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只要在正道上走,沒有不成就的,成就的大小完全看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淨空法師:只要在正道上走,沒有不成就的,成就的大小完全看自己的心態與精進

 

 

  恭錄自《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注》第58集

  2012/12/8 香港佛陀教育協

 

    這部經一看到憍陳如,第一法門,它表這個意思

 

  「憍陳如,梵文全名,作阿若憍陳如。阿若是名,憍陳如是姓」,這是梵文音譯的,中文的意思「是了本際、知本際,或作已知、無知」,無知的意思是無所知,是知無的意思。「淨影曰」,前面是日本的淨宗祖師,《會疏》說的,這接著淨影大師,就是隋朝的慧遠法師,他在《無量壽經》注解裡頭這樣的寫著,「阿之言無,若之言智,證無成智,故曰無智。無是一切諸法本性,名為本際。於此本際知見明了,名了本際」。這個人是釋迦牟尼佛當年示現成佛,最初為五比丘說法,就是這五個人,憍陳如是其中之一。這五個人聽佛說法,講四谛法,苦集滅道,憍陳如證得阿羅漢。所以他是世尊證果弟子的第一人,最初證阿羅漢果。

  
  很多讀《金剛經》的人都知道經典裡面講了個故事,歌利王割截身體,那是忍辱仙人,菩薩修忍辱波羅蜜。這個菩薩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前身,那歌利王的後身就是憍陳如。憍陳如的前身是歌利王,把忍辱仙人凌遲處死。仙人不但不怨恨他,還感恩,為什麼?通過這一次嚴峻的考試,釋迦牟尼佛的忍辱波羅蜜通過了,他提前成佛了。如果沒有這個經歷,釋迦牟尼佛還沒有辦法提前成佛。這是幫助釋迦牟尼佛,這是好事情,但是他的起心動念、行為是不善的。忍辱仙人當時說,我將來成佛,我第一個度你。這個話兌現了,菩薩沒有妄語。你看他成佛第一個,第一次講經,他就證阿羅漢果,真的是第一個得度,成為世尊第一弟子。擺在這個地方什麼意思?就是說明你要遇到這部經,依到這部經學習,你就是如來第一弟子,你往生不退成佛是第一個得度,表這個意思,這個法是第一法。所以它意思很深,不是隨便擺的。我們從來沒有看到哪一部經上第一個把他擺在上面,都是捨利弗、目犍連。捨利弗表智慧,目犍連表神通,這是一般經都是這樣,沒有擺在第一的。這一部經上有他,他擺在第一。所以看表法的人,就知道這部經的大意,它在講什麼。這部經一看到憍陳如,第一法門,它表這個意思。

  
    ……

   
  這個經所在之處,我們這麼多人在這裡學習,諸佛護念,龍天善神守護這個地方,這地方叫福地。我們得有信心,這個信心沒有了,那這佛是白學了。修學這個法門的人,有福的人。福報多大?沒有能跟他相比的。你今天地位再高、財富再多,得不到諸佛菩薩保佑你,得不到龍天善神護持你。你修學這個法門,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來守護,這福報超過那些人。比不上,不但人間帝王比不上,天王比不上,摩醯首羅天王也比不上。這都是真實不虛。這部經的力量太大太大!了解這部經,你才真正了解這一句佛號。所以念佛人多,對佛號究竟有多大力量,不知道,對它懷疑,那個念佛的功德大幅度的減少、減弱了。佛那一句話說得好,一切法從心想生。堅定的信心,不變的信心,這個力量就大,這句佛號力量太大了,沒有一絲毫疑惑。

 
     ……

 
  「憍陳如於世尊初轉法輪,度五比丘時,首先悟道」。他是第一個證阿羅漢果,顯示世間三寶具足,正法常住,示現這個意思。「《法華文句》曰:是釋迦法中第一弟子」。首先成道,第一弟子,這代表是什麼?這一部經是世尊說法經中第一部經,代表第一的;依照這部經修學的,是釋迦、彌陀的第一弟子,就這個意思,不是普通弟子,第一弟子。

