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出獄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出自淨空法師《華嚴經講記》

  要知道會修行的人,我們常講上上根人,上上根人實在講他就是抓住了這一句,知道一切法從心想生,於是他處理的方法就是從心想上下手。斷貪、斷瞋、斷愚癡,三惡道沒有了。然後再斷八十八品見惑,八十一品思惑,六道輪回沒有了。在修的過程當中,同時全心全力為一切眾生服務,勤修財施、法施、無畏施,累積功德。古時候這些善知識、祖師大德常常講的,積功累德,為一切眾生修功德。這個修功德是怎麼修?就是為人演說。我要把我的修行成果,成果在哪裡?成果在身上,在面孔上,在身體上,在一舉一動,在起心動念,在待人接物,你在這一生當中就看到圓圓滿滿的《大方廣佛華嚴》,《大方廣佛華嚴》就是圓滿的大乘法,在臉上,在身上,在我工作當中,在我生活環境裡面。《大方廣佛華嚴》在哪裡?你要知道就在現前。這個裡面會看的人看出來,大自在、大圓滿。 

  監牢獄裡頭不自在、不圓滿。監牢獄裡頭有苦有樂,什麼叫有樂?受刑的時候苦,沒有受刑的時候,刑罰稍稍停止他就有樂受,他苦樂是相對的。但是在大方廣佛華嚴裡面,只有樂沒有苦;那個樂是絕對的,不是相對的。苦樂兩邊都沒有了,才叫真樂,所以相對的樂不是真樂,相對的樂是六道裡面,苦樂相對。六道裡面的眾生,科學家講的相對論,他們生活在相對的世界,真的沒錯,愛因斯坦說得很好,六道眾生都是生活在相對的世界。佛菩薩離開相對,沒有相對,整個宇宙是圓融的、是一體的,一裡頭沒有相對,二就有相對。所以宗門說得好,“識得一,大事畢”。這個畢就完畢,念書的人畢業,大事是什麼?生死大事。你真正對一認知,大事就沒有了,宇宙是一,虛空法界是一,剎土眾生是一,入這個境界,這個境界就是法身菩薩,所以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簡單的講識得一! 

  我們淨土宗,實在講就是用這個原理原則,做為我們修學的中心理念。我們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求什麼?一心不亂。這不就是一嗎?所以我常講一心是能證,一真法界是所證,你要不得一心,你見不到一真法界;你得一心,一真法界起現前。能證所證又是一,它不是二。所以佛法不是哲學,為什麼不是哲學?哲學裡頭有能、有所,能所對立。佛法裡頭也有能所,但是能所是一不是二,所以它不是哲學,比哲學高明。所以方東美先生那個時候介紹我,佛法是全世界哲學裡頭最高的,像山峰一樣,這是最高的一個峰頭。它的能所是同一,說能說所,能所不二。說能說所是哲學,能所不二,那是佛法。 

  所以整個宇宙是和諧的,和是性德。我曾經說過,古時候聖君明王,從前我們稱皇帝稱聖天子,稱皇帝稱聖人,聖是什麼意思?明白人,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他通達明了。他的心行跟大宇宙相應,真有這種人。但是糊塗皇帝也有,糊塗皇帝是什麼?末代的皇帝,他要不糊塗,他不會亡國,他不會把政權失掉。 

  所以你看看北京故宮那三個建築,三個大殿就是表法,就表《華嚴經》的體相用,大方廣。太和殿,太和,太和是什麼?太和是真如本性,大乘經上講的法性,法性是太和。太和後面那個殿叫中和,中和是什麼?中和是現相,就是《華嚴經》上所說的“唯心所現”,唯心,心就是本性、法性,心是太和,心所現的相是中和,這就是說這個相跟性是一不是二,體性是太和,現相哪有不和之理!所以蕅益大師才講“境緣無好丑”,境緣是中和,它怎麼會有好丑?這個好丑我們用差別兩個字來說,它怎麼會有差別?沒有差別。性相一如,性相不二,這才是諸法實相。我們學習學什麼?保和,第三個大殿是保和,我們在一生當中,如何能保持太和,保持中和,你就成聖人,就轉凡成聖。 

  你看看三個大殿三塊匾額教你什麼?成佛之道。以和治天下,以和教天下,以和統天下,和為貴。這出獄了,不但三界獄出,十法界都超出。你說這個境界多高、這個境界多深!只有儒、佛裡頭有。這三個名詞出自於《易經》,太和、中和、保和出自於《易經》,我這個解釋跟“大方廣”三個字完全相應,大方廣就是自性的體相用,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能夠與這個相應,圓圓滿滿的《大方廣佛華嚴》你統統得到。 

  所以我常常勸導大家,我們真正想學佛,要希望自己入佛境界,從哪裡做起?把內心裡頭對立消除。我喜歡這個人,我討厭那個人,不行!你這個念頭是迷、是惑、是在造業,你破壞了太和,破壞了中和,破壞了保和。和是你的性德,和是你的法性,和是你的佛性,你違背了自己的心性,你怎麼會有成就?違背了性德,你造成的後果就是三途六道。三途六道是你自己造的,不是別人造來給你受的,真叫自作自受。自作自受,你並不曉得事實真相,你還怨天尤人,錯了,錯得太離譜了。所以你愈陷愈深,愈迷愈重,你的果報是愈來愈苦,你怎麼能出離? 

