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斌宗法師:出事精神行入世事業知苦與眾生共同解脫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一般無佛教常識的人們,每每誤認佛教為消極為厭世,其中卻有多種原因,就是現在所講的人生是苦,這一句話也是被誤會在內的一條疑案,他們的意思是,假使整個人類都如佛教徒的感覺人生是苦,個個厭世而都跑去出家修行,那麼,世界不是要絕種嗎?人生還成個什麼體統呢?唉!這都是根本誤會了,卻也不能怪他,因為不深明了佛教的真相所以然。其實佛教是積極的,是救世的,並不是叫我們一知了苦,就厭惡人生一件事也不做,都要跑去出家了。相反的,是要我們一知了人生的痛苦,當要勇猛精進,犧牲個己來設法,來改善人生,營救人群,這才是佛教本旨--積極救世的精神--孫國父說:“佛教以犧牲為主義,救濟眾生”(在軍人精神教育會講),又梁啟超先生曰:“捨己救人之大業,唯佛教足以當之”。又雲:“佛教之信仰乃智信非迷信,佛教之修持,乃兼善非獨善,佛教之精神乃救世非厭世”,觀此則以佛教為消極厭世之誤會者,可得瓦解冰消矣。固知能夠感覺人生的痛苦,非僅不是消極厭世,同時即是為興起積極救世的精神,如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目睹當時的階級制度,一般被為奴隸的人民所受壓迫之苦,及以後來出游四門,觀感老病死等一切痛苦,故促發其出家求道之心,遂去參究人生受苦的根本,和積極研究解除痛苦之方法,終於最後達成目的,說法四十九年,救度無數眾生離苦得樂,成立了救世救人的佛教。如國父中山先生因痛感滿清帝制之弊惡,深知民眾受那專制壓迫,以及弱小民族貧民等的痛苦,所以犧牲個己數十年的精力,創造三民主義出來,令一切同胞得到自由平等之樂。至於世界上一切宗教家,革命家亦莫不皆然。

  人生世間,不甘心不滿意的事是很多的,這就是苦,佛教有令人們要求或改造一個真善美的人生,真善的世間,得到甘心而滿意,乃至獲得出世的究竟解脫安樂,也莫不以知苦為出發點。我敢斬釘截鐵地說:若不感覺知苦者,則人生無改善的必要,人心無進取的希望,無進化的日子,也不須產生許多革命家與宗教家,就是佛教也用不著的了。

  要而言之,若無感覺到眾生生存競爭,弱肉強食之痛苦,以及當時印度的階級制度一班奴隸性的人民所受壓迫之苦,和最後游四門所觀感到的老病死等痛苦,而策動其出家求道之心,則焉能促進其成為三界大導師,世間大偉人的釋迦牟尼佛呢?若非春秋戰國的情境,又焉能造出這位孔聖老夫子出來,若無滿清帝制的弊惡,人民受專制厭迫的痛苦,又焉能造出三民主義,成就 孫國父的偉大功績呢?

  故苦之一字,誠為成佛成聖的大要素,即改善人生,進化社會的原動力,我們負有弘法是家務,利生為事業的僧伽們,亦當依此為度生原則,以出世精神干入世事業,務令一切眾生同得解脫安樂為目的。

 

 

上一篇:茗山長老:抗日戰火中聽靈濤法師訓話興起慈悲心
下一篇:智谕老法師:四比丘對佛像忏悔終成佛事忏的意義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