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懷瑾:習禅影錄摘選(4)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真正見到了這一面,還要知道那一面,這一面的空也,那一面的有也。如何有呢?你試試看,你觀想一個東西,你用意造出來,或者單提一念,看提得往否。一念萬年,萬年就是這一念,能夠定得住否,就真正證明你見道了沒有。凡夫是做不到的。在沒有見道以前,他都是妄念紛飛。雖然能夠見到這一面空了,要單提一念觀想一個光明點,應該也觀想得起來,也不難。所謂觀想不起來,又是搞錯了。譬如說你看過小電燈泡的,看到過一個金剛鑽的戒指的,看到過一個發光的玻璃的,這些都看到過,就是這麼一點,假想起來,就定住了,這總做得到呀?夏醫官不要亂聽,瞪起眼睛又撿拾這些爛渣子,你拾去就是爛渣子,人家拾去就是法寶。你就是愛聽這些。

那麼,觀得起來,一念萬年,萬年一念,心一境性,心在一個境上。這個境是你造的,沒有關系,愛造它就造它,你那個能造之性沒有變。見道了才可以,不見道不好修定。定久了,不管定在身體上哪一個部位都好,不在外也好,不在內也好,不在中間也好,可以在外,可以在內,可以在中間都好,反正都可以定住,適當的。這個適當看你巧妙了,現在不給你點破,自己試試觀想,巧妙定住了,心一境性,一念萬年,萬年一念,自然會定生喜樂。所以功夫發起得慢,是功用不能到呢?還是見地不能透徹呢?此理也要明白透過來,把它定住。你不要認為這是玩弄妄想,就要玩弄它。你要是能觀想得起來定住了,慢慢你就曉得真正妙有之用了。

有見地的人要注意這句話,做不起來,那就不對。自己要注意檢察,為什麼觀不起來,唯心所造嘛,為什麼造不起來?不是太用力了,就是太不用力了,不是加了一點,就是減了一點,再不然就是幻想。什麼叫幻想呢?認為觀想是另外想一個東西。其實你只要就現成的亮光是什麼,隨便想象,有如記憶一樣,等於你看過的書,看過的人,一想就想起來了,就是這樣。觀起來就把它定住,一定要觀這光明點,定住了,一念萬年,萬年一念,你那個靈靈明明的,知道自己定住的那一個不受妨礙。現在假如有一個定住了,同時也知道一切聲音、一切想頭、一切什麼,覺得自己定住沒有定住,這個覺知也在,是呀!一身有那麼多的妙用,你就看清楚了,這個定住了,心一境性,心放在一個境上,久定,就定生喜樂了。最初的就是最後的。

所以說,見道以後如何?正好修行!平常你不能生一念萬年,萬年一念,不能在一念上,這一念定住就一萬年,萬年就是一念,系心一緣。變動就不是,不要變動。變動,就是你不對,就是你沒有定住,此乃定慧等持之法。不是任何人可以修。我講的話有個道理,要見道以後的人便成定慧等持。何以是慧呢?知道本自性空,這個境界還在,本自性空,也知道我在造它。那個我呢?不在這個境上,那個作用,有一個境在,這個境就定住,一念萬年,萬年一念,此乃定也,亦乃慧也,是定慧等持。

講淨土宗,永明壽禅師的淨土宗,就是真淨土宗,所以他說有禅有淨土,好比戴角虎。他見道了以後,他不作觀想,就定住在一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句佛號上,孤零零的這句佛號始終存在,一念定住,所以他是淨土,他是真禅真淨土。普通的人你不要假借這句話,什麼淨土?什麼土你也找不到,鼻子粘到泥土的時候才後悔。要定這個,一念萬年,萬年一念,心一境性,定生喜樂,我都向大家點過啊!我不是說自己沒見到袁老師以前,自己一個人在靈巖寺閣樓上修XX法,剎那之間這一點靈光自己把他觀起來了,靈靈明明,一下就幾個鐘頭下去了。有人修密宗說觀想多麼難,我一點也不難,此乃理也,也就是事也,修什麼法,是什麼法。

