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怎樣才算是真念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淨空法師:怎樣才算是真念佛  

節錄《地藏經玄義》(第十七集) 1998/12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4-014-0017  

天台家講「六即佛」講得好,我們今天是在哪一個階段?「名字即佛」,我們是在這個階段,我們是名字。名字位中,說得再好,講得天花亂墜,還是要搞生死輪回。這就講你雖然講得好,你讀得多、聽得多、看得多,現在人講你是佛學博士,你是個佛學家。佛學家、佛學博士有什麼用處?有解無行,無濟於事。還是天天造業,起心動念造業,言語造業,行持造業,身口意都在造業,決定不能免除果報,業因果報,絲毫不爽。不是說我懂得好多佛法,我造的業將來就可以不受報,沒這個道理,還是要受報。惡因有惡報,善因有善果,哪有不受報的道理?不受報的人是什麼?不造業就不受報。你造業,你就決定免不了果報。這些道理、事實真相,要清楚、要明了。 

入到「觀行位」,那就好了。觀行位是真干,佛所說的道理我明白了,明了之後馬上去做,依教奉行,絕不違背,這就入觀行。觀行就是你功夫得力了,沒有觀行,怎麼修,功夫不得力。所以是修禅不能得定,別說開悟了,連定都得不到。念佛,不但一心得不到,功夫成片也得不到。所謂是「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為什麼?沒有入觀行位,是名字位中,有名無實。所以我們今天希求的,我們不敢求太高,太高做不到,觀行位我們必須要爭取,不入這個位次,我們念佛不能往生,你說這個多重要!觀行功夫得力,就能夠證得功夫成片,在念佛法門裡面說,功夫成片是事一心不亂的淺者,不是深;但是有這麼一點功夫,就決定得生淨土,這是淨土的殊勝。其他法門不行,其他法門觀行也不管用,觀行位不能了生死出三界。要再提升一等是「相似位」,相似位才能夠脫離六道輪回,你說這個東西多難!可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觀行位就行了,這是淨土法門的殊勝,淨土法門之所以能夠三根普被,利鈍全收。自己起碼要有這個功夫,再就是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我們才能超越三界往生淨土,道理在此地。所以這個法門叫二力法門,不是完全靠佛力,你自己還得有點基礎,沒有基礎佛力加持不上,自己一定要到觀行位,名字位佛力加持不上。 

觀念真的改了,從什麼地方改起?我常常提醒同修,過去念念都為自己,現在念念為眾生,這是個關鍵,就從這裡改。從前樣樣是不如意,怨天尤人,現在知道回頭反省檢點,知道自己一生的際遇都是自作自受,佛家所謂是「回頭是岸」,真的回頭了。佛在一切經裡頭教導我們,「受持讀誦,為人演說」,我們老老實實把佛的教誨做到。受是接受,佛在經上所講的這些教誨我接受了,佛教給我們做的,我們認真努力去做,佛說不可以做的我們決定不做,不但在事上不做,念頭都不生。佛教給我們不貪、不瞋、不癡,我們對於世間、出世間一切人事物貪瞋癡的念頭都不起,這叫作觀。 

但是煩惱習氣無始劫養成的,時時刻刻它會起現行。這種念頭才一起來,你就得用功夫對治,念佛法門就是一句「阿彌陀佛」,第一個念頭起來了,或者是貪心、或者是瞋恚心起來了,第二個念頭是阿彌陀佛,用阿彌陀佛名號取而代之,這叫真念佛,這叫會念佛,這個念佛功夫就有力量了。煩惱斷不掉,但這句佛號能把煩惱控制住,才冒出來,馬上就壓下去,這正是佛家講的「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是妄想起來了,覺是你的功夫,不能遲,第二念就壓下去了,這樣才能夠往生。這種功夫要綿綿密密認真去做,一不做煩惱就起現行,就隨順煩惱。 

功夫做久了,在一般同修們,如果你真干,三個月就有效果,你會感覺得你自己身心愉快,煩惱雜念少了,智慧多了,增長了,六個月就有很顯明的效果。我們今天自己沒有長進,原因是什麼?沒做。一天到晚還是隨順煩惱,不知道用功,以為每天在念佛堂念幾個鐘點,那行嗎?要在日常生活當中,要在處事待人接物當中,真下功夫,真正放得下,真正提得起。放下貪瞋癡,提起這一句佛號,這一句佛號就具足一切佛法,圓圓滿滿絲毫都不欠缺,功夫才能得力,才能產生效果,才能夠得佛法真實的利益。《無量壽經》上講的「住真實慧」,這就是住真實慧,念頭才動,佛號就提起來,那就住真實慧了。觀行,「借事為觀」,實在講《華嚴經》末後一大段,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清涼大師講的「歷事煉心」,歷事煉心就是此地講的借事為觀。真修行,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都是在修觀。 

