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鐘茂森博士:《孝經》研習報告(第九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尊敬的各位仁者,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孝經》。昨天我們把五孝講解圓滿,夫子將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人這五種行孝的方法、理論、事項都介紹得很圓滿,最後告訴我們,不管人處在什麼樣的地位,具有什麼樣的身分,都是可以盡心竭力的行孝,而且都能夠把孝道做到圓滿。今天我們就接著來看第七章「三才章第七」,我們先把本段的經文讀一下: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而民是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順天下。是以其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愛。而民莫遺其親。陳之於德義。而民興行。先之以敬讓。而民不爭。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惡。而民知禁。詩雲。赫赫師尹。民具爾瞻。】

  這一大段給我們講到孝道的理很深。我們來看邢昺的《孝經正義》,首先是給我們解釋本章的章題「三才章」,我們來看《正義》上面的這段話,「《正義》曰:天地謂之二儀,兼人謂之三才。曾子見夫子陳說五等之孝既畢,乃發歎曰:『甚哉!孝之大也』。夫子因其歎美,乃為說天經、地義、人行之事,可教化於人,故以名章,次五孝之後」。這是告訴我們這一章的章題為什麼稱「三才章」,三才講的是天、地、人三才。這裡說的「天地謂之二儀」,道家說到,「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萬物」,最初的就是太極,太極是什麼?太極是道,也就是宇宙的本體,佛家用真如、自性、法性不同的名詞來描述這種本體。有本體,本體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我們六根沒辦法能夠接觸到的,唯有它現相的時候我們才能夠見得到。它現相,首先生陰陽,陰陽稱為兩儀,也可以稱為天地,天為陽,地為陰,所以這裡說「天地謂之二儀」,就是道家講的兩儀,有了天地然後再有人,所以「兼人謂之三才」。

  人立於天地之間,何以能夠與天地並稱三才?天地之間的不僅是人,還有動物、植物、礦物,為什麼偏偏把人單提出來與天地並稱?這是因為人能夠將天地之德行出來。我們看天,天有日月星辰,有包括四時寒暑的交替變化,恆常的運行沒有間斷。日月星辰是天下萬物生長能量的來源,所謂萬物生長靠太陽,陽光、雨露這是滋潤萬物,所以天之德是仁愛、是好生。大地負載萬物,隨順著天時而能夠成熟萬物,所謂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所以天地合起來的德是什麼?就是仁愛和恭順,天仁愛萬物,地恭順天時,成熟萬物,無私的來施與萬物這些恩德。這種天地之德只有人能夠把它行出來,所以人能夠效法天地,而行仁愛、行恭順。仁愛和恭順是什麼?就是孝。所以當人能夠行孝,這就可以有資格與天地合稱為三才。所以這一章孔老夫子是勸導我們效法天地而去行孝,從對父母的仁愛恭順這裡做起,然後以仁愛恭順之心對待一切的人、一切的物,做到圓滿能與天地合一,這叫做回歸本性。與天地合一就是與太極合一,就是與道合一,這種人就稱為聖人,他的本性本善圓滿的流露,佛家就稱為是佛,儒家、道家稱為是聖人。

  所以《正義》裡面說,「曾子見夫子陳說五等之孝既畢」,曾子見到孔子為他講述五等之孝,就是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人這五孝,講完以後,曾子聽了非常的感動,所以發表議論贊歎,「乃發歎曰:甚哉!孝之大也」。原來曾子對孝的含義,雖然理解,但是理解不夠透徹,體會不夠那麼深,現在夫子給他闡述出來,原來孝的意義這麼廣大,他贊歎說孝實在是太偉大!這個大是贊歎之詞,不是說的大小那個大,有大有小那個大就不是絕對的大,它是相對的大,它是相對於小對面稱為大,但是曾子在這裡說的大不是大小相對的那個大,這是一個絕對的大,沒有對立的。這是什麼?贊歎圓滿的意思。什麼東西是沒有對立的?本體、道、太極、自性沒有對立,有對立這就有二。二從哪生的?二從一生的。一從哪裡生的?一從道生的。所以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所以這裡講的「孝之大也」,曾子是直指本性而言,指這個道,所以稱為大,這是極盡贊歎,在這些人類的語言裡面找不出一個合適的詞來稱贊本體、稱贊孝,所以就只好用一個大字。佛家的經典裡面也常常用大來稱贊本體,就像「大方廣佛華嚴經」這個經題,你看第一個字就是大,大就是贊歎本體的。孝就代表本體、代表自性,而且它給我們顯示出來凡人能通過行孝而回歸本性,所以並不是說唯有聖人才能夠行孝,凡夫、每一個人都能行孝,一旦當他行孝的時候便與本性相應。所以這個大不僅是贊歎本體,也贊歎這種修學的方法。怎麼修學?就是行孝。天子乃至於庶人,五等之孝統統都是與本性相應的,可見得真的人人都可以行,所以曾子贊歎。

