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西方確指》摘要分享(印光大師、淨空法師推薦的奇書)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西方確指》摘要分享

【印光大師首肯並推薦之淨土奇書《西方確指》】

淨空法師按語:《西方確指》這一本書很特殊。它是從哪裡來的呢?是駕乩扶鸾出來的。諸位要曉得,正法絕對不用扶乩鸾壇,唯獨這一個是例外,這個小冊子是印光大師鑒定認可的,只有這一個,其他的統統不可以相信。這是有特殊的因緣,從《西方確指》裡面,我們看到的,好像是在宋朝的時候,有幾個志同道合,專修淨土的念佛人,其中有一個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了,其他的人念佛沒有成功。這一次,扶鸾是在清朝末年的時候,西方極樂世界那個同參回來了,要度他們這一批人,一共十二個人;自始至終都是勸他們念佛求生淨土,沒有一句是妄言,所以印祖說這個不是假的。它裡面的開示非常的精純、扼要,是一本非常難得的淨宗好書,但是它的來源很特別就是了,我們一定要曉得。這是覺明妙行菩薩所說的,覺明妙行菩薩,就是他們已經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同參,可見得人家生到那一邊,並不是花很久的時間,就從凡夫證到菩薩的果位了,他倒駕慈航來度這一班同學。這個世間的事情,世人往往看作迷信,但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我們肉眼凡夫接觸的境界有限,確實有六道,確實有佛菩薩,這些都是真實的存在。

【《西方確指》正文,節錄摘要】

◎至受戒一事,不受則已,若一受,更不得分毫毀犯。當守護清淨,如白璧明珠,了無瑕玷,斯成戒品。蓋戒為三世諸佛入道根本,勿同兒戲。又若住靜參方,更宜親近善友,遠諸庸劣。親善則道業易成,近惡則戒行易失。此二語,終身學道之要,慎之記之。”

◎“人命如朝露,虛浮無定期。未能逃夢幻,何必預求知?”

◎欲明心者,當微細觀究,此身此心,從何而有?既四大虛幻,心將誰寄?身心既幻,世界微塵,了無差別。目前萬法,從何處生?從何處滅?若無生滅,則照與能照,兩無所依,自見真如寂滅場地。”

◎“西方有淨土,人天皆所依。汝能修此門,安隱無驚疑。”

◎又喻諸人曰:“此土有發願往生者,彼土即生蓮花。故作是語,汝等應生深信。”

◎“心外無佛,佛即汝心。深信不惑,一念無生。”

◎“《般若》一經,功德無盡,拔妄想根,脫生死病。”

◎“勿貴人知,勿希天應,恆一其心,必堅必正。”

◎“道無他說,唯心而已。蓮胎始成,專精勿二。”

◎我昔於晉明帝時,受貧子身,為貧苦故,乃發大願雲:‘我以夙業,受此苦報。若我今日不得見阿彌陀佛,生極樂國,成就一切功德者,縱令喪身,終不退息。’誓已,七日七夜,專精憶念,便得心開。見阿彌陀佛相好光明,遍十方世界。我於佛前,親蒙授記。後至七十五而坐脫,竟生極樂。

◎或問:“學人雲何得離塵欲,得無障礙?”

菩薩曰:“我將由小而推之大,由外而推之內,汝等當善解其義。有人於此,無故而奪汝一錢,動瞋恨否?”答以:“一錢雖微,見奪則瞋。”
“又無故而與汝一錢,生喜悅否?”

曰:“一錢雖微,見與則喜。”

有答以“一錢甚微,與何足喜,奪無可瞋”者。

菩薩曰:“汝能如是,心之清淨久矣,何至今日尚沉濁垢耶?汝等當知,學人洗心不密,見有見無,處處是著,念念皆貪,所以業識紛馳,無暫停止。即念一句阿彌陀佛,心想依然外游,未能頃刻歸一。良由汝等於無量劫來,未嘗發一時一日遠離塵欲之心。故此塵欲,亦從無始劫來,未嘗一時一日肯離汝心。身纏心縛,深入塵網,哪得如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故知欲斷貪著,先從一錢之與奪作棄捨觀,作非我有觀。奪不起瞋,與不起悅。如是乃至百千萬錢,乃至億億萬錢,乃至國城妻子,乃至身肉骨髓,乃至過、現、未來心意意識,乃至生死業報、菩提涅槃,一切皆如此一錢之與奪無異。自然習漏消亡,障緣永滅,漸履清淨,成就道品。汝等當依此修行,勿更自虞窒礙。”

