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智隨法師:念佛現當二益講義(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㈡當來利益

 

當來利益,無窮無盡,非言語能盡。如《大經》雲:「彼諸菩薩,成就如是無量功德。我但為汝略言之耳,若廣說者,百千萬劫不能窮盡!」依三經文證,祖釋開顯,大分八點,略加說明:

蓮華化生,華開見佛。⒉見佛聞法,悟無生忍。

⒊離苦得樂,身心清淨。⒋相好莊嚴,六通具足。

⒌諸有所求,應念即至。⒍上善聚會,願行圓滿。

⒎必至補處,入佛境界。⒏上供諸佛,下化眾生

前一、二明往生情形,三、四、五明種種受用,六、七、八明圓滿利益。

 

蓮華化生,華開見佛

 

明信佛智,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大經)

極樂世界皆蓮華化生,非父母所生。蓮華喻正覺之華,所謂如來淨華眾,正覺華化生。《大經》雲:從如來生。

此界一人念佛名,西方便有一蓮生,但使一生常不退,此華還到此間迎。(法照)

 

⒉見佛聞法,悟無生忍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隨其志願,所欲聞法,自然得聞。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無量壽佛,為諸聲聞、菩薩、天人頒宣法時,都悉集會七寶講堂,廣宣道教,演暢妙法,莫不歡喜,心解得道。(大經)

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小經)

若彼國土天人,見此樹者,得三法忍:一者音響忍,二者柔順忍,三者無生法忍。

隨順智慧,無違無失。於其國土所有萬物,無我所心,無染著心。去來進止,情無所系。隨意自在,無所適莫。無彼無我,無競無訟。(大經)

華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一切時中常入定,定裡聞經皆得悟。(善導)

此皆無量壽佛威神力故,本願力故,滿足願故,明了願故,堅固願故,究竟願故。(大經)

 

⒊離苦得樂,身心清淨

 

無有眾苦,但受諸樂。(小經)

無有一切身心憂苦,唯有無量清淨喜樂。(唐譯)

無有三塗苦難之名,但有自然快樂之音。(大經)

六根清徹,無諸惱患。(六根清徹)

知一切法,皆悉寂滅;生身煩惱,二余俱盡。(煩惱俱盡)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所受快樂不如漏盡比丘者,不取正覺。(受樂無染)

自然德風,徐起微動。其風調和,不寒不暑,溫涼柔軟,不遲不疾。吹諸羅網及眾寶樹,演發無量微妙法音,流布萬種溫雅德香。其有聞者,塵勞垢習,自然不起。風觸其身,皆得快樂,譬如比丘得滅盡三昧。

一切時中聞妙法,煩惱罪障無由起。

念念之中受法樂,須臾悟得百千門。(善導)

 

⒋相好莊嚴,六通具足

 

相好莊嚴: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覺。(悉皆真金色)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丑者,不取正覺。(形色無好丑)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成滿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覺。(具三十二相)

相好莊嚴無殊異,皆是彌陀願力成。(善導)

六通具足: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識宿命,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劫事者,不取正覺。(宿命通)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見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天眼通)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聞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所說,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覺。(天耳通)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見他心智,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中眾生心念者,不取正覺。(他心通)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神足,於一念頃,下至不能超過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神足通)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漏盡通)

示現有別:其諸聲聞、菩薩、天人,智慧高明,神通洞達,鹹同一類,形無異狀;但因順余方,故有天人之名。顏貌端正,超世希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皆受自然虛無之身,無極之體。(鹹同一類,示現不同)

 

⒌諸有所求,應念即至

 

大分六點:衣服自然,飲食自然,受用自然,供具自然,聞法自然,度生自然。

衣服自然: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欲得衣服,隨念即至。如佛所贊應法妙服,自然在身。有求裁縫、染、浣濯者,不取正覺。

飲食自然:若欲食時,七寶缽器自然在前。金、銀、琉璃、砗磲、瑪瑙、珊瑚、琥珀、明月、真珠,如是諸缽,隨意而至。百味飲食,自然盈滿。雖有此食,實無食者,但見色聞香,意以為食,自然飽足。身心柔軟,無所味著。事已化去,時至復現。

受用自然:無量壽國,其諸天人衣服、飲食、華、香、璎珞、缯蓋、幢幡、微妙音聲,所居捨宅、宮殿、樓閣,稱其形色,高下大小。或一寶、二寶,乃至無量眾寶,隨意所欲,應念即至。

其講堂、精捨、宮殿、樓觀,皆七寶莊嚴,自然化成。(百寶莊嚴隨念現)

彼諸菩薩,及聲聞眾,若入寶池,意欲令水沒足,水即沒足欲令至膝,即至於膝欲令至腰,水即至腰欲令至頸,水即至頸欲令灌身,自然灌身欲令還復,水辄還復。調和冷暖,自然隨意。開神悅體,蕩除心垢。

