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宣化上人《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二淺釋》專輯(六)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二淺釋》專輯(六)

宣化上人講述

 

1.     阿難白佛言。世尊。若此見性。必我非余。我與如來。觀四天王勝藏寶殿。居日月宮。此見周圓。遍娑婆國。退歸精捨。祗見伽藍清心戶堂。但瞻檐庑。

 

2.      阿難因佛說見性周遍,又生起疑惑了,故又向佛說:‘世尊,假若這個見性本來像佛所說是周遍的,是我的真性而不是物象。既然是周遍,就應該圓融無礙,可是現在為什麼不是呢?好像剛才我得到如來賜給我神通力,帶我去游覽四天王殊勝藏寶的宮殿。再到日月宮,從太陽宮殿和月亮宮殿遠望,視覺是十分周遍圓滿,能清清楚楚地遍觀娑婆世界,全無阻礙,但現在回到只桓精捨,就只能看見伽藍,即寺裡的清淨講堂。再坐在室內堂中,又不能遠見,只能看見垂檐和廊庑了。’

 

3.     世尊。此見如是。其體本來周遍一界。今在室中。唯滿一室。

 

4.      世尊,這個能見的體性,本來是周遍虛空的。但為何現在坐在室內,忽然縮小,只能看見滿一室的東西?為什麼緣故,見性會忽大忽小呢?

 

5.     為復此見縮大為小。為當牆宇夾令斷絕。我今不知斯義所在。願垂弘慈。為我敷演。

            

6.      是不是這個見性會縮大為小?還是因為牆壁所隔斷而阻礙周遍的見性呢?我實在不明白此中的道理。願望世尊生出大慈悲心,為我分析清楚這個道理。

 

7.      這裡順便給你們講個故事:從前有一富翁,見兒子太愚蠢,因此特地請一個老師,來家裡教他。但又恐怕兒子太低能,讀書一定很辛苦,所以對教師說:‘慢慢教導他,不必太嚴,每天只教一個字就夠了。’教師遵命,每日只教一個‘一’字。不久富翁請教師用飯,飯後一同游花園,教師對東主說:‘令郎並不愚笨,是很聰明的,現在已認識很多字。東主大喜,立刻請師當面試驗。師即於園中,畫一個很大的“一”字,問富翁兒子說:‘這是什麼字?’答:‘不認識。’教師大怒說:‘每天我只教你這個“一”字,你到現在還不認識?’學生答:‘你所教那個“一”字,沒有這樣大啊?’

 

8.      阿難亦和這個學生一樣,以為在天空上,可以看見廣大周遍,但為何在室內就只見滿一室這樣小?故要請世尊解釋疑惑。

 

9.     佛告阿難。一切世間大小內外。諸所事業。各屬前塵。不應說言見有舒縮。

 

10.  佛告阿難,一切有情與無情世間,或大或小,或內或外,所有上下方圓,種種形象,都是屬於眼前的塵相,不關見性的事。故不應該說,見性有擴大或縮小。你應該知道,見性是隨緣的,在大見大,在小見小,見性是不變的,不會因塵相所阻礙而有縮小或阻斷。

 

11. 譬如方器。中見方空。吾復問汝。此方器中所見方空。為復定方。為不定方。

 

12. 譬如一個四方形的器具,裡面的虛空,當然是四方的。我現在問你:這個四方形的器具裡面,所看見的虛空,是定形的還是不定形呢?

 

13.  佛不直接答復阿難,見性有大小之問題,而先以方圓來作譬喻。同時以見性譬喻虛空,塵相喻器皿。塵相是有大小,而見性是無伸縮,就如器皿有方圓,而虛空無定形一樣。如果能到忘了塵相,見性自然能周遍無礙。

 

14.  若定方者。別安圓器。空應不圓。若不定者。在方器中。應無方空

 

15.  假若說方器中的虛空,是有定形的,那麼再放在一個圓形的器具裡面,空就不應該會圓。但空是隨圓現圓,是沒有定方的。如果說沒有定形,那麼在四方的器具中,應該是無四方形啊!但器方空就方,又有定方了。

 

16. 汝言不知斯義所在。義性如是。雲何為在。

 

17.  你說不明白大小縮斷之義理,和不知見性在什麼地方。其實見性的義理,就和虛空一樣。虛空是隨器而現方圓之形,是沒有一定之相的。見性是隨塵相而有大小。若無塵相,見性是周遍無礙的。

 

18. 阿難。若復欲令入無方圓。但除器方。空體無方。不應說言。更除虛空方相所在。

 

19.  阿難,假若要令虛空入無方圓之相,只要把方圓之器拿走,虛空的體性是根本沒有方圓的。但你不應該說,除器之外,還要除虛空,因為虛空哪裡有方圓之相呢?

