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禮旭:泛愛眾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蔡禮旭老師 |
|
第五個單元“泛愛眾”,廣泛的愛眾人,愛眾物、眾生。當然這愛是會意字,就是要能用心去感受對方的需要,用心去體會對方的感覺,那這樣人與人的相處就能夠很和睦、和樂,不至於常常出現沖突跟紛爭。孟子有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所以天時、地利、人和誰最重要?人和。對,所以要能與人相處得好,才能有很好的人和,才有很大的團結力量。那如何贏得人和?當然在生活當中,在處事待人接物當中,我們要落實《弟子規》這些教誨,《弟子規》提到“己有能,勿自私”,那當然你就會得到人和。
孟夫子接著又說“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道者能夠有很多的幫助,失道者就很少人會幫助他。諸位朋友,這個“道”是指什麼?得道、失道。這個道在《中庸》裡面有提到“修身以道,修道以仁”,所以這個道就代表仁慈之心。當一個人處處能為人著想,他就已經在仁道之中。所以得道者代表他存心能為對方著想,那失道者都是自私自利,沒有去感受到別人的情緒,沒有去看到別人需要,只有看自己。只要長期下來,必然因為存心的不同而有截然不同的結果,所以得道者必多助,失道者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叛之”,就是他太自私到了極點,連他的親朋好友都離他而去,所謂眾叛親離。那“多助之至”,假如他處處替人著想,行的都是仁道,那就“天下順之”,天下的人都會感他的仁慈之心,希望能夠跟隨著他一起打拼,一起有更美好的生活。
所以,我們看到周文王以仁慈之心贏得民心。記得有一次剛好在建築一個工程,工作人員挖到了一些白骨,就放在旁邊,被周文王看到了。周文王非常誠惶誠恐,馬上就把這些骨頭很慎重的辦了祭祀,把它埋好。旁邊這些人民看了很感動,他說:文王連死人都不敢輕慢,都這麼恭敬,想必對於活著的人必然會盡心關懷,愛民如子。所以周朝很快以仁慈之心統一了天下,而且造了中國最長年代的一個盛世。他們整個朝代綿延了八百年之久。那我們來看看如何得道多助?《弟子規》這一個“泛愛眾”的教誨事實上也環繞在一個“仁”字,仁慈的仁。 |
|
恭摘自2005年幸福人生講座-細講《弟子規》蔡禮旭主講(第三十六集) 52-116-36 |
|
|
|
|
|
|
上一篇:蔡禮旭:勸谏領導的智慧
下一篇:蔡禮旭: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