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明一法師:隨順世緣棄知見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隨順世緣棄知見 

前面我們看了日記《隨順世緣離知見》,知道了學佛要離開自己的知見或者說是成見。因為實在找不到一個對與錯的標准,一切不能被我們的知見障礙住了,否則我們就很難學入佛門,得到成就,永遠在我們自己的成見裡面打轉轉。如果我們能夠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就能更好地隨順世緣。

因為知見是障礙我們修道學佛的關卡,不放棄我們的成見,學佛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這就好比一個裝滿水的口杯,不可能再往裡面裝別的水了,只有把杯子裡面的水倒掉,才能裝進其他的水。所以,我們要想學佛有成就,就一定要放棄知見。這在歷史上是有很多很多的例子的。

比如曹山祖師對紙衣道人的評價:

覺性圓明無相身,莫將知見妄疏親。

念異便於玄體昧,心差不與道為鄰。

情分萬法沉前境,識鑒多端喪本真。

如是句中全曉會,了然無事昔時人。

再比如六祖在《壇經》裡面說:

曰:‘智常到彼,凡經三月,未蒙示誨。為法切故,一夕,獨入丈室,請問如何是某甲本心本性?

大通乃曰:“汝見虛空否?”

對日:“見”。

彼曰:“汝見虛空有相貌否?”

對曰:“虛空無形,有何相貌?” 彼曰:“汝之本性,猶如虛空,了無一物可見,是名正見;無一物可知,是名真知。無有青黃長短,但見本源清淨,覺體圓明,即名見性成佛,亦名如來知見。”

學人雖聞此說,猶未決了,乞和尚開示。’

師曰:‘彼師所說,猶存見知,故今汝未了。吾今示汝一偈:

“不見一法存無見,大似浮雲遮日面,

不知一法守空知,還如太虛生閃電;

此之知見瞥然興,錯認何曾解方便,

汝當一念自知非,自己靈光常顯現。”’

常聞偈己,心意豁然,乃述偈曰:

‘無端起知見,著相求菩提,

情存一念悟,寧越昔時迷;

自性覺源體,隨服枉遷流,

不入祖師室,茫然趣兩頭。’

這些都是說我們學佛不能在知見上面做功夫,這些知見是我們學佛的大敵。祖師們在指導我們做功夫的時候也是一再地強調要拋開知見。比如說:“參禅要離心意識參”;比如:“只圖遮眼”(見日記《只圖遮眼》一文)等等很多很多都在告誡我們要拋開知見做功夫。

要不然我們永遠是在知識裡面打轉。這樣的話,別說是祖道沒有機會觸及,佛法也是得不到體證的。甚至有的人因為沒有戒律作為基礎,有的連三皈五戒都不知道,學了一個四不象。這樣的人不但是佛門難入,自己走入歧途,耽誤自己,還有可能危害社會。

所以,學佛就要認真地從三皈五戒開始。不要認為三皈五戒太簡單沒有什麼可學的,無非是叫人行善,這樣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很多人喜歡禅宗,覺得禅宗潇灑活潑,因而學佛。這是很好的事情,但是要知道這不是一條簡單的路,是一條非常危險的路。所謂十禅九狂就是因為沒有守戒律作為基礎而狂起來的。

我們不要光看到成就者的潇灑活潑,我們要是想學這些潇灑與活潑;要想也這樣潇灑與活潑;我們就要按照這些成就者走過的路,老老實實一步一步地重走一遍。我們就要從三皈五戒開始,這樣我們才能把自己的基礎打好,不至於步入歧途,耽誤自己也耽誤別人。 

後面敬請關注《隨順世緣無知見 

 

上一篇:頂果仁波切震撼人心的教言[精華]
下一篇:大安法師:念佛必定見佛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