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達吉堪布:聞思修到什麼時候才是一個頭
慢慢修快快成就,如果快快修就會快快倒下去。
《開啟修心門扉》講記 第49節課
索達吉堪布仁波切開示
《開啟修心門扉》總共有十九個問題,現在講第十七個問題——不斷修持。
十七 不斷修持
作為修行人,還應當不間斷地進行修持。
作為修行人這一點非常重要。
我覺得《開啟修心門扉》裡面的問題沒有一個不重要的,這就是所謂的竅訣吧!以後每年都很想講一點像這樣的修行法,同時我們也講一點大論典,如果沒有分析大的論典,比如說沒有分析像《俱捨論》這樣的大論,有智慧的人不會滿足。但是沒有講實修法,光是耽執在理論上也對相續無利。
最近我得了個傳承,是依止宗喀巴大師十二年的一位大弟子造的修行法,叫《日光疏》,這兩年如若有時間,翻譯出來可令喜歡修行的人有所收益。我總覺得我們作為修行人,最基本的修行法門非常重要,《竅訣寶藏論》、《山法寶鬘論》、《開啟修心門扉》、《大圓滿前行》、《入菩薩行論》這些法主要是向內觀,對治自己內心的煩惱;研究外境的,像俱捨、中觀,中觀一方面是調伏自心,另一個方面也深入細致地抉擇萬事萬物的真相,所以我覺得也非常需要聞思。
夏 瓦雲:“即使(在短期內)屢次三番地思維三惡趣的過患,卻沒有持之以恆。則如同對於聾盲者,無論別人用何等動聽的語言加以規勸,也是枉費心機。
夏 瓦:作為修行人一定要長年如一日地修持,如果短時間內三番五次地思維惡趣的過患,沒有持之以恆,有什麼樣的過失呢?就像別人不管用怎樣動聽的妙語來規勸一個聾盲者,實際上都是枉費心機。
同樣的道理,我們無論是觀輪回的過患還是觀業因果,任何修行都一定要持之以恆,一定要有耐心和長期的打算。現在的很多世間人認為學佛就像吃靈丹妙藥一樣立竿見影,一兩天學一點就萬事大吉了,修行人也有此類毛病,世間人當然更可憐,他們根本不懂佛法。
像我們昨天所講的一樣,修行人出現煩惱也是值得高興的,但是世間人學佛的目的就是為了制止煩惱。為了制止煩惱而學佛是非常困難的。現在西方很多人學佛法的目的就是要快樂、發財、長壽無病,因為他們不懂佛法,輪回的本性本來是痛苦的,小乘認為佛陀的身體都是苦谛所攝的,所以,我們凡夫的身體真的要遠離痛苦,不管用什麼樣的藥,什麼樣的佛法來解決也是辦不到的,最好用修行法門來調伏自己的相續,遇到任何違緣和痛苦都能認識它的本體,這就是我們修行過程中最好不過的法,不然別人問你說:我很痛苦,你用你們的佛法幫我解決一下,我身體很不好,我的生意不成功,你們能不能解決?他根本不知道輪回的本體是痛苦。
最近很多人在學《中觀四百論》,其中第二品明破樂執方便品,真正會令人感受到輪回是痛苦。所以,如果我們沒有轉為道用的修行境界,就根本沒有辦法制止這些痛苦,而且這樣的修行一定要持之以恆,否則就像對聾者言語一樣起不到作用。
剛趨入修行之道的人,即使有一些信心,但只要稍稍有所松懈,就會前功盡棄、功虧一篑。
有些人雖然是對上師三寶有一點信心,自己也覺得暫時有一種力量,但是一旦松懈,那麼所有的功勞、功德就都全功盡費了。
那些年輕的僧人們,個個都看起來興致勃勃、趣味盎然、干勁十足,但他們的修行與對治,卻如同海螺上的浮塵一般,稍經擦拭,就會蕩然無存、原形畢露。”
