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純祥法師:我們以本來的模樣接受阿彌陀佛的救度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我們以本來的模樣接受阿彌陀佛的救度

十方三世諸佛為眾生離苦成就了很多方法,但這些方法需要我們勤苦修行。只有阿彌陀佛,你是什麼樣子,就以什麼樣子救度你(給你名號信心),而且救度效果不比任何佛差,甚至更殊勝。這是法藏菩薩五劫思維,久遠長劫修行的不可思議因果力量,專門針對我們這些連苦都不知道,不懂發願也沒有信心的可憐眾生。

 

願力成就光明名號,念佛就是接受阿彌陀佛的調攝

十八願因願文“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然後“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這是阿彌陀佛本願選擇的方法,這是本。本為因位選擇的願、行,因位有願有行,這叫法體成就(佛那邊)。而法體不離眾生,眾生叫機,機法相對,法藏菩薩發願就是為眾生。為什麼要聞名號?佛要你知道本願就是為你,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佛給我們成就離苦得樂的保障,給我們往生決定的保證。凡夫眾生,給你的保證看不見,摸不著,就不合適,那怎麼辦?他選擇的方法是成就名號給你,讓你聞信稱念。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是法藏菩薩選擇的方法,眾生念佛就是在阿彌陀佛光明的調攝中。佛名號即是光明,願力成就無量光明,佛用光明名號攝取稱念者。因此你不只要聽到佛願,還應該知道佛成就了不可思議的智慧力,那就是光明。名號即是光明,光明是緣,如果你只知道“願”,不知道願已成就為光明,就只知道因不知道果,對你成就信心來說就只有“因”沒有“緣。佛要你聞名號,聞佛願生起本末,沒有懷疑之心,就是通過名號回向信心給你。

 

聞不具足,半信半疑

二十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聞我名號”,也是“聞我名號”,然後是“植諸德本”,這個因願文中的“聞”就是聞不具足,由於聞不具足,所以把佛願成就的名號作為自己的善根德本來修,還不能完全離開自力。到了成就文“聞其名號”就真正聞到佛願生起本末,全依他力,獲得大信心。所以聞名號有具足、不具足的差別,聞不具足即半信半疑。

 

往生正因是“信、願”

現在淨土教對成就文“信心”的解說弘揚,出現了很多差異。有弘揚者非要念佛者追求“信心歡喜、乃至一念”的體驗,這是將重點落在信心上。我們每次學完要念“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這段經文,這是落在往生不退轉上。往生決定與信心決定是一事的兩面,往生決定重願,信心決定重信。求往生重願則落在佛願法體邊,重信則落在眾生機法一體成就邊。從名號因果說,是先發願再成就信心,眾生獲救過程也是從發願到獲信,這是順次成就。直接以信心為重心,再返回來重視發願,是先果後因的教授次序。以發願為重點或以獲信為重點只是教授上的方便差別,都是聞其名號,即南無阿彌陀佛。

成就文“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然後“至心回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次第是先信心,然後是至心、願生。而“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的偈子沒有提到“信心”,它的重點是願(願望),欲就是願,與成就文表達不一樣。兩段經文前面都是聞名,後面一個是信心歡喜,一個是聞名欲往生,所以往生正因是“信”和“願”。南無阿彌陀佛,“南無”即是皈命,皈命就是“信”,“南無”亦是回向、發願之意,所以南無也有發願的意思,往生正因是信願。

 

往生容易,願心難發

願往生心難發,往生很容易,從哪裡看出往生容易呢?觀經下品下生五逆十惡的人臨終遇善知識(釋迦牟尼佛)為他介紹阿彌陀佛本願力,指示他選擇往生淨土,讓他合掌至心稱念,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他就往生了。五逆十惡十念就往生,那下品中生、下品上生就更容易了。下品中生只聞其名號,口都沒念就往生了。聞到就往生,“聞”即有“信”,所以善導大師說“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一念等,以佛願力,易得往生。”臨終的人,念不出名號來是不是就不能往生呢?依《觀經》念不出來也能往生,聞而信受,佛力就可以讓他往生。

 

