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界法師:看看佛陀從他的娶妻生子當中悟到了什麼?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六面。我們講到第六段成道相,那麼這一科講到教主略史,就是我們介紹釋迦牟尼佛一生簡略的歷史。那麼在這個佛法當中是把我們的生命分成兩部分,一個是相狀,一個是道理,一個是相,一個是道。所以古人就把佛陀的一生叫做八相成道。那麼我們學習佛陀一生的歷史我們要掌握兩個重點,一個是相狀,一個是它背後的道。相狀是生滅的,相狀是變化的,但是這個道理它是永恆不變的,是種真實的功德。

  但是我們必須要透過相才能夠覺悟到道,所以叫借相悟道。比方說,我們一個黃金,你可以把黃金做一個杯子,它出現杯子的相狀,杯子的作用。你也可以把黃金塑造一個佛像,它有佛像的相狀,佛像的作用。所以這個相狀是變來變去的,但是這個本質都是黃金,這是不能改變的。所以從佛法的角度來說,佛陀所宣說的法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引導我們從生命的現象當中去覺悟這種不生不滅的道理,你就成功了。

  我們看佛陀的歷史,既然佛陀是示現來人間,他肯定是在宣揚他的佛法,宣揚他的道。那麼這個當中有八個相狀,那八個相狀它有三種道,第一個安樂道。第二個解脫道,第三個是菩提道。佛陀的一生他有八種相狀來啟發我們安樂道,解脫道,菩提道。

  首先我們看佛陀的安樂道。

  佛陀的前面四個相狀,佛陀的入胎,出生,童子相到佛陀的娶妻,生子,這四個相狀我們看到佛陀表現出來的是非常的快樂。佛陀出生在一個王族的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個迦毗羅衛國的國王,他父親為他蓋了春夏秋冬四個宮殿讓他輪流的住,他娶了印度第一美人耶輸陀羅,所以他不管是物質的享受,不管是感情的這種受用,都是顯現一種安樂的相狀。那麼這個相狀後面一定有一個道在裡面,這個是什麼道呢?

  安樂道就是因果的道理,事出必有因!這個果報會在佛陀的生命中出現表示佛陀多生多劫,他是經過布施,持戒,忍辱,積集善業所招感的。我們一般人看到一個相狀就開始分別,開始打妄想,這個人長得很莊嚴,我們就羨慕,嫉妒。其實你看到這個人莊嚴,莊嚴從忍辱中來,我們看到這個人是比較能夠忍讓的,他遇到事情不容易跟人家爭執的。我們看到這個人很富貴,我們可以肯定這個人過去生是喜歡把他的物品跟人家分享的,所以一個佛弟子他看到一個相狀他馬上會覺悟到它背後是有道的,事出必有因。

  所以我們看到佛陀的前面四種相狀是非常的快樂,我們可以肯定知道佛陀是過去生長時間的積集善業,所以他來人世間的時候他不是生長在一個一般的家庭,他生長在一個大富貴的境界。這是第一種道,安樂道。佛陀的出生到結婚生子這一塊,我們判作安樂道。

  我相信一般人學佛是很容易進入到安樂道,我們相信善業一定招感安樂的果報,罪業一定招感痛苦的果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是時候未到。我們相信人生是有真理的,生命是有規則的,這是第一種道,這個道對我們一般人不難。

  那麼最嚴重的是我們現在要邁過第二個道,就是從安樂道把它提升到解脫道,這個檻很多人邁不過去。這個檻你邁不過去,你就很難往生了,你只能變成世間的好人,你不能變成一個出世間的道人。所以從安樂道到解脫道是一個關鍵,非常關鍵。我們看看佛陀是怎麼做到的。佛陀一開始在這種快樂的世間,我們看他說,享受色味之間,在經典上說佛陀一開始也是陶醉在這種快樂的果報,但是他後來見老病死,悟世無常。