  
  「《增一阿含經弟子品》中」,這是小乘經,「佛稱之為我聲聞中第一比丘,寬仁博識,善能勸化,將養聖眾,不失威儀」。這四句我們要學,這是憍陳如表現在外頭的,給我們做榜樣的。寬大,寬厚,仁慈,博識就是多聞,廣學多聞,沒有他不知道的,他才能教化眾生。寬仁是德行,博識是學問。而且能善巧勸化大眾,他有善巧方便,能勸導一切眾生。將養聖眾,將是帶頭,教養聖眾,聖是證果的,初果以上都叫聖;眾是凡夫,沒證果的。不失威儀,也就是說,憍陳如尊者非常守規矩、守戒律,可以給大家做好榜樣。威儀是儀態,處事待人接物、日常生活、工作都能守住規矩。

  
  「今經首列尊名」,開頭第一個,我們看到他的德號,「正表能聞受此經法者」,能聽到、能接受這一部經、這個法門,「皆是第一弟子」。這些人真正是釋迦佛第一弟子,是阿彌陀佛第一弟子,真正稀有,真正難得。「本經《非是小乘品》曰:得聞阿彌陀佛名號,能生一念喜愛之心,歸依瞻禮,如說修行。當知此人,非是小乘,於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這個話是釋迦牟尼佛講的。最後引用本經這一句經文來證明,表法的意思是真的,不是我們在這裡猜測的,有經文做證明。

  
  憍陳如尊者,特別是寬仁博識。博識,佛法依據的理論是由專而博。跟外國人不一樣,外國人做學問基本的觀念,是從博而專,所以他們像金字塔一樣,開頭是廣,什麼都學,慢慢學到最後,學到大學、研究所,那就變成專了,專一樣了,就變成頂尖。那你曉得,這個金字塔那個尖,它是有限度的,它沒有辦法突破的。佛法不是的,佛法像大樹一樣,先是根一個,本也是一個,本就是主干,然後再有干,再有枝,再有條,再有葉,愈來愈廣,愈來愈高,它是普遍的,沒有邊際的。金字塔是有邊際的,到頂就不能再高了,就上不去了。這兩種概念不一樣。

 
  我們求的是寬仁,這是德行,這是基礎。沒有這個不能學,你學也學不到。博識,是從戒定慧,到慧就博了,戒定是專,是一門深入,一定要叫你開悟。開悟之後,你的寬仁博識是從自性裡頭流出來的。先是學,到最後完全是自性的,全是性德流露。所以這個善巧教化,無一不是自然的。這個教化對一切眾生,上面到等覺菩薩,下面到無間地獄,樹木花草、山河大地,這一切神靈都包含在其中。世尊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這個地區沒有不受利益的。這個經是非常稀有難逢,我們的緣多殊勝,於此可見,於此可知。我們接著再看第二位,第二位,「智慧第一」。

 

    心真誠,一切法都是真的,要明白這個道理

   
  【尊者捨利弗。】

 
  這是一切經上我們常看到的,都把他放在第一。也就是說,佛所說的一切經,全是真實智慧。無論大乘、小乘,都是從自性本具般若智慧裡頭流出來的,它不是知識。「尊者捨利弗。梵語捨利,譯為鶖鹭」。我們中國人叫鹭鸶。「梵語弗」,翻成子,兒子,「故曰鶖子」。這個下面有說明,「因母得名」。他的母親身形端正,眼睛清淨就像鶖鹭一樣,像鹭鸶一樣,所以人家叫他母親叫捨利。弗是子,這捨利的兒子,叫捨利弗,弗是子的意思。「又名珠子」,捨利也是珠子的意思。佛荼毗之後,留了很多捨利,一粒一粒像珠子一樣,我們稱為捨利子。

 
  佛滅度到現在,照中國的記載,三千年了。佛的捨利在這個世間年代這麼久,真假很難辨別。我們用什麼心態去看它?我們的心誠,真誠,它就是真的,我們有懷疑,它就是假的。這就是一切法從心想生。所以,不要管它是真假,問自己的心,自己是真心,那真佛捨利,自己心裡有懷疑,那是真佛捨利也是假的。心真誠,一切法都是真的,要明白這個道理。佛希望我們用真心做人,用真心工作、待人接物,不能用妄心,妄心是生滅心,妄心是輪回心,用妄心決定不能超越輪回。所以念佛要用真心念,一真一切真,我用真心念佛,我用真心生活,我用真心待人接物。別人欺騙我,不要緊,我能接受;別人障礙我,我也能接受;別人陷害我,我也能接受,我待他一片真誠。為什麼?我在覺,他在迷,他那種態度對我應該的,要不然他就不迷了。

