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具足如是念,即得往生安養國土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所雲依十法起十念,指彌勒所問十念」,那真的就不一樣,這個十念不是十句佛號,彌勒菩薩所問的十念,在《彌勒發問經》。「具足如是念,即得往生安養國土,凡有十念,何等為十」,這是接上品的。

  我們看彌勒菩薩的開示,「一者,於一切眾生,常生慈心」。實在講,我們應當要學,好的都學,不好的我們都遠離,好的一定要學習,普賢菩薩教導我們「常隨佛學」。這些菩薩都是古佛乘願再來示現的,釋迦牟尼佛這一次在我們地球上示現成佛,《梵網經》上他自己講的,這是第八千次,你就曉得他常來。世尊如是,彌勒又何嘗不如是?觀音、勢至,哪一個不是古佛再來?這都不是假的,經上有證明。彌勒菩薩說「具足如是念,即得往生安養國土」,他說了十種。第一種,「於一切眾生」,一切眾生包括范圍太廣了,首先要認識眾生兩個字,什麼叫眾生?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就叫眾生。那我們講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這范圍多大?第一個,自然現象是眾緣和合而生的。第二種,精神現象也是眾緣和合而生的,精神現象就包括我們今天所講的不同維次空間的眾生,我們肉眼看不見的,他們存在。現在我們看不到他的形體,肉體看不到,他精神存在。第三種,物質的現象,物質現象包括山河大地、花草樹木,都有靈性,它都是眾生,眾緣和合而生。

  現在我們知道,所有一切物質現象全都是五蘊法,就是色受想行識統統具足。正報裡面,我們一個細胞,依報裡面就是山河大地、一粒塵沙,都是眾生,眾緣和合而生,你說這個范圍多大。我們面對著這三種現象,要生慈悲心,慈心是愛心,悲心是憐憫心。現在我們彼此都一樣,迷而不覺,共同生活在六道輪回當中,看到他苦,就想到我也曾跟他一樣。它是畜生,我過去也曾經在畜生道待過;他是餓鬼,我也做過餓鬼;他墮地獄,我又何嘗沒有墮過地獄?見他苦,生憐憫心,幫助他覺悟、幫助他出離,幫助他的方法離不開經典的教誨。誦經的時候,應當知道將誦經的功德回向給山河大地、回向給法界眾生,念念不忘,這是第一個念。

  「於一切眾生,不毀其行,若毀其行,終不往生」,為什麼?這還是第一願的後面。眾生他的行業無不是因緣果報,你要是破壞他的行業,你要負因果責任,都有報應的。那怎麼辦?決定不能干涉,只能勸導,不能干涉。你想想看,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教學四十九年,面對一切眾生,他是什麼態度?完全隨緣,「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佛為我們的示現,我們要能體會、要能學到,佛跟大眾接觸,沒有自私自利、沒有名聞利養、沒有五欲六塵、沒有貪瞋癡慢;換句話說,他沒有執著、沒有分別、沒有起心、沒有動念,這個厲害!佛為大眾說法,這個眾生覺悟了,覺悟他的不善的業就消掉,善業就增長;這不是上上品人,上上品的根性,善惡業統統都消掉,那就沒事了。根性劣的執著有善,惡是錯誤的,惡要受不善的果報,他能夠斷惡修善。程度高的人,善惡二邊都離,他提升就更高,能夠超越六道;超越不了六道,才斷惡修善,遠離三惡道。

  你造惡業,佛法的標准很簡單,十善,你用這十條你去反省。不殺生,我有沒有,不一定說殺人,我有沒有說害別人?雖然沒有要他的命,但是給他很多痛苦、給他很多為難,這等於是殺戒。有沒有這種行為?有這種行為,自己要負因果責任。我有沒有偷盜?偷盜裡面包括起心動念,我們一般講占別人便宜,那就是盜心。所以十善一條一條細細想,我對於世間財色名食睡有沒有貪心?有沒有貪的行為?有貪心已經錯了,就有罪,再有貪的行為,罪更重。有沒有怨恨?有沒有傲慢?你一條一條去想,《十善業道經》裡頭講得很詳細。你拿這個來檢點你就知道了,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對一切眾生有沒有做到不毀其行?若毀其行,終不得往生。第一個,你的現行不善。佛法淨宗講帶業,帶舊業不帶新業,你天天還在明知故犯,這個帶不了,這個道理一定要懂。所以佛門弟子,真正把三個根落實才叫真的是佛弟子,《弟子規》做到、《感應篇》做到、十善業做到,真佛弟子,佛經一打開,「善男子、善女人」就有你一分,佛在經上就叫著你。如果這三種做不到,念得很熟做不到也沒用,經典裡面叫的善男子、善女人沒叫你,你不合格!這是佛門最低的標准,不可以不知道。所以,這個十條不是普通人,這個條件很高,真的是菩薩,普通人做不到。