  下面說到,「夫子因其歎美」,孔老夫子因為曾子發表這種贊歎,「乃為說天經、地義、人行之事」,於是就給他講天、地、人三才的道理。天講的是經,經是指恆常的意思,天是恆常;地講的是義,義是利物的意思,真正利益萬物,滋潤萬物,成熟萬物,但有利他沒有利己;人行,這是講人效法天地,能夠恆常的利益大眾、利益萬物,這種行稱為孝行。所以說這三事,天、地、人三事,「可教化於人」,用這種孝道的道理來教化百姓,不僅教化當時的人,也是垂訓於萬世。所以《孝經》流傳到現在二千多年,歷代都在學習,都在傳誦,真的是可以教化萬世之人。夫子在這一段給我們講述了這種深刻的孝的含義,把天、地、人合起來,所以以這個三才做為章名,「故以名章,次五孝之後」,把它講於五孝之後。這是邢昺《正義》解釋本章章題。

  下來我們來看唐玄宗的《御注》,玄宗的《御注》解釋很簡單,每一句話都是直講,我們來念一下。首先解釋第一句,第一句經文,『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玄宗的《御注》說,「參聞行孝無限高卑,始知孝之為大也」,這是解釋第一句。曾參,曾子他的名字叫參,參聞行孝無限高卑,這是夫子為曾參講述五孝的道理,曾子就明白了,原來行孝不分你的高卑貴賤,上至天子,我們說國家領導人,下至庶人,平民老百姓,誰都有父母,天下沒有說沒父母之人,沒有父母你怎麼能到世間上來,既然有父母就該行孝,這叫做天經地義之事。所以行孝不局限於你的身分高卑,高是地位高,卑是卑賤,也就是說男女老少、各行各業都要行孝,都應該行孝,這叫做性德,人本來本性就該如此,沒有什麼道理可講的。雖然沒有道理可講,但是夫子了不起,竟然在這本不可說的境界裡面說出這麼大篇的道理。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真正的道本不可說,佛家講的,離言說相、離文字相、離心緣相,講到本體,講到道,講到自性,最後真的無可說,凡所說的都落到對立、相對的概念當中,所以不能用語言、文字來表達。不僅不能用語言、文字,也不可以用意識、思惟、想像去達到,所以叫離心緣相,這叫做「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言語都講不出來,連你心想都想不出來,這是道。

  既然道本不可說,那聖人在此地為什麼為我們說出來?這是因為聖人憐憫我們這些凡人,如果不給我們說個大概,我們是永遠不能夠體會道,所以聖人在這不可說的境界裡面,善巧、巧妙的說出這些道理,讓我們明白之後,就要去依教奉行。而行的時候,一開始是勉強的,就好像我們要孝順父母,原來習慣於對父母不恭敬,現在學了孝順的道理,就要咬著牙,甚至硬著頭皮去孝順父母,原來是父母給我們做飯,我們現在主動的給父母做飯,原來是父母給我們端洗腳水,我們現在反過來給父母端洗腳水。一開始就得勉強而行之,慢慢慢慢自然了,自然以後就不要去用意識,不必落在自己的思想,更不可以落在語言、文字上,也就是說行孝已經是自然、本分,應該這麼做。就像田世國,我們前兩次說到的,這位感動中國的人物,他把他的腎都捐出來給他母親換腎。當記者去采訪他的時候,他說這是我本來就應該做的事情,真想不到別人給我這麼高的榮譽。你看他已經行孝行得自然,到這個地步,行孝已經不在他的心裡當一回事,他就是這麼做的,不這麼做就不應該,這就是離文字相、離心緣相,直下做去,不用經過說服自己、分析而勉強照做。所以曾子聽到孔老夫子講到行孝無限高卑的這種深刻的義理,贊歎孝之為大,他說「始知孝之為大也」,才知道原來行孝是這樣的偉大。雖然是偉大,但是每個人都可以去行的。

  我們再看下面一句的經文,『子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唐玄宗的解釋說到,「經,常也。利物為義」。「天之經」的經就是指恆常的意思,「地之義」的義就是利物,利益萬物。天地是恆常的利益萬物,不求回報,毫沒有私心,毫沒有造作之意。這是什麼?這叫做性德自然的顯現。人如何能把天地之德行出來?用行孝。所以,「孝為百行之首,人之常德,若三辰運天而有常,五土分地而為義也」。所以行孝,古人稱為是百善之先,百行之首也是百善之先的意思,就是任何的德行都以孝為本。而人能夠行孝他的善心就能夠開了,孝心一開,他的善心善行就跟著來,因此稱它為是百善之先、百行之首。「人之常德」,這個常是恆常。為什麼叫做恆常?因為孝這種德行不分時代、不分種族、不分宗教信仰、不分文化、不分貴賤貧富、也不分年齡。人從出生那天開始就有這種本性帶來的性德,這個德不會因為人的年齡變化而變化,它永遠存在,它不生不滅,人的身體雖有生死,但是這種常德沒有生死,不會因為人的身體的生死而生滅的,這叫本來如是。所以你看到,古人能行孝,今人也能行孝,中國人能行孝,外國人也能行孝,這個稱為常德。常德也就是性德,跟自性相應,人如果能夠把性德開發出來,保持終身不變,這種人就是聖人。