 
  所以你把事實真相看清楚之後,你會很歡喜,法喜充滿。善人,很歡喜;妖魔鬼怪,也很歡喜,沒有一樣不歡喜。為什麼?妖魔鬼怪的自性是佛性,他本來是佛。我們迷失了,他比我們迷得更深,造的業比我們更重,所以才變成那個樣子。我們完全了解,我們跟他不過是五十步、百步而已,都沒有大徹大悟。我們今天是走覺悟的道路,他還在迷惑顛倒,這個不一樣。所以有緣就得幫助他,盡到自己的本分,他能不能相信,能不能理解,能不能接受,他的事情,我們就不要管他。這個態度就絕對正確。我們自己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不能把這個東西裝在心上,除了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沒有。我們的道業在精進,我們的境界在提升,這是真正走往生極樂世界的道路。

  
    ……

 

    只要在正道上走,沒有不成就的,成就的大小完全看自己的心態與精進

 
    下面第三位:

 
  【尊者大目犍連。】

 
  他代表「神通第一」。

 
    ……

 
  通常講六種,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漏盡。這個六通,佛告訴我們,是一切眾生的本能,我們自性裡頭統統具足,而且這六種作用廣大沒有邊際。我們的天眼如果完全恢復,遍法界虛空界,再遠的地方都能看見,再微細的也能看見,像看阿賴耶的三細相,能看見。音聲,再遠處的音聲能聽見,極其微細的聲音也能聽見。現在能力全喪失了。六種神通都是沒有障礙的,本能。智慧是本能,德能是本能,德能裡頭包括神通,相好,都是無量的,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佛在《觀經》上說阿彌陀佛的報身,法身沒有相,報身有相,說身有八萬四千相,每一個相有八萬四千好,每一個好放八萬四千光,光中有無量諸佛菩薩眾會。這在正報身體上能看十方世界,依報裡頭,寶樹之間能顯示出十方一切諸佛剎土,六道一切眾生。

   
  佛教我們什麼?佛很老實,佛說我什麼都沒教你,你所得到的是你自己本有的。不是佛給我們的,不是從外頭得來的,是你自性裡頭本來具足。所以經上講圓滿菩提,歸無所得。你得到整個宇宙,無所得,為什麼?是你家本有的,本有就不叫得。只是曾經一度迷失了,現在把障礙除掉,又恢復而已。知識、科技,從外面學來的。佛需不需要學?不需要,自己的德能超過所有科技。科技還要用機械,要用靠外力,佛法不用外力,完全用自己的念力。念力被現代量子力學家重視了,非常重視。往後科學,我相信它向這個方向,開發念力。

  
  開發念力,古老的方法就是用禅定。那我們念佛要不要修禅定?這個要知道,念佛本身就是禅定。一心不亂,無上深妙禅。用什麼方法修?用念阿彌陀佛修。這一點我們要知道,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是修禅定。如果不是修禅定,不是佛法。戒定慧那個定就是禅定,是用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門道來修禅定。修成了,完全一樣,沒有高下,所以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為什麼?每一個法門修成了,都明心見性,都恢復本能,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佛給我們說的,沒有一樣是從外頭來的。所以學佛,頭一個相信自己,對自己沒有信心就難了。有人學得很快,什麼道理?他對自己有信心。外在有力,那個力量有限,真正的動力是從自性裡頭生的,不是從外來的。這神通第一。

 
    ……

 
    「又」,這個又還是《智度論》裡說的,「捨利弗是佛右面弟子」,佛的右手,「目犍連是佛左面弟子」。這個表法的意思很深。就好像一個人的雙手一樣,目犍連、捨利弗是釋迦牟尼佛的雙手,雙手萬能,無事不辦。

  
  「尊者神通甚廣。例如舉一城釋種,上升梵天」。這是一個例子,這個例子是琉璃王滅釋迦族。這個故事說明因果報應絲毫不爽,佛也沒辦法。這是很久很久之前的事情,釋迦族跟琉璃王結上怨了,釋迦族是捕魚的人,是一群漁夫,琉璃王這一族是魚。那一個很大的池塘,裡面魚很多,這魚是兩個族群。這捕魚的人,把這個池塘的水放干了,這魚一網打盡,全部捕捉了。這個魚的王覺得這個族人太可惡了,對我們造成滅族的災難,存著有報復的心。這一世又碰到了,碰到什麼?他們做國王,是一個大國,釋迦是個小國,他們來報復,把釋迦族滅掉。釋迦牟尼佛知道這個事情,攔不住,這因果,佛都沒辦法,佛只能夠勸導釋迦族逃,逃亡,逃到別地方去,避開這個災難。所以釋迦族的人就逃到了西藏,翻過了喜馬拉雅山,就到西藏,後藏。就在那邊落戶了,以後沒再回去,所以釋迦族的人也變成中國西藏人。這個故事是章嘉大師告訴我的,釋迦族的後人在西藏,後藏。這個族就被他滅掉了。

