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佛就應當發願,不發願就說明你不信佛
經文前面說,“眾生聞者,應當發願,原生彼國,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聚會一處”,然後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捨利佛,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最後佛又說“捨利佛,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前後對應,都是再三勸導我們發願。從“我見是利”這裡我們可以體會一下佛心,你是否應該有點觸動,佛說:“我用我的人格來保證,我看到這個利益,什麼利益?就是你一日七日,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那麼你就能夠一心不亂,就能夠得到臨終的接引,往生淨土,這個殊勝的利益。你通過這樣的緣分,就可以徹底地出離這久遠長劫的輪回,無窮的苦痛全部都將結束,你就要往生淨土了,就與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道友,比那些阿羅漢都殊勝。佛說:“我見是利,故說此言”,如果我沒有看到,我就不會說,我看到這個利益了,你一日七日的念佛你就往生了,我看到了,所以我這樣說。
然後“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這裡“聞”字比較重要,我們念佛學經,要注重“聞”。聞什麼呢?“就是聞阿彌陀佛的願,聞阿彌陀佛的行,聞阿彌陀佛願力的因果,也就是名號的因果,聞這個佛願生起的本末。聞是說者,你就應當發願,如果你沒有發願,那就說明你沒有聞到,你不信佛說的話。佛對我們講,我見是利,我看到是這樣子的,你要發願,趕快去,佛非常直白地跟我們說了,如果你還不發願去,就說明你不信佛(釋迦牟尼佛),不信佛說話,你不想聽佛的。如果我們聽到了這句話還沒有生起往生的願望,那你的皈依肯定有問題,皈依是皈依三寶,皈依佛,佛是我的本師,老師的話你都不聽,那你怎麼叫皈依。
能夠見到這個利益的只有佛,這個定位大家要知道。所以說“我見是利,故說此言”,這是佛的人格,其他人都不可能這樣說,因為他沒有辦法看到,他就不能說“我見是利”。如果你是真正的佛弟子,佛說“我見是利”,那麼你就要信佛說的,雖然你自己沒有辦法看到,為什麼看不到?因為我們內心黑暗,又很執著於自己的眼睛,執著於自己的見解,對佛所說的話才會產生懷疑。就像我們買東西,雖然有人推薦,如果推薦的人我們不信任,那我們就信受不了,真正讓我們去依靠就比較難。
念佛容易,願心難發,讓你念一天,十天的佛,那你還可以做到,但是要你發願往生極樂,這個你可能就做不到了。你發願往生極樂世界就意味著,要離開娑婆世界的所有,財產、家庭、事業、親戚、朋友這些你都離不了,一想到把這些都丟開,要信佛說的這句話往生淨土,這個恐怕不行。所以關鍵就是願心難發,發願非常不容易,你跑到這裡來念佛、聽經、閉關、幫助別人、為人民服務都相對容易,但是發起往生淨土的願望這個很難。為什麼經文中左一個“發願”,右一個“發願”,“聞是說者,應當發願”,就是“願”難發。你真的一念發起了這個願望,那佛力就顯現了,你的輪回即將結束。所以我們這裡重點就是講發願,而不在其他方面,甚至念佛,實際上念佛就是發願,因為佛給你這個名號,就是讓你發起願望往生淨土。
發願非常難是因為我們貪著五欲,所以苦難、苦痛、苦惱、不順利的這些逆緣,反而容易讓我們生起出離之心。往生淨土的願望是菩提心,是出世間法,發願對我們來說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佛說“我見是利”,這個利益是出世間的利益,我們由於“善根福德”不夠,不想要這個利益。寧可自己辛苦去做,去修行,只希望換來家庭和睦,身體健康,所愛能活得更好一點,國家安定,世界和平,但是淨土我就不要。如果你能夠生起往生淨土的願望,就包含了出離心和菩提心,你在生活中可能是一個很平常的人,但是你有了往生淨土的願望,你就不是一個平常的人了,佛就贊歎你是一個真正的善男子、善女人,你將來是要成佛的,有了成佛的種子,你的種性就轉了,這就非常殊勝,當然也是非常地不容易。
我們來聽經念佛,你要把重點放在發願往生,不要放在世間的利益上,什麼利益也不如你真正有“願”的利益。其它人對你的認同,對你贊歎,那並不是一件什麼好事情,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那都是群賊惡獸之流,越是順境,越能引誘你趨向三惡道,你越不容易生起往生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