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參透人生便是禅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來源:《文苑》 作者:夏愛華

  佛說,流水下山非有意,片雲歸洞本無心。

  人生路上,一路走來,我有許多難解的問題,關乎心靈,涉及思想,讓我困惑不已。隨著人生境遇的不斷改變,禅意盈心,我有了心得。

  什麼是禅?禅是佛教禅宗的一種修行方法。參禅悟道,需要人生的大智慧。禅的境界,就是上善若水,真善美的至高境界。

  一直以來,我頑固地認為,修身養性固然不錯,但我絕不可能達到不恨不怨的豁達境界。試想,人生路上,遭遇坎坷,怎麼會不怨天尤人?生命裡,被人傷害,為什麼不去還以顏色,以牙還牙?向敵人示弱,為對手鼓掌,這樣的人生豈不是一種懦弱行為?難道好人就是軟弱可欺的嗎?

  一直很欣賞這四句偈語:“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染塵埃。”意思是說,每個人的身體都是一棵覺悟的智慧樹,每個人的心靈就像一座明亮的台鏡,要時時不斷地將它撣拂擦試,不讓它被塵垢污染,遮蔽了光明的本性。直到有一天,讀到以下四句偈語,一顆心才突然感悟,原來煩惱都是自己尋找的:“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菩提原本就沒有樹,明亮的鏡子也並不是台。本來無一物,怎會染上塵埃?這之後,人生所有的難題便都迎刃而解。當心靈變得博大,空靈無物,猶如倒空了的杯子,恬淡安靜。那禅精要義,就如奔流的溪水,溫暖地流淌,滋潤著我的心田。讓我的心靈原野郁郁蔥蔥。

  有人問大龍智洪禅師:“什麼是微妙的禅?”智洪禅師回答:“風送水聲來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空中,梧桐落葉飄零。眼前,蕭瑟秋花凝霜。一位秀才問趙州禅師:“此情此景,如何感悟人生?”趙州禅師淡淡地說:“不雨花猶落,無風絮自飛。”不惑之年的我,沉靜地微笑。智洪與趙州禅師的境界,我永遠無法企及,但我以自己獨特的人生經歷,可以不斷地接近。

  在偈語妙谛中參透禅機,在禅意玄機中覺悟人生。正所謂,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

  佛說原來怨是親。縱使別人怨恨我們,我們也要拿他們當自己的親人,都要感謝他。為什麼呢?因為沒有他人制造的種種人生的磨難,我們的心就無從提高。心寧靜,以致遠。人行走於四方,奔波於名利之間。人活著應該是努力讓心靈升華,把現實中的名利看淡一些,更值得關心的,應該是你自己的心。人的心靈,若能如蓮花與日月,超然平淡,無分別心,取捨心,愛憎心,得失心,那麼,便能獲得快樂與祥和。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天下無物不美,但要有一顆欣賞美的心。

  紅塵中,許多人喪失了甘於平淡的樸實的心,不再珍惜和感激真摯的收獲與擁有,不再有一顆豐盈的心。豈知,擁有一顆平常心才能將功名利祿看淡,將勝負成敗看透,將毀譽得失看破,才能獲得禅宗所說的“平常心”。

  佛說,流水下山非有意,片雲歸洞本無心。人生若得如雲水,鐵樹開花遍地春。水往低處流,雲往天上飄,一切都自然和諧地發生,這就是平常心。擁有一顆平常心,人生如行雲流水,便是禅悟的心得。

  寧靜的心,質樸無瑕,回歸本真,這便是——參透人生便是禅。

 

上一篇:四句話揭示的人生哲理精辟而深刻,令人掩卷深思!
下一篇:心中一朵蓮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