 

    那目犍連,他有神通,他把這個城舉起來,放在他缽裡頭,送到梵天,就是初禅天,這可以避難了,以為救了這一城人了。世尊就告訴他,你再去看看你那個缽裡頭。他取回缽一看,缽裡頭一盆血水。世尊就告訴他,冤冤相報,絲毫不爽,在劫難逃,逃不掉。你是不錯,把他們送到大梵天去,去避難,還化成血水。所以說,中國古人講的話有道理,「在劫難逃」。躲不過、逃不掉,那你何必逃難?為什麼不坐下來好好念佛?念佛能消業障,念佛能化解災難,你不相信,你還要逃,錯了。遇到大災難,真正忏除業障,知道過去生中生生世世免不了殺害許許多多眾生,造作很多罪孽,都是由於無知。現在學佛明白、覺悟了,認真忏悔,後不再造,希望將自己修學的功德回向給冤親債主,希望我們一同來修學,同生極樂,同證菩提,不再搞冤冤相報。多半都能接受,接受,這個問題就化解了。

  
  所以我在早年,在台灣,趙恆惕的兒子想出來競選,他來問我。我就告訴他,可以,民主時代,怎麼不可以參加競選?但是你動機是什麼?你要是為你個人名聞利養,做個高官,這沒意思,那就沒有必要。如果真正發心,我有這個地位,這個位子,我可以為人民服務,多替人民做一點好事,那你應該去。這就對了。選中了,人民有福;選不中,自己有福,為什麼?不要操勞,你不就有福報,無事一身輕,多好。你沒有得失的這個念頭,這樣就可以做。以後他去競選,沒選上。我說你有福。我在澳洲遇到,我也是這麼教他,在馬來西亞遇到,都是教他
選舉的心態非常重要。

  
  起心動念,鬼神都知道。賢首國師的《還源觀》上告訴我們,我們念頭才動,這個信息就傳到遍法界虛空界,統統傳到了。一念,才動就傳到了,速度之快無法想像。比光、比電快多了,太陽光到地球要八分多鐘,我們這個一念遍法界,心的念頭。身的念頭,身體是物質,物質是波動現象產生的,它每一個波動現象,每一個波動就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也是傳遞遍法界。為什麼?稱性。性沒有距離,就是它沒有空間,它沒有時間,所以它一念就周遍。於是我們起心動念,佛菩薩知道,只要是明心見性的人全能收到。明心見性人有多少?無量無邊,沒有數目字的。能量小一點的,像菩薩,這個神通的能力比不上佛陀,阿羅漢比不上菩薩,天人也有神通,比不上阿羅漢,但是他們有。

  
  我們起心動念,鬼神知道。為什麼?他近,他有小通。時間近的,這個地區不太大的,這裡頭的鬼神都知道。一個善念,沒有不加持你的,沒有不幫助你的。一個惡念,他們不會加持、不會幫助。有沒有人幫助?有,有那些羅剎、魔鬼,他們專門干壞事的,看到你干壞事,他喜歡,你搞貪瞋癡慢、搞殺盜YIN妄,他歡喜,他來加持你,幫助你造罪業,也就是幫助你墮地獄,他來是接引你到地獄去的。學佛的同學,對於這些理事都得搞清楚,不搞清楚往往上當,要有能力辨別邪正、是非、真假。我們這一生走一條正道,不要偏了、不要邪了,這比什麼都重要。只要在正道上走,沒有不成就的,成就的大小完全看自己的心態與精進。

 
    ……

 

    什麼時候國家頒布禮樂,全國人民都能夠遵行,政治上軌道了,這叫治世,太平盛世

 
  我們再看第四位,「宗門初祖」。會集,夏蓮老,這個上首只列了五個人,不多。原譯本裡頭有列三十多個人的,會集只選了五個,五個代表了全部的佛法。
迦葉代表禅宗,宗門初祖。

