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界法師:如是發心,名之為真!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我們再看偽真一對。

有罪不忏,有過不除,內濁外清,始勤終怠。雖有好心,多為名利之所夾雜;雖有善法,復為罪業之所染污。如是發心,名之為偽。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聞佛道長遠,不生退怯。觀眾生難度,不生厭倦。如登萬仞之山,必窮其頂。如上九層之塔,必造其顛。如是發心,名之為真。

那麼前面我們講邪正,這是個大的區分。偽真就更細了,這個偽什麼意思呢?偽就是說這個人不是沒有發菩提心,有發但是不純,就像黃金,它有黃金的成分,但是它也有礦石的雜質在裡面。就是這個人他也發菩提心,但是隱隱約約又貪求世間的果報,但是他到了佛堂用功的時候他又發了菩提心,所以這個心中是染淨夾雜。我們看他說明:有罪不忏,有過不除,內濁外清,始勤終怠。那麼他有過失不忏悔,他也不對治,所以他這個人目標不明確,也是有時候精進,有時候懈怠。內濁外清,始勤終怠剛開始精進,最後終於懈怠了。你說他這個人不好,他也有一點好心,他到了佛堂的時候他用功起來的時候也有一念的道心,但是離開了佛堂多為名利之所夾雜,所以這個人名利心帶有道心,道心中帶有名利心,很清楚了,雖有善法,復為罪業之所染污,如是發心,名之為偽。我們一般人剛開始都是這樣子的,叫真妄交攻。

我看到這段論文,我想到我在以前一個常住的居士,大概在將近二十年前,這個居士在台灣,是一個中部的居士。這個居士很年輕就學佛了,男眾居士,非常發心,他不但在家裡面做功課,那個拜佛念佛非常精進,來到道場,二話不說,他一定到廚房去幫忙,什麼事都做,默默地做,吃完飯了,人家都走了,他一定最後一個把碗盤都洗干淨再離開。看到師父,師父跟他講話,他一定合掌恭敬,這個人非常有道心。那所以一個人他精進用功,這真的是有用心在修福報,所以他福報變得很快,他本來很窮,後來沒有多久,我記得好像三五年而已,他整個人的相貌都改變了。

那麼另外一個居士就看上他了,就找他合伙做生意,開餐廳,兩個人合伙,他也跟朋友借了一點錢,他這個生意做得非常好,一個高檔的素食餐廳,走日本式的這種高檔餐廳路線,在當時的台灣是很少的,所以生意非常好,但這個人福報現前的時候就糟了,放逸了。

首先他後來就結婚了,結婚了以後又跟一個女眾發生了婚外情,婚外情諸位要知道,你破戒是最傷你的福報了,最傷你的福德力了,婚外情以後他又玩股票,後來輸了好幾千萬,不但把他這幾年賺的錢虧掉,還負債累累,後來到最後身敗名裂了,他跑哪裡去不知道。

那麼當然我們看這個緣起就是說這個人雖有好心,終為名利之所夾雜,就是說他這個發心,蕅益大師說雖然是中途變節,但是他剛開始因地一定有問題,我認為他出了什麼毛病呢?其實他剛開始的因地夾雜我認為這個是合理的,對一個初學者你不能過度的要求他一開始的發心又純又正,我認為他最後沒有學教理是可惜了,我個人的判斷,他都在事修上了。你想想看,我們是個有煩惱的眾生,誰經得起福報的誘惑呢?他沒有好好地學習教理,他就不知道怎麼調伏自己,引導自己往好的方向走。其實一個人在貧困當中反而最安全,諸位,你們都想要富貴對不對?一個人栽跟頭都是在這個時候,富貴時候,真的,你看中國的命盤命相學,一個人走大運的時候大吉之氣必有大凶,他的命盤一定有一個大凶求出,雙氣加煞一定有的,這個人生的邏輯就是這樣的,你在貧窮當中你不可能做出太出格的事情。

一個人一生當中會造重大的罪業,都是在福報現前的時候,因為你有自在力。那麼怎麼辦呢?就是你要不斷地增上,你要不斷地研究教理,加強你心中的光明,調伏跟引導。所以我們今天看到這個偽,這個人發心,道心中夾雜名利,我們剛開始不要過度的呵責,初學者都是這樣子,帶有妄想的修行,所以這個居士他的發心我認為他沒有錯,錯就錯在他沒有好好地用功,在心地上用功,只知修福,所以後來被福報迷惑了。

所以說我們剛開始發心帶有妄想,帶有雜染這個沒關系,因為你可以不斷地調整,人只要保持進步你就有希望,你要不斷地再產生觀照力。

我們看真,這種人不簡單,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聞佛道長遠,不生退怯,觀眾生難度,不生厭倦。這種人一定經過長時間佛法教理的學習跟觀照調伏才有這個結果,他的內心非常的堅定,他的心中只有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那麼他的志向非常的堅固,雖然佛道是三大阿僧祇劫,他也不退怯,知道雖然眾生的煩惱粗重,他也不厭倦,就好像登高山萬仞,這個仞就是七尺,登這個高山他總有一天一定要達到目的,如上九層之塔,必造其顛,如是發心,名之為真,這就是我們的目標了,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那麼也就是說我們可貴的是不斷地了解自己,然後只要保持進步,這個就是趨向於光明。

佛法修學概要——55

 

上一篇:濟群法師:佛法中所說的業力
下一篇:淨界法師:如是發心,名之為正!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