  下面用一個比喻,「若三辰運天而有常」,這是形容這種常德。三辰是日、月、星,太陽、月亮、星星在天上不斷的運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恆常不變,自古至今皆如此,所以把三辰運行的這種恆常而有規律的這種現象來比喻這種性德的恆常。實際上性德的恆常比日月星辰更為恆常,日月星辰還有成住壞空,我們知道現在太陽系的壽命大約是五十億年,五十億年前太陽系生了,現在太陽系是到了中年,大概再過五十億年太陽系也就滅亡。所以日月星辰它也有成住壞空,也有生滅,但是自性不生不滅,所以性之德是不生不滅的,恆常的,每個人都本來具有的這種性德。為什麼我們現在行不出來?性德顯現不出來,就是因為我們後天染上習氣,把我們本性的性德覆蓋住。雖然覆蓋住它,但是它還是存在的,還是這樣的恆常,不生不滅的。我們通過行孝,把這個性德顯現出來,這是成聖成賢之道。

  下面講,「五土分地而為義也」,這五土我們昨天有講到,包括山林、川澤、丘陵、墳衍和原隰。墳衍就是指的沿河的高地以及山坡,原隰是平原和新開墾的田地。這五土,分五土來進行耕種,這是利用土地的性質來進行生產,這是分地之利,讓土地也能夠利益人民,這叫做義。義是什麼?利物,利益人民群眾、利益眾生。又講到,『天地之經,而民是則之』,這是一句的經文,玄宗皇帝的解釋說到是「天有常明,地有常利,言人法則天地,亦以孝為常行也」,這是解釋「天地之經,而民是則之」的意思。天有常明,日月星三辰都是光明的來源,都是自古至今恆常不變的,這是講到光明是恆常。地有常利,大地是恆常的利益萬物的,自古至今都不變的,你播種,只要種瓜,必定得瓜,種豆,必定得豆,土地完全根據你播下的種子而成熟果實。古代如此,現在也如此,大地沒有改變,恆常的利益眾生。這常是難能可貴的,我們能夠關懷照顧別人能做一日、兩日,這個容易,做一輩子就難了,行孝能行孝一天、兩天容易,能行孝一輩子難了。所以玄宗《御注》裡面說,「言人法則天地」,我們人要效法天地,法就是效法,則就是以天地為榜樣,學習天地那種恆常的德行。所以行孝稱為叫做常行,要恆常的,幾十年如一日的,能夠這樣恆常,才顯出真誠,真誠是永恆不變的。不管遇到什麼樣的艱難困苦,都要去行孝,孝心不改。

  我們看到山東電視台在前年播放過一個「天下父母」的系列節目,表彰父子有親的感人事例。其中有一位叫做王希海的例子,王希海這位年輕人,在二十三歲開始,一直到今天,過了四分之一的世紀,到二00六年是二十四年,到二00七年已經二十五年,照顧在病床上的父親。他父親因為腦出血,二十五年前成為植物人,躺在病床上要人照顧,當時王希海二十三歲,本來有出國的機會,也有機會戀愛成家,但是他為了照顧自己的父親,統統捨棄,一晃就是二十五年,到今年已經快五十了,伺候病塌上的父親整整四分之一個世紀。他怎麼樣伺候他的父親?因為他父親是植物人,從衣食到睡眠、翻身,乃至吐痰等等,所有的生理的這些活動都要靠王希海來幫助。譬如說王希海每天給他父親喂飯,從早晨六點到七點這個時間就開始喂飯,然後中午一點到兩點又喂一次飯,到晚上六點鐘又給喂一次飯。父親因為躺在床上,王希海擔心他身上會長瘡,所以每隔一個小時為他父親翻一次身體,從早到晚、從晚到早都是如此。給他父親洗衣服、換衣服,每天必是換一套衣服,換一次床單。為什麼?因為他擔心父親躺在床上出汗,床單搞濕對他父親會有不好,會覺得很難受,所以每天都換一次床單,必定是用干爽的床單和衣服給他父親換上。當他的父親有時候口裡有痰的時候,因為植物人是沒有任何的活動能力,痰如果哽在咽喉裡面可能會造成窒息,所以王希海每次看到父親有痰的時候,馬上用一條吸管塞入他父親的喉嚨裡面,這邊他用嘴就把父親咽喉裡的痰吸出來,每天干也都干習慣了,一干就是二十五年。

