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佛教知識
【佛陀正法網】宣化上人《妙法蓮華經》淺釋(123)201
各位善知識、法師們、大德居士,同修們好,感恩佛緣不可思議讓我們大家有緣相聚,感恩諸佛如來,感恩三寶佛法僧慈悲加持,感恩為正法久住,感恩群主師兄發心建立弘法平台讓我們以此因緣共同參學佛法。今日繼續共修學習(佛教成佛經典)【法華經】講義。學習的依照版本是宣化上人講解的《妙法蓮華經》淺釋。 共同學習佛教大乘了義經典《妙法蓮華經》,共修回向力量不可思議。 諸佛慈悲,義工們每日辛苦法布施的大乘經典法要包括《地藏經》講義、《金剛經》講義、《楞嚴經》講義和《法華經》講義。 在佛陀正法網義工同修們不辭辛苦法布施群生學習影響帶動下,每日共修後總是有受益的同修們,隨喜贊歎歡喜學習,每日促進覺悟提高。來自不同類型群體的群主們主動請求參與;同時又有多位群主反饋在更多的群裡自發主動發起共修法華經淺釋後,群員們歡喜共修《妙法蓮華經》的力量,踴躍積極參與。 感恩各位贊歎發心參與《妙法蓮華經》淺釋共修的群主和各位同修們積極法布施利益有緣眾生,截至今日據詳細統計總共參加共修的有兩萬九千二百二十七個群體,贊歎大乘佛教經典【法華經】又名《妙法蓮華經》殊勝的法緣,頂禮感恩。 佛陀正法網弘法團隊法布施義工們,為報諸佛深恩,以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的發心和願力,自發每日工作之余,珍惜時間有效利用時間在諸多群體裡無償義務發送的法布施學習資料【早上四點零六分開始共修《楞嚴咒、大悲咒、十小咒、心經》、上午十點左右共修學習佛教佛理基礎知識、中午十二點共修《金剛經》、晚上八點左右共修《法華經》講義】我們法布施同時和大家一起學習共修,自發自願弘揚正法不求回報自覺覺他,以續佛慧命佛子應當的佛弟子本分發心,弘揚佛陀正法法布施群生。 我們合十禮敬諸佛菩薩摩诃薩,合十禮敬十方大眾,願所有眾生悉發菩提心,從迷信學佛走出,正信佛教正法佛陀世尊教理教法。 願籍此共修力量普皆回向給三界六道一切法界苦難眾生離苦得樂究竟解脫;同時希望諸位有緣參加共修的同修每日如法正修,正信佛教佛法,實修實行,業障消除,福慧增長,法喜充滿,六時吉祥,共修促進正信正見學佛覺悟提高。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 我等末世行人,當遵佛遺教,以戒為師,實行實做,自覺覺他,荷佛家業,住持正法。 佛法為慈舟,正見為導航。正知正見,乃修學佛法之前提,藉此因緣我等發心每日匯集大德開示、佛陀經典淺釋,願與見聞者共同學習進步,樹立正知正見,趣入佛法正道,如法修學,早證菩提,同歸淨土。南無阿彌陀佛!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共修經文講義資料: 【佛陀正法網】宣化上人《妙法蓮華經》淺釋(123) 法華偈 我們自己飲水,現在我們知道,水,乃至於一切萬物,都有見聞覺知,都能懂得人的意思,所以你給它善的訊息,它確實會變得很善很美,這是博士給我們做實驗的。譬如比如我們平常喝的這杯水,你在水上貼個「感恩」,貼個「愛」字,這個水的質量就特別好,你要是相反的,貼個我「我討厭你」、「我恨你」,那水的質量就特別不好,甚至於常常喝人會生病。然後你就懂得為什麼大悲水能治病,就是這道理。 現在我們曉得水有見聞覺知,我們用大悲咒水晶杯,這就是大悲水。什麼時候貼上去,一個小時以後你再喝,它確實就管用,你不會念也沒關系,水會看,所以這個方法很好。 結緣 大悲咒水晶杯 敬請加微信18680571807 長期結緣 全年流通 南無法華會上佛菩薩 (一)辭無礙辯。好像我們講的〈歸去來辭〉,陶潛雖然要藏起來,但是他還寫出一篇〈歸去來辭〉;有這個辭了,他就藏不住了。到現在,一般人還讀他這一篇文章,所以他這也就是辭無礙辯;就是所說出的話很流利,這種的辭句非常動聽,人人都歡喜聽。