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上旬,公益人鄧飛應朋友釋道給之邀,冒雨從福州出發,到達福州沙縣顯密吉祥寺考察寺廟養老情況。寺廟位於沙縣城關近10公裡的琅口鎮鎮頭村,背倚大青山,景色清幽,山泉清澈,可謂近小城而不喧,居塵寰而不染。
公益人鄧飛與老人家們相談甚歡(圖片來源:中國廣播網)
寺廟外幾位老人家在聊天,笑聲不斷。當記者問到在這裡養老好不好時,每一位老人家都笑著說:好,好,好。一位老人家總結說:“在這裡養老,吃得好,睡得好,空氣好,玩得好,環境好,再加上人好,所以身體就好,心情更好。還不用花錢,就好上加好了,哈哈。”問她們生病了怎麼辦?老人們紛紛搶著說:“這裡有中醫,有西醫,看病可方便了。”
一位老人對正在旁邊拍攝的記者楊锏平說:“早幾年我們就叫你媽媽來這裡和我們一起住了,你們死活不願意。你看看,我們在這裡過得多開心吶。”據楊锏平介紹,這幾位老人家都70多歲了,平時兒女在外經營“沙縣小吃”,一般連孫子都帶走了,老人一個人在家確實過得不怎麼好。現在到這裡養老,看見她們這麼開心,相信她們的子女在外做生意,也更加放心了。
溫馨一幕:理發(圖片來源:中國廣播網)
隨後記者一行回到養老院,聽到頌經之聲。數十名老人正在經行,神態祥和,步履輕松;不遠處一間房內,數位老人家正在邊看電視邊聊天;走廊盡處,一位稍為年輕的老人正在幫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太太理發,無言中盡顯溫馨。
釋能清院長介紹說,一開始養老院的服務對象是孤寡老人、貧困老人,後來名聲在外,一些兒女在外經商、自己獨自在家的老人,和一些被子女拋棄的老人也慕名而來,規模日漸擴大,負擔也日益加重。現在每位老人家每月各種費用加起來,需要約1500塊錢,一個月需要十多萬元。而十幾年來養老院的建設及日常運作費用,已達八百多萬元。費用全部是由方丈釋照禅法師和釋能清院長兩位去香港、上海、廣州等地化緣所得。能清師父在化緣籌款路上還曾遭遇三次重大車禍。
隨著養老院的規模越來越大,年事已高的方丈釋照禅法師和釋能清院長漸有力不從心之感。2011年,釋照禅法師的關門弟子釋道給從貴州趕來沙縣,輔助兩位老人。釋道給到後不久,即力邀好友鄧飛前來考察,並助養老院之長遠發展一臂之力。鄧飛對寺廟養老這一模式也深感興趣,遂成此行。
鄧飛表示,此行收獲極大,寺廟養老這一模式值得推廣。他在微博中呼吁更多的網友幫助這一“溫暖的寺廟”,並呼吁其他寺廟“大規模跟進”。為此,他還帶回了釋道給法師的十幾幅書畫作品,准備在網上公開拍賣,善款將全部用於寺廟養老院。
方丈釋照禅法師(前排左三),釋能清院長(左二)。第一排左一、右三兩位老人家都已99歲了。(圖片來源:中國廣播網)
臨走前,記者招呼老人家們一起合影留念,大家都只是笑著,響應者寥寥。釋道給法師見狀,大聲喊道:“大家都出來跟師父和院長拍照喽。”眾人相互攙扶,慢慢從各自房間走出來,其中有兩位老人已99歲。方丈與院長的號召力可見一斑。
這些老人家雖然已到暮年,但他們臉上溢滿著的快樂與滿足,平靜與祥和,在這個春季裡,讓記者感受到未來社會養老的希望。
養老問題是社會一大問題,福州沙縣顯密吉祥廟這種寺廟養老方式,則為破解這一難題做出了有益的嘗試。佛教向有行善之風,仁慈之心,加上信眾眾多,寺廟確實具備辦養老機構的良好條件。難能可貴的是,人力物力財力匮乏如顯密吉祥廟者,尚可以辦得如此之好,可見這一模式有復制之可能。我國有眾多寺廟,分布極廣,且不少位於鄉野之中,非常有利於部分解決農村養老問題。若其他寺廟,乃至其他宗教場所都漸漸跟進,星星之火,定能燎原。
筆者完稿前看到兩會消息: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上海玉佛寺方丈覺醒法師提出了一個鼓勵宗教界參與社會養老的提案;少林寺方丈釋永信法師表示,少林寺也在考慮這個問題,“我覺得非常好。我們幾年前辦孤兒院的同時,也考慮過辦養老院,因為僧人中的老和尚,他們的生活、衣食比較困難。面對全國,我們也考慮過,只是我們的院子太小,建築太少。如果將來少林寺能恢復一部分建築,我們就會考慮。到時可以收養一些僧人中的老年人。宗教機構辦養老院有其自身的優勢,比如信眾較多,可以吸引信眾發善心,做慈善事業。”
背景資料
福建省沙縣顯密吉祥寺寺廟養老院的由來:
吉祥寺住持照禅師父曾在1994年患骨癌,各大醫院醫生束手無策。疼痛不堪,大小便都無法下床,在痛苦絕望之際,照禅向佛許下大願:“我病若好了,我要辦一個佛教養老院,收100個無依無靠的苦難老人居住,修身學佛,頤養天年。”發此願畢,一個多月重病不醫漸漸自好。照禅與能清師父遂歷盡千辛萬苦,奔走四方,籌辦養老院。
養老院目前采取寺廟護法(信眾)捐助供養、護法義工長期護理照料、入住老人互幫互助、按常住僧尼日常管理的方式,為老人提供安詳的晚年生活環境。吉祥寺現有護法400余人,護法義工90余人,並設有醫務室,每星期膳食菜譜列表上牆公布。水電費、食物及生活用品主要來源於工商企業等熱心人捐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