◎當息諸牽累,安心端坐。念身無常,念世無常。所有妄緣,一切放下,徐徐念一句阿彌陀佛,自然六塵不生,一心清淨。不唯愈汝今生之疾,即生死病根,亦從此拔出矣。

◎菩薩曰:“此雖孝而有限。唯能發大願,修出世法,若道成果滿,豈但福及九祖,即歷劫冤親,俱蒙解脫。汝能專修淨土,是為大孝。”

◎則知此咒與心,離諸名相,畢竟空寂,是名究竟。

◎故念佛人先須具大手段,割絕牽纏,打開塵網,直下即念是佛,即佛是心,乃至離即離非,頓入如來大光明藏。如是乃名正念念佛,得名為念佛人也。汝應善解此義。”

◎菩薩又示眾曰:“諸善男子!人之一身,父母所生,父母所育。現前爾等種種營謀,種種受用,即使父母不曾與得一錢,也還是父母生卻你身,故有今日。萬事身為大,身為本。從本而推,豈不是父母之恩難言難盡。所以佛言,於父母邊出一高聲重語,尚獲罪無量。況今有甚於此者耶?若言父母或以不堪相加,不得不诤,則是視父母如路人矣。只可歡然順受,父母自有感悟之日。決不得爭個你非我是,做逆天背倫之人。”

◎善男子,心本無念,念逐想生。此想虛妄,流轉生死。汝今當知此一句阿彌陀佛,不從想生,不從念有,不住內外,無有相貌,即是盡諸妄想。諸佛如來清淨微妙真實之身,非一非二,不可分別。如是念者,煩惱塵勞,無斷無縛,止是一心。必得一心,方得名為執持名號,方得名為一心不亂,淨業功成,直趨上品。”

◎汝今當發大願,願生極樂。然後至誠懇恻,稱於阿彌陀佛。必使聲緣於心,心緣於聲,聲心相依,如貓捕鼠,久久不失,則入正憶念三昧。

◎至於‘善’之一字,隨時隨地可行,大事小事皆是。又兼戒殺放生,隨力捨貧施苦。持念阿彌陀佛,回向極樂,日日不間。如是三年不改,方許你‘好心行善’四字。”菩薩示無朽曰:“大抵修淨業人,行住坐臥,起居飲食,俱宜西向,則機感易成,根境易熟。室中止供一佛一經、一爐一桌、一床一椅,不得放一多余物件。庭中亦掃除潔淨,使經行無礙。要使此心一絲不掛,萬慮俱忘,空洞洞地,不知有身,不知有世,並不知我今日所作是修行之事。如是則與道日親,與世日隔,可以趨向淨業。蓋汝生時撇得干淨,拋得干淨,念頭上不存一些子根節。大限到來,灑灑落落,不作兒女子顧戀身家子孫之態。豈不是大丈夫舉動!所以要汝一意修行,別無沾滯,正為此一大關目也。至於修淨之法,不出‘專勤’二字。專則不別為一事,勤則不虛棄一時。汝今晨起,即誦《彌陀經》一卷,持阿彌陀佛一千聲,向佛前回向,念《一心歸命文》,以此文言簡而意備也。此為一時之課。若初起或身心未寧,日止四時。稍寧,漸增至六時。又漸增至十二時,合經十二卷,佛名一萬二千聲。更於回向時禮佛百拜,亦可分作四時。此為每日常課。余工不必計數,或默或聲,但攝心谛念而已。又持名之法,必要字字句句聲心相依,不雜分毫世念。久久成熟,決定得生極樂,坐寶蓮華,登不退地。若余年未盡,猶得以其所證,為四眾向導,報佛深恩。汝若於我所說,一一遵依,方不負覺明菩薩示汝正道,令汝出家。方不負三昧和尚為汝剃度,授汝大戒。此非小小因緣,汝莫自生輕慢。慎之慎之!”