  「二者,於一切眾生,深起悲心,除殘害意。」這就是對一切眾生生起憐憫心,決定沒有傷害他的念頭,他做許許多多造孽的事情、做錯的事情,也不要放在心上。為什麼?他有他的因果,各人造業各人承當,他要受報。我們要再責備他,在良心講過不去,何必!在世法裡頭,學過倫理道德人知道,受什麼?良心責備,那是他的現報。來生有沒有報?當然有,欠命要還人家命,欠債要還錢。所以真正透徹了解因果報應的事實與真相,你就不敢欺負別人,你就不會占別人便宜了。為什麼?占不到便宜,要能真占得到的話,佛也會占,占不到,你現在占了你來生要還。我這一生吃虧,吃虧人家來生要還給我,所以並不吃虧,你哪裡吃虧?會還給你,還還要加利息。所以,害人之心不可有,連害人的心都不能有,怎麼還能有行為!

  所以,人不能不受教育,為什麼?不受教育,他不曉得這些事實真相,他敢造。到報應現前的時候,後悔來不及,一點辦法都沒有,必須你受的惡報圓滿了,你才能離開惡道,再得人身。得人身,你帶著有惡道的習氣,那個時候你要是遇不到聖賢教育,你很容易被外面不善的環境染污;染污他又造罪了,又去造殺盜YIN妄,造這些業,又墮惡道,真可憐!看到這種現象,那個殘害的念頭,責備他、要想懲罰他的念頭你自然消除,你的憐憫心生起來了。為什麼?大乘經裡面講得很清楚,「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人生就像在作夢一樣。可是你造作善不善他真有報,那個果報也是作夢,六道裡頭全是作夢,沒有一樣是真實的。只有菩薩知道,六道凡夫都不知道,不但人不知道,欲界天不知道,色界天、無色界天也不知道,接受釋迦牟尼佛教誨的人知道。接受世尊教誨,就是佛的經教教誨,最重要的是依教奉行,你才真正能得利益;如果不能依教奉行,只在阿賴耶裡頭種佛的善根而已,只種善根,真實的受用你得不到。我們常講,受過倫理道德的教育,人不好意思作惡,知道起個惡念、做一樁壞事這很難為情,感到羞恥,所以羞於作惡;知道因果報應,不敢做。真正把十善業道參透了,惡的念頭不會生了,就放下了。

  放下,不但惡念,善念也放下,善惡念全都放下,你把十善業道參透了。為什麼?二邊放下是真正的善,他能超越六道。如果你止惡修善,你不能離開三善道,為什麼?你修善業,三善道是你的果報,你出不去。你要是不修善,專造惡的話,三惡道是你受報的地方,你總不出輪回。出輪回是善惡二邊都放下,斷惡不著斷惡的相,修善不著修善的相。修善斷惡要做,不要著相,你的清淨心就現前,清淨心就超越六道輪回。所以,惡是染污,善也是染污,善惡都是染污,不清淨,叫穢土。淨土裡面沒有善惡,就是四聖法界裡頭沒有善惡,這個道理要懂。不著相,做什麼好事不著相,真的好事。現在我們佛門當中,做個好事還要留個名字,我看到很多寺廟,建寺廟,那個柱子上面都刻了名字,什麼人奉獻的,那是什麼?著相。是做了好事,但他著相;著相,他果報在三善道,出不了六道輪回,往生也有障礙。淨宗是大乘法門,大乘法門你還做這些好事,念念說我做了多少好事,這個東西對你往生就產生障礙。為什麼?那個善要報,極樂世界沒有這個報,要在三善道受報。所以,彌勒菩薩這個十念,我們學了之後很有用處。

  第三,「發護法心,不惜身命,於一切法,不生誹謗。」正法久住、佛法的興旺決定要靠護法。佛法裡頭兩種人,一種弘法的,一種護法的,我常常說護法的功德超過弘法。為什麼?沒有護法的,弘法沒有道場,就是現在講沒有弘法的平台,一定要有護持的。這些道場,建道場,請法師。法師,諸位要知道,不一定是出家的,在家也稱法師,只要他講經教學都是法師,也不分男女老少,他能講經教學就是法師。但是講經教學得要有師承,你是跟誰學的?你的老師是誰?你說我沒有老師,沒有老師不行,不能請你,沒有老師是外道,那不能請。我以古人做老師呢?那行,這個算數。譬如我學佛,我依古人,我專學蓮池大師,蓮池大師的全集在,我只看這一部書,只聽他的教誨,依教奉行,你就是蓮池大師的學生;你看印光法師的《文鈔》,依照《文鈔》去學習,你就是印光大師的學生。這個有師承,這是正法,沒有師承不行。不一定現前的,現前法師當中你跟誰學的?都要講究師承。