辭無礙辯,本來人不相信佛法,他講法講得是非常動聽;所以令眾生由言辭方面,就生了一種信心。 (二)法無礙辯。一樣法而發揮成萬法,以萬法又收歸一法。所謂“一本散為萬殊,萬殊仍歸一本”,就是一個理,而發揮出無量無邊的道理;無量無邊那麼些個道理,還歸回去,仍是一個道理。所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怎麼樣有的一切?因為由“一”積聚而成的;怎麼樣又有個一?由這個一切而顯出來有個一。法無礙辯,就是法無定法,不論你橫說、豎說,怎麼樣說都是法。 (三)義無礙辯。義,就是義理。義理的意思多得很;多得很,所以這個意義,也有無礙辯。 (四)樂說無礙辯。對說法沒有興趣的人,他不說法;有興趣的人,他說起法來,好像流水似的,川流不息,道理講得是無窮無盡的。 又於其上,張設幰蓋:又在這大的車上邊,鋪張幰蓋。張,是鋪張;幰蓋,是以綢緞作成很美麗的一種蓋,用來遮著車的。這也是比喻,比喻佛有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四無量心,是慈無量心、悲無量心、喜無量心、捨無量心。“慈”是給眾生樂,“悲”是拔眾生苦,“捨”是捨給一切貧窮的眾生,“喜”是歡喜教化一切的眾生。 佛所以具足最大的德行,也就因為“慈悲無量,喜捨無量”。在一切德行之中,慈悲是最高的、也是最大的,它能覆護一切的眾生;所以在經上說,你慈悲,若能具足十力、四無所畏,這就叫如來的慈悲。佛的慈、悲、喜、捨,是無量無邊的,所以“幰蓋”就是譬喻佛的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佛修四無量心這種行門,所以成就清淨的梵行,這叫張設幰蓋。 亦以珍奇雜寶而嚴飾之:這是說,四無量心是要修萬行來莊嚴。珍奇雜寶,也就是種種的行門;而嚴飾之,是用來莊嚴這個車,令這個車美觀。這也就是說,在大乘法裡邊是要具足六度萬行;以一切的法門,來莊嚴、幫助這大乘法。 寶繩交絡:這也是比喻。本來寶繩是很寶貴的繩子,在這兒就比喻四弘誓願,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可是這四弘誓願,不是就這麼念念就得的,必須要身體力行;你如果不去做,就這麼念念,那是沒有用的。你要回光返照,問問自己: “眾生無邊誓願度”,那麼我有沒有度眾生呢?我要是度了眾生,這是行菩薩道;我要是沒有度眾生,應該怎麼樣?應該去度!可是你度眾生也不要著到度生之相,不要說:“這個眾生是我度的,那個眾生是我度的。”不要有這個相,所謂“離一切相,掃一切法”。 “煩惱無盡誓願斷”,天天要問一問自己:“我誓願斷煩惱,現在我斷了沒斷?”沒有斷,就要斷的;你若不斷,煩惱就不會沒有的。說斷煩惱,怎麼樣斷法呢?這一點也不困難,並不是要你用刀,一刀把這個煩惱斬去了;你若知道“煩惱即菩提,冰就是水、水就是冰”這個道理,只要你把你煩惱的冰,化成菩提的智慧水,那就是斷了。並不是叫你在菩提之外,另外找一個煩惱;在煩惱之外,另外找一個菩提;不是的,它是一個的。你會用,它就是菩提;你不會用,它就是煩惱。重點在這個地方! 我們為什麼說眾生就是佛,佛就是眾生呢?你若把眾生度盡了,你就是佛;你若沒度盡眾生,那你就是眾生。眾生和佛也是沒有分別的,只要你覺悟,就是佛;你迷昧,就是眾生。所以你不要在你自己以外,另外去找眾生度去,那是向外馳求;你把你自性的眾生度完了,那就是度眾生。 《六祖壇經》上,六祖大師不是說“自性眾生誓願度”?怎麼沒說“他性眾生誓願度”,而說“自性”呢?因為一切眾生都是一個的,沒有你、我、他;所以這都在自性裡頭包含著。“自性煩惱誓願斷”,自性的煩惱你要斷。佛和眾生沒有分別,你若修,“覺者佛也”,你覺悟了,就是佛;“迷者眾生”,迷了就是眾生。覺悟和迷也沒有分別,你不迷就是覺,你不覺就是迷,也沒有分別;和那個冰、水又是一樣的。 “法門無量誓願學”,法門無量無邊,我學了沒學?“我一天就是睡覺來著,什麼也沒有干!”那你就沒有學啊!