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一乘了義 諸佛秘藏(第一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今天十月二十一號,我們繼續講《大經科注》,這是第二次學習。

  前面曾經跟諸位報告過,梅光羲老居士在《大經》序文裡面告訴我們,他說,「欲宏佛法於今日,必須提倡淨土;欲宏淨宗,必須先宏大經。果能人人持誦,則因果自明」,因果,因果自明,「身心自潔,劫運自轉,太平自至」。我對於這幾句話深信不疑。學佛六十一年,講經教學五十四年,在這麼長學習經驗當中肯定,只有這部經能救我們,能自度、能度他。確實像梅老所說的,如果我們人人都能夠持誦、都能夠聽聞,我們在一起分享,一遍一遍不間斷。學習世出世間法,一遍是不夠的,我們看到現在許多年輕人,學一遍不願意再學第二遍,問他,這我已經學過了,我知道了。用章嘉大師的標准,你學過,如果沒有做到,等於你沒學過。

  所以古人「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那是古聖先賢多少年累積的經驗,學習的妙法。遍數讀多了,心就定了,這一點,利益就無比殊勝。心定了意思就是說,妄念少了、雜念少了,甚至於念到妄念沒有了、雜念沒有了。起心動念是什麼?起心動念是經裡頭的經文,是經裡頭的義理,是經裡面的境界。經典跟自己融成一體了,他能不開悟嗎?不定在什麼時間,一下就豁然大悟,這一悟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個境界我們知道,徹悟之後,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必學,全通達了。這個秘訣只有東方人知道,中國古聖先賢知道,印度人知道。怎麼知道的?用這種功夫得到的,世世代代累積的,用這種方法統統能成就。這就是實驗成功了,這不是偶然的,決定是事實。所以把它定作修學的定律,永恆不變的指導原則。可惜現在人不相信,他也不肯實驗。

  從教小朋友就開始,最近這幾年,吳鴻清教授用這個方法做個實驗,教小學一年級、二年級,一直教到六年級,管用。原先家長跟一般老師不相信,實驗成功了,讓他這些學生參加考試,個個名列前茅,這相信了。非常可惜的,只念到六年,不能再持續下去。六年,再持續六年、再持續六年,他就成為中國國學大師,他就有能力復興中國傳統文化,做文化復興的中堅、骨干。他在一個小地區,很落後的一個地區來做實驗,那個地區人相信了、看到了,其他地方沒有看到,這個要宣傳。所以,不做實驗不會有成功的。

  人人都學這部經,這部經不難學,文字通順,沒有很深奧、難的地方。人人都能夠讀,人人都能夠聽、都能夠講,真的像梅老所說的,因果自明,身心自然就潔淨,這就是自度;劫運自轉,天下太平自至,這化解災難。這幾句話針對現前許許多多人士迫切祈求的,找不到方法,今天我們曉得,方法就在身邊,就是這本書。

  他告訴我們,「前清盛時」,這歷史上有記載的,從順治開始,接著是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都非常認真,「萬善殿」用這部經做功課。皇上帶著大家一起念,「故得宮廷整肅,政治清明」,這它效果。皇上有智慧,皇上有德行,皇上出的政令,不是說這是我說的,他說這是聖人說的、這是祖宗說的、這是佛說的,大家沒話說。如果你說是我自己說的,沒人相信。尤其他們少數民族進入中國,要統治這麼大的國家,他不說我說的,祖宗說的,中國人敬祖宗,聖人說的、菩薩說的,沒有一個不服。怎麼會把中國統治得這麼好?我們要多想想。所以彼時大家都知道因果,都能夠互相勸誡,「朝野相安」。一百五十年的盛世,在中國歷史上超過貞觀、開元,超過漢朝的文景之治,那就是這些皇帝他認真學習,真干!經常邀請儒釋道這些高人,到宮廷裡面去講學。一些重要的資料,他們用的講義,收在《四庫全書》裡面,大家可以看到,當時這些學者在宮廷裡頭,講些什麼、怎麼講的,我們看了不能不佩服。所以「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從個人來講,安身立命,教學為先;修身齊家,教學為先;治國平天下,還是教學為先。

