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我們在這個本子上真下了功夫,真嘗到法味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我們在這個本子上真下了功夫,真嘗到法味

摘自淨土大經科注(二次講)-第250集(淨空法師)

     「別教之信位菩薩,名為輕毛菩薩,隨風東西。又南本《涅槃》曰:無量眾生發阿耨菩提心,見少違緣,於阿耨菩提,即便動轉。如水中月,水動即動。又喻曰:譬如魚母,多有胎子,成就者鮮。如庵羅樹,花多果少。眾生發心,乃有無量。及其成就,少不足言。故雲:魚子庵羅花,菩薩初發心,三事因中多,及其結果少」,我們前面學到這個地方。這個地方提到庵羅樹,庵摩羅果,過去我們都是從經上看到的,說這個水果,我們中國沒有,不知道是什麼東西。有一年台灣有個佛教團到印度去朝聖,道源老和尚跟著這個團一起第一次到印度。這是個講經的法師,庵摩羅果常常講,不知道是什麼東西;還有經上常講醍醐灌頂,醍醐到底是什麼?到印度去找印度人要這兩樣東西,問他有嗎?有。拿來我們大家看看。庵摩羅果台灣有,台灣叫芭樂,確實生熟難分,原來就這個東西,很常用、常見的水果。醍醐就是沙拉,奶制品裡面最好的。拿來一看,完全明白了,在古時候醍醐是最好的飲料。這都是庵羅樹,這三樣東西。末後這一句說得好,魚子量很多,真正長成魚的不多;庵摩羅花,花很多,結的果不多。用這個來比喻菩薩初發心,跟這兩樣東西一樣。三事因中多,菩薩發心的人很多,都發了菩提心,沒幾天全都退了。真正發菩提心、證菩薩果的人很少。

  佛在經上說的這些話,三千年前說的,世世代代這些祖師大德常常在宣揚。實在說,人生在世間很短,古人就有說,「人生七十古來稀」,好像這是杜甫的詩,唐朝人的句子。七十歲以上不多,四、五十歲走的,五、六十歲走的,很多。即使我們在《高僧傳》裡面,看到這些祖師大德,七十以上的也少。可是我們非常佩服,他們能夠在五十之前道業就成就了。行嗎?能,不難。如果有十年工夫,專攻一樣,他真能成就。古人的心定,妄想、雜念少,也沒有外面境界的誘惑,人都老實、都好學、都真干。所以,三、四十歲就成名了,五、六十歲就離開人世間了。學東西要抓住年少,年歲大了就困難了。人立志多半在少年,就是二十歲以前,二十歲以後他真干,所以三十有成就。夫子亦如是,孔子活到七十三歲,十五有志於學,三十而立。十五歲到三十歲,十五年,十五年就成就了。古人不像現在人,古人尊重聖賢,立志成聖成賢,以古聖先賢做榜樣,向他們學習,尤其是學一家之言,成就快。一家之言那就是持戒,他心、念能專一。十年的專一,用佛的話語來說,他一定得三昧。得三昧之後,快的二、三年就開悟了,慢的也不過四、五年,智慧開了。

  德行、學問的根本是孝親,父慈子孝,那就是父子有親。親表現在哪裡?父母的慈愛,兒女的盡孝,孝順,父子有親從這裡表現。這是一切德能的根本,倫常、八德都是從這個地方衍生的,所以父慈子孝是根本。這個東西在中國丟掉兩百年了,前一百年有人講,真正做的人少了;這個一百年沒人講了,要提到的時候,大家感到很陌生,什麼叫父子有親?什麼叫父慈子孝?人不懂,這句話沒人懂得了。根沒有了,倫常道德全都廢棄了,社會亂了。社會亂了,災難也頻繁了,為什麼?災難是意念所感召的,善的念頭則風調雨順,不善的念頭則災變異常。這些問題今天科學不能解決。志士仁人有,我真遇見過,還遇見不少,對這些問題非常關心,但是找不到方法。他們在尋找,到中國來找,中國沒有了;到印度去找,也找不到了;到宗教裡面來找,現在宗教變質了。所以多少志士仁人,跟這裡講,退心了。