  現在弘法的人愈來愈少,什麼原因?沒人護法,不容易!在這個時代,跟從前不一樣,從前弘法,社會大眾尊敬你,照顧你很周到;現在弘揚佛法,人家瞧不起你,沒人護持你,你的生活都非常困難。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現在沒有弘法的人。我自己親身的經歷很多同修都知道,老師教我學釋迦牟尼佛,發心走這個路子,走得真是很辛苦,走到什麼程度?寺廟裡不收你。到人家寺廟去拜拜佛、吃一餐飯還可以,想在寺廟裡住一天,不行,不收你。這個寺廟裡有法會、有經忏佛事,你參與,歡迎你,你說我到這裡來講經,沒人要你,沒有一個會接受你。所以我這一生活動,誰請我?居士道場請我。在國外講經,居士們成立很多淨宗學會,都是淨宗學會來邀請我。這個地方,本來香港要成立淨宗學會,這個招牌別人拿去了,香港有個淨宗學會,所以這裡只好改名,改成香港佛陀教育協會。香港有個淨宗學會,那個淨宗學會也是我勸他們大家,應該有二十年前的樣子,我勸他們成立的。所以非常不容易,我們看到這一條感觸非常深。沒有人護持就不會有法師出現,無論在家出家都需要有人護持。護持的人是菩薩,不是菩薩他不懂,護持的功德非常大,佛法能不能常住世間靠護持。

  我這一生當中,早年韓館長護持,照顧我。我學講經,幫助我找地方,找個講堂。講堂有時候,他們朋友多,他們經商的朋友多,借朋友的辦公室,晚上不上班,晚上借給我們講經。有時候借不到就租,租人家的房子,客廳大的時候可以做教室。所以我們講經常常換地方,大概一個地方可以用二、三個月,就又得換地方,很辛苦,但是講經沒有中斷。聽經的同學,這護法都要注意到,常常跟他聯系,保持信息,我們搬到哪個地方去了要告訴他,他們會來聽經。聽經的人數不多,十幾個、二十幾個,三、四十個人不少了,很多了。韓館長照顧我三十年,不容易,一直到她往生。沒有這三十年的鍛煉,怎麼會出來?三十年講台的磨煉,教學相長,你才能學得出來。今天年輕人有沒有發心的?有,我相信很多,沒人護持,到哪裡找一個能護持你三十年的人?太難得了!真是可遇不可求。成名了,才有人來找你,沒有成名誰找你?要成名,我是三十年的鍛煉。今天弘法的人為什麼這麼少?有原因,我知道這個原因,所以我發心幫助發心弘法的人,我來照顧他,我來當護法。

  還是不容易,為什麼?不聽話,他的意見很多,我們提供他的建議他不能接受,喜歡廣學多聞,喜歡自由發揮,所以學了十幾年還是不行。這就是古人所說的,「不依規矩,不成方圓」,你要真想學,一定要遵守佛陀,遵守菩薩、祖師大德的老規矩,你才能成就。這些規矩,我是從李老師那裡學來的,我跟他老人家十年。所以你得懂得這套規矩。像在學校教書,一定要學過教學法、教育心理學,你授課才能契機契理。佛法也不例外,也要學,你不學你不能觀機。你不能深入經藏,你講經就不契理,你會把經講錯,你自己不知道。所以佛門有一套嚴格的規矩,不遵守,你永遠不會成就;你要遵守,成就會很快。一般講,根性利的人大概五年就能成就,根性中下的人,十年肯定有成就,不難!我們在這裡看到,看到經文裡面大慈大悲,古聖先賢、祖師大德個個都是具足大慈大悲的人。現在人煩惱習氣重,不接受,所以這個因果責任自己背,這不能不知道。