  所以消除自己內心的對立,是大乘菩薩修學的起點。消除內心的矛盾,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決定不對立,不對立,自自然然就和了,就合了,和合了,水乳交融成了一片,這是佛的境界,這是性德法爾如是的境界。我也常常藉方東美先生一句話來形容,這就是至高無上的境界,至高無上的享受。孔夫子所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那個“不亦說乎”就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只有契入的人他得到,這個契入的人,就是把自己內心裡頭的對立放下,內心裡面的矛盾化解。我們今天道理懂得,方法也懂得了,但是事實上?事實上放不下。我看到你歡喜,看到他生氣,還是這樣子。這是什麼原因?這是阿賴耶識裡頭過去今生煩惱習氣它在作祟。你自己戒定慧功夫很淺薄,你伏不了煩惱習氣,所以這個現象就現前。那你要問我,我們怎麼辦?沒有別的,加強戒定慧的熏習,到戒定慧有力量了自然就伏住,你才能入境界。 

  這個入境界這個話很抽象,現在人講很抽象,古人講很玄,你得不到受用。到你戒定慧功夫深了,也就是說你真的在日常生活當中,在工作、在待人接物這個裡頭去鍛煉,煉什麼?把你那個分別執著放下。所以日常生活,工作是修行,有些人講:我工作太多耽誤修行。錯了,你根本不懂得什麼叫修行。工作裡頭就是修行,歷事煉心。無論做哪個工作,廚房裡面燒飯,餐廳裡面擦桌子、掃地,菜園裡頭種菜,都是修行,都是功夫。在這個工作裡面修外不著相,內不動心。就是說把這個分別執著在工作裡頭、在生活裡頭把它放下。你的工作做得更圓滿,那工作就是功德,比福德高。如果裡頭還夾雜著妄想執著,那是福德不是功德,你所得的果報是三界有漏福報,不能了生死,不能斷煩惱,不能開智慧。 

  一定要斷煩惱、開智慧才能解決問題。《壇經》裡面說得很好,此事,此事就是“了生死,脫輪回,成佛道”,這一樁事情福不能救。三界的福報跟這個不相干,福報再大,也不能夠斷煩惱,也不能開智慧,也不能了生死成佛道,這個東西要戒定慧三學。所以我們為什麼這樣重視戒律,道理在此地。 

  學院開幕之後,我交代同學們,你們要很認真好好的在一起制定一套教學的計劃,拿來給我看。等到你們拿到澳洲永久居留的身份,我這個學院要移交給你們,我這麼大年歲不再管事了,名義也不管,我也不要。但是我在這個地方,每天我給你們上這一堂課,這一堂課是《華嚴經》四個小時,這個課程我給你們上,其他課程你們自己要學,參考的資料,這麼多年留了很多的錄相帶、錄音帶,資料很豐富,你們學習要能契入。你真的修成,你學的會講會說,你自己不能契入,換句話說,日常生活當中還有貪瞋癡慢,還有偏愛,還有嫉妒,還有瞋恚,你是凡夫,你沒有學到,你不能做人師。換句話說,你的前途還是搞三途六道,你念佛不能往生。 

  我們今天修這個法門,成就就是往生,決定往生,往生你要知道西方極樂世界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那我自己要不是上善,怎麼能跟上善人在一起?上善人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也就是說他沒有見思煩惱,沒有塵沙煩惱,無明煩惱至少也要斷個一、二品,我們要不真干怎麼能成就?要不真干,果報可畏,“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你今天在這裡享受的,你能消得了嗎?將來要還債!所以一定要真干。我們的緣非常殊勝,只要你真正用心,真正肯干,我相信都有成就,確確實實我們能離開三途六道十法界,真的“出獄”了,這是如來大涅槃的境界。現在時間到了。 

  ——摘自《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130卷)【諸佛子。所言苦滅聖谛者。彼饒益世界中。或名出獄。或名真實。或名離難。或名覆護。或名離惡。或名隨順。或名根本。或名捨因。或名無為。或名無相續。】 

 

上一篇:淨空法師:釋迦牟尼佛的經濟學
下一篇:淨空法師:捨、得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