  我們看佛經,佛經為什麼有那麼大的攝受能量,叫我們讀了之後欲罷不能?今天我們讀的是極樂世界,介紹極樂世界一部經典。我們在這裡面看到,諸佛剎土,教學為先,沒有一尊佛不教學,沒有一位菩薩不教學。先從接受學習,到最後自己像佛一樣教學。佛門這些人的使命,就是把佛陀教學的弘願世世代代傳下去。能不能傳久遠,那看眾生的福報。福報看他肯不肯學,肯學就有福,不肯學就沒福。肯學,後福無窮;不肯學,他後面就是災難,這是我們看得很清楚。

  西方極樂世界殊勝超過一切諸佛剎土,什麼原因?阿彌陀佛教學沒中斷,不但沒中斷,佛以善巧方便能令六塵說法。在極樂世界無論什麼地方,你都聽到佛在講經說法。風吹樹葉聽起來佛在講經,流水的聲音也是佛在講經,天樂鳴空還是在講經,鳥雀在啼叫也是在講經,這不可思議!所以你在極樂世界,你想不聽經都不可能。可是這一切所說的、宣說的,能符合每個人的意思,你想聽什麼經,你細聽就是講這個經。兩個人在一起,我們倆興趣不一樣,你想聽《無量壽》,我想聽《華嚴》,我們兩個聽的各是各的,沒有干擾,叫妙法!所以往生極樂世界是干什麼?是上學去,是求學,那個地方畢業就成佛了;不成佛不能畢業,畢業就成佛。

  成佛之後在哪裡?我的想法,沒有離開極樂世界,為什麼?捨不得離開老師,要報老師的恩。好在極樂世界是法性土,法性土是無窮大,沒有大小的限量,再多的人也不顯得擁擠,這個世界太好了。要報佛恩就要當佛的助教,因為每天新來往生的不知道有多少,這些人聽經還需要輔導,全心全力去輔導這些人。我相信,我有這個想法、有這個願望,跟我相同的想法、相同的願望一定很多很多。我們在經典上也找到證據,《彌陀經》上說,「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上善是指誰?指等覺菩薩,指妙覺如來倒駕慈航,他成佛了,他不回常寂光。他可以隨時回常寂光,他不去,他要在實報土裡面當等覺菩薩、當後補佛,幫助十地以下一切眾生,慈悲到極處。我們能想像得到,我們心向往之。

  這部經對我們現前的社會,對於現前的地球,社會的混亂、地球的災變,也能起到化解的作用。「本經有雲:佛所行處,天下和順」。佛,是佛陀的教學、佛陀的教化,也就是今天所說的講經教學。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三十歲開悟,開悟之後就開始教學,在鹿野苑教五比丘,這是佛法的開始。一直到七十九歲圓寂,在樹林裡面,不是在房子裡面。最後的一天一夜講《大般涅盤經》,那是遺囑,給弟子們上最後一堂課,這是一生教學最後的遺囑。勸導大家要持戒,勸導大家要學吃苦,世尊一生為我們示現苦行,為什麼?苦行是真正不放逸。放逸,就是馬虎一點,隨便,不要那麼嚴格。看起來好像是小事,不是什麼大事,可是這個開端一放松後患無窮,所有弊病都從這兒生出來的。所以世尊最後入滅勸導弟子,「以戒為師,以苦為師」,我們就可以知道,他一生教學的成功就這兩個字。戒律是什麼?他所講的他做到了。他能夠精進、能夠不放逸,就靠清苦的生活,他完全養成習慣,習以為常。

  我們有理由相信,連現在科學家都證明了,「境隨心轉」。現在我們知道,印度在熱帶,三衣一缽夠了;其實不然,他在極冷的天氣之下,他還是三衣一缽。為什麼?境隨心轉,我們相信他有這個能力。這也是中國古人所說的,「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佛是福報最大的人,他住在哪裡,那個地方就是福地,那個地方什麼災難都沒有。他居住的地方,無論天候,一定都非常正常。現在人我們知道,西藏高原冬天寒冷,積雪終年不化,我們聽到有報導,小喇嘛就穿一件單薄衣服在雪地裡面坐。他起來,他坐的那個地方是暖和的,他坐在那個地方周邊雪都是融化了的,你說他身上能量多大。這個能量從哪裡來的?意念發出來的,這就是現代科學提出的「以心控物」,他吃一點東西,不餓,一件單薄衣服,不冷。意念完全能控制環境、能控制身心健康,沒有雜念、沒有妄想,我們能相信得過。佛跟大家做榜樣,人家看到佛菩薩這個樣子,誰不想跟他學?