【以導執情】 

『導』是疏導,疏導我們的分別執著,疏導情執。情執是迷,情叫迷情。《楞嚴經》講得好,一個情、一個想,情多的人往下墮落,想多的人往上超升。想就是觀想,是屬於慧;情是迷,世間人都向往多情。多情是三惡道,他不想出頭,情執那麼深,在佛菩薩眼睛裡面這個很難度,這是惡道眾生。現在在這個世間時間很短暫,轉眼他就要去惡道了,喚都喚不醒,不是佛菩薩不慈悲,是你自己不覺悟,所以我們要把念頭轉過來。我們這一生得人身,來干什麼的?來為一切眾生服務的,吃苦受罪是應該的,是我本分的,令眾生離苦得樂是我的工作,是我應該要做的,你把念頭這麼一轉,你超凡入聖,這個思想是佛菩薩的思想。 

念念為自己,念念為自己五欲六塵的享受,這是三惡道的觀念,這是極大錯誤的觀念。我們在經教典籍裡看到,諸佛菩薩、祖師大德大徹大悟,福慧雙修,他為什麼不享福?甚至於他為什麼不想改善自己生活環境?不是他不能,不是他做不到,輕而易舉,這無非是大慈大悲,做榜樣給我們後學人看,讓我們在這裡面大徹大悟。我們以真正體會到,佛在入滅之前教導我們,「以戒為師,以苦為師」。佛家常講「比丘常帶三分病」,什麼病?吃不飽、睡不好,餓病。為什麼叫你常帶三分病?時時刻刻有警覺性,生活過得太富裕,警覺心沒有了,很容易隨順煩惱造作惡業,不容易出離。所以真正想出離,我們必須要下定決心,這一生當中,短短數十年寒暑不是很長,咬緊牙根,聽佛的話,過一點苦日子好,一定有好處。 

所以我們看到別人生活種種享受,沒有羨慕之心;縱然我們有能力也能享受,決定不干,那絕不是好事情。縱然你自己有道行、有定功、有智慧,可以做到事事無礙,問你有沒有慈悲心?如果有慈悲,你就要給現在人、後世人做好樣子。什麼叫好樣子?對他有利益的樣子。有利益的樣子就是苦行的樣子,就是過一個平常生活的樣子,平常生活當中,如果能夠把水平降低,低到這個世間一般貧困人的水平,這個好!這是真正大慈大悲。最近我們有個機會,有些同修發心幫助我們建道場,我跟他講我們道場建小茅篷,不要建豪華的殿堂。我們的生活愈簡單、愈樸實,心愈自在。道場建得富麗堂皇,容易起貪心,不想到極樂世界去了,因為我這個地方不錯,像皇宮一樣。阿彌陀佛來接引你,你還不想去,我這個地方不比你差,豈不叫大錯特錯了!簡簡單單的小茅篷捨得容易,沒有留戀的心,生活過得清苦一點、簡單一點,對這個世間貪愛的心就減少,求生淨土的意願就增強。 

不僅為自己,也為眾生著想。在家、出家多少修行人,看我們的樣子,看我們的行為;我們這些修行人,看祖師的樣子,看佛菩薩的樣子,一定要懂這個道理。諸佛菩薩、祖師大德當年在世,一生當中都是守住「隨緣而不攀緣」,我們今天也要遵守。隨緣,緣殊勝,有的時候也找麻煩來,也變成障礙。所以一定要曉得福報太大了、太多了,給一切眾生去享,自己決定不可以享福。享福不迷是諸佛菩薩再來的,那個決定不是凡夫。但是諸佛菩薩在今天也會示現苦行,也不會示現去享福,這才是大慈大悲的示現。 

底下講方等、名號,方等是講經的名字,普賢是講人的名字,沒有一樣不是表法,都可以借它來做觀行。我們平常念佛菩薩名號,這當中有沒有觀行?如果沒有觀行,念佛菩薩名號是「名字即位」念佛;如果我們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念念與無量覺相應,這就是觀行念佛。阿彌陀佛名號,要從它的意思來說就是無量覺。「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是覺的意思,念這句名號是無量覺。念了之後,在這一天當中,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都要覺而不迷,真念佛了,你這一句佛號管用了。如果接觸六塵境界,順境起貪心,逆境起瞋恚心,那個佛號有什麼用處?豈不是「喊破喉嚨也枉然」嗎?管用、不管用就在你生活當中,對人、對事、對物能不能提起你的覺觀。念釋迦牟尼佛的名號,要把自己的慈悲心念出來,「釋迦」是仁慈,我們對人對物要仁慈;「牟尼」是清淨寂滅,對自己心地要清淨、要平等,清淨平等是對自己。時時處處根塵相接之時,能不能提起自己仁慈的心、清淨的心?果然能夠提得起來,你是真正念釋迦牟尼佛。所以諸佛菩薩的名號,怎麼不是我們觀行的方法、作觀的因緣?怎樣才算是真念佛 <wbr> <wbr>-- <wbr>淨空法師

 

上一篇:淨空法師:什麼是真正發菩提心?
下一篇:文殊八字大威德陀羅尼儀軌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