  護法真的不惜身命,於一切法,這自己要遵守的,不生毀謗。外頭毀謗你有沒有?有,你要能忍受。這裡頭還有嫉妒障礙,都無法避免,連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也是如此。僧團裡面有六群比丘,不聽話的學生、破壞道場的學生,這佛做給我們看;外面有六師外道種種嫉妒障礙,對於佛法惡意的批評,甚至於對釋迦牟尼佛的傷害,佛能忍受。實在講,這統統都是教育、都是教學,佛在那裡演戲,演給我們看。教我們在一切時、一切處所遇到這些境界的時候,自己知道怎樣應對、怎樣化解,在弘法利生這裡面傷害減少到最低程度,這是佛陀教導我們的。所以對於一切,無論是有意無意,毀謗三寶,障礙弘法利生的事業,都不要放在心上。心上放什麼?放阿彌陀佛就對了。沒有怨恨,一定要想到大乘經上講到「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他也是佛,現在一時糊塗,做錯了事情,他會覺悟的。但是這種糊塗、這種造作當然有因果,各人因果各人承當。佛菩薩看在眼裡就很難過,做錯事情要受處分,佛菩薩再不會加以責備,這才叫「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所以這一念很重要。

  「四者,於忍辱中生決定心。」忍辱是六波羅蜜裡面的核心,佛告訴我們,布施、持戒能修功德,忍辱、精進能積功德,叫積功累德。功德是怎麼樣累積的?忍辱。不能忍呢?不能忍,雖修功德,功德保不住。我相信很多同修都聽到佛門裡有句話叫「火燒功德林」,你不是修了很多功德嗎?一發脾氣,功德就燒掉了。諸位要知道,你所修積的功德沒有人能破壞,為什麼功德沒有了?是自己把它燒掉了。別人要想破壞你的功德,他就想辦法惹你生氣,因為你一生氣,你的功德就燒完了,他沒有別的辦法毀掉你的功德,就是這個辦法。所以,你要是了解事實真相,他來惹你的時候,他想燒我的功德了,我不上當,我不發脾氣,你才能保得住。你要真的人家一說馬上就冒火,你一直到死,功德都沒有。死之前還發個脾氣,那功德不全完了嗎?所以諸位要曉得,福德可以帶得走的,功德就太難了,只有忍辱、精進、禅定、般若才能夠儲積功德。布施、持戒是修,修的時候你要能真正得到,你自己可不能把它燒掉。功德幫助你往生,幫助你增高品位,所以一定要保持一切時、一切處不要發脾氣。這是什麼?瞋恚心、嫉妒心、傲慢心在作祟,這個煩惱本來很重,外緣一引它就起現行,這是不能不知道。所以菩薩說,「於忍辱中生決定心」。我們念佛人決定往生淨土,往生淨土要清淨心,心淨則佛土淨,這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最重要的條件。十念能生,什麼原因?十念清淨。這裡頭沒有懷疑、沒有夾雜,清淨心現前,所以才能夠往生清淨佛國。臨終還發脾氣,臨終還不高興,去不了,十念,一百念也去不了。所以這是不能不知道的。

  下面第五,「身心清淨,不染利養」。身體,身與心遠離名利。世尊為我們示現的,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一生手不執著金銀財物,做到這樣的。一切都是隨緣,沒有一點點貪心,別人給什麼吃什麼。我們在講席也給諸位報告過,那人家給的東西不干淨、腐壞了的,能吃嗎?吃了會生病。能,佛菩薩都能吃,在三十二相裡頭講過,這個食物到佛的口裡面去,完全變成最美好的上味。境隨心轉,佛的心太好了,所以到他手上東西就變好了。境隨心轉,我們就明白了。因為我們在經典裡面看到,釋迦牟尼佛托缽,有人供養他,什麼人?乞丐,乞丐還生病,人家在外面討飯討一點東西,又馊,氣味又難聞。他看到佛,想在佛那裡種一點福,修一點供養,什麼東西都沒有,只有這一點。佛歡喜接受他了,佛不嫌棄。佛是世出世間第一大福報的人,所以這樣的食物到佛口裡都變成上味,叫醍醐上味。我們要懂這個道理,要向佛學習。真的,你只要有真誠恭敬心,再不好的味道,你吃起來都覺得很好吃,你不會感覺到嫌棄;縱然是有毒的東西,你吃下去之後都變成最好的養分,它改變了。

  同樣一個道理,心行、身心不善的人,吃山珍海味會生病。為什麼?最美好的東西,因為他的心念不正,他把它轉壞了。你看那個大醫院的病號,很多都是富貴人,不是富貴人進不去。古人講了一句話好,叫「病從口入,禍從口出」,這是告訴我們,言語跟飲食都要很謹慎,你才能得到一個健康的身心。但是真正健康的身心,要放下利養,名聞利養不能沾邊。好事要做,認真的做,拼命的做,遠離名聞利養這就對了。古人也有兩句話,值得我們反省的,他說,「為善莫近名」,做再多的好事,不要出名;「為惡莫近刑」,你做壞事,這壞事不會受刑罰,這壞事不大,不是大壞事。說得很有道理!

