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什麼是真正發菩提心?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淨空法師:什麼是真正發菩提心?                  

節錄《地藏經玄義》  (第十九集)  1998/12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4-014-0019 

『一念具足三千性相,百界千如,此境即空即假即中。』 

「觀」,就是現代人講的看法、想法,對於整個宇宙人生的看法,在哲學裡面稱為人生觀、宇宙觀。你的看法是不是正確,是不是事實真相?如果你所看的確實是事實真相,你觀念是正確的,是佛家講的「正知正見」。如果你的看法、想法,跟事實真相是相違背,在佛法叫「邪知邪見」。邪知邪見是你看錯了,你想錯了。事實是什麼?事實是一念自性。這個地方的一念,諸位要曉得,一念就是自性,一念就是真心,一念就是真如,二念就迷了,二念就變成阿賴耶識。諸位要曉得,一念是真心,二念就是妄心,佛菩薩跟凡夫的差別就在此地,諸佛菩薩永遠保持一念,凡夫一念才起來,立刻就墮到二念,所謂的是三心二意,落在三心二意裡頭。三心是什麼?阿賴耶、末那、意識,這叫三心。二意就是指末那、意識,末那是意根,第六是意識。落得太快了! 

一切眾生六根接觸六塵的時候都是一念,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所以佛成佛的時候,為什麼說大地眾生同成佛道,就是這個道理。我們以人來做比喻,六根接觸六塵,第一念不是真心嗎?第一念跟諸佛如來的正知正見沒有絲毫差別,可惜的就是第一念才起來,立刻就變成第二念,錯就錯在這裡,這個速度太快了,幾乎跟第一念同時起來,就落到第二念。第二念是什麼?分別、執著、妄想。第一念裡頭沒有妄想分別執著,能夠保持一念,這個人就是佛,就是法身大士。保不住,立刻墮落在二念裡面,墮落在三心二意裡面,這個人就是凡夫,凡聖的差別在此地。一念就住一真法界,三心二意就住十法界,這個事實真相我們要懂得。 

這個境界,「即空、即假、即中」。從體上講是空的,《金剛經》給我們說得好,「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大家知道三心不可得。這是說能現的不可得,所現的是現相,相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就是假的。《金剛經》末後偈頌裡面告訴我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那就是假的,相是假的,性是空的,你要認識清楚。曉得性是空的,性不可得,曉得相是假的,相不可得,你的心就定下來,妄想分別執著再不會生起了。為什麼會有妄想分別執著?不了解事實真相,以為我真能得到,以為這些相真正是為我所得,這是絕大錯誤的看法想法,你能得到什麼? 

這個地方講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念,盡虛空遍法界是用中。為什麼你要用中?道理就是體是空的,相是假的。今天眾生,包括我們自己,為什麼會胡思亂想,為什麼會有妄想分別執著這麼堅固?妄想執著不能捨棄,還要這樣堅固下去,在佛法裡無論修什麼樣的大功德,實際上都是六道的有漏福報。什麼叫功德?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你所修的一切福都變成功德。只要有妄想分別執著,功德就沒有分,這是跟大家講真話。一般人都是修福,哪裡有功?什麼時候分別執著少了,心地清淨了,那叫功德。如果還是雜念紛飛,妄想不斷,你想想你的功在哪裡? 

我們講一個最淺顯的例子,持戒有功,禅定是德,修定有功,開慧是德。你持戒不能得定,你修定不能開慧,都不是功德。不是功德就變成福德,持戒得人天福報,修定得色界、無色界的果報,都變成福德邊事,不是功德。功德能了生死、能出三界,福德不行。六祖在《壇經》說:「此事福不能救」,此事是指什麼?生死大事,修福不能救。何況我們今天修的是什麼?我們今天連福都沒有修,簡直就是天天造罪業,妄想分別執著這麼嚴重,所以連福德都沒有。我們要認識清楚,要了解事實真相,我們從早到晚干的是什麼?我們將來的前途果報在哪裡?自己冷靜去思惟就清楚、明白,還需要人告訴你,還需要向人請教嗎?

