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你能把人生看作是夢境,你就沒有得失,你心就平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淨空法師:你能把人生看作是夢境,你就沒有得失,你心就平了,心就快樂了 心要端正,什麼樣的心才是端正?念阿彌陀佛的心就是端正。我們就知道,我們如果把阿彌陀佛忘掉,我們心就邪了,心就不正。我念別的佛呢?念別的佛,心也偏了,不能說邪,你偏了,你方向偏了,我們的目標是走極樂世界,是走這一條路子,你偏到另外一條路子去了。所以只有念阿彌陀佛,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這叫正念,這一點太重要了。一向專念,只能有一個方向,不能有兩個方向。我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又想到東方琉璃世界,那就錯了,琉璃世界藥師佛,錯了。也許你身體不好,想藥師如來保佑你。那阿彌陀佛不能保佑你嗎?不想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念藥師如來可以;但是想到西方極樂世界,就不要念藥師如來,專念阿彌陀佛。藥師如來要是看見你,他生歡喜心,他贊歎你,你身心有毛病,不用求他,他會幫你治好。為什麼?你是彌陀弟子,彌陀弟子太尊貴,每一尊佛都歡喜、都贊歎,彌陀弟子,這還得了!我們自己要懂得,要有這個認知。 所以端心就是心裡只有阿彌陀佛,端身,身只禮拜阿彌陀佛,看一切眾生、一切萬物,統統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就像在極樂世界一樣,那我們就時時刻刻都沒有離開阿彌陀佛,無論是順境是逆境、善緣惡緣,念頭起來的時候,「皆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都是佛來幫助我、來成就我,應作如是觀,應作如是想,這叫端心正意。「耳目口鼻皆當自端」。耳聽的是什麼?念佛的聲音。眼睛看的是什麼?是阿彌陀佛的現相,眼睛所看的一切境界,統統是阿彌陀佛所現。口念佛,鼻是呼吸,有人用呼吸攝心,一呼一吸一句佛號,這叫自端,這就是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當自端心,當自端身,耳目口鼻,加上前面身是五,再加上心是六,這不就是都攝六根了嗎?這一句教給我們,都攝六根怎麼個攝法?這就明白了,六根全是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一樣東西都沒有。「是故遇空閒時,首應端正身心也」。能夠有得空閒的時候真干,不浪費時間,乃至一天一夜,我都要好好的把它抓住。在平常,只要有空閒的時間,就專心念佛。念佛沒有任何拘束,站著念可以,坐著念也可以,走著念也可以,沒有拘束,甚至於躺下來念也可以。睡著念不要出聲,出聲什麼?傷氣,也是不恭敬,但是睡著默念,好!行住坐臥不離這個,這就是念阿彌陀佛,這叫真念佛人。 下面是「絕欲」,這個很重要,煩惱裡頭最嚴重的,「在此期間絕斷男女間之愛欲」。這是什麼時候?端正身心念佛的時候,心裡面不能有情欲的念頭,因為它會把你的功夫破壞,你有這個雜念,念佛的功夫破壞了。「去憂,放下世間憂慮」。所以念佛堂堂主常常提醒大家「放下身心世界」。身心是自己,世界是我們身外的環境,統統不要想,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除了阿彌陀佛之外,什麼念頭都沒有,這個好,這才能成就。去憂,有沒有這個世間值得我們憂慮的事情?沒有。真有,你憂慮也解決不了問題,憂慮能解決問題可以,憂慮只有把問題搞糟了,你不能解決問題,那你何必憂慮?只有冷靜,只有念佛,真能解決問題。為什麼念佛能解決問題?念佛得佛力加持,心地清淨能生智慧,自己有智慧,又得到佛力加持,你才有辦法解決問題。你一慌一亂一忙,問題搞砸了。冷靜比什麼都重要!愈是遇到災難現前的時候愈冷靜,不驚不怖,我們才真正能夠解決問題。佛經裡面講的,心不顛倒,問題就能解決。 