地區不享有任何醫療保險;收入低於1150元/月。當然,最終要經過團隊的調查後確認才能夠成為診所的服務對象。
愛心診所為每個受助者制作就醫卡。持有就醫卡的受助人一旦有病,可在任何時間到北大醫學部醫院就診。每月最後一個周六上午11時30分到下午5時,診所為患者報銷當月產生的醫療費用,並核准計劃接診的受助者資質。
陽光愛心診所試運行後,在北大醫學部打工的11名外地人成為首批受助人,被帶著做了體檢,其中產生的各種費用均由“陽光愛心診所”承擔。愛心診所的大學生還為這些打工者建立了健康檔案,這些打工者可隨時就病情向學生咨詢。
借鑒美國“學生運營的免費診所”
蔣曉曉說,她和同學創辦這家免費的“陽光愛心診所”,緣於一次美國之行。
去年底,蔣曉曉和5位同學組團到美國參加了“學生運營的免費診所”大會。在美國,“學生運營的免費診所(SRFC)”已有約40年的歷史,是完全由學生運營並進行管理、面向城市無醫療保障人群的免費診所。那次大會上,蔣曉曉還代表團隊做了發言《在中國建立“學生運營的免費診所”的可能性》。
美國已有53%的醫學院校開設了SRFC,分布於25個州。每學期共有數以千計學生參加SRFC的志願服務,數以萬計的病人享受診所的服務,社會各界的捐款及政府、學校的撥款使每家SRFC每年的運營資金從5000到95000美元不等。
當時,幾名大學生就想著回國創辦“學生運營的免費診所”。美國的一名醫生還資助了她們300美元。靠著這300美元,她們進行了兩次試運營,才結識了受助的保潔人員,為“陽光愛心診所”打下了一個基礎。
回到國內,蔣曉曉和同學設想免費診所的運行模式,尋找掛卡醫院,然後尋找受助人。北大醫學部醫院的孫凌波院長聽到大學生的想法後,很支持這個“學生運行的免費診所”,答應將這個免費診所掛靠在北大醫學部醫院。孫凌波還聯系國際獅子會中國獅子聯會樂善服務隊,該服務隊捐助了6000元錢,為免費診所的運行提供了基本保障。
尋找受助人時,大學生首先想到了工地的民工,可她們跑了3個工地,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在學校的校園裡,她們發現了保潔工人,經詢問,保潔工一個月才拿1100元錢,而且沒有醫療保險。就這樣,她們找到了第一批受助人。
蔣曉曉說,北京大學醫學部“陽光愛心診所”基於美國的“學生運營的免費診所”的基本模式,是由學生參與運營和管理,由醫生和醫學生志願者共同參與,向城市低收入困難人群提供免費診治的義診所。
“診所由學生運營,學生還沒有執業資格,是否涉嫌非法行醫?”對於這樣的疑問,蔣曉曉說,“陽光愛心診所”雖然由學生來組織和管理,但所有診斷和藥方都是由北大醫學部醫院提供,以保障醫療安全和有效,“陽光愛心診所”的大學生不參與任何診斷,但會參與一些詢問病史等前期就診准備。
實際上,大學生主要負責拉贊助資金,確定受助人,為受助人發放就醫卡,報銷醫療費用。他們還是肩負學業的在校大學生,不在“陽光愛心診所”裡坐班。持有就醫卡的受助人有病後,可隨時到“陽光愛心診所”(即北大醫學部醫院)就診,看病的醫生都是醫院的正規醫生。
這一點與美國的“學生運營的免費診所”不同。在美國,受助人先到診所,醫科學生為他們體檢、問診,參與部分診治過程。
據悉,由於經費和人員限制,以及處於對從事無償活動的醫生的保護,“陽光愛心診所”並不能接待風險較大以及需要儀器設備較高端的疾病。初步規定的診治范圍為常見病,如呼吸道感染、消化道炎症和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病情監測。
免費的“陽光愛心診所”渴求資助資金
目前,“陽光愛心診所”確定的受助人只有11名,主要原因是資金不足,診所得到的捐助僅僅6000元錢。愛心診所初步確定,每名受助人每年可得到600元錢的免費醫療,這樣11個人就需要6600元錢。
“受助者的人數是根據贊助資金的多少來確定的,我們有多少錢就會找到多少患者”,蔣曉曉告訴記者,“我們特別希望社會上富有愛心的人士支持我們。實際上,免費診所對患者的幫助,有點像‘一對一’的資助。愛心人士資助了多少錢,可以了解受助者的身份,關心受助者,詢問受助者究竟在診所得到了哪些幫助。”
將來資金多了,“陽光愛心診所”可以資助更多的人,現在她們從身邊的低收入者做起,首批受助者是北大醫學部的保潔人員。以後,符合條件的校外低收入者也可以成為受助者。
“哪怕每年幫50個人。我們希望通過這種方法,探索一條穩定有效的學生參與運營的免費診所的模式,能有更多的醫學院校共同參與建起更多家這樣的診所,實現更大的社會意義”,蔣曉曉說,“我們不只是為他們報銷醫療費用,還為他們開展一些有益健康的活動,比如請老師做健康方面的講座。這些講座要覆蓋所有的患者,同時讓盡可能多的人參與,哪怕他不是我們的患者”。
作為2006級學生,蔣曉曉馬上就要畢業了,將要離開生活了5年的大學校園。對於“陽光愛心診所”的未來,蔣曉曉已成竹在胸:“愛心診所就像學生社團一樣,可以在大學裡一屆一屆地延續下去。現在這個團隊裡面,除了2006級的學生,還有2007級、2008級、2009級的學生,以後可以慢慢吸引更多的學生。”
同時,蔣曉曉和她的同學還希望,更多的醫學院開設這種免費的愛心診所,更多的醫科學生去做這項有意義的事情。實際上,“陽光愛心診所”已不同於美國的“學生運營的免費診所”,它已經很符合中國的國情,對於鍛煉醫科學生的專業素質和綜合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蔣曉曉是一名充滿愛心的大學生,曾經是北大醫學預科青年志願者協會的秘書長、北大愛心社的資助部部長。在北大醫學部的學習生活中,她接受了很多的愛心教育。她知道,對於一個醫生,一個醫療工作者,擁有一顆愛心是多麼重要的事情。她雖然為“陽光愛心診所”付出了許多時間和精力,可她感到,這好像並沒有影響她的學習,越了解患者(特別是那麼低收入的患者),她越有學習的動力。這個國家很大,醫療體制需要國家負責,而政策照顧不到的一些細節之處,需要每一個有愛心的人填補。
“陽光愛心診所”落地能否開花?