  佛的教化普世教育,我們從最高指導原則「淨業三福」就完全明白了,普世教育是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教什麼?教孝、教敬,一個人有孝有敬。深信因果,深信因果要怎麼樣深信才真正相信?講因果,遍數講多了你就相信。《太上感應篇》能講上一百遍、兩百遍,你自然相信了,起心動念不可能有惡念,不可能有惡行,你知道那是有報應的。講的遍數不夠多,理上知道,事上還做不到,也就是自己習氣很深,外面的境緣你沒有能力抗拒,高名厚利、美色的誘惑往往就墮落了。尤其在今天的社會,人不講倫理,不講道德,不相信因果了,在境緣當中不動心的那是聖人,那個決定不是凡人。這是佛菩薩再來的,他能保住身心清淨,凡人決定不可能。縱然是神聖、佛菩薩再來,他教化別人,一定也是代眾生苦,他要裝出這個樣子來給人看,讓人生起信心。他自己要有一點隨便,別人就不相信,為了建立大眾的信心,他不能不修苦行。而且做得很逼真,跟唱戲一樣,他很認真,做得維妙維肖,讓你看不出破綻。釋迦牟尼佛的表演就是如是,這個事情我們要清楚。它的效果,天下和順,這個和順從哪裡來的?從第一福來的,首先教人孝養父母,知恩報恩,要把自性裡面性德引發出來,人人都有。

  本來這樁事情我們認為非常困難,丟掉這麼多年,人都學壞了,能有成效嗎?我們自己不敢相信。湯池三年的實驗讓我們感到非常驚訝,丟了這麼久,為什麼三、四個月人就回頭?幾乎讓我們每個老師都不敢相信。當時我說我們這個實驗,古人兩句話我們明白了,第一個,人性本善,第二個,人是教得出來的,教得好的,就是沒人教。這個教要身教,言教沒用處,所以我很感激這三十幾位老師,他們做到了,表演出來,讓人家看到心服口服。自己沒有做到,教別人,人家不相信,懷疑你,你在騙我。他在旁邊猜測,你為什麼要這樣做?你的目的何在?你的動機何在?他想這些,他不相信你做的是真的。不通過這個實驗,我們自己在外面講話都不敢肯定;通過這個實驗,我們知道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可是這樣的實驗點要多,像在中國,一個省有二、三個實驗點,這個國家能有一、二百個實驗點,恢復起來就非常快速。中國社會就安定了,災難就化解了,同時帶給全世界的安定和平,這就是王天下,這就是天下的共主,誰都想跟你學習。

  所以,和順從這兒來的,順是從孝來的,孝順;和是從敬來的,我們首先敬人、愛人,別人慢慢就學了會敬。人與人交往,首先學會九十度鞠躬,學會笑面迎人,學不妄語,誠誠懇懇說老實話,很快就把這個社會轉變了。你看人心一變,外面環境就變了,「日月清明」,天象變了;「風雨以時」,自然環境變了。「災厲不起」,災,我們今天講自然災害,厲是傳染病這一類的,統統都沒有了。帶來的是「國豐民安」,只要人民安、人民快樂、人民勤奮,就能豐收,人民自動的能互相關懷、互助合作。

  佛陀的教育,我們今天看看南傳的小乘經,所以佛說「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你不讀經你不相信,讀了經之後相信了。《法句經》是什麼?是世尊一生講經教學裡頭最精彩的片語,我們中國人叫格言,把它抄下來分類編輯成的,那是個會集本。一共四百多首,用偈頌的體裁,全都是教人「存好心,行好事,說好話,做好人」,這四句就是把《法句經》全都說到了,《法句經》內容就是這個。當年佛陀在世,十二年講阿含,就講這些。佛做示范,帶著僧團做示范,佛的常隨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統統都學,他們真正把《還源觀》上的四德做到了。「隨緣妙用」,這是四德的根本。「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是隨緣,妙用是什麼?「心地清淨,一塵不染」,妙用。在小乘,持戒;在大乘,把煩惱習氣全放下了。小乘是持佛的禁戒,大乘不是的,大乘是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全放下,那叫從根本修。