沒有學,就沒有用處,還要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你成了沒成啊?沒成!你想不想成啊?那等我考慮一下!你考慮一下?那又要等了三大阿僧祇劫;你若不考慮,不要等三大阿僧祇劫,或者明天你就可以成佛。因為你不需要考慮,所以這是很決定的:“我一定要成佛!”一定要成佛,就會成佛嗎?有志者事竟成,“佛”就是等著你去成的嘛!你若不想成,那誰也不能勉強叫你成;所以一定要自己歡喜去修佛法、成佛道。沒有成,就要去修行;不修行,是到不了佛的果位的。 垂諸華纓:垂,就是向下低垂;諸華纓,就是很多華穗,好像幢幡垂著的穗。這個車上有這一切的華和纓,這也是譬喻四攝法、四攝的神通。攝,是攝受。什麼叫四種攝受眾生的法呢? (一)布施。所謂“欲令入佛智,先以欲鉤牽”;一切眾生,你想要叫他開佛的智慧、入佛的智慧,你先要知道他歡喜什麼、願意什麼。他所歡喜的,你先用這種的方法去引度他;一切眾生,都歡喜錢,所以你就先布施給他一點錢,這是財施。布施給他,他一想:哦!我現在正沒有錢用,有人布施給我一點錢。他心裡就很歡喜,你再給他講一點佛法,他就容易接受了,這就是“欲令入佛智,先以欲鉤牽”。財施是第一,法施是第二;本來法施是第一,但是你若把它放到第一位上,因為對方沒有歡喜,你給他說法,他就不聽的。所以先布施給一點錢,然後給他說法;他就好高興了:“啊!你說得有道理,真是頭頭是道!”這是法施。然後再給他一個無畏施,告訴他:“你什麼事情都不要憂愁!你明白佛法了,自然就會遂心如意,一切的恐懼都沒有了!” (二)愛語。在佛法裡講愛語,這個“愛”要把它看做一種慈愛,就好像父親、母親愛護子女那樣的愛護;又怕他冷著、熱著,又怕他渴了、餓了,照顧小孩子照顧得很周到的。這種愛,是一種慈悲、愛護子女。小孩子就歡喜人家說愛他,所以做父母的對子女說:“我對你真歡喜,是很憐愛你的!”那麼佛法裡頭要有這種愛語,就是你說話,不一定要說情愛怎麼樣子的,就是說些令他歡喜聽的話,這都是一種愛語。你對於眾生一說這個愛語,也把眾生就攝來了!這也可以攝的。你布施可以攝持眾生,愛語也可以攝持眾生。 (三)利行。就是你做種種的善事,來利益眾生。 (四)同事。你想要教化這個眾生,就要和這個眾生是一樣的,先和他做朋友。他做生意,你也做生意;他讀書,你也去讀書。總而言之,和他做一樣的事情,這叫同事;和他做一樣的事情,和他做朋友,久而久之,就可以度他信佛,度他反迷歸覺。 所以菩薩教化眾生,可以說是無微不至;對於一切眾生無微不至那種的心,比父母對子女尤其真誠、尤其真摯。菩薩行菩薩道,令一切眾生生一種歡喜心;所以菩薩對於眾生,就是明明這個眾生有過錯了,他都想把他度過來,原諒他、包涵他。將來這個眾生,也一定會改過自新;不會永遠都沉迷不醒的。於是也不見眾生的過,不論哪一個眾生有什麼過錯,菩薩都原諒他、慈悲他、不怪他,這就是四攝法。 佛陀正法 覺悟眾生 弘揚正法 不求回報 The Wonderful Dharma Lotus Flower Sutra 無有余乘。唯一佛乘。 若天龍及人。夜叉鬼神等。其在六趣中。所念若干種。 持法華之報。一時皆悉知。十方無數佛。百福莊嚴相。 為眾生說法。悉聞能受持。思惟無量義。說法亦無量。 終始不忘錯。以持法華故。悉知諸法相。如所知演說。 此人有所說。皆是先佛法。以演此法故。於眾無所畏。 持法華經者。意根淨若斯。雖未得無漏。先有如是相。 是人持此經。安住希有地。為一切眾生。歡喜而愛敬。 能以千萬種。善巧之語言。分別而說法。持法華經故。 ——《妙法蓮華經》偈語摘要 查看1024x640尺寸原圖 (右鍵點擊鏈接選擇目標另存為可下載) 現代快節奏的生活,學業事業的壓力,感情的糾葛,與同事家人關系的不和諧,對未來的擔憂,父母身體,孩子的教育等等煩惱困惑,讓每個在紅塵苦海輪轉的迷途人都感覺到疲憊不堪,甚至讓人經常想逃離這紛繁的世間。其實煩惱不在外境,在每個人的自心。當您心裡煩躁不安時,映入眼簾的如果是一幅讓人獲得平靜的綠色心靈桌面,也許能夠讓您煩躁的心靜下來,佛陀正法網為您每日送上一幅原創佛教綠色心靈桌面,讓心靈處在安詳平和的狀態,聽聽悠揚清心的佛樂,淨化一下內心的塵垢,反思一下自己言行的不妥之處,激勵自己改正,當您看到佛菩薩祥和慈悲的面容,是否會想到自己也該學習佛菩薩的慈悲去善待身邊每個有緣人呢?