 
  【尊者迦葉。】

 
    ……

 
    「尊者乃大富長者之子」,他家裡富有,這是生在富貴人家,「能捨大財」,這不容易。更難得的,「修頭陀大行」,頭陀是苦行。大富長者能捨財,能修苦行,這個太不容易,真正是僧團裡面最好的榜樣,這才能證道,這才能成就。

  
    ……

 
  下面這介紹他的德行,「尊者,頭陀行第一。頭陀者梵語」,中國的意思,抖擻、淘汰,有這個意思。「以十二行」,就是十二種頭陀行,把塵勞煩惱放下,淘汰也就是放下。這十二行裡面,這裡寫出來了,名字寫出來了,第一個,他住阿蘭若。阿蘭若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寂靜處」,標准是牛叫的聲音聽不見。古時候修行都在山林野外,野外有村莊,有農民居住的地方,農民都養牛,牛叫的聲音很大,牛叫的聲音聽不到,以這個為標准,這叫寂靜處,好修行,沒有干擾,避免干擾。現在避免就困難了,為什麼?噪音太多了,車的聲音、飛機的聲音,這個都市的建築,這些機器的聲音,都比牛叫的聲音大多了,真正是噪音,現在找寂靜處不容易。


  第二,「常行乞食」。每一天到外面乞食,這是苦行。第三個,「次第乞」。這是乞食的規矩,沒有貪心,只托缽七家。要看,人家給你這一缽飯夠吃了,你就滿足了,你就得離開了。如果很少,不夠,我到第二家。第二家一點點,還是不夠,可以托七家。七家以上,不許可了。如果七家都托不到?你就回去,不能到第八家。托不到沒有關系,有托到的人分給你吃。所以托缽不是自己托了就吃,不是的,那有人托的飯菜好,有的托的飯菜差,這不公平了。所以佛家的是利和同均。怎麼辦?托了統統回去,回到樹林裡面,大家把這些飯菜會合在一起,你吃多少再去拿多少,所以叫一缽千家飯。托缽的人有多少?佛的常隨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這不就是千家飯!再分到吃。所以今天講共產,二千五百年前,佛教就是共產,真的共產,不是假的,利和同均。佛托缽托回來的時候,也跟大家混在一起,真平等。這是佛的制度。第三個叫次第乞,有規矩,有禮貌。乞食,不能敲人家門,所以帶個錫杖。錫杖就是乞食的時候用的,在門口,錫杖一搖,裡面人聽到外頭有搖錫杖的聲音,有出家人來托缽了,要預先准備好了就送出去。那麼錫杖,另外一個是防身的,在野外行走,免不了有野獸,做為防身。

 
  第四個,「日中一食」,不過日中,日中是太陽在中午的時候,日正當中。古時候,出家人對這個非常重視。日中用什麼東西測度?錫杖可以測度,錫杖杵在那裡,看太陽,這個影子,錫杖的影子是不是在正中。過了正中就不吃了,一定是在日中之前,日中之後不能吃。不是過午不食,午時是我們講的,十一點到一點兩個小時,這是午。是過中不食,不是過午不食。所以現在講持午,這個說法有問題。還是要從經上講的,日中一食,這個是對的。不能講過午,過午那過一點鐘,一點鐘過後才叫過午。第五,「節量食」,節量食的意思是不能過飽,不要吃得太飽。這個對於衛生有關系。過飽,人容易昏沉;不吃,肚子空的,他心裡發慌。所以佛家講不饑不飽,要調到這個地方,能夠吃到六、七分就夠了,這叫節量。很重要,對身體健康。第六,「過中不飲漿」。可以喝水。漿是有沉澱的,像豆漿,它會沉澱,它有渣滓。凡是有渣滓、有沉澱的都不能吃。牛奶也有沉澱,水沒有沉澱。蜂蜜攪在水裡頭沒有沉澱,沒有沉澱的可以吃,有沉澱的就不吃。

