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贊善導和尚
善導所說
如同佛說
師當唐初,各宗盛行。提倡淨土惬群情,佛力誰與京。若肯投誠,西方定往生。
世傳師是彌陀現,提倡念佛義周贍。
切誡學者須撝謙,兼使極力生欣厭。
解宜遍通一切法,行擇機理雙契干。
念佛出光勵會眾,所說當作佛說看。
(續編下.唐二祖長安光明善導大師贊頌)
彌陀化身
有大神通
善導和尚,系彌陀化身,有大神通,有大智慧。(增廣上.覆永嘉某居士昆季書)
口出光明
神妙莫測
汝真真是不知天高地厚的胡塗蟲,竟敢引善導大師捨身為例。善導念佛口出光明,乃大神通聖人。臨終登柳樹說偈,即跳下立化。汝認做從樹上跌死了,汝真罪過,瞎著眼專好瞎說。汝要捨身,則是枉死鬼。想生西方,夢也夢不著了。善導大師傳中,或有文筆未能顯此妙義,故致汝認做捨身而死。汝曾見《金剛經》感應朱進士事否?彼以聽《金剛經》四句偈,生歡喜心。不久夢隨五人,坐車至一家。五人皆飲湯,彼欲飲,其領彼之人不許飲即醒。心甚異之,訪至其家,雲生六狗,有一死者,以此專持《金剛經》。至八十九歲登樹說偈,乃跳下立化。此人現生變狗,由數十年持《金剛經》,尚能由高至下而化。況善導大師之大聖人,神妙不測者。汝認做捨身,可憐可憐。此與愚人以佛涅槃為佛死,同一知見。(三編下.覆溫光熹居士書十)
佛聲廣播
化導普廣
善導法照,特闡蓮宗,普令凡夫,同出樊籠。
末世眾生,斷惑匪易,惟此一法,堪為怙恃。
自晉及唐,五百余年,震旦法道,莫之能先。
從茲以後,代有高人,潛修密證,率多隱淪。
(增廣下.佛化隨刊序)
善導少康,弘揚淨宗,闾巷道路,佛聲廣播。
如唱秧歌,人人願聽。如傳聖诏,各各遵行。
(三編下.覆淨善居士書二)
善導在長安,少康在新定,念佛之聲,盈於道路,其往生者,當不止百千萬億。(續編下.淨土經聖賢錄序〔民二十二年〕)
疏釋觀經
普利三根
《觀無量壽佛經》有善導和尚《四帖疏》,惟欲普利三根,故多約事相發揮。至於上品上生章後,發揮專雜二修優劣,及令生堅固真信,雖釋迦諸佛現身,令其捨此淨土,修余法門,亦不稍移其志,可謂淨業行者之指南針也。若夫台宗《觀經疏妙宗鈔》,谛理極圓融,中下根人,莫能得益。故不若《四帖疏》之三根普被,利鈍均益也。(增廣上.與徐福賢女士書)
契理契機
善說法要
《善導疏》不用谛觀等深意,但直釋經文,俾中下根人,易於趣入。及其趣入,不言谛觀,而谛觀自然了了矣。可謂契理契機,善說法要。彌陀化身,殆非虛傳,蓮宗二祖,萬代景仰。(增廣下.觀無量壽佛經善導疏重刻序)
雖疏觀經
最重持名
持名一法,最為末法透機之法。善導雖疏《觀經》,實最重持名一行。不觀「末法眾生,神識飛揚,心粗境細,觀難成就。大聖悲憐,特勸專持名號,以稱名易故,相續即生」之言乎?(增廣上.覆崇明黃玉如書)
婆心親切
慈悲至極
《觀經疏》,閱三遍。善導和尚專以平實事相法門,接引末世凡夫。不用觀心約教等玄妙法門,其慈悲可謂至極無加矣。良以業識未消,三昧未成,縱談理性,終成畫餅。又以古人聞理性當體便是,則進行彌速。今人聞此等語言,則廢弛道業,但欲任己業識茫茫之天真耳。其書經中外抄錄,錯訛不勝其多。仁山楊子,凡點句讀處皆恰當。至於校訛,亦只照樣校對,並未厘正錯訛,如所刻《彌陀疏鈔》等。光不惜獲罪,略為正訂。覺善導婆心,更加親切。然不敢與楊子及今之當道弘法者觀。彼若見之,將又如通公之罵聰明人耳。(增廣上.與康澤師書)
解行有別
貴在契機
善導和尚說:若論學解,一切法門,都應當學。若論修持,須擇契理契機者,方有實益。念佛一法,因該果海,果徹因源,最為契理契機,今人俱宜修持。然念佛法門,亦有多途。求其妥當,惟有持名。即如觀像觀想,亦有流弊。以心地不明,觀法不知,或起魔事。若觀實相,則誰能徹契?是故念佛之人,不可務為高遠,當事實行也。(三編下.淨業社開示法語)
善導和尚雲:若欲學解,從凡夫地,乃至佛地,一切諸法,無不當學。若欲學行,當擇其契理契機之一法,專精致力,方能速證實益。否則經劫至劫,尚難出離。所謂契理契機之法,無過信願持佛名號,求生西方。(增廣上.覆鄧新安居士書)
所示專修
最為吃緊
善導疏淨土三經,力勸專修。(增廣上.廬山青蓮寺結社念佛宣言書)
善導,乃彌陀化身,其所示專修,最吃緊。在上品上生章注中,祈詳閱之。(三編上.覆沈授人居士書)
善導和尚,系彌陀化身,有大神通,有大智慧。其宏闡淨土,不尚玄妙,惟在真切平實處,教人修持。至於所示專雜二修,其利無窮。專修謂身業專禮,口業專稱,意業專念。如是則往生西方,萬不漏一。雜修謂兼修種種法門,回向往生。以心不純一,故難得益,則百中稀得一二,千中稀得三四往生者。此金口誠言,千古不易之鐵案也。(增廣上.覆永嘉某居士昆季書)
懸護萬代
攝歸念佛
善導,彌陀化身也。其所示專修,恐行人心志不定,為余法門之師所奪,歷敘初、二、三、四果聖人,及住、行、向、地、等覺菩薩,末至十方諸佛,盡虛空,遍法界,現身放光,勸捨淨土,為說殊勝妙法,亦不肯受。以最初發願專修淨土,不敢違其所願。善導和尚,早知後人這山看見那山高,渺無定見,故作此說,以死盡輾轉企慕之狂妄偷心。(增廣上.覆永嘉某居士書五)
發明助念
利益宏深
此法乃唐善導和尚所發明,謂平日不念佛者,依此助念,亦可往生。善導和尚,彌陀化身,是知此法,利益宏深。普願見聞,鹹生正信,輾轉勸導,功德無量。待己臨終,決定有助念之人。何以故?以如是因,感如是果,因果兩各相符故。(續編下.蓮宗正傳跋〔民十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