有些剛出家的修行人,看起來個個興致勃勃的,就像春天萬物盎然、蓬勃向上。尤其是剛來的時候智慧、信心都不錯,但是如果沒有長期修行,對治和修法就像海螺上沉積的微塵一樣,只要稍微現前一點點違緣,一經擦拭,原來的微塵就會全然不剩,現出海螺的本性。這是從反面來闡述的。
我經常想,在學院呆了十幾年、二十年的人,以後遇到什麼樣的違緣會堪緣,也就是說遇到違緣的時候有對治的能力,而依止一兩年,或者是只依止幾年,暫時信心、修行各方面很不錯,但實際上他的對治、善心和修行一直浮在表面,稍微遇到一點點違緣,原來所有的功德全部像海螺上的浮沉,蕩然無存。
所以,要長期修行,在這裡呆一年、兩年,或者幾個月或者聽一兩堂課,根本解決不了你無始劫以來的煩惱,稍微有一點修行和境界,這種境界就像智悲光尊者說的,即使你證悟大圓滿,初學者證悟的境界就像雲間的日出一樣很快就被雲霧遮住。同樣的道理,我們現前的一點點境界時間太短了,習氣串習的時間太長了,所以,對治法和修行的境界會在很快的時間中消失無余、蕩然無存的,因此一定要經過長期的修持。
博朵瓦仁波切雲:“因此,應當根據(暇滿難得等法的)每一句言辭的支分,從各個不同的角度,細致周全地加以思維。而不是蜻蜓點水般地思維一次兩次。
博朵瓦仁波切:每一個法應從不同的角度經常思維,不能蜻蜓點水一般,稍微接觸一下水面就飛走了。比如說今天去聽《四百論》,明天也沒有什麼感覺,就算了。哪個上師都是一樣的,自己沒有耐心,不管是哪一個法,哪怕是能令即生成就的大圓滿法,聽一兩次,修一兩天也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如果五六年,十幾年一直不斷地修持大圓滿,在你的相續中一定是收獲頗深的。
我總覺得有些高僧大德的弘法也好,有些居士在別人面前聽課也好,就是種下一個善根而已,算不上是真正的學佛和修行,真正的學佛修行人活到老、學到老、修到老,這就是學佛的目的,如果即生當中沒有成佛、沒有殊勝的驗相,發願來世也一定這樣做。
如果能在此法義沒有完全在相續中生起之前,都锲而不捨地思維,那麼,其他所有的法都會自然而成。
一定要斬釘截鐵地去思維。如果對一個法生起興趣,其他的境界會自然而成。
另外,在助伴、善知識以及住處三種順緣均具備的條件下,方能進行思維。否則,要想思維就會感到舉步維艱。”
如果我們具足道友、善知識、住處,在這三種順緣條件下一定要努力地聞思修行。很多道友具足正知正見,除了個別野蠻的以外,山谷裡面毀謗三寶的是幾乎看不到的,這裡的住處也算是具足修行的地方了,不像繁華的大城市裡面的人真的很可憐,每一個人都有手機,一剎那安靜的時間也沒有,每天都在忙忙碌碌之中,很多人的感觸比較深。
因此,上師和道友因緣都不錯,此時一定要好好地修持、好好地思維,以後沒有這些順緣的時候,寸步難行。現在上師雖然已經離開了,對整個佛教界來講是巨大的損失,但上師發心力的威力非常強大,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現在學院的聞思修行一如既往,昨天喇嘛的分班情況也是比較正常的,每一個班的人數比較多,覺姆這邊,聽說大家對聞思修行的興趣也日益高漲,這也是我們的上師老人家在世的時候說的:如果我圓寂後,學院在兩三年中最好不要變成廢墟,這是我的希望。
因此,在所有堪布、活佛的幫助和所有金剛道友的支持下,道友的順緣也具足,住處的順緣也具足,上師的順緣也算是不錯了,所以一定要聞思!