真正覺悟的人就老實了,什麼叫老實?於世出世間一切法,處事待人接物不再分別執著,不再想,也不再說,他的心定了,這是功德。心定的人就能夠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在恆順、隨喜裡面成就自己的清淨心,成就自己不污染。恆順眾生,這裡頭沒有分別執著,這叫恆順。沒有分別執著是在內心裡講,事上還是有分別執著,要知道這個時候,分別即是無分別,執著即是無執著,因為分別執著是順眾生,不是自己,自己確實沒有分別執著。這就是永嘉講的「分別亦非意」,他沒有落在意識,他分別執著是一念。我們分別執著是二念、三念,是從三心二意裡面起分別執著,這個麻煩。人家是一念裡面的分別執著,那是隨順眾生,這個人是佛,這個人是菩薩。 

第二、『真正發菩提心』。天台大師在發菩提心上加個「真正」,這是什麼意思?知道我們發菩提心是假的不是真的,只嘴皮上發的菩提心,其實與菩提心完全不相干。這一條要緊,《無量壽經》教給我們,念佛求生西方淨土,「三輩往生」這一品裡面告訴我們,上品、中品、下品第一個條件都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也就是說,從上上品到下下品的第一個條件,不發菩提心,你有一向專念,還是不能往生。我們才知道發菩提心是多麼重要,我們每天念佛,對發菩提心疏忽了。什麼叫菩提心?這個地方講四弘誓願,沒錯,四弘誓願就是菩提心。什麼是真正發菩提心?這裡給我們講的是「無作」。為什麼無作才是真正的菩提心?無作是從一念真心裡面發的,沒有作意。作意是什麼?刻意去求,那就錯了。無作是自自然然的,是從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從三心二意裡面發心,那都是有作,不是無作;從一念自性裡面發出來的,那是無作。 

『依上妙境,發無作四弘誓願,愍己愍他,上求下化。』這種人為什麼他不是上根,是中根?他的分別執著沒斷,也依上面所說的妙境,就是說大乘法、一乘圓頓大法他聽了很多,時常受大法的熏習,可是妄想分別執著習氣難斷,他懂得,他不是不懂。菩提心是什麼?悲憫一切眾生,虛空法界這一切迷失自性的眾生,都在搞六道輪回,我們自己也是如此。六道裡的眾生可憐,所以憐憫自己,憐憫一切眾生,要度自己,也要幫助一切眾生,這才上求下化。我們求佛道,修學佛道,為什麼?為自己永脫輪回,高超十法界,為的是這個。還得要幫助輪回當中這一切眾生,也要跟自己一樣出離、高超,真有這個心。 

輪回從哪裡來的?你要知道,輪回從妄想分別執著裡頭變現出來的,是這麼來的。這是前面講的「三千性相,百界千如」,這個復雜的現象,你要曉得根源是什麼?具足妄想分別執著,這三樣東西都具足,六道輪回就出現了。這三條就是佛法所說的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執著是見思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妄想是無明煩惱,是從這裡變現出來的。你只要離開一切執著,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執著,輪回就沒有了;再能夠於一切法不分別,十法界沒有了;妄想斷掉,你就超越四十一個階級,《華嚴經》講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你超越了,你就證得圓滿的佛果。你要懂得這個道理,然後自己這才真的恍然大悟,要不肯捨棄執著,就決定脫不了輪回。為什麼你會有分別執著?不知道所有一切境界相,能得的心、所得的法都是即空即假即中,不曉得事實真相。《金剛經》告訴我們,能得的是假的,所得的也是假的,能得之心、所得之法統統不可得。凡夫不了解事實真相,不可得當中還要想得到,還要堅固執著,還要永恆的保持,哪有這回事情?純屬妄想。真正參透,真正明白了,再不打妄想,再也不分別,再也不執著,你才會懂得用中,中是成就功德。這個理很深,事非常廣,事繁多,廣大而沒有邊際。 

真的菩提心生起了,菩提心是覺悟的心,就真正覺悟了,在「眾生無邊誓願度」裡頭決定沒有分別執著,現在講的不分族類、不分宗教,一切眾生要平等得度。佛教給我們,要以清淨心、平等心對一切眾生,宗教裡面講的上帝亦復如是。上帝愛世人,也是平等心,也是清淨心,也沒有分別族群,也沒有分別不同種類。中國人常說神,神的定義是:「公平正直謂之神」,大公無私這是神。在佛法裡面講的天神,都具備「慈悲喜捨」四無量心,這才能生天。修行十善業道,他的心是慈悲喜捨,他的行是上品十善,這是生天的條件。佛經上也說,天神對人有獎懲,世間人作善,神有賞賜,世間人作惡,神有懲罰。諸位要曉得,賞罰都是從愛心裡面生的,就像一個慈母對待兒女,兒女做好事,誇獎他幾句,兒女做壞事也要懲罰他,賞賜他是愛他,罰他也是愛他。為什麼別的小孩做壞事就不管? 