  今天這個世界需要什麼?需要普世教育。太高深的沒人懂,人無從下手,講得再玄、講得再妙,實在講那叫玄學,做不到。佛的教學是契機,你想到這個經叫契經,「上契諸佛所證之理,下契眾生可度之機」,那要不契機講它干什麼?沒用。現在學生是什麼程度?小學程度,甚至比小學程度還低,不是契機契理的,你怎麼教他?決定要以身作則,不以身作則,現在人被這個社會、被媒體電視、網路教壞了。最嚴重的病就是懷疑,對誰都不相信,你如何能叫他對你生起信心?所以這個教學不能不觀機,這個地區的眾生疑心很重,不能教;這個地方比較閉塞、比較貧窮落後,但是人心還好,這個地方能教,找這個地方做實驗區,把他教好。

  我們住在澳洲圖文巴這個小城,這個小城是得天獨厚,居住的人不是窮人。它是什麼性質?是退休養老的一個地區,澳洲人退休都喜歡到這裡養老。這個城是花園城市,每年九月花車比賽,世界聞名,全世界喜歡看花的都會來。它的知識水平比較高,所以這就有它的優點。人在退休了,妄念少了,在這個裡頭最注重的是身心健康,人不是很奢侈。我們在那個地方了解,在那裡住了十年,跟民眾關系非常好,與各個宗教也都往來。感動了居民、感動了宗教,他知道我們在國際上這些活動,這信息他們都知道。大家發心,我們把這個城市打造成一個多元文化,就是多宗教、多族群、多文化,大家共同在這個地方生活,像兄弟姐妹一樣,互相尊重、互相關懷、互相照顧、互助合作。我們有這麼個共識,這是六和敬裡頭「見和同解」。大家都願意,我們來做,我們來提倡,這個太難得了!

  要我回去,常住圖文巴,我也很喜歡這個城市,我跟他們的緣很深。可是看到災難現前,他們那邊的災難小,為什麼?地大人少,那個地方人沒有什麼貪心,很知足,不貪財,這個很難得。他們著重生活的品質,像布裡斯本這個城市一百萬人,多少個公園?一千多個公園,你一天去玩一個公園,三年都玩不完,你就知道他們重視戶外生活。這個地方能夠讓大家齊心做這麼一樁好事,我們沒想到,好事成真,他們真干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這個地方沒有戰爭、沒有盜賊。以前有些小偷,我們感化他,到道場來,偷偷摸摸的,我們知道也不責備他,隨他去貪一點小便宜。慢慢時間久了,人都有良心,良心發現了,他再不做這個事情,讓他自己回頭。我們用愛心,真誠愛心對待他,誠意對待他。要能吃虧、要肯上當才行,斤斤計較的這不行。所以古人說得好,「量大福大」,吃虧才是真正占便宜,把人教化好了,讓他改邪歸正。身外之物全是假的,何必計較?我用你用都一樣,皆大歡喜。

  國豐民安,我們提倡有機的農耕,我們做示范的農場。我們種植糧食不用化肥、不用農藥,大家吃得很放心。我們的農耕,田地裡面全都放佛號,這些農作物都聽佛號成長的,長得特別好。人看到都歡喜,問我們怎麼種的?我們是聽阿彌陀佛種出來的。告訴他們,阿彌陀佛真有效,不相信,我這兒有念佛機,送你幾台,你也拿到農場去掛著。他們做實驗,那實驗成功,真成功。來參觀的人愈來愈多,看我們的農場,看我們的菜園。我們出產,生產很豐富,除了自己食用之外,拿到市場去賣,最好銷,東西好,價錢又便宜。賣得到的錢,比付工資還有多余,那就賺的了。所以我們希望慢慢建立一個自給自足的成效,不要靠外面捐助,這個時候心都在道上了。不靠信徒奉獻、捐助,不靠這個,我們自給自足,我們的經濟能獨立。

  我們這樣做出來,做給圖文巴十幾個宗教看,我都勸大家,我們要走農耕。我們不會種地,我們請農民,請他們來耕種,我們給工資給他,一天多少錢,發工資給他。收成之後賣掉,付工資還有很多淨賺的。錢決定不能存銀行,存銀行會貶值,不可靠;買土地耕種這是最可靠的,在中國老祖宗教給我們生財有道。中國古代寺院庵堂都有土地,這些信徒、大富長者,他們捐獻給寺廟是捐送土地,他不是送現金。土地讓你自己種可以,給農民種也可以,你的收入就正常,你心是定的,身安而後道隆,你才能修道。