  他唯一有一次做了不夠的地方,他自己說,說是有一次到晚上十二點鐘,給他父親喂完飯以後,結果因為自己太勞累,讓父親坐的時候,自己在旁邊一坐也就睡著了,一睡就睡了三個小時,當他起來的時候,他一看父親還坐在那裡,因為植物人自己不能夠自主的活動,因為他坐著,父親坐著坐得很累,渾身都出汗。王希海這時候非常痛心,立即把父親扶倒躺下,而且忏悔發誓,說以後如果父親坐著的時候我絕對不能坐著睡覺,非要父親躺下來我才能夠做一個休息。他每天給他父親擦身,因為父親出汗,需要身體要清潔,一天擦兩次,早上一次,晚上一次,讓他皮膚能夠得到很好的保護。就是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都做習慣了,等有一次王希海到醫院進行檢查的時候,一位老醫生檢查了他父親的狀況,就不相信他已經照顧他父親二十多年,他不相信,他覺得一個人不可能有這麼樣的恆常的心,而且把一個植物人的病人照顧得這麼好。當這位老醫生細細的看完二十多年來這位老父親的病歷以後,才感動得流下熱淚,說我沒辦法想像你這二十多年是怎麼樣走過來的,你對於你父親的護理,比任何一個醫學院護理專業的專家護理得還好,你能夠在醫學院裡面開一門護理專業。

  王希海他憑著什麼來做得這麼好?就是憑著一顆孝心,而這顆孝心是恆常不變,如日月星辰恆常的運行,如大地恆常的來負載、來荷擔。當記者采訪王希海的時候,王希海說,人的生命價值高於一切,而我這一生下定決心,一切一切都可以拋棄,只有讓父親能夠活著,這就是我人生的最高境界。這位王希海家境很貧寒,窮得甚至結不起婚,因為為了照顧父親,捨棄工作,靠著救濟金來生活。雖然他長得一表人才,但是為了照顧父親,拒絕了多少上門來求親的機會,他把照顧父親當成是人生最大的、唯一的心願,這是讓人非常的感動,他真正做到如天地一樣,把孝行做得圓滿。確實能夠把孝行做圓滿,這不就正是達到人生最高的境界嗎?所以王希海他的生活雖然是貧困的,雖然別人看起來根本沒有什麼享受的,但是他活得非常的充實,自己覺得人生非常有意義。而能夠用自己力行孝道,不知不覺的感化天下的人民,所以當億萬的觀眾看到「天下父母」的王希海的這種事例的時候,多少人都熱淚盈眶,多少人立志行孝。這正是《孝經》上所說的,他的教化「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他默默的在做,所做的自己並沒有去認為自己好像做的什麼驚天動地的事,就是剛才所說的,真正行道,這個道是什麼?是不可以用言說,更不可以用自己的思惟,有言說、有思惟已經落到造作那裡去了。王希海孝順父母,為他老父親這樣的服務,沒有絲毫的造作,完全出於天性,所以能夠做到這麼大的感動力、震撼力,他的這種行為教化了天下的人民,這就是「其教不肅而成」,不用嚴肅的教化,沒有用說教,完全用自己的行為來教化。山東電視台選擇用孝子的這些故事,真人真事來進行播放,來教化大眾,當然這本身也是能夠讓這些百姓人民能夠回頭行孝,社會就自自然然能和諧。所以政治,真正最高級的政治,不需要用軍隊,也不需要用法律,這叫不嚴而治,老子稱的「無為而治」,完全是用性德教化大眾。所以我們很希望中國從中央到地方,政府能夠在電視台用媒體大力的宣揚孝道,播放這些孝子的感人故事,這些采訪的內容能夠喚起民眾的孝心、天性,那麼中國也能夠不嚴而治,真是得到和諧社會這是垂手可得。這是古聖先王給我們說出的這種治理天下的好方法,所用的都是性德,都是這種天地常行。

  我們繼續來看玄宗對這個經文的注解,下面一句經文說到,『則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順天下,是以其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這正好說到這句。玄宗他注解中說到,「法天明以為常,因地利以行義,順此以施政教,則不待嚴肅而成理也」。法就是效法,效法天之明,天之明這個明是光明的來源,日月星辰總是這麼恆常的運作,早上太陽必定是從東邊升起,傍晚必定是從西邊下山,月亮也是這樣,到了晚上就從東山升起來,然後從西山落下去,天天如是,沒有改變。這是什麼?天明以為常,常是這樣的恆常。王希海能夠二十五年如一日照顧他的老父親,天天如此,這就是常行。「因地利以行義」,這是講到效法地之德,地,大地利益萬物,成熟萬物,這是行義。也就是我們能夠照顧人、幫助人,像王希海對他老父親那種無微不至的照顧,而且能夠二十五年如一日恆常的照顧,這就叫做「則天之明,因地之利」。