大威德金剛,第一步他叫你剎那之間,一彈指(以手彈指作聲)二十剎那,有說六十個剎那,反正隨便說,很快在剎那之間你本身就要觀想成大威德金剛(九頭--表大乘九部契經,二角--表真俗二谛,頭發豎立--表度一切苦厄而得圓滿,三十四手--加身、語、意,表三十七助道品,十六足--表十六空,右足所蹈人獸等八物--表八成就,左足所蹈鹫等八禽--表八自在,裸形表無掛礙)。所以學密宗的人,我問他們有哪個能剎那之間觀得成功?都觀不起來,修了幾十年也觀不起來。

我在四川時候遇到一個學密宗的大居士,不得了,在茶館中都在搖鈴子,是北大地質系畢業的,我問他學密宗學什麼?他說:“大威德金剛,你也曉得?”我說:“我曉得大威德金剛在儀規上第一步就叫你剎那之間變成大威德,你觀不觀得起來?”他說:“啊!觀不起來。”我問他修了幾年了?“九年了。”我說:“那你不是白搞!”他問我觀不觀得起來?我說:“我早就觀起來了,我現在和你講話,就已經觀起來了。”他就:“咦,這是佛法,不能打妄語。”我說:“誰和你兩個打妄語啊。”他問怎麼觀的?我說:“你曾在北大念過書是不是?”他說:“是,當年在北大念書。”我問:“你去故宮玩過沒有?”他說:“當然去玩過。”我說:“我現在告訴你,現在我講故宮,你馬上想到吧?”他說:“當然想到了,玩過的,我一邊談話,一邊就現出來了,在意境上就有這個!”我說:“你剎那之間就把那麼大的故宮觀想起來了,何以剎那之間不能轉成大威德金剛?”嚇!歡喜贊歎,他問要怎樣修?我說:“你先要把禅宗了解才對,如何呢?”他說:“啊,那不行,修密宗的人一天停止了修法,有無間地獄之罪。”我說:“你把鈴子和杵交給我,有罪我替你負擔,行不行?我先在佛前為你頂禮,我為你負責。”結果那個家伙還算膽量很大,將鈴子與杵就放下交給我。我說:“你參話頭,參什麼?參‘萬法歸一,一歸何處?’”為什麼叫他參這個話頭,因為他是學密學觀想的,萬法不能歸一,所以他不能定,不能觀得起來,所以叫他參這個話頭。“萬法歸一,一歸何處?”是呀!這些道理劉女士昨天她都會了,她真會了?是假會。現在我再告訴她,她才懂了,萬法歸一,喏!就歸在這一點上,一切念提起到這一點上,可以忘了外緣。一歸何處?這個一也就在動靜上,一無歸處,提起便用,放下便休。這才真正懂了一點。一個人定在這上面,久而久之,就發天眼通了。
、、、、、、、、、、、、、、、、、、、、、、、、、、、、、、、、、、、、
 

在二乘羅漢、聲聞謂之幻有,菩薩謂之妙有,本來性空,由心生起一個有來。如此修為,是要定慧到家了以後,才能自在無礙。要空要有無不由心,不然都是理論邊上的事。有許多人,一明了理,沒有加以痛徹的修持,認為自己就對了。像我們同參中巫XX一樣(巫XX當時正在座中)。非要大死一番,痛徹的修持不可,理你是搞對了。對了不是你的事,是佛的理,天台宗所謂“理即佛”。你非要由兩腿好好地磨練一下。

為什麼要磨這個腿、要打坐呢?此乃苦行之一也!做不到的姿勢硬要你做到,先要把這個身心勉強過來,變化這個氣質,苦行也。多吃一點苦,多修一番苦行,多消一分業力。硬把它變過來,此之謂變化習氣。你要改變誰呀?你兩條腿都改變不了,又如何改革其他呢!但是如何改變呢?不要去注意腿,不要去管它,心一境性,定生喜樂。從理上明白,由理上透入,是靠不住的、不行的;必須要從事上熟,事上熟呀,真正真正下過苦功來,一步一步地求證。算了,這些話提它干嘛呢?