◎普願一切眾生同生極樂,而我心無所著,如虛空等,是名回向。又靜坐時,當反觀深究,佛即我心,是心是佛,不假外求。如心而住,無能無所。

◎菩薩示沈元輝曰:“大凡修淨土人,最忌是夾雜。何謂夾雜?即是又諷經,又持咒,又做會,又好說些沒要緊的禅,又要談些吉凶禍福、見神見鬼的話,卻是夾雜也。既夾雜,則心不專一。心不專一,則見佛往生難矣。卻不空費了一生的事?你如今一概莫做,只緊緊持一句阿彌陀佛,期生極樂。日久功成,方不錯卻。當授汝一偈,依而行之:

“阿彌陀一句,萬法之總持。
聲與心相依,念茲復在茲。
感應不思議,蓮開七寶池。”

◎菩薩憫茲眾等,雖同禀誠心,而不識修行正路。乃垂示曰:“今日之會,可謂有緣。但若與爾等說佛法,非所習聞,恐難信入。不若舉一則世典儒書,與眾等一話,或能信得一句兩句。《中庸》說:‘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今日看來,‘安’與‘利’且莫說起,即‘勉強而行’者,亦不可得。即如爾等,自遇我之後,亦曾發心勉強為善。乃有一旦棄捐,或漸至懈廢者。其故何在?只是將善之一字,看得太緩,謂行善無功,不如為惡之有效耳。不知為善若果無功,何以古來聖賢之徒,斷不作些微小惡;善則盡力盡心,必要做到十二分滿足?若果為惡有效,又何故古來仁人君子,不惟有效是求,反作無功之事?且現見為惡之人,眼前雖得便宜,到頭幾個有好結局、好斷送、好名聲、好子孫,以延其世代?又如世間數歲小兒,見說個好人,便知贊美,豈不是為善有大利處?見說個惡人,便要瞋怪,豈不是為惡無大利處?此事極易曉,非是爾等不聰明,真不知得,但是不能實心向善,故一時不細察耳。所以平日間捨一錢,也要向人說一遍。有句好話,也要向人說一遍。都是從外邊做手腳,全不體會大聖大賢用心切己處。覺得沒滋味,便拋棄了。汝等今日若果將真真實實的心,行真真實實的事,無一毫妄想觊觎於其間,坦坦然樂天知命,守其在我。不見有終身可祈,結局可問,五行、八字之窮通可卜,吉凶得失之可得而趨避。自然無禍不消,無福不至,道與時增,德與歲積,成聖成賢無難矣。此爾將來一定的實事,所以說:‘及其成功一也’。反此,則生為無忌憚之小人,死為腐爛之草木,可不痛哉!”

◎“一者,世人貪得,都務強求。不知一錢之獲,尚有命焉,而況功名富貴之大,曰吾智力可求?若然,則蒼蒼者天,赫赫者神,將無用乎?即使強求而得,亦是命數合有,不因爾用卻許多龌龊心機,天憫而與之也。然則勉強而求者,有辱無榮,有失無得。有戮身之禍,無利物之功。有損德之災,無進善之福。天厭之,神棄之矣。眾中有識者思之。

◎或欲求官問可得否。菩薩曰。做官一事。你更莫想。你須知得通經史之謂文。練韬略之謂武。膂力過人之謂勇。智能出眾之謂才。汝自思量有一於此否。若四中不具其一。要做官。不過圖僥幸而已。要圖僥幸。念頭先已不正。一做了官。便去假威仗勢。一味虐疲民而飽我腹。決不思為國為民做些好事。以至積惡日深。不知改悔。來世定作牛馬駝騾有力報人等畜。如目前兵戈戰陣中。一類畜生。皆夙世冒祿貪功。無一毫功德於天下之徒也。且報應之理。遠近無期。或致禍於現世。或殃及於子孫。如目前一等罪犯囹圄。身受屠戮。繼嗣不肖。或絕滅無傳者是也。又損害良民而取其財貨。謂之不仁不義之物。以之祀祖先。而祖先益愆。事神明而神明加怒。供諸佛聖賢必為之墮淚。奉仁人有道。反為之生慚。即罪惡不極。而冤結相酬。後世定作一類羊豬雞犬。無力報人之畜。及世間一等。貧窮下賤劇苦之人。又此圖僥幸一輩。在官即做些好事。亦未免公中有私。善中有惡。罪福影響不漏絲毫。貪有限之榮名。受累生之惡果。僥幸做官。溺心利欲。如上所談勢所心至。可不畏哉。

◎深潛不露,是名持戒

◎有口若啞,有耳若聾,絕群離俗,其道乃崇。  

【附錄】:

