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故事

 

感人至深“驢子孝”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感人至深“驢子孝”

 

當時第一次聽人提起“驢子孝”的故事時,就決定一定要另找一個時間好好重讀一遍。今天休息,於是早上起來打開電腦開始搜索,終於找到一篇比較全的,讓博友一起分享我的感動。

在敦煌與羅布泊之間,在茫茫的大漠上,有人為這對母子立起一座豐碑。雖然這對母子不是有靈性的人,可它們母子間那份不棄不離、生死相隨的至情,比人間親情更讓人震撼。

當今,去古絲綢之路探險的人越來越多。如果經過敦煌綠洲,走出春風不度的玉門關,向羅布泊方向前進,在古關外一二十公裡的大漠古道上,你會驚奇地發現一座墳墓,墓前高大的黑色大理石墓碑上,镌刻著醒目的三個大字:驢子孝。

如果細讀碑上的墓志銘,你會覺得自己進入了奇異的童話世界。然而,它是真真實實發生在2001年暮春時節大漠古道上的事啊!

大漠裡,有一對孤獨的牧羊老人,於老漢一覺醒來,太陽已高高地掛在東方的天際。他趕緊起來,去看看土屋隔壁用木頭樹枝搭圍的羊圈和驢圈。看到一只只滾瓜溜圓的羊兒和一頭頭驢子在安閒地休息,他舒心地笑了。

羊兒和驢子是分開養的。羊兒愛擠堆,近百只羊兒擠在一起,“咩咩咩”的叫聲此起彼伏。驢子卻不像羊兒那麼愛扎堆,它們很像人,喜歡有點兒距離,有的靜靜地站著,似在想心事,有的不時發出幾聲嘶鳴。驢子的叫聲屬家畜裡最難聽的,可在於老漢聽來,簡直就是世界上最美妙、最動聽的歌曲。這“歌聲”在空曠無垠的戈壁灘上傳得很遠很遠,使本來靜寂無比的大漠有了生命的氣息。

於老漢的羊驢圈設在河西走廊、敦煌以西170公裡的地方,處在大漠腹地,方圓幾百平方公裡沒有人家,甚至連只老鼠或飛鳥都沒有。

別人嫌累、嫌太遠、嫌太孤寂,都不願意到這裡來放牧。於老漢為什麼會在這裡扎營放牧呢?

這裡東南400公裡外的祁連山曾流出一條河——疏勒河,50年前曾有水,在沙漠裡向西淌流,一直流淌到羅布泊,慢慢地,水少了,最後完全消失在大漠裡,只留下古河道。由於疏勒河的河床地勢低,上游發大水或戈壁沙漠下大暴雨時,不少雨水自然聚集在河道裡,水常流上十天半月的,即使斷了流,河道裡也總是濕漉漉的,好久不干,古河道因此長滿了紅柳、駱駝刺、索索草,還有許多叫不上名的草。五年前,敦煌市郊七裡鎮的農民於老漢特意搬到這裡扎營放牧。現在,他的羊兒已發展到80多只、驢子30多頭。

在這裡,日子倒也好過,只是太孤單了,從早到晚,於老漢就是和老伴二人在一起。他們干來干去也就是干那點兒活,說來說去也就是說那點兒話,一年到頭難得見幾個外人。每隔一兩個月會有人路過,都是從中原去羅布泊探險的,他們有開車的,有騎摩托車的,也有步行的,誰也沒心思停下來和他們夫婦聊天。車輛掀起沙塵滾滾,行人步履匆匆,從他的土屋不遠處走過、離去。於老漢十分失落、孤獨,只有和心愛的羊兒呀、驢子呀說說話。它們能知道他的心思,他能聽懂它們的語言。

草灘上,有一頭母驢病倒了。吃過早飯,於老漢把他的羊兒和驢子趕到已沒有水的古河道裡吃草。

沒有風沙的日子,大漠很迷人。放眼望去,風平沙靜,天地一色,很壯觀。

羊兒、驢子散開去,各自忙著吃自己喜愛的草,於老漢蹲在河岸上,點起煙來休息。

驢群裡有三只歡快的小驢,渾身緞子般光滑。它們剛三個月大,分屬三個母親。它們沒有耐心吃草,淘氣地在驢群裡亂竄,不停地在一起交頸撕咬、撒歡兒,故意把後蹄蹦得老高,差不多折騰了一上午,似乎還沒有疲倦。

