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淨土法門殊勝頌
淨土法門,有教無類,凡聖智愚,等蒙攝受。
一切法門,皆仗自力,唯此一法,全仗佛力。
佛力自力,天淵懸隔,信願憶念,定生佛國。
盡人信念,盡人往生,佛有誓願,現有儀型。
二
夫佛與眾生,心性雖同。若論力用天地懸殊。良由眾生具足無量煩惱惡業,功德智慧,不能顯現。佛則具足無量功德智慧,煩惱惡業,淨盡無余。佛與眾生,迷悟不同。致使力用,勝劣迥異。
律教禅宗,皆仗自力了脫生死。所以久經長劫,尚難出離。念佛法門,全仗佛力又兼自力,了脫生死。所以盡此一生,便登不退。
律教禅宗,最初須深明教理,依教修行。修行功深,斷惑證真,方出生死。若教理不明,則盲修瞎煉。若非得少為足,便是著魔發狂。縱使理明功深,亦頗斷惑。倘有絲毫未盡,依舊不出苦輪。直待惑業淨盡,方可出離生死,尚去佛地甚大懸遠。更須歷劫進修,始可圓滿佛果。
譬如庶民,生而聰慧,讀書學文,多年辛苦。學問既成,登科入仕。由其有大才能,所以從小漸升,直至宰相。官居極品,再無可升。於群臣中,位居第一。若比太子,貴賤天淵,何況皇帝?畢世為臣,奉行君命。鞠躬盡瘁,輔治國家。然此相位,大不容易。半生勤勞,通身能耐。到下場頭,不過如是。若學問才能,稍不充足,則不能如是者有百千萬億也。此是自力。學問才能,譬深明教理,依教修行。位至宰相,譬修行功深,斷惑證真。只可稱臣,不敢作君。(臣決定不敢作君,臣欲作君,除非托生皇宮,為皇太子;修余法門,亦可成佛,但與淨土校,奚啻日劫相倍。讀者須善會其意,忽泥其詞。然依華嚴末後一著,等覺菩薩,尚以十大願王,回向往生,正與托質皇宮,為皇太子,意義相齊。淨土法門得華嚴一經,遂得如大海之橫呑萬川,如太虛之總攝萬象耳,猗欤大哉!)
譬雖出生死,尚未成佛。學問不充,不能如是者甚眾。譬惑未斷盡,不出生死苦海者甚眾也。念佛法門,縱不明教理,未斷惑業。但能信願持名,求生淨土。臨命終時,決定蒙佛親垂接引,往生西方。既生西方,見佛聞法,悟無生忍。即此一生,定補佛位。
所以文殊普賢,華藏海眾,馬鳴龍樹諸宗祖師,皆願往生也。譬如托生皇宮,一出母胎,貴壓群臣,此是王力。迨其長大,學問才能,一一充足。便能承紹大統,平治天下。一切臣宰,皆聽诏谕。此則王力自力,兼而有之。念佛法門,亦復如是。未斷惑業,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便出生死。猶如太子初生,貴壓群臣。既往生已,惑業自斷,定補佛位。猶如太子長大,承紹大統,平治天下也。
又已斷惑業,如馬鳴龍樹諸宗祖師,已登補處,如文殊普賢華藏海眾,皆願往生者。猶如昔鎮邊鄙,不堪承紹。今居東宮,不久登極也。祈盡捨舊習,於此法門,極生信願,專精修習。則無盡煩惱,不難頓斷。無量法門,自然證入。其圓成無上佛道,度脫無邊眾生,若操左券而取故物矣。尚勉之哉,尚勉之哉。(淨土問答並序)
三
修持法門有二種不同,若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斷惑證真,了生脫死者,名為通途法門。若具真信切願,持佛名號,以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者,名為特別法門。
通途全仗自力,特別則自力佛力兼而有之。即有深修定慧斷惑之功,而無真信切願,念佛求生,亦屬自力。今以喻明,通途如畫山水,必一筆一畫而漸成;特別如照山水,雖數十重蓊蔚峰巒,一照俱了。又通途如步行登程,強者日不過百十裡,特別如乘轉輪聖王輪寶,一日即可遍達四大部洲。
吾人既無立地成佛之資格,又無斷見惑任運不造惡業之實證,若不專修淨業,以期仗佛慈力,帶業往生,則恐盡未來際,仍在三途六道中受生受死,莫由出離也,可不哀哉!願我同人,鹹生正信。(近代往生傳序)
四
如來一代時教所說一切法門,皆令眾生修戒定慧,斷貪嗔癡,了幻妄之生死,證真常之心性者。然眾生根有利鈍,惑有厚薄。根利惑薄者,或可即生了生死,或二三四五生了生死;根鈍惑厚者,十百千萬生,或十百千萬劫,猶不能了。此系依通途教理修持而論,乃仗自己修戒定慧力,斷盡貪嗔癡煩惑者,其難也難如登天。任汝見地高,功夫深,功德大,智慧大,若三界內見思惑未斷,絕不能出三界外以了生死。
唯念佛法門,全仗阿彌陀佛大慈悲願力,若具真信切願,至誠懇切,念佛名號,求生西方者,無論根之利鈍,惑之厚薄,皆可於現生臨命終時,蒙佛慈力親垂接引,往生西方。此如來一代時教中之特別法門,不得以通途教理而論。
世有深通宗教,不信淨土法門者,蓋以通途教理,論特別法門也。使彼知是特別法門,則自行化他,莫敢或違矣。(一切念佛人往生及不往生之證據)
五
了生死有自力佛力之所以也。一切法門皆仗自力,淨土法門全仗佛力。仗自力非見思淨盡,無由出離生死;仗佛力,若信願真切,即可帶業往生。譬如渡海,一由自浮,一由乘舟,到岸雖同,其難易安危,奚啻天淵懸殊也。(崔母孫夫人往生傳發隱)
六
通宗通教之高人,尚多崇尚自力法門,不肯仰仗佛力,其志固高,其事實難即生做到。倘惑業未能淨盡,再一受生,多半迷失,不但所期皆成畫餅,且有因福造業,後生墮落之虞。
須知淨土法門乃一代時教中之特別法門,不可以通途法門並論。若不明此義,以仗自力通途法門之義,疑仗佛力特別法門之益,而不肯信受,則其失大矣。佛說難信,蓋即指此,若無此執,則誰不信受奉行焉。(阿彌陀經白話解釋序)
七
淨土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非信何由發願,非願何由起行,非持名妙行,何由證所信而滿所願。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信願行,如鼎三足,缺一則蹶。若不注重信願,唯期持至一心,縱令深得一心,亦難了生脫死。何以故?以煩惑未盡,不能仗自力了生死。信願既無,不能仗佛力了生死。
世有好高務勝者,每每侈談自力,藐視佛力。不知從生至死,無一事不仗人力,而不以為恥。何獨於了生死一大事,並佛力亦不願受,喪心病狂,一至於此。淨宗行者,所當切戒!(淨土指要)
八
噫!死生亦大矣,何可以專仗自力而不仗佛力耶?抑或自力果愈於佛力耶?