“這個診所的啟動讓我非常感動,這是北醫學子對自我成長的一種追求。我們培養出技術精英的概率是很大的,但是把學生培養成對社會有影響力的精英還需要我們不斷努力,像愛心診所這樣,通過基層醫療去接觸社會是非常有效的一種辦法,而且,也最接近醫學專業的本身,實在是一舉多得的好事情”,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醫學部常務副主任柯楊如是說。
對於“陽光愛心診所”的創辦,北大醫學部的許多老師給予了熱情的幫助,對它的發展給予了密切的關注。北大醫學部醫院的孫凌波院長就是其中之一。1月6日,記者電話采訪了孫凌波院長。
燕趙都市報:您對“陽光愛心診所”如何評價?
孫凌波:這是類似於學生志願者的一個組織,學生做些愛心活動,是很好的一件事情。我知道,這個診所的發起人之一蔣曉曉曾是北大愛心社的會員,他們的出發點還是做一些社會公益活動。他們作為醫學生,做一些與醫學相關的公益活動,更易發揮他們的特長。這個項目是從美國學習來的,美國許多醫學院有“學生運行的免費診所”,而中國還沒有。
燕趙都市報:“陽光愛心診所”的發展前景如何?
孫凌波:這個項目與一次性的救助不同,它是有長遠計劃的。持有就醫卡的受助者有病了,隨時到醫院看病,學生負責保銷,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受助人可能一年都沒有病,但他擁有這樣的保障,就像買了保險似的。這一項目更大的意義在於,它是長期運行的。現在剛開始,資金是一個關鍵的問題;從長遠來講,重要的不是資金,而是項目的組織結構、運行方式。有愛心的人願意掏錢給那些沒有醫保的人,免費診所要摸索出一套完整的機制。中國人不缺少愛心,公益事業面臨的問題是,錢是怎麼用的,有沒有浪費等等。
燕趙都市報:美國53%的醫學院有“學生運行的免費診所”,你認為中國其他醫學院可以推廣此類診所嗎?
孫凌波:“陽光愛心診所”與美國的“學生運行的免費診所”有本質上的不同。在美國的免費診所裡,醫學生做前期的問診和體檢工作,由醫生來做最後的診斷。而這些在中國有許多限制。另外,醫學生的學習任務很重,不能保證隨時到診所。所以,在“陽光愛心診所”看病、開藥是由正規的醫生來負責,學生本身並不看病,他們可以做咨詢、健康干預、診所內除醫療以外的管理工作等等。
我覺得不僅僅是在醫學院,在所有大學都有推廣的意義。醫學生做此事的好處是,他們有一些醫療知識,可以做健康咨詢。更重要的是,大學生對受助者的關注,與受助者的溝通。
這件事情的意義不在於救助了多少人,而在於把這件事情制度化,在其他地方也可以運用。如果這項制度設計的好,北京其他高校,以及全國范圍內更多高校的學生做這些事情,救助的人就會很多了。
現在很多媒體都關注這件事情,新聞點集中在“大學生、免費、沒有醫療保障、第一次”上面,這些都不錯。我個人覺得,這個項目的意義更在於建立一種長期運營的體制。不僅僅是給受助者多少錢,而且表現在,受助者有小病了及時治療,花錢可以報銷,可以促使受助者有病早治療,別養成大病。北大醫學部的老師做過調查,北京的民工每個月的醫療費用平均在27元,一年300多元錢。這樣,有個保障的話,他們就敢去看病了。有的人有病拖著不去看,拖不住了才去看。我們的理念是“第一要預防,第二是有病早治療”。(本報駐京記者 栗占勇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b5473f0102dz8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