卍新纂續藏經 No. 1191 西方確指

清 覺明 菩薩說 常攝集 1卷  

No. 1191-A 【西方確指序】  

丁未夏過雪山和尚方丈。和尚出一書授(余)曰。此寶筏也。且緣起甚奇。明末時。吳城八友同修[糸-八]門。日請乩仙以談其術。於卒也。有仙至。所談與諸仙異。因日事之甚狎熟。久之。忽勸以念佛。眾問念佛可乎。曰善。眾皆稱南無佛。曰不如是念也。眾問如何。曰汝須合掌至心。向西頂禮。念南無阿彌陀佛。眾從之。於是為之微細開示念佛法門。令捨偽歸真求生極樂。始宣示夙昔因緣。菩薩名號。及現異香天花種種靈瑞。而八人者。皆反其邪修。歸於正信。無朽者。八人中之師也。菩薩令往三昧和尚處。受毗尼圓僧相。和尚始難之。既而見菩薩月偈。遂敬禮西方為之剃度。蓋菩薩始至時。眾以為仙。指月為題求句。因示以偈曰。一月光含千世界。分身無量照群迷。當知本體原無二。不動莊嚴變化機。始於明崇祯癸未五月二十八日。迄 清順治丁亥十月初二日。前後共二十四會。所說皆修行要妙。因偈中有確指正修路句。遂名之曰西方確指。余讀之。身心踴躍。不啻醍醐之滴入焦腸也。因歎奇不已。和尚曰。(余)始亦不之信。既而閱之。神采煥發。即欲不信而不能矣。(余)曰菩薩往昔因中與八人具有大緣。悲念深故權巧接引。此豈同於應乩之流。且觀菩薩臨行。有曰鸾乩之設。本為神鬼依吾末如之何也矣。是書得之友人王貫三。向有刻板。頃毀於火。吾黨諸賢將復刻以行世。子謹為訂其章句。次其先後。既成而為之敘如此。

乾隆三十八年秋八月 東林後學彭紹升撰  

No. 1191-B 【西方確指後序】  

古先聖人。去今遠矣。然讀其書知其言。決不可以偽為者。斷之於理而已矣。佛法入中國千五百年。其間豪傑明睿之士。得一經一偈。決定信入。了脫生死者。殆不可悉數。而淺智之流。辄以私意窺之。謂其原出於老莊。乃其徒所偽作。即今老莊書具在。試取而與楞嚴圓覺諸經潔之。其淺深離合之故。略可見矣。老莊所不能為。而謂學老莊者能為之乎。此不能察理。而自徇其私者之過也。近世飛鸾之化行。三教聖賢往往隨方應感。宏法度人。是皆出於不得已之心。讀其書。知其言。決不可以偽為者。亦斷之於理而已矣。西方確指者。極樂界中。覺明妙行菩薩所說法也。其為教貶斥邪修。指歸淨土。闡一心之妙谛。窮向上之[糸-八]關。誠學佛者之指南也。予反覆讀之。作而歎曰。嗟夫蓮華國土。不離當處。阿彌陀佛。全體眾生。奈此眾生日用不知。未曾發一念回向心。從迷入迷。漂流長劫。可不哀哉。菩薩悲願深重。與此眾生世世隨逐。不相捨離。飛鸾之化。與現身說法何異。讀是書者。誠能信自本心。如說修行。心心回向。無諸異念。念極情空。脫然無住。雖現居五濁惡世。已渾身坐在蓮華國裡。報緣一謝。彈指往生。是果是因。初無先後。如其不信自心。因而不信淨土。甚者或疑此書為偽作。則憑非大菩薩應化常事。則是書也。豈可作乩書視也。(余)時即願刊布流通。廣利群有。而因緣未和。迄今己酉春。僧俗道侶。無不踴躍歡喜願施赀助成。至有讀而哭。哭而讀。頓捨所愛室宇衣服器具。入深山念佛者。豈非菩薩以無緣慈。攝化眾生。不可思議乎。遂與靈曦慧楫二老師。謀付諸梓。梓成道其始末如此。

時康熙己酉九月既望古吳淨業弟子朗西金锷撰

 

上一篇:淨空法師:你能把人生看作是夢境,你就沒有得失,你心就平了
下一篇:我們先簡單的重新認識佛教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