宗喀巴大師也別開生面地寓教於喻:“對於手足斷殘的麻風病人,僅以一兩個療程的藥物治療,是不可能痊愈的。
宗喀巴大師通過比喻別開生面地說道:得麻風病或其他慢性病,一兩次治療肯定不能痊愈,一定要耐心地長期治療。
同樣,對於我們從無始以來患染的、根深蒂固、極其沉重的煩惱病根,僅僅對教言之義進行一兩次的修持也無異於杯水車薪,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應當以妙觀察智對一切修法之支分,圓滿地審慎抉擇,並如同奔騰不息的江河一般持續不斷地修持。
同樣的道理,我們無始以來的煩惱是根深蒂固的,僅僅對教言一兩次的稍作思維就是杯水車薪,就像一杯水能不能熄滅一車燃燒的木柴大家都清楚。我們無始以來的煩惱特別深重,光是聽一兩天的課或者認為馬頭金剛的教誡很殊勝,一定要念十萬遍。有些人真的特別愚癡、特別可憐、特別幼稚。你們認為修一個本尊就很快解決所有的問題,馬上要飛到天空當中去,認為非常簡單,但所謂的修行並不是這樣,除了個別的有緣人。
可是我們對上師的信心,對佛法的信心是怎樣的,以前雖然在歷史上有個別少數的人很快成就,但是密宗需要長期的積累資糧,一兩次服用妙法甘露是遠遠不夠的。有些人聽說某法特別殊勝,一定要念金剛橛咒,無任何感應就對法和上師都生起邪見和嗔恨心,從此以後就全然放棄,這樣的行為現在比比皆是,所以我們一定要先懂得規律。
我剛來的時候,學院裡的有些堪布每天看書的行為是不間斷的,現在還是同樣地精進,這種人才有希望成就。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修行是沒有希望的,因此要長期精進、不斷修持。
那天,很多人聽了別人的背誦和講考,回去以後都感慨良深,認為自己也應該背誦,可是過兩天又不行了,到年末的時候原來的習氣又開始復發,這種精進是不行的。我聽有些人說三個小時連三個頌詞也背不到,這些人可能心裡有點苦惱,但是希望你們也不要有怯懦之心,不管怎麼,如果背不出就好好地看,如果看不進就好好地念,從方方面面約束自己。有些人認為我們規定的這些論典太簡單了,請求再背幾部論典。但眾生的根基千差萬別,前世的程度也不盡相同。總的來講有些人背得很好,但是不一定長期,如果不能長期,只不過種下善根而已,所謂的學法是要有長期的耐心,大家一定要記住。
《忏悔禮贊》雲:‘心相續之愚癡惑,痼疾根源所依靠,斷手足之麻風病,少許藥物豈見效?’
宗喀巴大師引用了教證,教證的意思是:心相續中的煩惱實際上是一切病根的依靠處,這並不容易斷掉。與前所說相同。
旃扎古昧雲:‘內心之樹無始即具備,長期煩惱苦汁以滋潤,無力變為美妙之甘饴,點滴功德之水有何益?’
阿捨黎旃扎古昧的教言說:內心具足無始以來的樹,意思是通過煩惱的苦汁滋潤,現在一下子變為美味的甘饴,點滴水是辦不到的。它是經過長期煩惱的苦汁滋潤,因此現在我們用短暫的佛法之水可能不利。
對於這些道理,我們若能持續不斷地修持,內心就會隨之而習以為常。在修行的開初會覺得艱難重重,以後就會自然而然地趨入門徑了。”所以,現在就應當盡力修持無常等法。
我昨天聽噶當派的教言是這麼講的:“雖然心有很多過失,但是可以轉變,這是它的功德。”我覺得噶當派的教言,一句話也獲益,雖然我們的心有貪嗔癡等無窮的過失,但是就如同有些特別調皮的小孩子,只要有個好老師管他,最後會變好。修行人也是如此,首先好像什麼都修不成,但是長期地精進修學,加之護法不可思議的威力,會自然起信。所以應該修無常法。
有些人在去年修習的時候,還會傷感怖厭、情不自禁地思維死亡,而現在卻無論怎樣觀修,意識中都是懵懵懂懂、一片迷茫。就自暴自棄地說:“看來我是修行無望了!”