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不能把意思錯解了,要深入去思惟,冷靜去觀察,神愛世人,決定沒有分別執著。賞罰,接你到天堂,或者把你送到地獄,都是一番愛心。地獄讓你受折磨,讓你悔過,讓你自新,不是說墮到地獄永不翻身,沒這個道理;地獄受罪的時間再長,也能夠受完。實在講,佛法裡講得很清楚,墮地獄的時劫長短,是在你能不能改過自新回頭。你早一天覺悟,忏悔回頭了,就出來了;還不知道後悔,還不知道覺悟,在地獄再多受幾次罪,幾時覺悟過來,幾時就離開。這是慈悲,這是大愛,這才通情達理,我們才知道天神真正值得我們尊敬。佛教導學生,大年初一第一天供天,道理就在此地,他值得我們尊敬。 

你今天不能斷煩惱,抵不過煩惱習氣,你不肯學法門,懈怠懶散,都是沒有第一願。真正發這個第一願,你還敢不去做嗎?我們自己早一天成就,眾生就早一天離苦,早一天享福;我們自己遲一天成就,就是讓一切眾生多受一天罪。不是為自己,為自己可以懈怠、可以懶散、可以不干,為一切眾生,你看芸芸眾生這麼苦,他們離苦得樂靠誰?靠發菩提心的這個人。這個人是他們真正的依靠,這個人是他們真正的救主,發菩提心就是發心要作救世主。救度一切世間的災難,我們說得很多,唯有教學,其他的方法都沒有辦法達到。佛菩薩專心從事於教學的工作,做一個義務的社會教育家,生生世世無量劫中從事社會教育工作,只盡義務不享受權利。這一句話含義很深,一切諸佛菩薩都「作斯示現」,為什麼?如果一享受權利,就很容易墮落。 

佛在滅度之前,教誡後人要「以戒為師」、「以苦為師」。釋迦牟尼佛一生做到了,以戒為師,以苦為師,他不是只是口頭說說教我們,他自己一生沒有過失,這就是持戒。一生過著最低水平的生活,以苦為師,從來沒有想到把自己物質生活提高一層,希望大地一切眾生生活過得幸福美滿,自己過得去就行了,眾生才肯聽他的調教,才從內心裡面佩服他、尊敬他、贊歎他,不能不向他學習。如果釋迦牟尼佛過著豪華奢侈的生活,身上都掛滿了珠寶,珠光寶氣,誰還會跟他學?我們看到現在畫的佛像、塑像的佛搞得滿身璎珞,珠光寶氣,那是我們對他尊敬,實際上他不是這樣。世尊一生是個苦行僧,那一種生活我們過不了,三衣一缽,天天去乞食,在這裡面修清淨平等覺,人家供養什麼吃什麼,決定沒有分別。 

所以斷煩惱為誰?為一切苦難眾生,為自己無量劫來在輪回裡受這個屈辱,發一個狠心斷煩惱,不再搞六道輪回。斷煩惱成就自己的德行,學法門成就自己的學問,有德行、有學問、有智慧才能度眾生,才能度自己。我們今天干斷煩惱、學法門這個事情都來不及,時間都不夠用,還有什麼時間去打妄想、去說閒話、去搞是非?那就是真正不想出離生死,真正不想脫離六道,還是希望搞六道輪回,還是希望墮三惡道,不是這個意思嗎?這事情不是表明在眼前嗎?你往哪裡去,看你的心行,不在你的口說。口說得再好,說得天花亂墜,無濟於事,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我們怎能不警覺? 

