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禮旭:父親脾氣不好怎麼辦?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蔡禮旭老師

 
    問:我父親年將近百,年輕時脾氣不好,老師說脾氣壞會短命,我真懷疑。現在他還是愛生氣,弄得五個兒子們本來願意輪流照顧的,也難受他的脾氣,想送他去安老院,又沒人敢背不孝之名。留也不是,送去也不是,孝和善又不能等,很困擾,請問蔡老師怎麼辦?

    答:剛剛有提到他的父親年將近百,年齡快一百歲,過去生修的福、行的善很多,才有可能這麼長壽。歷代對老人都非常敬重,這個是我們中華傳統當中非常難得的美德,敬老、尊老、愛老。為什麼呢?因為老人對家、對社會,他貢獻了一生。

    像您有提到你是五個兄弟,那再加上姐妹,那你父母年輕的時候一定相當不容易的,也相信你們現在應該也都是挺有成就的。

    提到父親脾氣不好,您說脾氣不好會短命,您父親假如脾氣更好,那我看可能可以活一百五十歲。

    當然,我們提到父子連心,這是一個孩子的本能,他本來就有的能力。為人父母者,也能時時感覺到孩子的心。這個我從我姐姐,她在當母親,尤其孩子幾個月大的時候,剛好在我們家住了一陣子。我們家在吃飯,我們也都沒聽到什麼動靜,奇怪,我姐姐突然就跑進房裡,小孩哭了。其它人都感覺不到,我姐姐很敏銳,好像她那個心就跟這個小孩是連在一起的。包含小孩在學講話,咬字不清楚,他講半天我一句都沒聽懂,他母親全聽懂了,一句一句的給我們翻譯。我說這哪是聽講話的,這是聽心聲的嘛。都可以感覺到孩子的意思。

    包含有一次母親節,很多學習《弟子規》的孩子給父母行跪拜禮。其中有一個男孩給他母親跪下去磕頭,磕完頭就到母親膝下聽母親教誨。結果磕完頭要過去的時候,母親太感動了,就流眼淚,剛好這個兒子看到了,兒子也跟著在那兒哭起來了。我們在旁邊看,也很感動。事後就問這個男孩:“你剛剛哭什麼?”孩子想都沒想,他就說:“因為媽媽哭了。”所以孩子那顆心跟母親連在一起,母親一哭,他馬上跟著也流眼淚。所以母子連心是天性。

    而一個人一生最幸福的,就是父子有親這個天性終身保持。哪怕上了年紀,見到自己的父母,七八十歲的父母,都能像小孩喊著他爸媽那種喜悅,這是最可貴的。

    所以,今天我們要盡孝,看到父親脾氣不好,首先要捨不得自己的父親,因為他生氣傷身啊!我們很自然流露那種不捨:“爸,別氣了,傷了身不好。爸,您是我們家的寶啊,您可別傷了身”,這種孝子的心情,自然流露。

    再來,我們應該體恤、了解父親為什麼發脾氣,你要理解他。可能我們覺得:我們也都沒做錯,他動不動就發脾氣。但幾十年來,有沒有跟父親真的促膝長談?可能他幾十年甚至快一百年的人生歲月,還有很多他內心很苦的事情,很多他放不下的事情,都沒有人理解他。所以可能無形當中,這個情緒就會起伏。但是假如真的有孩子去理解他,進而在他內心裡面這一些痛苦、執著,兒子能開導他、引導他、勸導他放下,他內心的這些煩惱、痛苦放下了,慢慢脾氣就不會這麼大了。我們總要從原因去解決問題。所以我們所有的孩子可以反思,父親給我們哪個孩子講過心裡話?我們雖然看起來都有奉養,很可能只落得拿錢、生活上的這些照顧而已,有沒有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這個很重要。

    您有提到,沒人敢送父親到安老院去,不想背不孝之名。從這個話我們感覺到,孝是每個人的天性,沒人願意不孝。那面對父親年齡那麼大,脾氣又大,我們還能包容,還能盡心,這樣的孝屬於賢德之孝。您這麼孝父母,你這個家族必有後福,“積善之家,必有余慶”。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父親脾氣來,那都是一時,我們可能心裡難受,調整一下心情就沒事了。但是假如能孝順父親的時候沒有孝順,甚至沖動送到安老院去,等父親離開之後後悔、內疚,那就是帶一輩子了。所以孟子才說,人生大樂,“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能無愧於心,能盡心奉養父母,友愛兄弟、族人,這個是最踏實的,這個會讓人生沒有留下遺憾。好,所以我們也期許落實《弟子規》這些寶貴的教誨,“親憎我,孝方賢”。而且你的下一代看到了,他會打從心裡佩服你這個父母。

    其實人老了,慢慢的那特質有點像小孩,需要你去理解他、去愛護他,這些情況我們想一定都會有所改善。
 
感恩老師!恭摘自《2010年<弟子規.傳統文化學習營答疑》蔡禮旭老師 2010/12/16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04-013-005 
 

上一篇:蔡禮旭:什麼是讓孩子能終身學習的動力?
下一篇:蔡禮旭:怎麼提升對人事物的恭敬心?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