  「以順天下」就是講到「順此以施政教」,順此就是順著這種常行、這種性德。孝是天性,所謂天性,不是人為創造的,是天生下來就具有的德行。你看看小嬰兒一生出來,對他的父母這樣的依戀,對父母那種毫沒有保留的投靠,跟父母一體,這是天性。五倫關系裡面說到的父子有親,這個親就是天性的親情。國家能夠順應著這種天性而施政教,施政這是搞政治,教是講教育,實際上政和教在古來是一體的,所謂政教合一,教不是講宗教,是講教育。《禮記•學記篇》就說到,「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建國,我們要搞政治,政治就是讓整個國家能夠得到安定和諧,大眾百姓能過上幸福的生活,這叫政治。用什麼來達到?用教育,教學為先。所以古代帝王最重要的治理天下的手段就是靠教育,什麼教育?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用倫理道德教育大眾,大眾就以不善為恥;用因果報應教育大眾,大眾就不敢造惡。所以教育得以實行,政治就清明。教育從哪裡下手?從孝道,所以孝叫做「教之所由生也」。因為孝是天性,是性德,隨順著性德可以幫助人回歸本性,當人回歸本性社會也就回歸和諧。人本來是善的,社會本來是和諧的,所以根本不是要創造一個什麼和諧社會,只要回歸到本來的面目,就自然得到和諧。和諧是本有的,不是外來的,把不善去除,把人心通過教育轉化過來,這社會就和諧。所以這裡說的,「則不待嚴肅而成理也」,不需要用嚴厲的治理國家的手段,什麼手段?我們一般說國家機器,軍隊、警察、法律、司法部門、公安,這些國家機器實際上可以不用,為什麼?因為教育產生效果,人人都能夠回歸本性本善,誰還去造惡?沒有人造惡就沒有人犯法,沒有人犯法用不著這些司法,用不著監獄,用不著警察、軍隊。我們一國做出好樣子來,然後能夠影響到別國,讓其他國家也能夠效法我們以孝治天下,以德治國,就能夠真正得到『其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和諧世界也就得到。所以教育是最重要的治理國家的法寶,不待嚴肅而成理也,這個理就是治理,國家治理得有條不紊,真是天下大治,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用孝道的教育就能得到。

  我們繼續來看邢昺《正義》,這是解釋玄宗的《御注》,「《正義》曰:夫子述上從天子下至庶人五等之孝,後總以結之,語勢將畢,欲以更明孝道之大,無以發端,特假曾子歎孝之大,更以彌大之義告之也,曰:夫孝,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經,常也。人生天地之間,禀天地之氣節,人之所法,是天地之常義也」。邢昺這段話又更加發明玄宗的《御注》,把意思講得更加的具體。這是講到孔老夫子在講完天子至庶人五等之孝,這一章是總結,「總以結之」。這章總結也是發明孝的深意,所以「語勢將畢,欲以更明孝道之大」,語勢是講到上一章,「庶人章」末後「孝無終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這是總結五孝。又承上啟下,把孝道這個深廣的道理在這一章為我們講述出來,「欲以更明孝道之大」。這個孝道之大剛才我們講到,它是本性本善,以大來贊歎。這個經文用問答的形式,曾子贊歎這是一種發端。本來這個經文可以一直順下來,但是孔老夫子在寫《孝經》的時候,為了突出顯示這一章的深意,所以他以曾子的贊歎來進行發端,就是發起。所以「特假曾子歎孝之大」,這是假借曾子贊歎,實際上這都是孔子自己本人寫《孝經》的意思,用曾子做為一個當機者,發起對孝的深意這種議論。

  「更以彌大之義告之也」,彌是更,更大的。所以前面講的五孝只是把孝的相說出來,把孝的理點出來,但是點得還不夠透徹,在此地就講得更透徹,意思講得更深、更廣、更大。他說「曰:夫孝,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把孝做為人與天地合稱的這種標准,人只有行孝才能夠跟天地並稱三才,如果不行孝,哪裡有資格跟天地合稱?換句話說,如果不行孝他就沒有人的資格,因為人之行必定是效法天地,假如不效法天地之德,不行孝、不行善,他雖然還有個人身,但是已經沒有人的資格,人的資格叫人格,沒有人格,說得難聽一點,這就叫衣冠禽獸。所以人立於天地之間真的要很好的行孝,蓄養我們本有的孝心,而且把孝心發揚光大,恆常的保持不變,這就是夫子讓我們法則天地的意思。所以經就是常也,常是恆常。「人生天地之間,禀天地之氣節」,天地的氣節剛才我們講到,就是恆常,就是無私的利益萬物,仁愛、恭順,這些都是天地之氣節、天地之德行。所以「人之所法,是天地之常義也」,人應該效法天地,天的常,地的義。這是講到行孝的道理講到圓滿,聖人之所以稱為聖人,也就是因為他能夠效法天地之常義,恆常的利益大眾,毫沒有私心,與天地、與眾生一體,這叫真正的行孝,孝代表的意思就是一體的意思。