 

20.  虛空本無方圓,方圓是隨器皿而有,虛空亦不會為器皿所阻,而是依然和外邊之虛空相連接。你以為有器皿所在,便說虛空有方圓,亦就如你之見性,本來是周遍無礙,怎會被牆壁夾斷和縮小擴大呢?

 

21. 若如汝問。入室之時。縮見令小。仰觀日時。汝豈挽見齊於日面。若築牆宇。能夾見斷。穿為小窦。寧無續跡。是義不然。

 

22.  假若好像你剛才所問:入室的時候,就把見性收縮成小,但當你舉頭看太陽時,難道你是把見性拉長,到達太陽的邊緣嗎?又如建築牆壁,能把見性隔斷,那麼把牆壁打開一個小洞,何以見性並沒有截斷或連續的形跡呢?這證明你所說的縮小和夾斷的道理,是完全不對的。

 

23. 一切眾生。從無始來。迷己為物。失於本心。為物所轉。故於是中。觀大觀小。

 

24.  一切含有靈性的眾生,從無始直到現在,都被無明所遮蔽,因此迷惑自己的真心,反認自己是物體。因失去真心,便為外境之物象所轉移,所以就在萬物中,見大見小。

 

25.  什麼是“為物所轉”?為物所轉即是背覺合塵,和物合股,混合在一起,見到什麼境界,便執著什麼境界,執著一生,便失去主宰,隨境遷移,愈移愈遠,好像迷路,愈迷愈錯,動被物礙,見大見小,便給物象所轉了。

 

26. 若能轉物。則同如來。身心圓明。不動道場。

 

27.   “若能轉物”,什麼叫轉物?轉物便是背塵合覺,不被外境物象所轉移。要明白一切外境,皆是自己心裡所現,“一切唯心造”。既然是自己心裡所現,為什麼要被它所轉移?要跟它跑?明白這個道理,就找到自己的真心,便能背塵合覺,和如來一樣,得到楞嚴大定,就有光明,身和心都能圓滿光明,隨處都是不動道場了。

 

28.  當人迷時,妄認四大為自身相,便被四大所縛而不圓,妄認六塵緣為自心相,就被六塵所障而不明,這便是認物為己。又妄認諸法心外實有,這便是迷己為物。所以動被物轉,若能轉物,則身為法性身,圓照周遍,心為妙明心,靈明洞徹。萬物身心,本來一體,所謂“天地與我同根,萬物皆我一體”——哪還有什麼執著?不執著便能如如不動,了了常明,和如來一樣,隨處都是不動道場,隨處都是圓照周遍法性身。

 

29. 於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國土。

 

30.  在一根汗毛端上,可以遍含十方國土。汗毛尖端這樣小,怎可以遍含十方國土呢?佛法就是這樣妙,這就是小中現大——在最小的地方,可以現出最大的十方佛剎國土。若開了佛眼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亦可以大中現小,在下面經文:“於一毛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裡轉大法輪。”坐在微塵這樣微小裡,可以轉大法輪。為什麼能這樣?這便是見性圓融自在無礙之妙用。

 

31. 阿難白佛言。世尊。若此見精。必我妙性。今此妙性。現在我前。

 

32.  阿難對佛說:“假使這個現前而能周遍看見萬物的見精,必定是我的妙精明性,現在這個妙性,清清楚楚地現在我的眼前。但既然是我的妙性,為何反在我的身體外邊呢?”阿難先疑見性與萬物混雜,現在又疑見性與身心各體。

 

33. 見必我真。我今身心。復是何物。而今身心分別有實。彼見無別。分辨我身。

 

34.  既然現前這個能見的就是我的真性,那麼我的身心,究竟又是什麼呢?而且我現今的身心,確實有分別的能力,也都有實在的作用。但見性實在沒有分別的功能。既不能分辨我身,又怎能分辨萬物呢?

 

35. 若實我心。令我今見。見性實我。而身非我。

 

36.  如果說這個見性,實在就是我的真心,它能令我看見我的見性,那麼見性就應該是我了,而這個身體反而不是我啊!

 

37.  何殊如來先所難言。物能見我。惟垂大慈。開發未悟

 

38.  那就等於如來,先前向我問難時,我說:“見是物,物能見我”。如來斥責我是錯謬之說。我實在迷惑,希望世尊發大慈悲心,開示我未明白的道理。

 

阿難為何屢次發問,還不明白?可以說是迷中倍迷。其實阿難並不迷,只是要做個模樣,令眾生觀察體會,便能明白見性的道理。  【待續】

 

 

上一篇:宣化上人開示:一失人身,萬劫不復
下一篇:佛陀在哪裡:讀聖嚴法師《正信的佛教》有感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