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修行不要企圖非凡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我們沒有進步,是我們修行脫離生活,常常會把佛菩薩認為他方世界,是我們看不到的地方,所以我們對著他方世界看不到佛菩薩產生向上仰望的心。實際上對日常生活當中具體的人或事,我們的心態,我們的眼光是往下看的,每個人的心態往下看,無形當中每個人猶如生活在空中,而不是一個具體的現實生活當中,自然產生障礙,出現問題。

  頂果法王說:每天從細微的小處著手,不要奢望神奇的輝煌, 看穿這些虛榮的把戲,仔細觀察自己的心吧。沒有投入修行,或是表面的修行,這是鏡子上的霧氣,維持不了多久。皈依三寶並不意味著生活從此安全無憂,是你決心無懼地面對生命中一切的開始。佛教徒一詞的意思是“內道者”,即向內觀照、從本心而非本心之外找真理的人。
  
  平常心,是什麼樣的心呢?就是青菜豆腐常吃不厭,布衣粗服常穿不惡的心,是嗔恚驚怖常受不苦、世樂俗趣常有不迷的心。平常心,就是當吃飯時,就吃飯;當睡覺時,就睡覺;當歡喜時,就隨喜;應該說話時,就直言無諱;應該做的事,就圓滿達成;應該聽話時,就依教奉行。也就是以真實的、平等的、平常的心來待人,應該怎樣的心,就表現怎樣的心。如何在平常當中修行呢?祖師講“生處能熟,熟處能生”。“生處能熟”就是從陌生到熟悉的過程。比如對一件不會做的事情,我們努力去做,漸漸就熟練了。修行對於我們來講本來也是沒有經驗的,經過不斷熏習,慢慢熟悉了。等到我們事情會做了,佛法也熟悉了,就又要“熟處能生”。這是什麼意思呢?就如同儒家講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就是對於每天接觸到的佛法,都要把它當成是第一次遇到一樣,都是最新的。不能認為過去聽過的佛法,我已經知道了,不願意再聽了。哪怕你聽過,做過一百遍,一千遍,都要把它當成第一次做事情一樣,才能夠生巧,否則就是不用心。
  
  《禅林寶訓》中,白雲禅師閱經書不下幾百遍。每次開卷再讀,一定有新的收獲。我們若能像禅師這般勤奮,一定能通達佛法。我們聞思也是一樣,只聽一遍教言很難全都記得住。第二,即使你全都記住了,你還必須能夠把教言運用到日常生活當中,而這就要求你必須通過反復聞思加深理解。雖然我們接受了很多的教法,可能把一本書看了上百遍,但每次看還是能得到更多的領悟。隨著你智慧的增長,對同一個教法會有更高一層次的領悟。可以這樣來比喻:還是個嬰兒的時候聽到一個法,到了青年時期又聽同樣的法,到成年以後再聽同樣這個法,隨著年齡的增長,你對這個法的領會肯定會越來越深。這個過程很難用語言准確地解釋,但毫無疑問,聽聞次數越多,加以深思及禅定,我們的領悟必然會加深。

  過去有一位出家人,在寺院裡擔任典座(即煮飯、燒菜),從二十歲的青年一直做到五十歲的老人,整整做了三十年之久。有一次,道源禅師到寺裡參訪,問他:
  
  “您在寺裡做什麼工作?”
  
  “我是典座,煮飯炒菜呀!”
  
  “哦,做多久了?”
  
  “三十年了!
  
  “啊,三十年都做典座,沒有參禅打坐,沒有看經念佛嗎?”   

  “是喽!”
  
  “怎麼三十年只做典座,不做別的呢?這不是太浪費了嗎?”
  
  “禅師!您有所不知,這典座也不容易,裡面的道理很多的!”
  
  “哦?典座就典座,不過燒飯做菜罷了,這裡面還能有多少道理?”
  
  “唉,說給您聽嗎?這就像太陽從東邊升起,西邊下去,這道理我說不完,您也聽不懂啊!”
  
  道源禅師執意問到底:“為什麼呢?”
  
  那位老師父只是笑著答:“三十年的心得,一粥一飯,一花一葉都在日用平常中領略,在升火洗菜間受用了。您沒有親身體驗,我怎麼說都沒有用呀!您怎麼能說得出水的冷暖?您如何能了解火的寒熾呢?”   

  這位出家人,燒飯煮菜三十年,真是“寒天飲冰水,點滴在心頭”,他能在淨水洗、烈火燒中安然自在度過了三十年,就是因為有一片平常心,不爭名利,不貪有無,像慈航法師說的:“只要自覺心安,東西南北都好!”
  
  在長期的熏修當中,我們的進步往往不是一種直線上升的模式,而是曲線發展的,也就是有時低落,有時昂揚,反反復復,在此過程中慢慢進步。就像騎自行車一樣,我們一般不會總是騎在平直的路上,常常有上坡、有下坡、有平路。當然可能大部分是平路,也就像我們的學修生活,大部分時候平平常常、平平淡淡、平平凡凡。昂揚時不要停止學修,低落時不要放棄學修,不論順利還是挫折,都待之以平常心,平穩學修,才是真正功夫。
  
  修行其實很簡單,就是修正錯誤的行為及不正確的思想觀念,也就是“轉”;“生處轉熟,熟處轉生”,就是將原來生疏的善法,轉為熟悉的;而原來熟悉的惡法,轉為生疏的。“生處”:我們過去沒有修過的東西,如打坐、聽佛法、看經、持戒……,乃至六波羅蜜。所以,今生做起來很不自在,現在知道了這些善法,就要把握今生的因緣,加功用行,這就是“生處轉熟”。
  
  所以,希RA堪布給我們總結說:不要用神秘的眼光看待修行,不要企圖非凡,這是上師要傳達給我們的第一個信息,可我們往往要在吃盡苦頭之後,才會明白這個道理。所謂”平常心是道“。上師建議我們持咒、磕頭、修加行,原因之一就是讓我們逐漸放下各種不切實際的想法,消退好高骛遠的沖動,在平實中體會修行的滋味。你看《金剛經》裡第一段寫道:佛陀與弟子在捨衛城外的樹林裡靜坐,到了吃飯的鐘點,便穿好衣服,拿上碗去城裡挨家挨戶乞食,回來吃完飯,疊好外衣,收起碗,把腳洗洗干淨,拍拍坐墊,繼續靜坐。圓滿無上正等覺、堪受人天供養的佛陀,過的就是這樣平實的生活。等幾百萬遍心咒念完、十萬個大頭磕完,盡管你可能還是觀想不清佛菩薩的形象和壇城的細節,但是你的心安靜多了,不再成天玩弄“即身成佛”、“大圓滿”、“大手印”之類的概念,也不再野心勃勃,一副志在必得的樣子。修行對你來說,是次第而行,是平凡而具體、每天都在做的一件事,像吃飯、睡覺那樣。

 

上一篇:宣化上人:你要觀它,才能自在;不觀它,就不自在
下一篇:賢書法師:福慧增長的快樂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