無常的苦

聞名欲往生,說明佛力能發起真實願往生心,如果你現在有必死的心,立刻就能往生了。所以你要把“死”提到現在來,生死本來是一回事,只是凡夫智慧不夠。人生充滿了擔憂和恐怖,難道你不覺得苦嗎?難道非要死亡來臨才感受到苦?就不能觀察無常的微細生死,我們念念都是生死。緣分的改變影響著你和一切的關系,而這都是你無法預料和控制的。每一個無常的過程都是一個可怕的死亡過程,只不過慢慢的變化,讓你沒有產生強烈的感受。如果你用心觀察體會,你也應該會感受到無常是很可怕的,你就不願意再受這種痛苦。為什麼我們非要不斷經受念念生死的考驗呢?身苦感受是有限的,而心苦是永不停息的,心裡隨時都有黑暗和無明,凡夫就好象生活在地獄中一樣,你難道感受不到這種痛苦?心苦讓我們感受更深,所以要結束心苦。而心是什麼?心不生不滅,死是死不了的。對遇到教法的人來說,臨終死亡的恐怖對往生反而會產生很大的加持,“死亡”並不是壞事情。人到臨終,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好的解脫機會,當然你要依殊勝的教法,沒有教法那就一失人身,萬劫難復。

現在人多向外求,時時追求無常的東西,不知道任何東西都不是你可以抓得住的,因為一切都是無常。但是凡夫沉溺在虛妄的陷阱中,內在創造一個我,外面即有他與大眾,在這種混亂相對的游戲中無力自拔,自欺欺人,再也生不起離苦得樂的真實願心。

 

有願必生

依《觀經》說五逆十惡往生都很容易。我們現在的問題是什麼?覺得自己還有時間。佛為什麼要為我們發願,就是因為我們的願都是惡願,願所帶來的行為都是惡行,到臨終算帳時就變成最難過、恐怖的時候。臨終時你沒有得到安慰那是非常恐怖的,如果這時跟你講阿彌陀佛本願,讓你至心合掌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你因為苦報雖然集中不了心力憶念佛,但合掌至心稱南無阿彌陀佛,具足十念就往生了。為什麼要具足十念呢?因為五逆十惡業力障生淨土,所以佛力使你滅罪,念念之中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念佛是往生的正行,也是滅罪最有力的方法。有些人念佛,卻覺得阿彌陀佛力量不夠,要去找地藏王菩薩、金剛薩埵幫忙滅罪,這就是對阿彌陀佛本願沒有信心。名號本願成就你的往生,滅罪的環節,法藏菩薩因地早就設計好了,哪裡還用你擔心,另外去找辦法呢。法藏菩薩的本願力技術,具足十念就滅除世間最重的障礙往生罪行,佛力使罪人得到金蓮花接引,即得往生,這是釋迦佛在《觀經》中親口所說。另外阿彌陀佛即是無量佛,地藏菩薩、金剛薩埵等一切佛菩薩皆攝在其名號中。念佛卻懷疑佛力,反而要找別的菩薩來幫忙,實是畫蛇添足。若依《觀經》來看往生很容易,聞其名號,佛力使你有願就必生,這就是聞名欲往生。

 

善導大師比喻說有“三定死”經驗,即接受他力獲得信心

離苦得樂的真實願我們難發,所以聞其名號,經佛力勸化,釋迦本師勸導我們,你們應當發願。雖然真實願是佛的,但是還是要落在你身上。如果說願是佛的,佛的就是我的,那為什麼有很多人沒往生呢?名號法體早就完成了,成佛以來經過十劫。名號法體落實在聞名者身心上就叫機受,對於聞名者來說,你的成就反而才是佛的成就。佛為眾生發願成就名號,名號即是機法一體。所以阿彌陀經在勸導發願後,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若人聞說阿彌陀佛即應執持名號。

善導大師講《觀經》三心時說回向發願心就是願生心。二河白道喻講願往生者在心上經過“三定死”,就是願往生者把“死”提到現在。往生容易嗎?很容易,死了就行了。但是這個死不是你身體的死,是佛力使你往生的願望發起來了,你對六道的所有追求都覺得苦。佛力使你橫截五惡趣,就是人天的所有因果安樂,你都感覺到苦,你發起了強烈的厭苦欣樂之願。其實要讓凡夫主動放棄輪回,是不可能的,凡夫即沒有願,也沒有力量。哪能放得下呢?你什麼時候會放下呢?就是你身心苦得不得了,希望徹底破滅了,甚至連生出希望的內心深處的你都不知在哪了,佛力將你放在了不可思議的名號上,你才會覺得放下了。就是信心建立之後,凡夫的本質依然會困擾你,所以名號本願是“不斷煩惱得涅槃”。

 