  下面《正義》裡面也有一段解釋說得很好,「故須則天之常明,因依地之義利,以順行於天下。是以其為教也,不待肅戒而成也;其為政也,不假威嚴而自理也」。這是講到我們應該則天之常明,則就是效法、學習天的常明,常是恆常,明是光明,光明普照萬物,普照是沒有私心的、沒有分別的,完全是平等的來仁愛萬物。因依地之義利,這是學習地的那種利益萬物的精神,以順行天下,天下的人民每一個人他都是有平等的本性,在本性上說每一個人都一樣的,聖人沒有增加一點,凡人沒有減少一點,所謂在聖不增,在凡不減的。這就是我們平常人說的,人都有良心,這個良心是什麼?是性德,人人皆有,只是聖人把他的良心發揚光大,完全圓滿的顯露,凡人把良心蒙蔽,或者是完全蒙蔽,或者是蒙蔽一部分,不能夠完全顯發。所以凡與聖不同的唯有在此,沒有別的不同。我們現在推行教育就要隨順著天下人本有的良心,這叫順行於天下,隨順著人本有的良心能夠容易叫人們回頭。

  所以「是以其為教也」,你推行的這種教化,「不待肅戒而成也」,不用說要等到很嚴肅的時候,不需用那種嚴厲的手段,可以不用法律,不需要用那些懲戒的手段,也能夠教化好人民。為什麼?因為你能夠隨順著人民的天良,他們就樂意行孝、樂意行善。「其為政也」,如果治理國家,推行政治,政治實際上還是用教化。夫子在本經裡面就是強調用教育的方法來為政,隨順著人的良心、性德,讓大眾回頭是很容易的事情。「不假威嚴而自理也」,假是假借,不用假借那種很威嚴的方式,譬如說嚴格的法律或者是刑罰,乃至國家機器,軍隊、警察等等,這些可以不用,你自然能夠讓天下治理得有條不紊,社會很和諧,人民百姓各得其所,過上幸福的日子。一個國家如此,一個企業也如此。如果一個企業的老板他懂得用教育,天天讓這些員工們來聽課,假如每天學習一個小時的孝道,學一個小時的《孝經》或者是《弟子規》,不知不覺的員工就有改變。就像我們聽說在北京有一個企業,企業的老板在自己單位裡面推行《弟子規》教育,每天就在員工工作時間,要求所有員工一定要聽《弟子規》的課,聽孝道的課,結果不出二、三個月,就發現員工們都起了變化。在他企業的員工都是住在企業宿捨裡面,大家學習以後都寫心得,說自己過去不孝父母,不知道感恩,現在學了《弟子規》以後,知道自己錯了,想到以前父母對他的那種無微不至的愛護關懷,心裡很感動,發誓要行孝,要好好的工作,不讓父母擔心。有的人寫的心得說,在這個宿捨裡面,原來跟同事這些員工朋友矛盾很深,互相之間也不懂得照顧,發現大家學了《弟子規》,都能夠互相照顧,老板看了之後很感動。以前叫這些員工做事情,員工都做得不認真、不負責任,老板是很操心,也很窩火,現在員工自己就能認真負責做好他的本分工作,以前員工會常常偷盜公司裡的財力,譬如說常常拿一些發票回來充假帳報銷,老板沒辦法制止,現在大家也不會這麼做了,都知道這麼做是可恥的。所以看到這個企業短短的幾個月就能夠用教育改觀這麼大,真的是「其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所以治理企業也是教學為先。

  一個學校?老師們常常抱怨這些學生很難教化,中學的老師、小學的老師都常常愁眉苦臉,現在的孩子不好教、不聽話,常常都違逆老師,跟老師頂嘴,不尊重老師,當然他也就不尊重自己的學問。甚至還有行為不軌的,在中學、小學搞談戀愛的,晚上到網吧裡一夜不回來的。還有吸毒的,結幫結伙打架斗毆的,都很多。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還是沒有很好的用教育的方法。真正用孝道的教育,用這種順應人良心的教育,可以讓他們很快的回頭。但是這裡面要產生好的教育效果,必須是領導者,企業的領導、學校的領導,乃至國家的領導,自己本人要做到。自己本身要做到什麼?「則天之明,因地之利」,他才能以順天下,他才能夠以其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所以都是要自己先做到。剛才我們說的那個企業的老板,他是自己先做到,他自己認真的學習《弟子規》,他自己認真的忏悔,而且向員工們道歉,說過去沒有學聖賢之道,虧待了大家,不知道關懷、照顧大家,常常是作威作福,現在學了聖賢教育,從《弟子規》做起,從我做起,好好的力行《弟子規》,也讓大家一起力行。老板首先向員工們鞠躬,所以員工們也就懂禮,也就向老板鞠躬,能夠珍惜跟老板的這種緣分,很好的工作,把企業當作自己的家,這是教化的效果。