太陽老高了,沙漠裡的溫度迅速上升。羊兒和驢子自然分成兩片,逐漸向遠處蠕動,遠遠近近地散落了方圓半公裡,於老漢索性找個陰涼的地方睡覺。

三只小驢駒終於玩盡興了,各自去尋找媽媽。

兩只小驢很快找到了媽媽,分別前蹄一跪,使勁兒地吮吸媽媽甘甜的乳汁。媽媽見自己的孩子來了,十分欣喜,看孩子吃奶的當兒,不時疼愛地舔舔孩子。

余下的那只小驢從前往後找媽媽,可找了個遍也沒找到。它有點兒著急了,拼命在驢群中走來走去,每看見一頭大驢都靠上前去看一看、聞一聞,仿佛在問:“叔叔,見到我媽媽沒有?”“阿姨,我餓了,我要找媽媽。您知道我媽媽在哪兒嗎?”……

驢叔叔、驢阿姨疼愛地看看這只小驢,都愛莫能助地搖搖頭,繼續低頭吃草。

小驢前前後後一氣走了三個來回,仍然沒有找到媽媽。它有點兒六神無主了,不時揚起勃子發出尖尖的長叫,仿佛在哭,又仿佛在呼喚媽媽。它在原地呆呆地站了片刻,昂起頭來朝四野張望,突然,它聞到了媽媽特有的氣息,長鳴一聲,向遠處奔去。

在一叢紅柳旁,小驢發現了躺倒的媽媽:媽媽肚子一起一伏,鼻子發出低鳴,眼角流淚。小驢發瘋般蹦過去,用嘴使勁地拱媽媽的頭和脊背,力圖讓媽媽站起來。可是,它在媽媽周圍轉了一圈,把所有部位全拱過了,還是徒勞。媽媽幾次試圖借助孩子的力量站起來,可全失敗了。

小驢有限的力氣很快用盡了,只好悲哀而疲憊地用舌頭舔媽媽的淚水,鼻子發出一種奇怪的聲音,仿佛安慰媽媽,又仿佛鼓勵媽媽。突然,它像想起了什麼,撒腿向幾百米遠的驢群跑去。它沒有去找驢叔叔、驢阿姨,也沒有去找另外那兩個小伙伴,而是找到了睡覺的於老漢。

此時,於老漢把草帽蓋在臉上睡著了。睡夢裡,他聽見鳥鳴的聲音,覺得有人扯他的衣服……他翻了個身,又睡了。可這人又使勁兒地推他,將他推得挪了地方。於老漢終於醒了,一看,原來是小驢在用嘴拱他。他疼愛地撫摸小驢的頭,說:“玩去吧。”說完,翻身又要睡。

小驢沒有走,不斷地發出長長的叫聲,聲音充滿悲哀。於老漢仿佛意識到什麼,抬頭朝遠處望了望,見羊群、驢群一切正常,又躺下了。

小驢急了,一口叼住於老漢的袖子,惱怒地把他拉起來,然後朝媽媽倒下的方向走去,每走幾步都回頭看看於老漢,仿佛說:“快呀,快隨我來!”

於老漢終於明白了小驢的意思,估計發生了什麼事,當即跟著小驢向下河道走去。他常年放驢,對驢的習性有很深的了解,盡管人們罵別人笨時常說“比驢還蠢”,其實驢是很有靈性的。

走著走著,於老漢看到一頭母驢躺倒在地,它就是喚他的小驢的媽媽。

糟糕!於老漢慌了,這頭母驢產下驢崽才三個月,小驢還沒斷奶呢。

母驢痛苦地躺在地上,渾身抖動抽搐著,鼻孔發出艱難的喘息聲,四只蹄子一蹬一蹬的。可以看得出,它正承受著巨大的痛苦。

驢子和馬兒一樣,終生不臥:即使再累也不臥,最多在地上翻來翻去打幾個滾,渾身使勁兒一抖,把沾在身上的土、沙、草屑抖落,疲勞就消除了,即使睡覺也是站著睡的。可以說,驢子一旦躺下,病情就嚴重得很了。

於老漢見狀連忙從口袋裡掏出隨身攜帶的獸藥,扳開母驢的嘴灌下去。好半天過去了,卻不見一點兒起色。他心疼得眼淚都掉下來了,可束手無策。

此時,小驢不時用舌頭溫順地舔舔媽媽的腰,舔舔媽媽的頭,舔舔媽媽的眼睛和嘴巴。又用嘴堅持不懈地拱媽媽的脊梁,希望能把媽媽拱起來。於老漢也使勁兒地抱母驢的脊梁,希望能把它抱起來。他知道,牲口只要能站起來走動走動,病就會好許多。於老漢和小驢一起使勁兒,可一直沒有成功。

母驢也想借助主人和孩子的力量站起來,每次主人和孩子用力時,它也竭盡全力配合,可掙扎了好幾次都失敗了。它看著幼小的孩子為自己著急、為自己用力,真是又著急,又心疼,又感動,眼睛流露出無可奈何的神色,似乎在說:孩子,算了,你歇歇吧,媽媽已經不行了。

