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印光大師:淨土法要—本分修行勸真念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印光大師:淨土法要—本分修行勸真念佛

 

印光法師開示:“念而無念,無念而念”者。乃念到相應時,雖常念佛,了無“起心動念”之相(未相應前,不“起心動念”念,則不念矣)。雖不“起心動念”,而一句佛號,常常稱念,或憶念。故雲念而無念,無念而念也。無念,不可認做“不念”。無念而念,謂無起心動念之念相,而復念念無間。此種境界,殊不易得。不可妄會。
  人須各守本分。汝上有祖母、父母,下有小弟、妻室。而且職業極閒,最易修持。不於此境,真實用功,而妄欲出家修行。汝出家有此好機緣,專心辦道乎?不知出家有出家之事,誰能一事不理?即如光了無一事,亦幾終歲長忙,無暇專心念佛。況其余者哉?祈隨分隨力修持,勿作分外之想,則幸甚。(增廣文鈔卷二·復馬契西居士書五)
  又示:修行之人,要息心靜養。汝名靜庵,何不顧名思義,一味無事找事,弄得一切人討厭。自己胸膈膨脹,頭暈神疲。再不自重,必致吐血。輕則便成廢疾,重則或致隕命。反贻人謂汝學佛修行,不唯無益,而反受損。從茲一班無知,遂謂佛法之咎。因之誹謗阻遏,斷人善根。不知由汝不依佛教而行之所致也。汝須自知好歹。修行要各盡其分,潛修默契方可。汝之病,皆爾自取,謂之何哉?急急改過,攝心念佛,即經典亦暫且勿看。過一二月,便可復原。不然,即絕交。他日再見,一任情同陌路而已。(增廣文鈔·復馬契西居士書六)
  又示:名者,實之表。有實有名,亦不為榮。何以故?以屬本分故。無實得名,辱孰甚焉。況欲張羅,動人視聽,必致遍登報紙,彼於表彰處,必加一番疑議,則成欺世盜名之實案矣。汝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以故不得不一再詳告也。汝信心頗深,但好張羅,及好游,好結交,實為修行一大障。且汝年始二十余,即如此結交。後來佛學大通時,當日不暇給矣。祈沉潛杜默,則其益無量。戒之。(增廣文鈔·復馬契西居士書七)
  又示:若學佛之人,不以躬行實踐為事,則與世之伶人無異。在當場苦樂悲歡,做得酷肖,實則一毫也與己無干。如此,便是好名而惡實之癡漢,心欲欺人欺佛,實只成就其欺人欺佛之過。人尚不能欺,何況於佛乎。務須從腳跟下做去,方好。至於修持,當專主淨土。以汝年已將至古稀,來日無多。若欲廣讀大乘經論,則無此精神,無此智識,又復無此光陰。唯生信發願,持佛名號,求生西方一法,是為無上第一勝妙法門。當死盡偷心,一肩擔荷,決定可於現生,俯謝五濁,高登九品。又當發大慈悲心,為一切相識者,說此法門之利益。俾彼等同得修習,則自己功德,愈加廣大矣。然外面之人,尚應如是,況自己之夫人,與子媳,孫媳,忍令彼不蒙法利乎。一則可以慰汝夫人之老景,一則可以慰彼姑媳之淒涼。令彼亦由此以超凡入聖,了生脫死,則實為利人之功效。
  又念佛之人,若已證道,則臨命終時,任彼刀割香塗,了無動念之事,則無所謂為損益也。若只有修持之力,未能到業盡情空地位,則臨終得人助念,即可決定往生。若遇無知眷屬,預於未死以前,為之洗沐換衣,令其搬動受苦。縱不受苦,一經搬動,心便不能歸一於佛。(以動其軀體,心便不能徹底清淨純一。)若再向之哭泣,則自己亦生愛戀,便與佛不相應,欲得往生,莫由也已。所以平素,即要彼等知其利害,要常與說,到自己臨終,彼等即是助道之人。豈但與己有益,實亦與彼等均有大益。若只知自己修持,絕不與彼說其利害,則汝臨終時,彼等決定是破壞正念之人,決不助汝淨心,令得往生也。汝既信光,光不得不為汝計。光以五十二年之閱歷,深知其利害之所在,若不與汝說,便為不盡己分。汝弟燮卿,亦已六十,亦當以此書示之。
    須知佛法,法門無量,若欲以通身業力之凡夫,現生即得了生脫死,離此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佛也說不出第二個法門了。其余一切法門,皆須修到業盡情空,方有了生死分。倘有絲毫未盡,則生死依舊不了。若論業盡情空,現今恐舉世亦難得其一二。若以信願念佛求生,則萬不漏一。
    然既念佛求生西方,必須要敦倫盡分,閒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慈愍一切,愛惜物命,戒殺吃素,廣行方便,俾此心常與佛合則可矣。倘外現修持之象,內無真實之心,則是假善人。假善人,何能得真利益乎。(文鈔續編·復許熙唐居士書)

 

上一篇:印光大師:淨土法要—且莫心高躬行治習
下一篇:印光大師:淨土法要—發心為修持之本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