供具自然:設我得佛,國中菩薩,在諸佛前現其德本,諸所求欲供養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覺。

彼國菩薩,承佛威神,一食之頃,往詣十方無量世界,恭敬供養諸佛世尊。隨心所念,華香伎樂,衣服幢幡,無數無量供養之具,自然化生,應念即至。

聞法自然:設我得佛,國中菩薩,隨其志願,所欲聞法,自然得聞。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波揚無量自然妙聲,隨其所應,莫不聞者。或聞佛聲,或聞法聲,或聞僧聲,或寂靜聲、空無我聲、大慈悲聲、波羅蜜聲,或十力、無畏、不共法聲,諸通慧聲、無所作聲、不起滅聲、無生忍聲,乃至甘露灌頂眾妙法聲。如是等聲,稱其所聞,歡喜無量。

度生自然:於諸眾生,得大慈悲饒益之心。……以無礙智,為人演說。等觀三界,空無所有,志求佛法,具諸辯才,除滅眾生煩惱之患……修六和敬,常行法施。志勇精進,心不退弱。為世燈明,最勝福田。常為師導,等無憎愛。唯樂正道,無余欣戚。拔諸欲刺,以安群生。功德殊勝,莫不尊敬,滅三垢障,游諸神通。

結示:眾生所願樂,一切能滿足。是故願生彼,阿彌陀佛國。(天親)

 

⒍上善俱會,願行圓滿

 

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小經)

若生彼土,得與如是無量功德眾所莊嚴諸大士等,同一集會受用如是無量功德眾所莊嚴清淨佛土大乘法樂,常無退轉無量行願念念增進速證無上正等菩提故。(唐譯)

日夜六時,親近供無量壽佛,游歷十方,供諸佛;於諸佛所聞法受記,福慧資糧疾得圓滿,速證無上正等菩提。(唐譯)

諸上善人:即一生補處菩薩,如彌勒、文殊、普賢、觀音、勢至等諸大菩薩。

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第二十二願)

  到彼華開聞妙法,十地願行自然彰。(善導)

  念念時中常證悟,十地行願自然成。(善導)

 

⒎必至補處,入佛境界

 

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小經)

一切皆是一生所具足種種微妙功德(唐譯)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滅度者,不取正覺。(第十一願)

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菩薩聞者,皆修佛行。(第三十二願)

彼國菩薩,皆當究竟一生補處。除其本願,為眾生故,以弘誓功德而自莊嚴,普欲度脫一切眾生。(大經)

極樂眾生見聞益,超證常倫諸地上。

一到彌陀安國,元來是我法王家。(善導)

一得往生,則煩惱惡業,徹底消滅;功德智慧,究竟現前。(印光)

淨土法門,但具真信切願,持佛名號,即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既得往生,則入佛境界,同佛受用。凡情聖見,二皆不生。乃千穩萬當,萬不漏一之特別法門也。(印光)

 

⒏上供諸佛,下化眾生

 

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小經)

供養佛已,未食之前,忽然輕舉,還其本國。(大經)

游諸佛國修菩薩行,供養十方諸佛如來,開化恆沙無量眾生,使立無上正真之道。(大經)

一坐華台未曾動,徹窮後際度眾生。(度生之易、之自然)(善導)

 

㈢總結

 

只要念佛,現當二益,自在其中,此皆彌陀願力成就之功。

昙鸾雲:「凡是生彼淨土,及彼菩薩人天所起諸行,皆緣阿彌陀如來本願力故。」

《大經》雲:「為眾開法藏,廣施功德寶」、「以大莊嚴,具足眾行;令諸眾生,功德成就。」

 

現益自得:

 

彌陀乃萬德名號,一名才舉,萬德齊圓,不期於福,福已備矣。

印祖雲:「真能念佛,不求世間福報,而自得世間福報。如長壽無病,家門清泰,子孫發達,諸緣如意,萬事吉祥等。」

 

⒉當益自得:

 

六識縱橫自然悟,未藉思量一念功。(善導)

種種莊嚴皆說法,無心領納自然知。(善導)

一念一時隨眾聽,百千三昧自然成。(善導)

一到彌陀安國,畢竟逍遙即涅槃。(善導)

定慧不期得而自得,煩惑不期斷而自斷。(印祖)

 

⒊當益為本:

 

念佛雖有現世利益,根本在往生利益。若只求現世利益不求往生利益,是只得其末而未得其本。如印祖言:「念佛根本道理,是要人生信發願,求生西方,了脫生死。不可只發求世間富樂,不求生西方。能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世間災難,亦可消滅。非念佛不能消滅災難也。」是故念佛之人,當以弘誓功德而自莊嚴。心歸極樂,一向念佛,現當二益,攝盡無遺。


 

 

上一篇:智隨法師:念佛現當二益講義(一)
下一篇:宣化上人:正法住世的道場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