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寺的對聯
《普陀山佛教》 蔣譜成
對聯是我國文藝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也是我國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傳統民族文化。
對聯,又稱“對子”、“楹聯”,是詩詞形式的一種演變。我國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中原地區在春節時,就有人以“桃梗”懸掛於戶,這大概就是最早的對聯了,這“桃梗”又稱“桃符”,到了宋代,已經是十分地普及,對聯應用於各種場合,所以王安石才有“干門萬戶幢幢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詩句。寺院自古以來就是我國傳統文化集中展示的地方,對聯就是所展示的內容之一。因此,寺院的亭、台、樓、閣、榭、柱,幾乎沒有不寫上或镌刻上對聯的,這些對聯不但宣傳了佛教文化,增添了文化氛圍,而且裝飾了寺院,為寺院生輝添彩。
寺,古代為官署名,如大理寺,太常寺等;但主要還是僧眾供佛所在地,如白馬寺,靈隱寺等。我國的寺院不但是成千上萬的信眾做為頂禮膜拜的宗教殿堂,而且是繼承發揚佛教文化的道場,是別於常人生活的另一個世界。因此,寺院所用的對聯有其獨特性,對聯內容也獨具匠心,常常寓意深刻,令人深思。但根據所用對聯的場合不同,其內容也有所不同,雖然撰寫自由,一般不外乎如下幾種類型。
一、佛理禅意醒悟世人
這種滿含佛理、禅意,勸世醒人的對聯一般用在寺院的山門、大殿等地方,因為對聯緊緊扣住宣揚佛教宗旨這個主題,以佛法佛典、禅趣禅理來醒悟世人。如四川新都的寶光寺有聯曰:
世外人法無定法,然後知作法法也;
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對聯中“法無定法”,“了猶未了”,皆為佛學觀點。而以樸素辯證的手法,闡述佛陀釋義,使人讀後有猛然醒悟,反省自身之感。
又如成都文殊院山門對聯:
見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
慧生於覺,覺生於自在,生生還是無生。
還如舟山島普陀寺有聯曰:
自在,自觀,觀自在;
如來,如見,見如來。
這種類型的對聯寺院都有,內容也大同小異,只是立意與撰寫手法各有不同。如上面舟山島普陀寺聯,在手法上雖然采用了疊字、齊巧,但用典自然,通俗易懂,給人輕松自如,活在當下的感覺。
二、地理景物偶意其意
這種以所處地理環境、周圍景物為內容的對聯,在寺院裡較為普遍。因為寺院一般處於名山大川,而一些亭閣樓台,也常建在山頂或溪澗之側,青山白雲,風景秀麗。況且還有各種名人事跡,民間傳說,因此,對聯內容往往順手拈來,恰到好處。如杭州聖因寺有一聯曰:
江水滔滔,洗盡千秋人物,看閒雲野鶴,萬念都空,說甚麼南宋衣冠,西湖煙柳;
天風浩浩,吹開大地塵氛,倚片石危欄,一關獨閉,更何須敵人祿米,鄰捨園蔬。
聯中有景有典,氣勢磅礴,既體現了禅家閒雲野鶴,行雲流水,出世人世,全心即佛,又說明了大干世界,江河大地,萬物更替的自然現象,寓意深遠,令人深思。
又如湖南衡山雁峰寺有聯曰:
大夢忽聞鐘,任他煙雨迷離,還當醒眼;
浮生真類雁,看到天花欲墜,我亦回頭。
聯中的“煙雨”即衡陽南回雁峰上有煙雨池,此處用景人聯。“回頭”在此處有兩層意思,一是說回雁峰這個典,世傳陽鳥不過衡山,至此而返。如楊慎夫人黃娥有“雁飛曾不度衡陽,錦字何由寄永昌”的詩句。二是勸世人回頭,認識自我,向佛從善,回頭是岸。
還有浙江天台山中的方廣寺,築於高山幽谷之間,下臨石梁飛瀑,因此有一聯為:
風聲、水聲、蟲聲、鳥聲、梵呗聲,總合三百六十擊鐘鼓聲,無聲不寂;
月色、山色、草色、樹色、雲霞色、更兼四萬八千丈峰巒色,有色皆空。
對聯中雖然是在寫景,但後面的“無色不寂”與“有色皆空”,給聯中的境界更上層樓,使人雖置身在山色水光,風景奇麗之中,但不至於得意忘形,而回味再三。
三、以典記事新意誨人
