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給孩子講點國學精粹》—《孝經》:孝順的孩子有出息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給孩子講點國學精粹》——《孝經》:孝順的孩子有出息

 

\  
  
 

【孝經其書】
  
  從漢朝開始,我國就主張以孝來治理天下。人們不僅要讀四書五經,還要讀《孝經》。
  
  《孝經》是一本專門講孝道的書,它說孝是上天所定的規范,孝是所有道德的基礎,對實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做了系統的規定。國君可以用孝治理國家,臣民能夠用孝立身理家。南宋以後,《孝經》被列為“十三經”之一。
  
  【孝經名句】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
  
  解讀:身體和頭發,都是從父母那裡得來的,不能隨便損傷。我們的生命是父母生命的延伸,父母辛苦地養育兒女,看到兒女幸福健康,才會覺得快樂。因此正如《孝經》中說的那樣,就是從考慮到父母的感受出發,要好好地珍惜生命。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解讀:孝,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我們都知道烏鴉反哺,羊羔跪乳的故事。“獸尤如此,人何以堪?”只有懂得感恩,才能懂得生活的美好,而父母是最值得我們感謝的人。
  
  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滿而不溢。
  
  解讀:位居高官的人不驕傲,才能不危險;懂得節制、把握好度,才能在水滿以後不流出。人生的態度是生活的指針,謙虛的人才能安全前行,驕傲放縱的人則容易迷失。
  
  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
  
  解讀:孝子在對待父母的時候,日常生活時保持恭敬,父母養老時讓他們心情愉快,父母生病時真心為他們擔憂,父母去世要有孝子的哀傷之態,祭祀的時候按照禮法來行事。不同的時候有不同的孝敬方式,但不論在什麼時候都要有一顆孝順的心。
  
  禮者,敬而已矣。
  
  解讀:所謂禮,就是一種恭敬的態度罷了。如果認為禮就是一套儀式,內心並不恭敬,這樣的人就算行禮,也是無禮之人。
  
  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
  
  解讀:君子進能對上司忠誠,退能反省自己的過錯,發揚長處,補救短處,這樣才能達到和諧。與其要求別人,不如改變自己,這才是和諧的關鍵。
  
  喪不過三年,示民有終也。
  
  解讀:為親人守喪不超過三年,是告訴人們居喪是有其終止期限的。不管是悲傷還是歡樂,都要有一個限度,沒有限度地喜悲,是不符合中庸之道的。
  
  【孝經故事】
  
  感天動地的孝
  
  三皇中的舜帝,父親失明了,母親有點愚鈍,弟弟的脾氣暴躁,平時不爭氣。但是舜仍然對父母很孝順,對弟弟很友愛,設法避免禍害,但卻毫不怨恨,並承擔全家的勞動工作,常在歷山耕種。因為舜的孝行難得,感動了上天,在他耕種的時候,有象出來協助,有鳥幫他鋤草。
  
  後來,當時的皇帝堯也被感動了,就叫自己的九個兒子和兩個女兒幫助舜。兩個女兒都嫁給舜了,就是娥皇、女英。
  
  留給母親的肉
  
  唐太宗的時候,有一位大臣叫魏征。他辦事很英明,也敢於說實話。有一次,太宗賞賜了他一頓豪華宴。魏征吃了幾口就放下了。太宗問他:“你怎麼不吃了,是不合胃口嗎?”
  
  魏征說:“這很好吃,我只是想到自己家中的老娘沒有吃過這樣好的飯菜,於是想懇請皇上允許我帶回家給母親嘗一嘗。”太宗沒有想到,魏征這樣關心自己的母親。於是就說:“你快吃吧,你母親有這樣的好兒子,她教育有方啊,我也要賞賜她老人家這樣的筵席。”就這樣,魏征的母親也被賞賜了美食。

 

上一篇:教育的18個分寸
下一篇:讓孩子的性格“剛柔相濟”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