「慈心」,在一切時一切處對人對事對物都要有慈悲心,「與眾生樂之心,今此修持是為饒益有情而修也」。菩薩修行不為自己,為眾生。我們要想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先要成就自己。所以在修學過程當中歡歡喜喜,沒有一點憂慮。被人欺騙了,凡夫苦惱,被人騙了,上了當,菩薩怎麼?菩薩若無其事。為什麼?菩薩知道一切法皆不可得,《般若經》上講得很清楚,「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他有什麼憂慮的?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得失。怎麼沒有得失?釋迦牟尼佛教導我們,《金剛經》上所說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你能把這個世間看作一場夢,夢裡得到是不是真得到?沒有,醒來之後什麼都沒有,夢裡面失掉,醒來之後什麼也沒有失掉。你能把人生看作是夢境,你就沒有得失,你心就平了,心就快樂了。得到沒有歡喜,失掉沒有憂愁。功夫真的有一點底子的時候,得到歡喜,失掉也歡喜,沒有一樣他不歡喜,這就看功夫了。沒有功夫的人,天天失掉的時候,哎呀!真可惜,我又丟掉了。那什麼?那功夫不行,沒功夫。真有功夫的時候不會,得失都歡喜。歡喜是什麼?歡喜,他已經如如不動,心裡只有佛,沒有別的東西,心清淨了,心端正了,這個端正就是有佛。世間人為什麼有憂慮?他心裡沒有佛,錢財丟了,他心裡只有錢財,親情遇到災難,他心裡只有親情,他心裡五欲六塵,他有這個東西,所以他有得失。如果心裡只有阿彌陀佛,就沒有得失,沒有得失多快樂!多自在! …… 《華嚴大疏》第八卷有這麼幾句話,「練心於法,名之為精。精心務達,目之為進。」這兩句話說得好!下面注解說,「蓋謂:精者,乃精一其心於佛法也」。在我們淨土宗,要精一其心於信願行。「以此精心,唯以達本為務」,我們的達本就是往生淨土見阿彌陀佛為務,這叫「進」。《華嚴經》是大經,它是就通途來說的。我們修淨土的是有局限,我們先到極樂世界,先見阿彌陀佛,到極樂世界,跟華嚴會合了,入華嚴境界。華嚴境界是什麼?這底下說得很好,「本者本源也」,識心達本。「明自本心,見自本性,是為達本。《大疏》之義較勝」。《華嚴經》講得好,講得殊勝。我們要達到華嚴的境界,先取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華嚴境界我們就證得了。我們要不從這個地方拐個彎,到極樂世界去證華嚴,我們沒有辦法證得。這是我們自己一定要清楚、要明白,我們哪有能力入華嚴境界,不可能的事情。要入華嚴境界一定要有方法,這個方法是最可靠、最簡單、最容易、最穩當。所以我們終極目標是入華嚴境界,我們到極樂世界那是第一方便,在這個地方斷煩惱、證菩提難,在這個地方我們求生淨土親近阿彌陀佛容易,這個難易要分清楚。到了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再證華嚴的大法就容易了。誰來給我們講《華嚴》?毗盧遮那如來的報身,諸位知道嗎?毗盧遮那的報身就是阿彌陀佛,毗盧遮那如來的應身就是釋迦牟尼佛,我們到極樂世界是見報身如來,我們在此地的學習是跟釋迦牟尼佛學習,跟應身如來,法、報、應是一體。這是法門當中第一方便法門,不可思議!我們修淨土沒有違背《華嚴》,修淨土實際上就是學《華嚴》,所以古人才說《無量壽經》即是中本《華嚴》,這個意思講得多好! …… 這是我們平常用功,在什麼時候用功?這種煩惱一起來的時候,立刻就把它控制住。古大德教導我們的,「不怕念起,只怕覺遲」。貪心起來,這個念頭起來,阿彌陀佛,第二個念頭就是阿彌陀佛,把它壓下去;瞋恚心起來,阿彌陀佛,壓住了。所有一切善不善的念頭起來,統統一句阿彌陀佛壓下去。這叫什麼?叫功夫得力。還會現行,說明什麼?你功夫不得力,你是念佛了,念佛不管用,你的念佛伏不住煩惱。換句話說,你還是那麼多妄念,你沒有減少,你心不清淨。 念佛功夫端在身心清淨,心地愈清淨,今年比去年清淨,去年比前年清淨,一年比一年清淨,好境界。從哪裡看?一年比一年煩惱少,煩惱輕了,一年比一年輕。