 
  第七,「著糞掃衣」,穿的衣服是撿來的。古時候一餐飯容易,這個衣不容易,衣要人織布。印度不需要裁縫,印度的衣整個披在身上的。所以衣得到就不容易了。衣從哪裡來?別人用舊了,不要了,丟棄了,把它撿來,這叫糞掃衣。撿來的時候看看,還可以用的部分把它裁下來,不能用的就丟棄掉,能用的剪下來,然後拼湊,拼成一件,有這麼大的,就可以披在身上。所以他的衣不是一個整塊布,必須要裁。那像這個,這是最小的碎布,裁成這樣的。所以這個叫搭衣。為什麼?剪的地方多,等於說供養的人多。有五衣、有七衣,五衣最大,一塊一塊很大的。質料不一樣,顏色不一樣,穿起來也不好看,所以一定要染色。染色的標准是紅、黃、藍、白、黑,平等,取平等,融合在一起,做成染料。染出來大概就是咖啡色的,叫染色衣,看起來比較好看。所以佛門裡面決定是避開正色的。正色,紅色、黃色、藍色、白色、黑色,這叫正色,五種正色,五色,為什麼?五種正色人喜歡,貪愛。把這五色混合在一起,這個衣服人家不太喜歡,不太喜歡這個顏色,這個才是對的。

  
  那我們看到出家人穿黃海青,搭的是紅色的衣服,我總是感覺得很別扭,所以我們就改了。我這一件是第一件,這是最初的一件,這個大概差不多用了二十多年了。李老師圓寂,我搭這個衣送他的,第一次用這個衣,十幾年了。現在很流行,很多人用這個衣。我們用灰色的海青,用這個幔衣,這個搭衣。我們來提倡,我們也不宣傳,我們也不要求別人做,我們自己這樣做。可是現在我看到很多地方有。這是我們取經典上的教誨,著糞掃衣。
 

  第八,「但三衣」,這句話要知道,印度是屬於熱帶,三衣就夠了。我們在溫帶,夏天三衣可以,冬天就不行。如果到寒帶就更不行,寒帶還要穿皮毛的。佛法通情達理,佛法講隨緣,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它不執著。所以在那個地方,三衣夠了。佛教傳到中國來,當初這些到中國來的法師,穿中國人的服裝,穿海青。海青這個衣服,漢朝人的禮服,這個大袖子,漢朝人的。有地位的身上繡花,那個花紋是代表階級的。你看他穿的什麼顏色、什麼花紋,知道他是什麼身分、什麼地位。穿黃袍子,繡的是龍,你看龍是五個爪,那是皇上;四個爪是親王,他不是皇上;三個爪,大概是小王,皇孫,孫子一代。兒子一代是親王,跟他平等,他的兄弟是親王,下一代的時候可能是三個爪,從這裡分階級。官的爵位,穿紫衣服,這是紫色的,地位最高的;再次的,紅的。每個朝代不一樣,顏色不相同,繡的花紋不相同,代表他的品級,便於行禮,就尊卑有序,長幼有序,地位低的人一定要向地位高的人行禮,現在沒有了。

 
  所以中國後人寫歷史,滿清亡國之後到現在都沒有上軌道,這是在歷史上稱為亂世,沒有上軌道。軌道是什麼?就是禮樂。禮樂裡頭,頭一個是禮服。現在沒有禮服,完全穿西裝。穿西裝代表什麼?西化了,我們都受了西洋的文化,被它同化了,被西洋人同化了,穿他的服裝。中國每一個朝代都有自己一套禮服,裡頭有品階,士農工商,不會穿錯衣服,你是什麼身分,人家一看就曉得,你是干哪個行業的,你在這個行業是什麼等級。

  
  樂,婚喪喜慶,大眾聚會,該奏什麼樣的樂,都有一定的規矩,不能搞錯了。所以現在禮沒有了、樂沒有了,老百姓無所遵從,就亂了,亂成一團了。現在所有活動裡面,文藝的表演,在從前那是禮、那是樂,在現在全亂了。我們到外國,外國那些土著那些東西,那個表演的節目,他還保存著他的傳統,那是他們的禮樂。我們在欣賞的時候,肅然起敬。這個族群再小,它能保持傳統,就說明他們能孝順父母,能尊重長輩。什麼時候國家頒布禮樂,全國人民都能夠遵行,政治上軌道了,這叫治世,太平盛世。那沒有禮樂不行,沒有禮樂是亂世,到底以什麼為標准。

  
  這三衣,這是禮服。這是二十五條,從九條到二十五條,都叫做搭衣。臥具,晚上睡覺鋪在地上,就是一塊布,鋪在地上,臥具。現在臥具他們拿來墊在拜墊上拜佛,其實它不是拜佛的,它是晚上睡覺用的。無論到哪裡去,三衣一缽都帶在身上,全部家當都在身上,除這之外什麼都沒有。這出家人,這修苦行。

 

上一篇:一只在沸水中垂死求救的龜
下一篇:淨空法師:“一門深入、長時熏修”就是老師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