卑賤眾生無法發出真實願往生淨土的心

願往生心是否真實,你可以自己做下觀察。有願必定有行,如果口裡說有願卻沒有去行,就說明你的願不切。有些人口裡叫得很響,我願意往生淨土啊,但是你為此付出了多少行動?如果有願無行,那願即孤,暫時沒有結果。願淺不切也不行,你要是有真正的願就一定會去行,然後才說得上雜行、正行。如果願都不真,就說不上什麼雜行、正行,只能是輪回六道之行。有些人的情況就是這樣,連願都還沒有,只是感點興趣,聽一下,那就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才會成熟。凡夫眾生在這個世間太久了,不能覺知真正的苦樂分際,不懂追求究竟利益。理解極樂確實比較困難,但是我們可以反觀自己的人生,你什麼時候覺得真正快樂了?你痛苦時有什麼是可以究竟依靠的?有哪一件事情是你希望不變就能永遠保持不變?你在世間追求的東西有哪一樣不是無常?無常給你留下的是什麼呢?除了苦,還能有什麼呢?所以要講苦的話,每個人都是眼淚汪汪,超過了四大海的水。但即使是這樣,我們也還是不能真正發起願往生淨土的心,讓卑賤的我們發願實在是件很困難的事情。

 

聞其名號就是聽到阿彌陀佛的呼喚

阿彌陀佛成佛以來已經十劫了,他十劫都在呼喚我們,讓我們醒過來。釋迦佛也出世兩千五百多年了,我們混到人身趕了一個末法。象我們這些沒有願望的人生都是混的人生,混下去不會有什麼好結果,當然也沒有任何實在意義。佛讓你快醒一醒,思考一下,你對這個世界有任何意義嗎?你死了能有幾個人會想到你?你這樣的人生難道有意義?很多人覺得我工作很重要,我子女很重要,其實那是什麼?那只是你的無明貪心很重要。生命甚至是需要痛苦的,否則就會覺得活著沒什麼感覺?人有時就是要找苦吃,找罪受,否則就體會不到生命的存在。這虛妄游戲真是很玄妙,人不單是要找樂,也有時是在找罪受。阿彌陀佛憐憫我們發願成就名號,釋迦牟尼佛說“諸有眾生”,讓我來告訴你們苦樂的不同因果。“聞其名號”就是我們聽到了阿彌陀佛慈悲呼喚,這是多麼希有難遇的事。

在生命的苦海中,你什麼時候感覺真正的苦了,不單是感覺到現在苦,感覺明天也很苦,後天也還是很苦,感覺自己完全沒有希望了。“聞其名號”,接受佛願,覺得我非要往生,我現在就要往生,不往生,其它什麼都毫無意義,那你就離往生很近了。如果你還在計算這、計算那,今天買房子,明天找工作,那就再過八百世你也很難獲得信心往生,你無明貪心為主做下的事情終究還是變成苦果回落到自己身上,自作自受,輪回無盡。

 

獲信同時得到往生

當我們遭罪的時候,你不要去怪別人,只能怪自己,這是因果,是我們自作自受。要怪,可以怪怪阿彌陀佛,你希望往生,就可以對佛說,你說我都發了願,你怎麼還沒來救我。我已經發了願,怎麼還沒感受到你的光明,你的救度呢?怪別人沒有用,因為他們即沒有那麼強大的力量,也沒有勸你離苦得樂,更沒有發本願來救你。只有阿彌陀佛有本願,他要救你,他說你稱我名號,“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至不退轉”,所以往生你就直接找阿彌陀佛,不要找別人。這個偈子跟十八願一樣也是成就文,但重心落在願上,不突出信心,但是如果你得到往生,自然具有信心。

 阿彌陀佛立誓“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你已經往生了,你不信都不可能了。所以你要得到往生(皆悉到彼國),你就自然信了。當然這個成就文包含的比十八願的廣,帶有方便。臨終往生化土的人到淨土後自然也會進入報土。平生業成的人是信心即得往生,往生化土的人到淨土後自然也開顯真實信心。

念佛人的往生阿彌陀佛早就完成了,大家一起學習《無量壽經》,就是“聞其名號”。釋迦牟尼佛說,你們應當發願往生淨土,如果你不發願,那就只好交給觀世音菩薩,交給地藏菩薩。如果你發願那就直接交給阿彌陀佛,你願往生,就“皆悉到彼國”。你不發願離阿彌陀佛還遠,你有願就必定往生。往生才是最重要的,獲得往生自然有信心,平生業成固然是信心成就“即得往生”,但如果你離了願往生去追求信心,也有走入岐途的危險。

 

上一篇:純祥法師:發願是起點
下一篇:極樂淨土與五濁穢土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