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自淨空法師《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講義》
我們看古來的大德,你看《高僧傳》、看《居士傳》、看《善女人傳》,那些人是怎麼成就的?機緣遇到了,一生追隨老師不離開。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常隨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做榜樣給我們看。什麼時候離開佛?佛滅度,示現入般涅盤,他們才離開,才各自到自己有緣的地方教化一方。這是報恩,也是示現給社會大眾看,親近善知識要用這個態度。
古時候,佛門裡面一般規矩,五年不離開老師。佛門當中很多同修曾經聽說“五年學戒”,那不是學戒律,那個戒是老師的教誡,要跟老師五年。五年能不能離開老師?要看你的成績。成績不好,不可以;成績好,可以。成績的標准是什麼?就是《金剛經》世尊囑咐須菩提的兩句話,以這個為標准,“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你可以離開老師了。“不取於相”,用現在的話,你確確實實不會被外面境界影響,你有這個能力。不被外境影響,我在前面講的,善緣、順境不生貪愛,惡緣、逆境沒有瞋恚,無論在什麼境界裡頭,一切時、一切處,你的心永遠保持清淨平等覺,你可以離開老師,你可以去教化一方。不到這個程度不行,離開老師,怕保不住、怕墮落。
我跟李老師,李老師也是要求我五年。我到了五年,我向老師報告,我再延長五年。我跟他十年。我在這個社會上打滾,我沒有染到惡習氣。對我有恩的人,一天的照顧,我一生永遠不忘記他;對我有怨的人,我忘得干干淨淨。我在佛法裡頭學到了東西,我所修的是什麼?心地純淨,行為純善,我是走的這個路子,走這個目標。別人怎麼看我,完全不相干,為什麼?我們不是走一條路,他走那條路,很遙遠的觀察,那當然有錯誤,這個情有可原,有什麼好計較的?各人走各人道路,十法界在面前,就是十條大道,我走的是佛道、是菩薩道,自己總得清楚,總得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