  下面邢昺《正義》裡面引用《周禮》的一段話,說得好,說「《周禮》:五土十地之利,言孝為百行之首。是人生有常之德,若日月星辰運行於天而有常,山川原隰分別土地而為利,則知貴賤雖別,必資孝以立身,皆貴法則於天地」。五土十地這是出自於《周禮》。剛才我們也提到這五土,上一次也有說明,這是包括山林,山和林這是兩個,所以五土其實是十種,十種土地,叫五土十地。一是山林,二是川澤,三是丘陵,四是墳衍,五是原隰,不同的土地就有不同的用處。這是講到土地是利益人民的,利益眾生的,取利益這個意思。利益用我們現在話來講就是照顧、幫助,就是尊重、愛護。從哪裡做起?從父母做起,對於父母要做到尊重、敬愛、關懷、照顧、幫助,進而對一切人皆如此。所以這講到,「言孝為百行之首,是人生有常之德」,這是講到孝,百善之首,孝心一開百善皆開。人的常德古往今來都不變的,就好像日月星辰運行於天這樣的恆常。

  「山川原隰分別土地而為利」,這還是解釋常和義,天是有常,地是利益,山、川、原是平原、隰是新開墾的田地,這些統統都是利益人的。「則知貴賤雖別」,貴賤這是承上所述,天子是貴,庶人是賤,貴賤雖然不同,但是「必資孝以立身」,都要通過行孝而立身,立身我們說叫做成聖成賢,做君子、做聖人。立身靠什麼?就靠孝,換句話說,孝做到圓滿立身也是圓滿。而立身「皆貴法則於天地」,這個皆這是指都要這麼做,這是講到貴賤不同的人,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平民老百姓,都要法則於天地,效法天地的恆常利益大眾,這叫做立身,這是真正的行孝。這是解釋「天之經,地之義」,這個意思很深廣,合在一起講就是講到常字,真正能夠恆常的去做這就是真誠,能夠終身不改變這就真正立身。

  下面我們來繼續看邢昺《正義》裡面有一段引用古人的解釋,「《制旨》曰:天無立極之統,無以常其明。地無立極之統,無以常其元。人無立身之本,無以常其德。然則三辰迭運,而一以經之者,天利之性也。五土分植,而一以宜之者,大順之理也。百行殊塗,而一致之者,大中之要也」。這段話講得很深,《制旨》這是古來的一本著作,它說到「天無立極之統,無以常其明」,這是講到天地如果沒有這些恆常的這樣的一種性質,立極實際上是講到本體。所謂太極生兩儀,太極是本體,沒有相的,看是看不到的,摸也摸不著的,但是它能生出天地,生出萬物。天之所以能夠常其明,常其明就是恆常的普照,日月星辰是普照,為什麼它有這種常德?因為它來自於太極,來自於生成天地萬物的道,道是不生不滅的,所以它本來就是恆常的。

  六祖惠能大師開悟以後,他說「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不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能生萬法就是講到生成天地萬物。自性,也就是道,它是沒有生滅、沒有動搖,所以它本身的性質就是常,就是不變,天倚賴這種本體,表現出來的德就是常。地也是跟天一樣,由道而生,「地無立極之統,無以常其元」,所以大地恆常的負載萬物,利益萬物,也是這種本體的性德。「人無立身之本,無以常其德」,立身之本也是講到這個自性,也就是「人之初,性本善」,而在本經來說,立身之本特指孝道,這是德之本。孝道是什麼?就是性德,人本有這種性德,所以他才能夠表現出性德,常其德就是把性德恆常的表現出來。實際上性德沒有顯發出來還是恆常的,不因我們能不能夠顯發它會有生滅,不會,它是恆常的,聖人把它顯發,凡夫他沒有顯發,把常德給覆蓋,唯此而已。

  「然則三辰迭運,而一以經之者,天利之性也」,三辰迭運這是講到日月星辰恆常的運行。這都是什麼?講到經,經就是恆常。這是天利之性,這些天上的日月星辰也是利益萬物,普照萬物。「五土分植,而一以宜之者,大順之理也」,五土我們根據它的性質不同來進行種植,用它的性質來成熟這些莊稼,來利益人民。這是什麼?隨順著五土的性質,用它適宜使用的那種性質,譬如說這個山上可能種植樹木比較適宜,在新開墾的田地種植水稻、農作物,用不同的性質的地來生產,這是大順之理,隨順著它的性。用這個天地來做為比喻,我們要隨順這個性德。「百行殊塗,而一致之者,大中之要也」,百行殊塗,就是百善,這是講到不同的善,雖然相上講不一樣,但是同出於一個自性,都是性德的顯露。這個一也是指自性,就是指道,與道相應這稱為善。行孝是最重要的、最首要的善行。