剛來的時候覺得可以,但好像越來越沒有希望了,整天迷迷糊糊,又想吃又想睡,除此之外好像整天無所事事,特別痛苦,准備買老鼠藥自殺,失望地抱怨自己。看來修行無望,已經失去了呆在山谷裡的緣分,想到其他地方參學,也許能辦到到印度去的護照。
印度也是同樣,無論到哪個國家,自己精進與否與地方和上師都無關,關鍵靠自己,一直歸結於外境,不是修行人的做法,如果修行好一點,有了上師的竅訣,在哪裡都可以。
其修行也隨之而江河日下、一瀉千裡。但是,如果能遵循殊勝上師的言教觀修,立刻就會接連不斷地在相續中生起無常之心。若能生起無常之心,則空性等等的觀修也會立竿見影,圓滿一切觀修之道也就在朝夕之間了。
他的修行一直隨著時間而流失,江河日下,也就是說長江大河的水日夜流向下游而不止,日趨衰落,一下子跌落千裡。
有些人一直覺得自己毫無希望,實際上是沒有信心,只要具足信心,修行下降也會有提升的機會。
立上無常的桿子,空性的影子立即就能顯現。先打好基礎,一切就很容易了。
誠如嘉爾瓦羊衮巴所說:“慣於惡念習氣如卷紙,新生覺受依緣而毀滅,
嘉爾瓦羊衮巴尊者講:我們的惡念習氣就像卷紙一樣,把卷了的紙拉直又自然會卷曲,無始以來的惡習也是如此,從前的惡習很容易生起,新的覺受、信心、決心依靠一個小小的違緣就會毀壞無余。
短暫修習不能破迷亂,諸位修士應當恆常修。”
這句話很深,短暫的修行根本破不了我們無始以來的迷執,一定要有長期的修行。
羊衮巴又說:“香上師說:‘欲求立即生暖相,急轉直下之前兆,務當持續盡力修,恆常修習勿急躁,如糌粑粉莫急吞。’
羊衮巴尊者引用香上師的話說:有些人在短時間內就一定要獲得暖相和成就,這是他在短時間中倒下去的一種標志和象征。
尤其剛來的人有這種毛病,在學院裡住的時間較久的道友,雖然修行不一定好,但是比較穩重,不會那麼希求境界。剛學佛出家的有些人發的願也特別可怕,“一定要精進,三天之內不成佛就要下地獄,由護法神砍我的腦袋。一定要在最快的時間內獲得成就的暖相,馬上要見到本尊,生起次第、圓滿次第、出離心、菩提心在我的心相續中立即要生起來,如果不生起來,這樣的人身一點意義也沒有。”
但是很快的時間中獲得修行的暖相,是他很快的時間中倒下去的一種象征。所以,一定要在恆長的時間中盡力地修持,不要太急躁,盡快在相續中生起覺受不是那麼簡單的。慢慢修快快成就,如果快快修就會快快倒下去。
應該先在糌粑粉末中倒一點水,再加一點酥油,然後慢慢揉,之後慢慢吃。不然直接吞下糌粑粉末會有嗆死的危險。所以說我們修行的時候不能太急躁,也不能太緩慢。有些人覺得不要緊,今天睡覺,明天睡覺,明年再修,後年再修,這樣的話,無常到來是很危險的。
這些說法實在是舉足輕重的要領,希望我們大家能將此理穩妥實施並悉心體會。將無始以來的積習拋捨,讓不習慣的無常之心等在相續中扎根,並以此而長時修習。”
羊衮巴尊者又說:這些說法是具有重大意義的一些要領,希望大家不是僅在口頭上說。
那天有些道友在講考的時候也講得很深,要求我們最好不要在口頭上說。我們以前得過的一些密法的傳承,像《直指心性》、《大幻化網》的法要希望大家不要忘,不然我們每天在理論上纏著,臨死之時可能用不上。除此之外,每天一定要觀修佛法,這一點務必記得!我們的心串習到幾十年以後,好像自己一無所獲,但是和初學佛的時候相較,原來幼稚的希求和行為自己都感到啼笑皆非。剛來的時候雖然心很切,但是很愚癡,會有這種感覺。因此,大家在修持過程中一定要以實際行動來行持,經常觀想。