  底下兩句,必修的,「崇德興仁」,一個仁,一個德,必須要遵守,起心動念不能離開。德是什麼?在中國傳統文化裡面,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就這四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決定不能違背,違背叫缺德,缺德就是造惡,後頭有惡報。我們要把這四科做出來,做表率、做榜樣給社會大眾看。首先社會大眾就會說你們這些人都是好人,這他們肯定了。佛法的德,就是三皈、五戒、十善、六和、六度,這不能不做到。世出世間法,在普世教育是非常接近,我們統統學,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我們不怕吃虧、不怕上當,我們做得非常快樂、非常歡喜。特別是我們的近鄰,平時親切的招呼、訪問,他有需要,我們主動要去幫助他,慢慢他就傳開了。我們在這裡住十年了,他對我們非常了解,對我們很信任,認為我們是他可靠的朋友。

  二0一二的災難,傳得太普遍了,這是過去馬雅人所說的。要不要提防?不管它是有還是沒有,防范比不防范總是要好。怕災難來的時候,我們迫切需要的,一個是糧食,一個是飲水,再就是保暖的衣服,還有一個居住的,如果一個大地震,房屋都毀掉了,住帳篷,我們就准備這些東西。常住同修來問我,我說好。過了一段時期,問他有沒有准備?有。准備多少?一百人份。我說如果災難來了,你們是頭一個遭遇災難的。為什麼?你家有這些東西,別人家沒有,他要搶你、要奪你的,要把你殺掉,這些東西他們據為所有。他說那怎麼辦?我說你要想到救別人就是救自己,救自己是害自己。他說那一千份夠不夠?不夠,至少要一萬份。這個小城災難,居民十萬人,我們能夠幫助一萬人,十分之一,我們就可以免除災難了,至少要向這個目標走。好,大家向這個目標去准備,大概准備得差不多了。沒有想到別人,你就不能生存,要大家共存才行,獨存不可能的,你能幫助的人愈多愈好。我們這樣做了,看政府怎麼做法?這種事情本來都是政府要做的,我們怕它疏忽,我們帶頭干。

  所以,仁是愛人,一定要存愛人的心,要存幫助別人的心。「務修禮讓」,對人要有禮。外國人講競爭,我們不爭,我們讓,把中國這個美德帶給西方國家。跟他講,爭是爭不到的,你命裡頭沒有,爭什麼?命裡有的,何必要爭?所以讓是美德,唯有讓,這個世界才會有和平,大家有相爭的念頭,世界不會有和平。真正要做到這個地區沒有盜賊。盜賊來得其便,我們能包容。他來偷,能偷到些什麼?所謂小偷,一點小利,我們可以捨,不必去追究。他常常來也歡迎,次數來多了,不好意思了。絕不責備他,還是厚待他,一定要感化他,不能對立。

  在這個地區,「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經上這段文是大乘教裡面的大同之治,跟中國《禮記》裡頭「禮運大同篇」沒有兩樣。做得到的,我們就依這個模型來建立社會,來建設這個小城。一個城做成功了,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我們開放,歡迎別人來參觀、來學習。所以這個地方,我鼓勵大家開發旅游,建小旅館,建立各種品味的小吃,價廉物美。所有的農產品都是我們自己種的,這個地方吃的心安、住的安全,人都希望到這兒來。好在這個地方土地很大,有發展的空間,很大的發展空間,歡迎移民。肯移民到這兒來的都是好人,那我們就在這個地方打造極樂世界,許許多多的好事要教學,都能在這個地方建立。從這一點慢慢擴張,帶給世界永久和平,我們一定要做出最好的榜樣。一個觀念,「捨己為人」,捨己為人就是《還源觀》四德的最後一條「代眾生苦」,不能捨己為人,怎麼代眾生苦?