  下面《制旨》這篇文裡面有一段議論,說「夫愛始於和,而敬生於順。是以因和以教愛,則易知而有親;因順以教敬,則易從而有功」。講到愛始於和,孝心就是愛心,這個愛從哪裡出生的?它的原點在哪裡?原點是和。和是什麼意思,是一體的意思,真正是一體才能稱為和,如果一體給破壞了這就不和。就像在家裡面父母和兒女要和,為什麼和?他們真正是一家人一體,這和就自然了,假如說一體破壞了,父子就不和。所以人為什麼不和?家庭為什麼不和?社會國家為什麼會有不和諧?就是這個愛心,這個一體的觀念沒有,人們都是在搞自私自利的話,都有損人利己的心,當然把和給破壞了,愛心就沒有了。所以要通過教育把這一體的觀念講清楚,大家真正明了自己跟父母一體,父子就和;一家人是一體,家庭就和;整個社會、整個國家同胞是一體,國家就和;整個地球人是一體,世界就和諧。地球是不是一體?是。我們看到美國一艘無人駕駛的太空船飛到遙遠的太空,對著地球拍攝了一張相片,把這個相片傳回到地球上來,這個相片在網路上公布了,就發現在遙遠的太空看我們地球就是那麼一點點,這一點點的小星球是我們整個人類居住的家園,大家怎麼能夠不團結、不和睦?我們真的是一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真正明了,愛心就能夠顯發,愛父母、愛家庭、愛社會、愛國家、愛地球、愛人類、愛萬物,這個愛心就是性德。

  「而敬生於順」,人為什麼會恭敬人?因為他能夠順從,順從什麼?順從性德。人本性本善,只要隨順自己的本善,這個人就是好人、就是善人。敬必定是他隨順性德的表現,那就是真的敬。他的敬人不是為了巴結人、討好人,他必定是自自然然的表現,自自然然表現這叫順,順著自己的良心,順著性德,自然做出來的。從哪裡做?從順自己父母開始,敬自己父母開始,如果父母都不敬而去敬別人,孔老夫子在本經有批評,「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對別人表面上會愛、會敬,但是在家裡不愛自己父母,不敬自己父母的,那叫悖德、悖禮,違背道德、違背禮,那不能叫真愛、真敬。

  下面說到,「是以因和以教愛」,這個和就是剛才講的一體,一體才叫真的和。因就是依據,依據什麼?一體的觀念而教愛,愛心如何用教育來顯發,幫助人們生起來愛心?要把一體的這個道理說清楚,一體就是孝,所以要先將孝的道理、孝的深意講清楚。所以《孝經》我們要詳細的來講,把這個孝道的深意講清楚、講明白,這個愛心就容易顯發。所以「因和以教愛,則易知而有親」。易知是什麼?真正知道、明了,明了以後我就能夠有親愛的這種心,對父母、對人民有一顆真誠的愛心,因為什麼?真正知道我跟他們是一體。乃至對地球,我也會真心的愛護,因為我跟地球是一體,乃至對於宇宙,我也真心的愛護,知道我跟宇宙是一體。這是愛,大愛、博愛,而愛心的原點就是父母跟兒女的愛,所謂父子有親,父子有親是愛心的原點。「因順以教敬」,這是因為敬生於順,順良心、順性德,依據這個順來教導敬,「則易從而有功」,當我們真正明白敬人是隨順性德,這是本性本善,那我就樂意的遵從,這樣自然教化就有功,能夠做得好,做得出來。如果不明白道理,讓我們對人九十度鞠躬就是鞠不下去,如果真正明白道理,我對人九十度鞠躬,恭敬人,這是隨順性德,這是我本善的顯露,就很樂意去做,做得就不勉強。

  下面還有一句話說,「愛敬之化行,而禮樂之政備矣」,愛和敬的教化能夠推行,也就是孝道的教育推行,禮樂之政就能夠得到。夫子追求的是禮樂的政治,這比法律要更好,用法律來為政,人們不敢造惡,但用禮樂來為政,人們會恥於作惡,他不願意作惡。所以禮樂之政就比法律之政要好、要高。「聖人則天之明以為經,因地之利以行義。故能不待嚴肅而成可久可大之業焉」。聖人,尤其是指這些聖賢的君王,當然也泛指所有的人,他能夠效法天的恆常普照萬物的這種性德,效法地那種利益大眾的德行,這樣自行化他,自己做好樣子,然後推行這種孝道的教育、愛敬的教育,這樣就能夠不用很嚴肅的國家機器、法律,也能夠成就長久的和諧的社會、和諧的世界。

  今天我們時間到了,我們這一段還沒有講完,下一次繼續跟大家做匯報,講得不妥之處請各位多多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資料恭摘: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孝經》研習報告  鐘茂森教授主講  (第九集)  2008/5/28  華嚴講堂  檔名:52-266-0009

 

 

上一篇:鐘茂森博士:《孝經》研習報告(第八集)
下一篇:墮胎三十幾次活見鬼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