  今天社會沒有典型、沒有榜樣,大家多少都受了科學的影響,科學首先就是叫你拿證據來。你說父子有親,證據在哪裡?你說父慈子孝,證據在什麼地方?還有這些人,偶爾有報導,太稀有了。許多人聽到了,說他愚癡、說他倒退,那是古老的東西,現在的社會日新月異,向前看、向前走,怎麼會退後?退後就落伍了,趕不上時代。這些對於初學都有沉重的打擊,他要是沒有定功、沒有智慧,怎麼能不退轉?

  學聖賢教育能賺錢嗎?今天都把這個擺在第一位,學聖賢教育能過好日子嗎?其實真正學聖賢教育不難,難在什麼?這條路要堅持一直走下去,效果就出現。只要五年,一心一意,不轉變念頭,不改變行門,五年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自己的自信心就出現了。五年之後,你很可能再五年,再加五年,五年不夠。我跟李老師求學,那年我三十一歲,老師希望我跟他五年。我到了五年,我跟老師說,我遵守他老人家教學的方法,我再延續五年。他點頭,他笑了。因為我發現這個五年有很大的收穫、有很大的轉變,但是根還不穩,必須再五年,這個根就穩了。

  現在社會障礙很多,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在那個地方勾引你,這些都是考試,嚴重的考試,你能夠關關通過嗎?考你什麼?考你的五戒十善,考你的六度六和。如果你失敗了,你不會有成就。你真能夠堅持、真能夠忍讓,掌握自己的原則,原則,我是學經教,只要不障礙我學經教,行。學經教要在講台上學,自己學,不上講台,容易懈怠,自己對自己總是比較馬虎一些。如果一個星期去講個幾次,那就得認真准備,這個就是大眾來督促我,我不能不認真。我不認真准備,東西講不好,沒有進步,聽的人都很清楚。騙幾個人容易,騙大眾不容易,幾十個人、幾百人,這裡頭肯定有高人。這些人是我的老師、是我的監學,我們始終都是這種心態,不是我講經給他聽,我在台上學講經,這些人來當監學。我們是用這種心態,幾十年不改變。

  古人所說的,「活到老,學到老,學不了」,學習的東西太多太多了。即使大徹大悟,還是要學,才有圓滿的後得智。那個學是開放了,在哪裡學?生活當中學、工作當中學,無論從事哪個行業,待人接物之處學,沒有一時一處不是你的學處。愈學,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這就得受用。歡喜滋養我們的法身慧命,當然身體健康也就沒有大問題了,為什麼?每天生活在快樂裡頭。生活在憂慮裡面,這個人容易衰老,古人所講的「憂能使人老」,人多憂慮,老化就快;人沒有憂慮,老化就慢,就減緩。這是我們一生經過的,一生從這個裡頭鍛鍊出來的。

  所以發心之後,真的,於你能不能成就,緣是非常重要。如果沒有緣,沒有人護持,你沒有辦法。護持最重要的是讓你物質生活,衣食住行你不需要憂慮,你才能夠專心。如果要為衣食住行操心,你的心定不下來。所以我們什麼都不講求,只要每天飯能吃得飽,衣能夠保暖,有個小小房子可以睡得很安穩,足了,沒有過分的奢求,別人願意幫助你。你什麼都要求好、求舒適,人家就難了。整個心都在經教上,讓護持的人感到安慰,他幫助你,你將來成就,那就是他的護持的成績;你要是不成就,一事無成,他的護持全盤失敗了。自己一定要锲而不捨,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我們一生遇到這種人,你真正能護持好,這是無量的功德。