  「六者,發一切種智心,日日常念,無有廢忘。」這個心不容易,一切種智是成佛。佛法裡面,就是佛這個字的意思,三種智,三種覺,含有這麼多意思。在中國找不到對應的文字來翻譯,所以翻經的時候造了一個字。中國文字裡頭,你看古時候文字裡頭沒有人字邊的弗,有這個字,這個字的意思是否定的意思。佛法傳到中國來,翻譯的時候就是加了一個人字,這是佛法翻譯新造的字,因為音相同,佛,加個人字。所以翻佛經的時候造了不少新字。佛告訴我們,佛的定義裡頭,智講三種,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這三種。一切智是阿羅漢證得的,道種智是菩薩證得的,一切種智是佛證得的,這就發成佛的心。三種覺,自覺、覺他、覺行圓滿,這三種覺,就覺滿,圓滿了。自覺是阿羅漢,自覺覺他是菩薩,圓滿是佛。所以,佛這個字裡頭三覺三智。發成佛的心。這部經就是發成佛的心,還教我們真正去履行成佛的事,心跟行相應。

  什麼是真正的一切種智心?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一切種智心,也就是大菩提心。日日常念,念阿彌陀佛、想阿彌陀佛,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我們也不要去要求,天天想著佛怎麼還不來,我念這麼久了?那叫打閒岔,那叫做妄念,念佛裡頭夾雜著妄念,佛就不會現前;一個妄念沒有,偶然真的見到佛。見到佛也別歡喜,也別到處宣揚,「你看我的功夫不錯,我見佛了」,別人還沒見到,好像我比別人高一點,這錯了!那不是見佛,那是見魔,他已經把你的正念破壞了。佛現前的時候,你根本不起念頭,這叫正念,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也不覺得這是稀奇。在傳記裡頭,我們看到慧遠大師,我們淨土宗初祖,第一代祖師。東晉時代在江西廬山建第一個念佛堂,中國第一個念佛堂,東林念佛堂,邀集志同道合一百二十三個人,在那邊專修念佛法門。那時候就一部經,就《無量壽經》,一句佛號,真正做到不夾雜。他老人家往生的時候告訴大家,往生的時候才說,往生之前沒說過,他在念佛的定中見到西方極樂世界,過去有三次,都沒說。告訴大家,今天我又見到了,我要往生了,這才跟大家宣布。這是祖師大德們示現給我們看的,心中真是有定,這是感應。

  《楞嚴經》上佛教導我們,這些瑞相現前,見到了你完全不理會,是好境界,如果你理會它,你就著相,那就叫魔境界。所以是佛是魔不在外面,在你的心,你心不動是佛,你心動了就是魔。你見到阿彌陀佛、見到西方極樂世界,若無其事,不去想它,不去理它,這是好境界,這就是佛境界;如果你見到很歡喜,到處跟人宣揚我自己功夫不錯,那是魔境界,為什麼?已經把你的清淨心破壞掉了。所以為什麼佛菩薩不現相,道理在此地,現相你受不了,現相對你沒好處,讓你胡思亂想。佛菩薩慈悲,不現相給你看。你真的像慧遠大師那種定功,佛就會現相。你看佛現三次他都不動心,第四次他往生了,才跟大家宣布,這些都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日日常念,無有廢忘」,這兩句話就是大勢至菩薩所說的「憶佛念佛」。心裡頭常想佛,心裡頭真有佛,口裡頭念佛,心想口念都不能中斷,決定得生。

  下面第七,「七者,於一切眾生,起尊重心,除我慢意,謙下言說。」這都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注意到「一切眾生」都要尊重,不要分聖賢、凡夫,不要分這個,也不要分好人、壞人,都不要分,一切法是平等的。在我們今天講,這個人是不是學佛、不學佛,信教不信教?都不要分,不分種族、不分國家、不分信仰、不分貴賤,對於一切人都要起恭敬心,這裡講的是眾生,對一切畜生、蚊蟲螞蟻都要生恭敬心。我們學佛的人養成習慣,看到蚊蟲螞蟻都合掌稱菩薩,它知不知道?它知道。你不要以為我們起心動念它不知道,那你小看它了,我們起心動念它完全知道。不但這些動物知道,植物知道,礦物也知道,山河大地也知道。賢首國師《還源觀》裡面告訴我們,無論是我們的精神或者是物質現象,我們身體這肉體,它都在發信息,我們不曉得,山河大地、一切眾生都能收到,而且非常快速。念頭才動,周遍法界,出生無盡,含容空有,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起心動念,跟整個宇宙,十法界依正莊嚴,就像網路一樣,全是通的。所以一定要起尊重心,我們要學尊重一切眾生。起尊重,我慢就沒有了,就不會自以為是,表現在外面,自然是謙下,謙虛,不敢居人之上,這是禮。言語、動作都要懂得謙虛、謙卑,謙下是謙卑的意思。我們看佛陀,佛陀處事待人接物謙卑,孔子待人接物謙卑;你看看所有宗教,天主教的《玫瑰經》,頭一段就是講聖母瑪利亞的謙卑,擺在第一條,這都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