沙漠沒有風,越發安靜,其他的羊兒和驢子都在古河道裡若無其事地向上河道挪去,越來越遠,誰也沒有留意到有姐妹病倒了。

這裡不可能有獸醫。這幾年,於老漢摸索了許多治羊病、驢病的方法,十分管用。可這天,這一切都不管用了。

太陽西下了,於老漢使盡所有辦法仍於事無補。他悲哀地想:算了,隨它去吧,早去早托生早轉世,興許它下輩子能變成人呢。這樣一想,他心裡輕松了一點兒。他還得照顧別的牲口,便站起來。

小驢怎麼辦?它流著淚,一直不停地圍著媽媽轉,不停地舔媽媽的軀體。於老漢既可憐這頭母驢,也可憐這才出生三個月的小驢:孩子不能沒有母親呀!他心裡悲哀,流下淚來。他知道,他已沒有任何辦法挽救母驢了,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它掙扎,看著它死。母驢死了,小驢還得活呀,他決定趕小驢回去。然而,於老漢趕了幾次,小驢一點兒也不像往日那樣聽話,無論怎麼趕都不走,還和他兜圈子,轉一個大圈又回到媽媽的身旁,嘴裡不停地“噗兒噗兒”地吹氣。

於老漢沒法子,趁小驢不備,一把抱起它。往日,於老漢高興了就像抱自己的孫子一樣抱抱它,它並不怎麼反抗,可今天,它在他的懷裡又踢、又咬、又叫。他實在抱不住了,不得不放開它。

算了,動物和人一樣!就讓它陪伴媽媽一陣子吧,晚上把羊兒、驢子趕回圈後再來趕它回去吧。於老漢想。

小驢駒一連七天,不吃不喝

太陽下山了,於老漢把羊兒、驢子從十裡外的草場趕回圈裡,然後匆匆忙忙端了些玉米糊糊朝下河道走去。

母驢已奄奄一息,四蹄僵硬無力地擺在一邊,平平地在地上躺著,頭已經不能動彈了,可眼睛還沒閉上,似乎不放心俏皮的孩子。

小驢無精打采地站在一邊,烏黑的眼裡充滿悲哀。

母驢見主人來了,想把頭抬起來,可終於沒有成功。它定定地看著主人,一會兒又看看孩子。於老漢完全讀懂了它的意思:我活不成了,請你一定要好好照顧我的孩子,拜托了!

於老漢看著母驢生不成、死不得的痛苦樣子心疼不已,他眼裡噙滿淚水,嘴裡念念有詞,反復對母驢保證:“你放心去吧。我於老漢就是不吃不喝也要把你的孩子撫養大。”說著,他把半盆玉米糊糊放到母驢嘴邊,希望奇跡出現。可是,母驢只看了他一眼,永遠閉上了雙眼。於老漢又大聲說了一句:“去吧,早一天托生成人吧。”說著,他的眼淚毫無顧忌地流了下來。

於老漢靜靜地看了好一會兒,然後想起了母驢的請求和自己的保證,趕忙把玉米糊糊端向小驢。往日,小驢一見主人給好吃的東西,總是表現出歡欣雀躍地樣子,歡快地打著噴兒,毫不客氣地吃起來。可這天,它只是低頭聞了一聞,又把頭抬起來,就是不吃。於老漢又把盆子端起來,讓小驢不低頭就能吃到,可小驢還是不吃。他又抬高一點兒,讓玉米糊糊挨著小驢的嘴,甚至塗了它滿嘴巴,可是,它還是不吃,而且把頭扭到一邊去。

於老漢決定把小驢趕回家,可是,他趕了一陣,小驢怎麼也不走。趕不走,他就推,可是,推了幾步,它又轉個彎回到媽媽身邊。於老漢急中生計,跑到河道裡拔些草放到小驢的嘴邊,可它依然不吃。於老漢無計可施了,蹲在一邊想辦法。

天已經完全黑下來,什麼也看不見了,於老漢十分著急。

媽媽死了,孩子傷心啊,那就讓它守著媽媽過一夜吧!興許明天它會好一些的。於老漢一直守到夜裡12點,才摸黑跌跌撞撞地回到他的土屋。

第二天天沒亮,於老漢就和老伴起來為小驢熬大米稀飯,然後端到驢母子呆的地方。

唉,小驢仍守著母驢不停地轉圈兒,不停地舔媽媽的毛皮,小舌頭已沒有了津液,完全干了,有的地方已舔破了,流著血。

老伴兒心疼地念叨道:“孩子,這又何苦來?媽媽死了,你也得活呀!我也是6歲就離開娘的呀。”她把帶來的東西全都恭恭敬敬地放到小驢面前。可是,小驢居然連聞也不聞,只呆滯地望望主人,又低下頭去舔媽媽,眼裡流著淚,發出無力的哀鳴。