以前無常、空性、菩提心這些修法,我們心的相續一點也不習慣,李連傑等一些其他人的相貌處處浮現於腦海當中。我昨天一說李連傑的時候,大家好像一只眼睛有兩只那麼大,這些就是我們的習氣,像歌舞、電視、電影這些五花八門亂七八糟的習氣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相續中根深蒂固,觀無常、菩提心、空性、出離心,尤其是大圓滿的覺性和覺受方面的習氣寥寥無幾,但是我們要捨棄以前特別習慣的生活,沒有習慣的習氣種在相續當中,重新過一種新的生活,踏上一個新的旅途,這就是我們修行的目的。
第十七不斷修持品釋終
以下內容引用自:
http://www.bodhiinstitute.org/forums/index.php/topic,16120.15.html
關於“慢慢修快快成就,如果快快修就會快快倒下去。”
輔導員A法師開示:
很多焦慮都來源於想通過殲滅戰解決問題。比如,把修加行當作一個不得不跨越的坎,否則,不能進入正行之故。而不了知修行的規律。
如果不聞思,單修加行,加行是可以較快的完成,因為對那些主攻加行的人,恐怕是不能接受六年中完成加行的想法。他們急於完成加行,完成以後做什麼?如何修正行?如果沒有聞思的基礎?那個已經完成的加行,它是用什麼樣的思想和認識去做的?修行不是修某個動作,修某句話,是修心。
我們匆忙完成了一個加行,心還是原樣,這樣,我們究竟欺騙的是誰?
如果是邊聞思邊修行,我們可能會很累,聞思也困難,修行也困難。但是,除了時間非常緊促之外,我們還有一個內心的問題。內心沒有看見頭,我們希望看見頭。
因為一旦聞思,我們會發現我們不可能通過短期的聞思了達大乘二谛的真理,我們希望繞過這個彎,直接進入修行。我們也找到了很多理由,包括有些上師的開示。這就是快快修。
但是,對大多數人而言,他快快進入正行後,發現很困難,沒有辦法修。而他又沒有對世間的真實的出離、三寶的強烈的信心、對因果和大乘二谛精華的正見,所以,很容易失去信心,沉溺於世間。
而發現正行並不困難,有很多境界,似乎自己已經成就在望的人則容易趨入歧途,破說上人法根本戒,乃至誹謗高僧大德,毀壞佛法,來世墮入惡趣。
如果沒有聞思、我們的修行只是徒有其形,沒有修行,我們的聞思無法融入相續。所以如上師仁波切第二學期信中所說“聞思修行、切勿偏墮”。
但是,如果我們福報不夠,業障深重,無論具德上師怎樣說,都不會聽進去。
實際上,頭是沒有的,應該把心放下,不與人攀比,用這一生踏踏實實去做,只要不偏離正道,相續的改善通過多年聞思和修行,就能見到。
關於時間緊促的問題,末學這樣理解:
我們可能會期望一個悠閒、舒適的空閒時間,和家人、友人相處、聊天喝茶或什麼也不做。對抓著每一分鐘做事的局面不能長期堪忍。
這也是一種世間的習氣,也是我們對身處的環境所作的妥協。
其實,如果我們的人生一分鐘也不浪費,都在聞思修及發心上,這是我們這個生命的真正價值所在。這也是我們福報的體現。
但能夠意識到這一點,並長期堅持去做不一定容易。但我們要這樣想:現在我惡業還沒有現前,我的身體、我的思想都還能正常運作,我還有精力有能力有意樂去做之前,我要堅持,我願意堅持到不能堅持的那一刻。
諸法莫測,因緣而起,我們往昔世和今世所造的惡業是如是多,我們很難說自己何時倒下,何時失去眼前的聞思修和發心的機會。但是,就是躺下,只要能爬起來,還是會去做。
願這一生的每一分鐘都被充滿。我們到中陰時,會深切地明白所有其他都沒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