  佛陀看到了三種相狀:老,你一個人福報再大,你一定會衰老,衰老的時候,你吃什麼東西都不快樂了,破壞了你的快樂;病痛,你生病的時候,你受用再好的東西,你也不可能出現的快樂感受,所以病痛也破壞你的快樂;死亡到來的時候,那更別說了,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你整個死亡的時候所有的果報全部破壞了,你要失去一切。

  所以佛陀跟我們有什麼不同呢?我們生長在快樂的環境,佛陀也生長在快樂的環境,但是佛陀能夠從快樂當中覺悟得更深的道理,他知道這種快樂是無常敗壞的,這個是很重要的一個概念。

  如果世間的快樂是安穩的,佛陀不要我們求生淨土了,這個地方就是淨土了。佛陀要我們離開娑婆世界,去找另外一個地方去,所謂的極樂世界,肯定有原因。我們不能夠說娑婆世界完全沒有快樂,這個的確也是不合理,娑婆世界的確有一些快樂,我們也同意。但是娑婆世界的快樂充滿了太多的陷阱,太多過失。我們先不要講娑婆世界的快樂讓你放逸,讓你造業,招感來生的三惡道,來生先不提,就算今生好了,娑婆世界的快樂最大的問題就是它不安穩,變來變去。從過程的角度它變來變去,從結果的角度,你一定要失掉。你死亡到來你肯定要失掉,這個對我們傷害太大了,我們一個眾生對生命的一個最重要的訴求就是穩定。我們為什麼要買一個房子?其實我們大可以租房子,我們拿這個利息去付租金都綽綽有余。因為我們租房子給我們沒有安全感,我今天住這,明天住那。所以我們對快樂的訴求是一定要穩定。但是不幸的是娑婆世界沒有穩定的快樂,這就是你福報越大你操的心越多。因為你知道快樂是脆弱的,你隨時會破壞。

  那麼就是說,你今天買了一個房子很漂亮,但是這個房子在地震帶,這個房子你會買嗎?你只能夠暫時住。因為你不知道哪一天你醒過來房子被破壞掉了。那麼佛陀他能夠從世間的快樂,他知道這個是善業所感,這個安樂道他能夠覺悟到悟世無常。你能夠覺悟到這個道理,那世間的快樂就不會障礙你了。所以看佛陀,從他的娶妻生子,而到最後的出家修道這個解脫道這一塊,他是從現象裡面去悟到它背後的一種真實的真理。就是道,就是無常的道。當然他成道以後他悟得更深了,他悟到了空性,真空妙有。所以佛法是從業果的道到無常的道,最後到空性的道。到空性的大乘的菩提道的時候,世間上沒有好壞了。你如果是善加利用,人生的相狀的歷事練心就是你積集資糧最好的地方。你要是不會利用,人生的相狀對你是一種傷害。

  那麼也就是說我們看學佛陀的八相成道,我們可以分成三塊,前面的安樂道,我們知道佛陀是善業所感,從解脫道我們知道佛陀知道這個快樂是不長久的,是不能當一個依止處的,只能夠暫時借用。所以佛陀選擇了出家,修學解脫道。那這個解脫道,當然這個前面的出家我們知道,佛陀在解脫道中,佛陀當然是親近了印度當時的所謂的九十六種外道。他做了兩件事情,第一個修苦行,第二個修禅定。那麼這個雖然不是佛法的正道,但是也消了佛陀不少的罪業,也調伏佛陀很多的煩惱,所以不妨是一個助道。那麼我們知道佛陀十九歲出家,經過十一年的包括苦行跟禅定的修學,到了三十歲的時候,這個是他的因緣成熟的時候,他即將從一種解脫的這種無常、苦的思想要提升到一種真正的空性的思想,他即將成佛。

 

上一篇:淨界法師:佛陀的成長,說明佛法不離開世間法!
下一篇:淨界法師:佛陀成佛的過程!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