  辦佛學院好不好?不能說不好,那個要有條件。他在社會上是大富長者,這才能做得到。不是大富長者,靠募捐化緣來干這個事情,難。為什麼?他自己做不了主,他有個董事會,很多人做主,那只有形式,實質能不能培養人才出來有問題。遇到一個、二個可造就的,家裡人多一個人吃飯、少一個人吃飯沒多大關系,比較容易。我這一生在韓館長家裡住了十七年,沒地方去。十七年,他們家裡頭收容我、護持我,我能夠專精學教。學教也恆順眾生,學哪些經典?他們想聽什麼經,我就學什麼經。所以講了幾十部經。這是我們比不上古人,古人的護持有道場,寺廟護持你,你能夠安心,你可以專攻一門,真的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那個會開悟。我們這個方式,沒有那麼大的福報,住在人家裡頭,人家家裡要看成績,沒成績為什麼養你?所以這是緣不同。我每到一個地方,都想能有個地方長住下來,定下來,可是不行,沒有這個命,住個一、二年就得要離開。這一生住得最長久的,這香港。沒出家之前,在台灣住了十年;出家之後,這是香港住得最久,十幾年。

  所以現在來給後學做個好樣子,一門深入,選定了這部夏蓮居老居士的《無量壽經》會集本。感謝黃念祖老居士,整整六年時間給《無量壽經》做一部集註。夏老我沒見過,我只聽李老師介紹的,這是前一輩的人。李老師的老師梅光羲居士,跟夏蓮居老居士是最好的朋友,同參道友。黃念祖老居士是梅光羲居士的外甥,他的舅舅把他送到夏蓮老那裡去學教。這是夏老的入室弟子,傳法的弟子,黃念老做到了,我們很感恩。我們遇到了,所以我想這都是佛菩薩的安排,這麼好的會集本跟集註,如果不能流通,那多可惜!我來擔任流通,反對的聲音多大,反對的時間多長,我們沒有受影響,我們還是堅持一部經。對所有反對的音聲、反對的人與事,我們感恩,為什麼?這是考驗,禁得起考驗,這是真的;禁不起考驗,就被淘汰掉了。我們禁得起,我們在這個本子上真下了功夫,真嘗到法味。那些批評的人、反對的人沒有嘗到味道,他要嘗到味道,他就會跟我一樣了。不深入經藏怎麼行?

  我回歸到《無量壽經》,前面有幾十部大乘經論的基礎,這是通過嚴格的選擇,不是隨便的。梅光羲老居士在這個經的序文上說,那個序文寫得真好,非常感動人。隋唐時代古大德就發現了,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華嚴》為第一,所以《華嚴》稱為根本法輪。四十九年所說的是《華嚴經》的枝枝葉葉,《華嚴》是根、是本,都從《華嚴》生的。《華嚴經》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極樂就是這部經。這部經實實在在是五種原譯本的集大成,夏蓮老用了十年的時間會成的定本,不是草率成就的,十年工夫。所以他有兩句話說得好,說濁世,佛經上的五濁惡世,「濁世無如念佛好,此生端為大經來」,他這生來到世間干什麼?就是為這個事情。

  這個本子李老師得到了,如獲至寶,特別是經前他老師的一篇序文,很受感動。在台中講了一遍,有眉註,這個本子老師給我了。也是緣分,一定要等老師往生,這個眉註才印出來跟大家分享。那個時候我們在美國、在加拿大,我記得第一次講這個本子在溫哥華,第二次在聖荷西。在台灣、在新加坡,總共講了十遍。到前年,我八十五歲的時候,清明,八十五歲清明節這一天,啟講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就是《大經解演義》,講得詳細。這一次是講第三遍,愈講愈歡喜,愈講信心愈足,願心堅固。所以,往後講經,其他的都不講了,我是一生專講這部大經。活一年就講一部,要能活十年就講十部,這也是來表法。希望學佛的同修都能夠選這個法門,這個法門簡單容易,成就快速,而且成功非常之高,是你意想不到的。你在這一生當中就作阿惟越致菩薩,這種殊勝利益到哪裡去找?找不到。有機會把這個經介紹給全世界,我們今天用網路、用衛星,全球的有緣人,喜歡這部經的人,信這部經的人,修學淨土法門,求生極樂世界,這都是我們有緣人,每天在一起分享。

 

上一篇:淨空法師:說來說去,都在放下
下一篇:淨空法師法語:有治家的本事,就能夠治國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