  這個經一定要常講、要多讀,把它做出來讓大家都相信,都認真的來學習。不要太多,太多了人家害怕,這小小的一個小冊子,有注解很多,沒有注解不多。別人看到,這個分量我可以學,不太多。細細的去學習、去講解,講不盡,一遍一遍的來宣講,講不盡。

  我過去講這個經,前面有一個講述的因緣,我在這裡念一念。這個講述因緣過去講過兩遍,《大經解演義》講了一遍,第一次講《科注》的時候講過,我學習的六個緣。第一個,「蓮社授經」。這就是講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的《無量壽經》的經本,李老師在台中蓮社把這個經給我,是他眉注的本子,我看到非常歡喜。當時我就想講這部經,緣不成熟。等到我離開台中,在台北弘法,那時候在台北得到韓館長全家的護持。正好遇到韓館長五十歲,她大我五歲,我好像是四十六歲,她五十歲。我就提倡我們講這個本子,講這個《無量壽經》給她祝壽。她很歡喜,印了三千本經本。這一同意,我就到台中把這個事情去向老師報告,老師說不行。我說為什麼?他說這個經有爭議,你年歲太輕,如果批評的人太多,你沒有能力抗拒,你會惹來麻煩。我不知道有這些事情。我們就改講《楞嚴》,《楞嚴經》沒有問題。三千本經也就給大眾結緣了,這個經本我一直就保存下來。

  等到老師往生了,我在美國,在箱子裡面翻出這本書。正好,我說我們把它印出來,給老師回向,做為一個紀念。因為這個本子很多人沒有看見,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們第一版印了一萬本,在美國洛杉矶,印在台灣印的。所以先在國外流通,大家看到之後,沒有一個不歡喜,就找我,希望我講一遍。我們這個經第一遍、第二遍是在美國跟溫哥華兩個地方講的,在加州、加拿大的溫哥華,第一遍、第二遍在那邊講的,聽眾歡喜。《無量壽經》,我在慈光圖書館聽老師講過一遍,是康僧铠的本子;會集本他講的時候,我還沒到台中,還在這個之前,所以我沒有聽到老師親自講,那時候沒有錄音。老師的注解就是寫在本子上,寫在經本上的,沒有另外的筆記。好像那時候李老師大概是六十歲,我認識他,跟他的時候,他七十歲,十年前的事情,所以知道的人不多。當時李老師講經,聽眾大概三、五十個人,並不多,我知道有周邦道居士。

  對於淨宗,真正叫難信之法。老師勸我修淨土,勸了很多次,我不敢反對,但是我沒有接受,老師知道。我對於大經大論興趣很濃,老師年歲大了,周家麟、徐醒民、還有許炎敦幾個人找我,找我干什麼?我們來啟請,請老師講一部大經,這大經不講完總不好意思走。經文長的是什麼?《華嚴》,八十卷,八十卷講完了再講四十卷。這個主意很好,如果真把這個經講完,老師至少要多住十年,沒有十年是講不完的。老師接受了,我們八個人啟請的,我是其中一個。那時候我手上有兩套《華嚴經疏鈔》,線裝本四十冊,堆在桌上這麼高,四十冊線裝書。我有兩套,我自己留一套,送一套給老師,給他做參考。我那一套現在在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印出來了,我用印的本子。因為那是線裝書,上面不能寫字,不能做記號,現在印成這個本子方便。所以原本就交給他們保存。

  我是從《華嚴經》上,那時候在台北一個星期講三次,一次一個半小時。一個星期三次,兩次《八十華嚴》,一次《四十華嚴》,所以《八十》跟《四十》同時講,聽眾也很踴躍。講到大概一半,也講了不少年,我記得那個時候講,好像講了十七年。講到一半,偶然一天想起來,文殊、普賢修什麼法門成就的?善財童子學的是什麼法門?這都是我們心目當中最仰慕的大善知識。這才認真仔細去讀《華嚴》,看到《四十華嚴》第三十九卷,文殊、普賢統統都是求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的,這給我們很大的震憾。以後看這個經梅光羲老居士的一篇很長的序文,我們李老師的佛法就是跟梅光羲學的,梅光羲是我們的師公。這篇序文裡頭就講得很清楚,《華嚴》、《法華》是《無量壽經》的引導,這個大經大論最後是引導到《無量壽》,都是念佛往生淨土。我這才接受,感恩老師多年勸導,現在真的接受了,接受之後境界真的提升了。