夫人之處世,大而創業垂統,小而一衣一食,莫不仗眾人之力,以成自事。至於了生死大事,乃雖有佛力而不肯倚仗,欲顯出格之作略,恐墮愚夫之窠臼,其志可謂大矣!惜乎不知其所謂大也!(普賢行願品疏鈔撷序)
九
念佛一法,徹上徹下,即權即實,即漸即頓,不可以尋常教理批判。上至等覺菩薩,下至阿鼻種性,皆須修習。如來為眾生說法,唯欲令眾生了生脫死耳。其余法門,上根則即生可了,下根則累劫尚難得了。唯此一法,不論何種根性,皆於現生往生西方,則生死即了,如此直捷,何可名之為漸,雖有其機,不如尋常圓頓之機,而其法門威力,如來誓願,令此等劣機頓獲大益,其利益全在仗佛慈力處。(復馬契西居士書)
十
若真知佛力、自力之優劣,則斷不至猶執著於唯究自心,謂識得即是道,而不須念佛求生西方也。是知凡夫決定要修佛所開示之特別法門,則無論何等根性,均可了生脫死,以仗佛力故也。若仗自力,恐夢也夢不著。(致羅世芳居士書)
十一
仗自力,即到大徹大悟地位,以惑業未斷,不能了生死。未悟到大徹者,更不須論。仗佛力,須具真信、切願、念佛,求生西方方可。以一向以西方淨土,無量壽無量光,一一通會歸自心,而自心只是徒執其名,未證其實。西方之佛,無感不能有應。自心之佛,在因無有威德。
世之好高務勝者,每每皆成弄巧成拙,求升反墜。而知識欲人以圓融見稱,亦絕不肯作如是說。至如來以大慈悲心,欲令一切眾生,現生即了生死,而依舊不能了。此生既不能了,將來或可能了,而塵沙劫又塵沙劫,仍在輪回六道中者,當居多數也。(復張純一居士書)
十二
佛法法門無量,無論大小權實一切法門,均須以戒定慧,斷貪嗔癡,令其淨盡無余,方可了生脫死。此則難如登天,非吾輩具縛凡夫所能希冀。若以真信、切願,念佛求生西方,則無論功夫深淺,功德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此如坐火輪船過海,但肯上船,即可到於彼岸,乃屬船力,非自己本事。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亦然,完全是佛力,不是自己道力。故念佛決定要求生西方,切不可求來生人天福報。離信願以教人念佛求開悟之開示,切不可依。
念佛之要,在於都攝六根。當念佛時,攝耳谛聽,即是攝六根之下手處。能志心谛聽,與不聽而散念,其功德大相懸殊。此法無論上中下根人皆可用,皆可得益,有利無弊,宜令一切人皆依此修。(復張靜江居士書)
十三
唐道綽禅師,一生講淨土三經近二百遍。此老尚是善導和尚所親近者,壽八十余,計所講,每年當講三四遍。今則提倡佛七中,講別宗經。若令眾於淨宗悉皆深通,尚可。恐通者百無三五,不通者十有九八。彼泛講經之法師,尚有許多不以念佛為然者,今不注意於仗佛力,現生了生脫死之法門。而為不識淨宗者說般若,是令彼等專心致志於開悟一邊。而反將彌陀大慈悲,俾博地凡夫現生了生死之大法,作等閒看。請講者無所知,應講者何不為說其所以?
佛法如大海,一滴具萬川之味;佛法如帝珠,一珠具千珠之光。在大通家分上論,粗言細語總一真。在未到家分上論,當以就路還家為省力。況已證等覺,欲圓滿佛果,尚須念佛求生西方。而將墮阿鼻,十念成功,亦可高預海會。如阿伽陀藥,萬病總持。如陽春一到,百卉敷榮。其為妙利,非佛莫知。何不在此等處,發起彼等之信願心,俾各各悉得往生。校彼字诠句釋以作未來得度之善根,奚啻天淵懸殊也。(復章緣淨居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