見道的人,他自己會曉得變更習氣的。平常瑣瑣碎碎的人,自然而然會變成慷慨激昂;平常驕狂的人,自然變成謙下。就是說,言語、舉止自然而然變得合乎中庸之德呀!也是中庸之“道”。調正,都是自然而然的,此所以道之可貴也。真正見得,沒有不變的,懦夫立,頑夫廉哪!所以說,自己的習氣,主觀依然堅固沒有變的,就要警覺自己,那是見地不真呀!王陽明先生因此而懂得知行合一之理,(他見道見到什麼程度姑且不管他,這個改變氣質功夫是懂得了,充其量他摸到第七識邊緣,第八識還未親證。)所以說見道與不見道,“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如何是自知的事?參!

我們要了解佛道只在平常日用之間,平常日用之間念念覺即是佛,念念迷即凡夫。這個古來祖師語錄經典上都那麼說。念念覺,覺個什麼啊?起心動念處,自己觀照得清清楚楚,義所當為,所不當為,無一不合於理,無一不合於禮,這就是行履。大家都是講禅宗,看了些公案、語錄、機鋒、轉語,就當成禅,都沒有好好研究一個真正的大禅師,他生平做人做事的行履是如何值得效法的。所以在沒辦法中常常叫大家多看看《禅林寶訓》這本書。那麼你可見到這些禅師的行履,做人做事,整個就是一個出世而住世的大儒家之風范。這些不去研究,光看了一般機鋒、轉語、公案,這就是禅宗了!真是天大的笑話。而且每一個人的一生,都只是記載其中幾段在上面,你想他一生就是這一兩串戲嗎?一生數十年,他數十年中間的行履如何?這幾段機鋒轉語的記載,根本不能窺其全貌。

你看,《指月錄》上也提到,也記載了一點。《指月錄》,它是選集的匯書,選出來某個禅師一生中某一點點而已。例如它選出歐陽修見到一個古寺裡的老和尚在看經,歐陽修問他,古人生死都可來去自由地做主,現在的人怎麼就做不到呢?那麼這個和尚答復他,古人念念在定慧中,現在的人念念在散亂中,怎麼做得了主呢?念念在定慧中,每一個起心動念處都在定慧中,能嗎?你要注意!“念念在定慧中。”嗯!有些朋友說他一天打兩次坐,早上一次、晚上一次,好像便宜給我占了似的。我早晚打兩次坐,打三次坐,好像已對得起祖宗父母似的。這謂之學禅了?真可笑之至。不曉得念念要在定慧中。每一起心動念處,動靜雲為,都在這個定慧的境界裡,才可以談學佛參禅。

依我們平常做人來講,精神不統一,不仔細。為什麼不能仔細?為什麼精神不統一?就是沒有定力嘛!例如現在此刻,你以為我在瑣瑣碎碎講世俗的事情嗎?殊不知一片婆心,望諸位先我而成就。從這裡就看到定慧的行持,但這是凡夫的定慧,普通人做事都要如此呀!你看那個法師,在我家裡,要到基隆去請老先生看地,我說請他帶一封信去,講了三次,走的時候仍然沒有帶,以他出家人,不應該有那麼多的事,我如此再三提醒的小事,他也搞忘了,可見凡夫的定慧也相當困難。何況二乘的定慧,何況菩薩的定慧,要念念在定慧中。凡夫的定慧,就是平常事業成功的基礎。你看那個蕭先生,我經常以他的為人處事告訴你們,他隨時隨地,都是端容正坐,走路規規矩矩,這是他的定慧,哪怕你告訴他一件事,他忘了,有的,但是他等一下就想起來。啊!這件事忘了,很遺憾。這是他做人做事的定。一個人稍有成就都是不容易的啊,都是要有定慧,由凡夫的定慧開始,進而修持二乘的定慧,再進而菩薩的定慧。

世界上各個宗教,乃至佛教各宗派,不管顯教、密宗,乃至旁門左道,一切修持之路,沒有哪個可離於禅,此所以如來正法眼藏也。所以真要了生脫死,證道成佛,只有把禅參通了,真能明心見性,悟後起修一切法,則任何一切法都變成助道品。如果沒有參通,沒有明心見性,慢說是修外道法,修佛法都是心外求法,因為不明根本。所以說要先見道。 

 

上一篇:為什麼不能傷害小飛蟲
下一篇: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