  《楞嚴》是我在台中主修的一門功課,我講過七遍。真正明了《楞嚴經》上「二十五圓通章」,看出大勢至、觀世音,《楞嚴經》也是回歸在淨土,這兩位菩薩代表特別法門,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印光大師將《楞嚴經》上「大勢至圓通章」提出來,附在四經後面,稱為淨土五經。五經真的圓滿了,不必要再添加任何的,這五樣圓滿。所以「大勢至圓通章」,我的看法它是淨宗的《心經》。文字比《心經》還少,《般若心經》二百六十個字,「大勢至圓通章」二百四十四個字,淨宗《心經》。裡面告訴我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教給我們的方法,「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妙絕了!菩薩是念佛成就的。

  我看到夏蓮居老居士的《淨修捷要》,他講的娑婆初祖,娑婆世界淨宗初祖,普賢菩薩。你看在華嚴會上,末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娑婆世界初祖。大勢至菩薩是法界初祖,遍法界虛空界頭一個就是他專修念佛法門,往生極樂世界。慧遠大師是中國的初祖。這都搞清楚、搞明白了,才發心專修專弘,把《華嚴經》放下了,第一次放下的,專講《無量壽經》,好像講了十遍。這就講到最近的因緣,最近的因緣是看到災難頻繁,前年清明,我們把《華嚴經》放下,專講黃念老的集解,一心求生淨土,希望將這個功德化解災難。也是考慮很久,選擇在香港這個地方。

  「專修專弘」,一定要曉得「念佛三要」,第一個「不懷疑」,第二個「不夾雜」,第三個「不間斷」。這三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真難,但是非做不可!不懷疑,必須對這部經有深入的理解,這個經、這個注解幫助我們斷疑生信。這部經確確實實如梅光羲居士序文所說,決定能救世尊末法九千年的眾生,只有這個法門,往生就得度。現在我們相信,往後修學任何法門要斷煩惱、要消業障,斷煩惱、消業障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那個太少太少了。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要找一條穩穩當當的道路,決定能夠走得通的、能有成就的,不能夠浪費時間,就這一部夠了。

  第四個,「流通疏注,廣結勝緣」。我這一生的緣分,實在冥冥當中佛安排的,我們自身是偶然,但是是冥冥當中加持的。國內、台灣法緣都有問題,緣在海外這是沒有想到的事情,海外的緣是偶然機緣促成的。台灣大專學生學佛,這在台灣佛教史上留下了美好的篇章。這樁事情是周宣德老居士倡導的,他在台灣大學教書,他是教授,跟李老師是好朋友,我跟他也很熟。台灣大學是第一個學校准許成立,就是學生課外活動的一個社團,叫晨曦學社,裡面完全學佛。教授把這個事情告訴李老師,周宣德老居士到台中來訪問,把這個消息傳到這兒來。老師非常歡喜,受過高等教育,大學教授、學生學佛了,這個佛不是迷信了,一般人說佛教是迷信,好事情。

  他們談話,我坐在旁邊,等到他們談完了,周老師要回台北,老師送他出門,把他送走了。回來的路上我就跟老師報告,我說老師,這個事情未必是一樁好事。老師聽了很不高興,怎麼不是好事?我說那是高等知識分子,萬一教他的人把他教錯了方向,怎麼辦?誰能夠把他們扭轉過來?老師把我這句話就很認真的去想想,告訴我有道理,問我,那怎麼辦?我就隨便給他說,我說我們這是慈光圖書館,我們可以辦個大專講座,利用星期天,星期天不上課,放假,利用星期天。台中周邊地區,公共巴士可以能到的,很方便的,學生一個星期來上一天佛學。我們訓練這批大專學生,可以跟他們辯論。我這個提議老師就接受了,籌備差不多將近半年時間,常常找我研究這個事情。這個班怎麼辦法、開什麼課程、用什麼教材、請哪些人來教,都是我給他出主意。這個講座辦成了,「慈光大專講座」。寒暑假密集的辦,對於台中以外的,外地的學生可以報名參加。暑假時間長,可以辦兩個星期、三個星期,或者四個星期;寒假時間短一點,辦兩個星期,這對外。這個講座我前後參加了十一次。