怎麼辦?老兩口心疼得像自己的孩子病了一樣,全哭了。他們商量出許多辦法,可試了全不管用。

老伴兒對於老漢說:“要不,你回去把驢群都趕來,看能不能把小驢吸引走。”

“好主意。”於老漢飛快地向土屋奔去。

驢群趕來了,另外兩頭小驢把盆裡的玉米糊糊和大米稀飯毫不客氣地搶吃得精光。平日,它們三個小伙伴可是最愛搶食的,只要一個吃,別的全急了,惟恐吃虧。可這天,小驢不爭不搶,一口也不吃,甚至連看都不看一眼,仿佛其他兩頭小驢不存在。

驢群追逐著牧草,漸漸遠去了。兩頭小驢落在後邊,一直逗傷心的小伙伴,咬它,踢它,交頸,可無論它倆如何逗,傷心的小驢都不響應。兩頭小驢終於對這小伙伴失去了耐心,扔下它追趕媽媽去了。

傷心的小驢沒有跟它們走,依然守護著媽媽。

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

小驢駒一連七天,不吃不喝,終於站不住了,緊緊地挨著媽媽的頭躺下了。於老漢老兩口也守了七天,每天變著法兒做小驢平時愛吃的。於老漢心都要碎了,索性不回土屋去,晝夜守候在小驢身旁,不停地撫摸小驢駒,幾次把驢群趕來吸引它,可一點兒辦法也沒有。

第八天,小驢最後一次伸出舌頭舔了舔媽媽的眼睛,隨後,一頭栽倒在媽媽的身上,咽下了最後一口氣……

於老漢老兩口在空曠的沙漠裡忍不住號啕大哭。

這一天,是2001年4月15日。

古關外,無畏的遠行者為驢母子立豐碑。

又一個大漠的早晨到來了。在太陽升起的地平線上,出現了一個黑點。這個黑點,在偌大的沙漠裡,渺小得像一只螞蟻。黑點由東向西移來,猶如1000多年前去西方求經的玄奘。這是探險者。

終於,黑點越來越近,於老漢看到來人滿臉胡子拉碴、風塵僕僕,知道他又是遠行者。

終於見到一個人了!於老漢有點兒激動,強烈地萌生想和他說說話的欲望,於是,主動上前搭讪。

遠行者從北京坐火車到敦煌,准備徒步穿越羅布泊。他已在茫茫荒漠裡走了四天,非常渴望和人敘一敘,解解寂寞。

“先生,我住的地方離此不遠,不妨到我屋裡休息一下,讓我老伴給你做一頓可口的飯菜,你至少有三四天沒吃一頓像樣的飯了吧?”

“好。”遠行者爽快地答應了。

他們轉過一個小小的山包,遠行者發現河道裡躺著一大一小兩頭驢,狀態甚慘,不禁打聽起所以然來。於老漢頓時神情黯然,哀歎再三,詳詳細細地訴說了孝小驢的故事。遠行者一邊聽一邊看著神情肅穆的老人,仿佛看著安徒生老人……

這驢母子的深厚感情真可謂感天地、泣鬼神!遠行者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

這遠行者名叫羅榮華,是詩人,也是制片人。詩人的感情是豐富的。頓時,羅榮華激動不已,一陣難以排遣的感情沖擊著他。他說:“歷史上,關雲長走麥城受害後,赤兔馬數日不吃不喝,死了;抗日戰爭時期,有位英雄在戰場上犧牲了,他騎的那匹馬被俘後,也是不吃不喝,抗爭至死。驢子如此重孝重義,我還是第一次聽說啊!”他沉默了一下,心裡有了一個計劃。

“我有個請求,不知你肯不肯答應?”羅榮華說。

“說吧。”

“你暫時把這對驢母子掩埋一下。我從羅布泊穿過去到新疆,然後會專程回來。我一定要厚葬它們。”

“好!”老人點頭答應了。

羅榮華被這對驢母子的故事深深地激勵著、打動著,兩個月後,他成功地穿越羅布泊,實現了多年的夙願。這時,他雖然已疲憊不堪,可他一言九鼎,專程從烏魯木齊坐火車到敦煌,找到一家石碑店,先請店家按人墓碑的尺寸打磨了一塊黑色大理石碑,又親自撰寫墓志銘請店家刻上去,再買磚頭、水泥和上等棺木,然後雇汽車拉到玉門關外驢母子死的地方,鄭重地將驢母子正式安葬。

“驢子孝”三個大字和墓志銘是羅榮華親筆撰寫的。墓碑立起後,他和放牧老人在驢母子的墳頭灑了酒,肅立默哀,致敬……久久不願離去。

   

上一篇:門風醇厚 行善傳家
下一篇:前生後世:紫禁城裡來的公主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