 「八者,於世談話,不生味著」。這一念是這個十念的第八念,是日常生活當中閒談一切世間的法,不生味著,這個味是興趣,著是執著。用個簡單的話來說,就是不放在心上,不要把它當一回事情這就對了。為什麼?六道不是真的,十法界也不是真的,你要在這個裡面感覺得有興趣,味這一個字,味是情執,你迷了,你執著,著就是執著,那就錯了。於世間一切言論要當真、要執著,這就是造輪回業,就沒有辦法出離六道輪回。所以一定要知道,這知道是智慧!大乘教常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你真正體會到這個意思,這世間法不再執著,就像看電視劇一樣,我們在螢幕上看電視劇,這假的,這不是真的。你可以欣賞,決定沒有執著、決定沒有分別,這是菩薩。如果你在那裡看到這些現象,不起心、不動念,那你就是佛了。佛菩薩跟我們不一樣的地方就在這裡,我們不能不知道。所以我們在境界當中,時時刻刻,像觀世音菩薩一樣,返聞聞自性。世間有一句話說回光返照,回過頭來照自性,你就知道自己修學是在什麼階段。如果外面境界還能夠引起我們的,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貪瞋癡慢,那我們就是六道凡夫。如果我們對眼前一切現象全不執著,但是還有分別,這就是阿羅漢,就不是凡夫。凡夫肯定有情執,阿羅漢情執斷掉不再執著,也就是此地講的他不生味著,用我們現在話,他沒有興趣,他不執著了。

  世出世間的聖人,常常教導我們,世味要淡,一年比一年淡薄,我們就有進步;如果這個還很濃,麻煩很大了,苦惱很多。放下,眼前苦惱沒有了,煩惱沒有了,憂慮沒有了,牽掛沒有了,你得清淨心,將來走的時候離開這個世界沒痛苦,為什麼?沒有留戀,沒痛苦,往生容易。所以這是不能不留意的,不能不學習的。怎麼個學習?還是不能離開經教,這經教多重要!經教是佛菩薩的開示,是佛菩薩對我們的勸告,把這個世界是怎麼回事情講清楚了,宇宙是什麼事情也講清楚了,極樂世界也講明白了,終極的目的是勸我們放下一切,往生極樂世界,生極樂世界就一生圓滿成佛。這句話你如果真聽懂了,那恭喜你,你就曉得世出世間一切法裡頭,哪個是最重要的你就明白了。無論是自利、是利他,一句阿彌陀佛是圓滿功德,真正不可思議。真信、發願、念佛求生淨土,這是世出世間第一等人,眼看這個人他就要去作佛去了。修任何一個法門,都沒有辦法跟他相比,所以這是我們應當要記住的。

  我們再看底下一句,「九者,近於覺意,生起種種善根因緣,遠離愦鬧散亂之心」。這都是大菩薩,嚴格的說,都是法身菩薩,普通人做不到!近於覺意,這是菩提心,菩提心意思就是覺意,菩提心現前,所以,自自然然能生起種種善根因緣。大乘教裡常說覺而不迷,念念覺而不迷,這個意思很難懂。我們如果不是學過《還源觀》、不是學過《楞嚴經》,就不容易體會。這個念念是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都不迷,這就是法身菩薩。凡夫通常第一個念頭是覺,第二個念頭就迷了,第三、第四個念頭就愈迷愈深,這是凡夫。四聖法界裡面跟六道差不多,也是第一念是覺,第二念是迷,但是他迷的比六道的輕,雖然輕,也出不了十法界。念念不迷就出了十法界,才能出十法界,迷了不行,這個道理在大乘教裡面就講得很多。所以彌勒菩薩這個十念,這個十念不是普通人。但是我們今天在這裡學也有好處,得利益,提高自己在日常生活當中的善根因緣。我們知道時時刻刻拿這個來做一面鏡子,照照自己,這個有好處的。生起善根因緣,它的作用就是底下這一句,那就是遠離這個世間五欲六塵的染污。真能離得掉嗎?菩薩行。他怎麼離法?即相離相。不是那個相真沒有了,相有,相有怎麼離?心裡都不染著,知道所有的相是假的,能見的相、所見的相都不可得。所見是自己,自己的身心不可得,外面的境緣不可得,這個一定要懂。就是彌勒菩薩講的那個一念,那個一念的時間太短太短了。