  有幾次代課,這個講座沒有排我的課,我那個時候出家了,我代李老師的課。老師自己負責三個科目,第一個《佛學概要》,是他講,也就是認識佛教;第二個《阿彌陀經》,他講;第三個就是解答問題,答問,每天下午兩個小時,學生提出問題,當場回答。這個答問,老師第一天他自己主持,第二天就叫我代理,所以我代理老師解答同學的困難。實際上六門功課,老師跟我商量,我們決定的,六門功課請哪幾個老師教。老師裡面,徐醒民教法相唯識,周家麟教《心經》,這兩個是好同學,另外還有一個教授教《八大人覺經》,我都做他們顧問,都幫助他。答覆問題是沒有法子准備的,所以在之前充分休息,養精神,臨場來解答問題。當然,我們不能是像佛一樣全知全能,我們本著夫子的態度,《論語》上所說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好在我不能解答,還有李老師,後面有後台,不怕。最長的一個學期,暑假,好像是四個星期,學生有一百多人,有六個研究生。我每天跟他們兩個小時,我想總有問題把我問倒。四個星期結束了,一個問題都沒把我問倒。我就給同學說,古人講後生可畏,這四個星期下來,看起來也不可畏,你們沒有把我問倒,我是非常希望你把我問倒。

  參加了十一屆,我就離開台中了。跟老師十年,離開台中,到台北去講經。在台北遇到道安法師,他在中國佛教會,利用佛教會的道場辦個大專講座,也是一個星期一次。他沒有寒暑假,就是平常,請我去做總主講。我在這兩個大專講座認識同學幾千人,先後差不多十年,認識幾千人,這就是以後到海外去弘法的源頭。他們到海外去留學,在海外畢業了、工作了,對我都念念不忘。所以我一到美國,同學知道了,馬上聯系,立刻就有三百多個同學,十幾個城市要我輪流去講。海外緣就這麼來的,要不然誰請你?這個緣也就是偶然說了這麼一句話,老師認為很嚴重的話,是真的不是假的,就做出這麼些事來。

  所以,「遵師教誨,海外傳燈,化解劫難,唯獨此經」。如來說經,目的旨在令人信受奉行,說淨土沒有別的,就是教你信西方確實有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確實有阿彌陀佛,要真信,不能懷疑,要發願求生淨土。所以度自己、度眾生,和諧社會,化解災難,確確實實這個經比什麼都有效。我們專心、專修、專弘是值得的。

  末後,「感得經解」。經,是夏蓮居老居士用十年的時間完成的。注解,黃念祖老居士在跋文裡面講得很清楚、很明白,准備工作做兩年,實際上集注用了六年的時間才完成,那個時候身體很不好。我們好像在一九八五年有緣在美國見到,他送給我的那本是油印的本子,應該是油印裡面字最清楚的,他就帶這麼一套到美國去,把這個本子送給我。我看了之後很歡喜,馬上打電話給他,有沒有版權?他問我什麼意思?沒有版權我就翻印,有版權我就尊重你,我就不能翻。沒有版權,希望我翻印,還要我給它寫一篇序文,封面題字。

  他在美國住了一個月就回去了,我們這樣子在美國沒見面,通電話,書寄給我了。所以我回到台灣,就到大陸上去看他。有一張照片,人很多,就在他家門口,那是第一次見面,去訪問他。他請我在家裡吃飯,我去參觀他的住處,他注經那個小房間,一張床鋪、一張書桌,一個小書架堆滿了這些書。我那時候想送一部《藏經》給他,他說我沒地方放。我一看,真沒地方放。我很佩服,我說你這些書從哪裡來的?感應,能搜集到一百九十三種,都是《無量壽經》最重要的參考資料。佛菩薩送來的,感應不可思議。

  經是會集,注是集解、是集注,我們今天得到了,我們要有使命感,流通這部法寶。信解行證,往生就是證,求生淨土就是證。如蓮公大師所說,「濁世無如念佛好,此生端為大經來」,我們的使命,蓮公就是來會集這本子的,就干這樁事情;黃念老就是來集注的;我們擔任是流通的,來提倡,把這個經、注發揚光大,度自己、度眾生。這是我們晚年將大經大論統統放下,專修專弘、專門流通的因緣。這就報告到此地,今天時間到了。

資料恭摘: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一乘了義 諸佛秘藏  (第一集)  2012/10/2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節錄自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注02-040-0001集)  檔名:29-323-0001

 

上一篇:宣化上人《楞嚴咒句偈疏解》講義(68-70)
下一篇:淨空法師:一乘了義 諸佛秘藏(第二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