以更平和樂觀的心態去面對身邊的每個人,您會發現善緣在不經意間已經種下,智慧就在安詳平和的心態中開啟,命運的改變就在當下。靜下心來,聽聽佛樂,念念佛號和真言,瞬間的安詳平和也是與自性的相應。回歸慈和暖陽清淨的自性吧,那才是真正的本來... 夏日清涼獻禮綠色心靈桌面(佛陀正法本意創意設計恭制) 提示歡喜收藏的有緣人:打開佛陀正法本意綠色心靈桌面原圖地址,點擊原圖地址後,看著不清晰,點擊保存本地後,保存本地電腦上後可以查看清晰圖面 。原圖二種尺寸是大圖是根據大家多數人使用電腦桌面尺寸設置的,大圖縮小後看著很不清晰,可點開原圖地址保存本地,再查看電腦顯示是非常清晰。預祝大家使用後心量擴大,量大福大歡喜! 【佛陀正法本意每日一禅甘露送萬緣】 ●點燃心靈智燈 懂得捨棄該捨棄的得自在 擔負該擔負的會安心 ●覺悟的心無私 家庭中工作中社會公益中 付出中傳遞溫暖力量 ●菩薩會在哪裡 觀音菩薩化身無邊度眾生 觀自在慈光普照世間 讓我們在共修學習結束後一起默念這二句祈願吧 至誠祈願各個國家人心和諧國泰民安 至誠祈願全世界和平宇宙祥和無濁障 南無佛陀釋迦牟尼授記師燃燈古佛 至誠頂禮一切見聞者共沾妙法,法喜充滿六時吉祥 南無盡虛空遍法界過去現在未來 願一切過去未來現在未覺悟的眾生 至誠祈願盡虛空遍法界一切正覺慈悲威力加持萬源苦眾清淨自性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 有緣朋友們無論學佛與否,您發心至心念佛一句、反思忏悔清淨心念經、放生不僅是修持自己增加善業,也是為寰宇清淨正氣浩然送一份善念善力,更是為您自己能覺悟自己本來徹底覺悟種下緣起菩提心萌芽種子,發菩提心,行菩提願,願各界善人善士,佛弟子們一起為世界和平天下太平,各個國度能國泰民安,此次全球聯網兩萬九千二百二十七個佛群共修大乘正法經典《妙法蓮華經》淺釋結束 普皆回向,至誠心十念諸佛菩薩佛號 南無佛陀釋迦牟尼授記師燃燈古佛(十念) 願消三障諸煩惱 願得智慧真明了 感恩頂禮十方常駐佛法僧,感恩頂禮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摩诃薩。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南無地藏王菩薩,南無護法菩薩摩诃薩。南無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摩诃薩。 至誠感恩頂禮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摩诃薩,感恩頂禮三寶佛法僧摩诃薩,感恩龍天護法護持正法,感恩一切覺悟者摩诃薩 至誠祈願一切已殺、未殺、將殺的苦難六道眾生都能夠修學正法,放下幽怨嗔恨,皈依三寶,得佛攝受,早日出離輪回、離苦得樂破迷開悟究竟解脫 至誠祈願所有弘揚正法的團體或個人順利弘揚正法,普度眾生。 至誠祈願萬緣眾生深信因果斷惡修善,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出離輪回苦海早歸自性淨土圓滿菩提無上正等正覺。 至誠祈願正法久住,佛陀正法光明遍照寰宇,普度萬源,至誠祈願各個國家能夠國泰民安,人人向善,人心和諧,祈願世界和平,宇宙祥和無濁障。 感恩一切聽聞見聞的同修們,此次全球聯網兩萬九千二百二十七個佛群晚間共修【法華經】又名《妙法蓮花經》淺釋圓滿結束。 合十禮敬諸佛如來菩薩護法摩诃薩,感恩法布施義務付出和參與共修的一切大眾,祝願大家六時吉祥,福慧增長,開心學佛自在無礙,如法正修行持正法,修持正法不為自求,嚴持戒律不犯威儀,以戒為師修持佛法,自覺覺他弘揚正法不求回報出離輪回和無量眾生同登彼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