  我們以前面計算過,如果一秒鐘彈指彈五次,那就是一千六百兆個生滅。一秒鐘裡頭有一千六百兆的生滅,你怎麼能夠體會到?根本體會不到!那哪裡是真的?我們的心定不下來,這是要在很深的禅定你才見到、體會到。凡夫的心叫心浮氣躁,體會不到,雖然體會不到,我們讀到這些經文,我們用這些經文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用我們的意念,這個念是很粗的念頭,立刻能想到內外都不可得。《金剛經》上的句子好,「夢幻泡影」、「皆是虛妄」這個好,常常想這個,你這起心動念,念頭才起,什麼念頭?貪瞋癡慢的念頭、想控制的念頭、想占有的念頭,這種念頭一起你就想到經典上的教訓,這個念頭立刻就降溫,可以不再堅持,這就是進步。到什麼時候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真正做到不執著,決定不起控制的念頭、不起占有的念頭、不起喜歡的念頭、或者是討厭的念頭,都沒有了,這功夫就不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有把握,不要很高的功夫,這樣的功夫就有把握生凡聖同居土。連這個功夫都沒有的話,雖念佛,往生沒有把握,為什麼?你對這個世間還有貪戀。到對這個世間毫無貪戀你就有把握,真的把這個世界遠離了。這裡遠離,那個地方極樂世界就親近,就接近;這個地方捨不得,距離西方極樂世界那很遙遠。這個地方離開,那裡就近了,就這麼個道理。真正功夫一句佛號,大勢至菩薩的話非常好,「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兩句話說絕了。時時刻刻希望這個境界現前,都攝六根講統統放下,淨念,淨是清淨,沒有懷疑;有懷疑不清淨,有夾雜不清淨。沒有懷疑、沒有夾雜,這一句佛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字也沒有念錯。

  末後這一句,「十者,正念觀佛,除去諸根」,這個境界圓滿了。諸根是六根,這是最難放下的。佛法裡面講六根、六塵、六識,根生識,根是能生,識是所生,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這個境界就是《金剛經》後半部所講的,「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到這個境界,這個境界叫正念觀佛,這是正念,正念無念。說無念還會有誤會,所以古大德講無邪念,換句話,還有正念。正念是什麼?如果有正念,這還是個邪念。譬如眼見色,看得清清楚楚,眼見色,見到外面色相,你很喜歡,這就染著。這個喜歡不是正念,是邪念,只要起念都是邪念,我討厭它也是邪念,我想控制它是邪念,占有它也是邪念。佛菩薩用的是正念,正念是什麼?看得清清楚楚,確實沒有起心動念,不起心、不動念,這叫正念;不起心、不動念,看得很清楚,不是看不清楚。我們凡夫做不到,我們凡夫眼睛看東西,那是什麼?注意,注意就看清楚。要不注意,好像看到,提起來有這麼回事,沒看清楚,一定要注意才能看清楚。那個注意是什麼?注入意識,把那個眼識上再加意識進去,你就看見了。沒有意識的時候那是眼識,眼識有了別,沒有分別,那個了別可以說它是正念。意識也有了別,這就是什麼?性德裡頭的見聞覺知,見聞覺知是性德,自性本有的,不生不滅,那叫正念。我們講這個見聞覺知,算不算正念?不算。為什麼?我們裡頭有分別、有執著,見聞覺知又加上分別、又加上執著,所以它統統變成邪念。正念一定要把分別、執著、起心動念統統放下,那就叫正念。耳也能聽,眼也能見,意也能觀,這是觀照,那是正念,這叫做正念,就沒有邪念了。這要很細心去體會,實在很難講得清楚,講都講不清楚,你怎麼會聽清楚?你要能聽清楚的話那是智慧,那個不是知識,是智慧。只有正念觀佛,這個佛就是所有一切法全是佛,沒有一法不是佛。佛是什麼?佛是自性。離妄想分別執著,在一切相當中你就見到性,性相不二,原來相就是性,性就是相,你真的見到了,這叫見佛。