這種對聯一般在有特定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或民間傳說等寺院的某一殿堂或亭閣上采用,聯中以典說事,以事見意,以意誨人。如雲南武定獅子山正覺寺有一聯曰:
僧為帝,帝亦為僧,數十年衣缽相傳,正覺依然皇覺舊;
叔負侄,侄不負叔,八千裡芒鞋徒步,獅山更比燕山高。
上聯是說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與他的孫子朱允炊二人的一段歷史。朱元璋出身貧窮,在他十七歲那年,他便到家鄉皇覺寺出家當了和尚。後來朱元璋投軍,帶兵打仗,再後來就當了皇帝,這就是“僧為帝”。朱元璋立他的兒子朱標為太子,但朱標在洪武25年(1392)就病死了,朱元璋就立朱標之子,即他的孫子朱允炊為皇太子。洪武31年,朱元璋逝世,理所當然地朱允炊嗣位,稱惠帝,改年號為建文;朱允蚊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采取削藩政策,引起諸藩王的不滿和反對。這時朱元璋的第四子燕王朱棣,因他早就對皇位虎視眈眈,於是借各藩王之口起兵南下“靖難”,與朱允炊爭奪皇位。建文四年(1402)克南京,朱棣奪取皇位,稱成祖,改年號為永樂,遷都北平,並改北平為北京。
據傳南京城破之時,朱允炊放火焚燒宮殿,身穿僧衣潛逃出城,芒鞋徒步到雲南,在正覺寺出家當了和尚,這就是“帝亦為僧”。所以上聯有“數十年衣缽相傳,正覺依然皇覺舊”句,用典體貼自然。
下聯的叔是朱棣,侄當然是朱允炊,聯中說叔在爭奪皇位這件事上,不大光彩,對不住侄子朱允炊,使得朱允炊跑到幾千裡之外的雲南。因此才有“獅山更比燕山高”,這是作者對他們叔侄二人的評價,即朱允炊在人品上比朱棣高。因正覺寺在獅子山,而燕山在北京。
又如蘇州寒山寺有聯曰:
塵劫歷一千余年,重復舊觀,幸有名賢來作主;
詩人題二十八字,長留勝跡,可知佳句不須多。
這對聯可能在重修寒山寺時所撰,寺最初建於南朝梁時,相傳唐時詩僧寒山、拾得居此,故名寒山寺,所以上聯才有“歷一千余年”、“名賢來作主”。而下聯即以唐詩人張繼事為內容,這裡的“詩人”即為張繼,“二十八字”即是張繼寫的那首《楓橋夜泊》的詩。其詩為:“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張繼正因為有了這首詩,才使他名傳千古,寒山寺也正因為有了這首詩,婦幼皆曉,享譽中外。確如聯中所說,“佳句不須多。
四、特定場合內容引申
這種對聯針對性強,一般是根據特定的場合與環境來創作,內容特指,只能專用。如如來佛、彌勒佛、觀世音菩薩等座下的對聯,還如寺院藏經閣、鐘鼓樓等對聯,這些都是有所指,內容就得緊貼主題。如北京潭柘寺彌勒佛座對聯曰: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開口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這是根據彌勒佛的神態形象引申開來,既為大肚佛描容畫像,又給大肚佛賦予思想,既是說佛,又是叽人,使對聯內容雅俗共賞,風趣盎然。類似這種對聯各寺院還有許多,如峨眉山靈巖寺彌勒龛聯:
開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大肚能容,容天容地,與己何所不客。
由大肚佛的笑與容而引申到我們應具的生活態度,教導人們要容天容地,任運自在地生活,做一個智慧的禅者。
在福州鼓山湧泉寺山門彌勒座也有一副題聯,但另一番立意,饒有風味,令人深思。聯曰;: .
日日攜空布袋,少米無錢,卻剩得大肚寬腸,不知眾檀越信心時,用何物供養;
年年坐冷山門,接張待李,總見他歡天喜地,請問這頭陀得意處,是什麼來由?
寺院對聯要說還有許多的類型,如果粗分不外乎上面四種類型。因為對聯是一種文化,其中有著許多的內容,特別是對聯技巧,更是一言難盡。因此,我們如果有幸游覽各佛教聖地,一定要對懸掛各處的對聯仔細拜讀欣賞,否則就是一大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