真正能提升到一個月比一個月輕,你決定得生,你就沒有問題了。如果境界現前還發作,順境裡頭有貪心,逆境裡頭有瞋恚心,還會有這個念頭起來,念佛功夫不得力。日常在生活當中,工作處事待人接物,時時刻刻都在考驗我們的功夫。所以能不能往生,有沒有把握往生,不要問人,你問你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能不能生淨土?我應不應該生淨土?自己比什麼都清楚,對這個世間確確實實沒有貪戀了。所以這是叫人乘世善。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四三0集) 2011/5/3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430 淨空法師:如果是這樣浪費的話,他的福報能享幾年?祿盡人亡 第二個「貪餮」。餮是什麼?貪吃。這個也嚴重,在現前社會我們能看見。一個宴會聽說一桌酒席的菜幾十萬,我聽到這個話都嚇到了。你想想看今天世界上有多少窮苦的人三餐不繼,怎麼能忍心這樣浪費!一桌酒席十幾萬,一般人一家四口一年的生活費,你一餐飯就吃掉了,你知道這個罪多重!我們想想釋迦牟尼佛他老人家一生的生活,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佛,不是別人。佛是智慧圓滿、福報圓滿,他為什麼這麼做?他這個做法叫代眾生苦,做出樣子來給大家看。佛是一點點都不浪費,懂得惜福。今天世間大福報的人很多,如果是這樣浪費的話,他的福報能享幾年?他有一百年的福報,大概不到十年就享完了,享完之後,中國古人有一句話說,祿盡人亡,你雖然還有壽命,你福報沒有了,你也活不了了,死了以後到哪裡去?三途、地獄,都到那裡去了。現在人不相信有三途、地獄,不相信有六道輪回,他說這是迷信,等到他見到了,後悔莫及。怎麼能干這種事情!所以這個一定要戒除。學佛的同學能夠把肉食斷掉,葷腥斷掉,這是好事情。可是素菜裡面如果也貪圖,也在這上面多做講究,也錯了,還是在享福。所以古時候寺院庵堂,現在變了,古時候寺院庵堂就一個菜,大鍋菜,省事!寺院庵堂過堂吃飯它有規矩,一個菜、一個湯。古人修福不享福,把享福都回向到極樂世界,往生到極樂世界去享福,沒到極樂世界之前決定不享福。現在的人現前講究享福,能不能到極樂世界就成問題了。所以這是一定要知道,把貪念放下,貪吃也放下。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四三0集) 2011/5/3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430 淨空法師:因果這樁事情善惡沒有抵消的 好事也不行,要知道,因果這樁事情善惡沒有抵消的,沒有說我做了很多壞事,我多做一點好事可以彌補,可以把那個惡的抵消,沒有,因果裡頭沒有抵消的,善就有善報,惡就有惡報,種瓜就得瓜,種豆就得豆。不能說我種的這個瓜,我不想瓜了,希望這個瓜能長出豆來,這不可能的事情。因果確實就是如此,你一個惡念一個惡行就有惡報,一個善念善行它就有善報,不能說用善來抵惡,不可能的,這是一定要知道的。你真明白之後,你就曉得人不能有惡念,不能有惡言,不能有惡行,肯定有惡報,善做得再多,那是善報,各有各的報。什麼時候先報,什麼時候後報,那是緣不一樣。所以佛法講緣生,它不講因,緣決定你果報的先後,因是決定你有果報,你有報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決定有,什麼時候報,什麼在先,什麼在後,緣,緣非常重要,要明白這個道理。佛家講緣生,講得很深。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四三0集) 2011/5/3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430
|
|
|
|
|
|
上一篇:淨空法師:因果這樁事情,善惡沒有抵消的
下一篇:《西方確指》摘要分享(印光大師、淨空法師推薦的奇書)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