  下面看,「《宗要》曰:如是十念,既非凡夫(所能),當知初地以上菩薩乃能具足十念。」這話說的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彌勒菩薩說的十念,這十念境界很高,不是普通人能做到,尤其是「正念觀佛,除去諸根」,二乘、權教菩薩都做不到,何況凡夫?所以他說初地以上的境界,這個初地是別教初地,在圓教就是初住,他們這些人能夠具足十念,這些人不在十法界,超越十法界了。「以上諸說鹹以此願專為上品」,三輩往生裡是上輩,九品裡面是上上品,不是普通人。所以底下說,「甚至地上菩薩乃能具足,則中下凡夫何由得生」?彌勒菩薩說得是好,菩薩也講得好,「具足如是念,即得往生安養國土」,具足他這十個條件,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生實報莊嚴土,不是同居土,也不是方便土,是實報土,這是實報土的條件。我們真正有志願的人,想到極樂世界早一天成佛,這對我們就很有幫助。日常生活當中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拿這個做一面鏡子,天天反省、天天改過,我們向這個目標精進。用什麼方法?一心專念阿彌陀佛,淨念相繼,真能做到。

  底下這是念老給我們的開示,「可見以上諸家之議」,他們的議論,「未契淨宗他力果教之真谛」。淨宗不靠自力,靠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我們靠的是這個。上面講的是要靠自力,他自己到這個境界。換句話說,菩薩才能往生,凡夫哪有往生的道理?凡夫往生,特別是凡聖同居土,我們才有分,方便有余土我們都沒分。所以古人講上中下三等,上等的是菩薩往生的,生哪裡?菩薩生實報莊嚴土;二乘往生的,生方便有余土;凡夫往生的,生凡聖同居土。古人有這個講法,不能說沒道理,但是不是阿彌陀佛本願的精神,不是這樣的。彌陀本願的精神,善導大師講得好,「四土三輩九品往生,總在遇緣不同」,這句話說得好,那是深契淨宗他力果教的真谛。我們凡夫能不能往生實報莊嚴土?答案是肯定的。這十條我們能不能做到?答案也是肯定的。你做不到,是因為你沒有看破;你真看破了,怎麼會做不到?這個世間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癡慢,你為什麼放不下?因為你沒看破。你真看破了,這東西是假的,一樣也帶不去。大乘教裡面講得這麼清楚,你真明白了,你就真放下了。

  印光大師他老人家教我們,這就是他怎麼放下的,他天天想一個字「死」。你看他的念佛堂,他關房裡面很小的念佛堂,大概只有我這個攝影棚一半大,很小,我去看過,只有一張小桌子,四方的桌子,供了一尊阿彌陀佛的佛像,就一尊。我看到一對蠟台,一個香爐,一個小磬,一個小木魚,其他就沒有了,佛像後面寫了一個大字「死」。印祖自己教人亦如是,叫我們常常想到,死臨頭了,你想什麼?馬上就要死了,你想什麼?這個時候你要打妄想,還想東想西,你就搞輪回去了。最後一念不是西方極樂世界,就到輪回去了,你說多可怕!所以這個時候,念念不忘的就是一句佛號,你就到極樂世界去了。印祖叫我們常常想著這個字,不要害怕,人家看到這個字都忌諱,學佛的人看到這個字好,提醒自己,警覺自己,這個字就太難得!我常常勉勵同學,我自己是這樣的,我都把今天當作我最後的一天,明天沒有了,今天是我最後的一天,我今天要想些什麼?要干些什麼?不能再干世間事,要干極樂世界的事。極樂世界的事能帶得去,永恆的;世間事是假的,一樣都帶不去,你把這個放在心上你就錯了。這個世間,人也好,事也好,好事也好,壞事也好,與我都不相干,應當常作如是觀,我們自己心才自在、才清淨,才不受干擾。現在很多人看到我,都問我災難是真的還是假的?我老實講,這災難不能說真,也不能說假。這話怎麼講?你的心行不善就有,你的心行善它就沒有了。這什麼意思?「境隨心轉」,「一切法從心想生」,佛不早就給我們說過了嗎?說得太多了,事到臨頭的時候你忘掉了。所以常常要想到佛的教誨,「一切法從心想生」。連科學家都教導我們,災難來了怎麼應對?科學家教給我們三句話,「棄惡揚善」,惡要丟掉、要放下,要把善心善行發揚光大,你看這多好,跟佛說的一個意思,第二句教給我們「改邪歸正」,末後一句話教我們「端正心念」。念佛是端正心念第一正,為什麼不念佛?為什麼就胡思亂想?

淨土大經解演義211集212集

 

上一篇:常敏法師:學佛的過程中怎樣處理好世間的一切?
下一篇:淨空法師:苦樂自當,無有代者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