為什麼一定要轉凡成聖,要作佛?如果不作佛,不能夠度盡眾生。這個盡是講什麼?各種不同的族類。也就是說你是等覺菩薩,你可以度十地以下的眾生,等覺你度不了。你是十地菩薩,你就不能度十地菩薩,你只能度三賢菩薩。你要想普度,一切眾生都度,上包括等覺,下至阿鼻地獄眾生,你一定要成佛道。為什麼要努力修學圓成佛道?就是為了普度一切眾生,實現你「眾生無邊誓願度」的大願,這個願才真正落實,不成佛就不能落實。為這個事情上求下化,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上求下化是同時,這是菩薩;不但大乘同時,小乘聖者也根利的也是同時,但根鈍的,他是先成就自己再幫助別人。大乘菩薩決定是同時的,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自他不二,性相一如。第一句說「依上妙境」,就是講這樁事情。 

第三條講『善巧安心止觀』。「巧』是說方法,方法很巧妙;「善」是如理,這個方法很巧妙,又不違背事實真相,這叫善。「善巧」對什麼說的?這個心安在止觀上。這個意思,底下簡單解釋: 

『體前妙理,恆常寂然,名為定。寂而常照,名為慧。』「體」是體會,前面這個道理真的明白了。這個道理,就是前面「真正發菩提心」的道理,真懂了,真明白了。「恆常寂然,名為定。寂而常照,名為慧。」菩提心真正發了,他修什麼?修定慧。他這個修學,一切時、一切處,永遠不中斷。定就是止,慧就是觀,他那個心安在止觀上,就是不離定慧。什麼叫定?「恆常寂然」。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界當中,這個境界有兩種:人事環境、物質環境,佛家講用境、緣這兩個字,境代表物質環境,緣代表人事環境;一切境緣當中,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是定,這是真功夫,真修行。這是修行很好的原則,很好的一個綱領,與世尊教學的總原則相應。 

世尊這一代教學,總綱領、總原則就是名號。釋迦牟尼,牟尼就是寂靜,心常常是寂靜的。為什麼會寂靜?就是面對一切人事物,都不起心、不動念,都不分別、不執著。別人跟我講也不分別、不執著,但是他講的我也聽得清清楚楚、了了分明,那是慧,我並不是木頭人,我樣樣清楚、樣樣明白,這是慧。樣樣清楚、樣樣明白,又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是定功。「定慧等學」,既不偏於定,也不偏於慧,定慧是均等,這叫禅。這個時候,就是真正的幸福,真正的享受,這叫三昧,三昧就是諸佛菩薩正常的享受。我們凡夫受的是什麼?凡夫有「苦、樂、憂、喜、捨」五種受,這五種受是不正常的。為什麼說不正常?自性裡頭沒有,一念心性裡頭沒有這個東西,所以它是假的,是虛妄的,可是我們凡夫就生活在這個裡面,你說多苦! 

現在在這個社會,說老實話,只有苦沒有樂,只有憂沒有喜,你說淒慘不淒慘?你要以為你還有點樂,那是什麼?那是吸毒、打嗎啡,刺激一下,以為自己樂,殊不知道苦就在後頭。現在以為樂、以為喜是什麼?造作一切惡業,干一些損人利己的事情,殊不知這種事情干了之後,就跟吸毒、打嗎啡一樣,後果就是阿鼻地獄。你干殺、盜、YIN以為是樂,哪裡曉得一轉眼就到地獄去,比吸毒、打嗎啡的果報,不曉得要嚴重多少倍。世間人迷惑顛倒,不但沒有能力辨別是非、善惡、邪正,連切身的利害都不能辨別,人愚癡到這種程度,所以他敢造惡業,當果報現前,後悔來不及了。真正修行人,「善巧安心止觀」非常重要,我們如果懂得這個方法,念佛哪有不得一心的道理?我們今天在念佛堂裡,不但一心得不到,功夫成片都得不到,原因是什麼?跟這個恰恰相反,沒有發菩提心,心安在哪裡?安在「苦樂憂喜捨」裡頭,這怎麼行!功夫怎麼能得力!如果真發菩提心,真正把心安在定慧裡面,念佛功夫很容易成就。

 

上一篇:念一聲“阿彌陀佛”您獲得了什麼
下一篇:淨空法師:怎樣才算是真念佛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