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一切萬法皆吾心體。】
就是一心的本體。
演【非離萬法別有心體。】
這兩句話,是我們修學最原始、最根本的依據。我們要問,你一心在哪裡修?要在一切萬法上修。為什麼?因為一切萬法就是一心全體。離開一切萬法,到哪裡去修一心不亂?一心太高了,我們把這個程度降下來講,大家都曉得,學佛從哪裡學起?從戒定慧學起,這是最根本的法。從三皈、五戒,從這裡學起,三皈五戒修的什麼東西?修的是一心不亂。我們把一心不亂看為第一義,三學就是第二義,我們從這裡下手。戒定慧從哪裡學起?諸位一定要曉得,不是說戒一定要找戒本,找在家戒、梵網戒,照那個去修;定,找《楞嚴經》,找禅宗的經典;慧,再去找《大智度論》、《瑜伽師地論》,那你就是完全把藥渣當藥了。你不會!你要是懂得這個意義,諸位已經不是初學的人了。
所以,修行要懂得行門的秘訣。我今天在此地把這個秘訣傳授給諸位,這個秘訣,其實我們中國歷代祖師都曉得,都會應用,而且應用得靈活巧妙,就是《金剛經》上的幾句話,「不取於相,如如不動」。諸位想想,與一切萬法有沒有關系?「不取於相」,不取什麼相?不取萬法之相。我舉個例子給諸位說,我們是個念佛人,而且所承的是印光大師這個學系、學派。如果今天有一個禅宗大德到這裡來給我們講禅,說淨土宗不好,沒有禅高明。我們聽了怎麼樣?一定很不舒服,我這個淨土宗請他來,他把我們道場破壞了。對不對?你們一定講,對!是!他來給我們道場擾亂、破壞了。可是真正修行的人呢?不然!他來,怎麼樣?成就我的戒定慧。你懂這個道理嗎?這就是修行,就是用功!
我跟印光大師這個學系來學,怎麼學?也得要守原則:「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印祖這個學派的東西,我得到了,精神我得到了。禅宗來給我講這一套,我也是「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這就成就了。不但是淨與禅,你不取相,如如不動,乃至於外道,乃至於一切法,六根接觸樣樣明了,是智慧;如如不動是定,是禅定;這裡面沒有取、沒有捨,就是戒律。於一切法沒有取捨,戒律成就了,「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定慧成就了。那怎麼不是修行?這就是禅宗古德所講的:「紅爐點雪,立即消融」,無有一法不是佛法。你要是不會,哪一法是佛法呢?《大方廣佛華嚴經》、《彌陀經疏鈔演義》都不是佛法,藥渣,不是藥!人家丟了不要的,不能用的!諸位要懂得這個道理。真正明白這個道理,二六時中,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統統是在修戒定慧,統統是在修聞思修,統統都是在修一心不亂,都是在修明心見性,都是在修無上正等正覺,這叫修行。
如果要是不會,那麻煩大了!學東西先入為主,主是什麼?成見。成見是什麼東西?見取見、戒取見。你學佛學的什麼?我學了一大堆的見取見跟戒取見。「戒取見」是因地的成見,修因的成見;「見取見」是得果的成見。你學佛學什麼?成天到晚在這裡學,學了一大堆的見取見、戒取見。學了些身見、邊見、戒取見、見取見、邪見,這五種見是要破掉的,怎麼能增長?天天在干這個、天天在修這個東西,唯恐不多,這不糟糕嗎?這樣念佛,不要說念幾十年,念幾百年、幾千年、幾萬年都不能功夫成片。一定要覺悟,我們生生世世修念佛法門,錯就錯在這個地方,現在再不明了,再不改過自新,這一生又空過了。
學佛先要去五種見惑,五種見惑斷掉才是圓教初信位的菩薩。我們講《華嚴經》很多同學來問:我現在算不算初信位?我就問:你這五種見惑斷了沒有?八十八品統統斷盡,不錯,你是圓教初信位的菩薩。這不能不認識,我今天在此地明白的傳授給諸位。無論正見、邪見、是見、非見、真見、妄見,一律不著相,著就錯了。「邪的我不著,正的要著」,要去的是執著,不是叫你去正邪。正邪是叫你辨別,那是智慧,去執著!不能把辨別正邪看作執著正邪,那就錯了,一字之差就送了法身慧命,就壞了。辨別邪正是非,那是智慧。一有執著邪正,執著邪法,執著正法也不得了!正法,你有這個執著,就障礙你的功夫。譬如我們念佛,最起碼的功夫是求功夫成片,它障礙功夫成片,障礙一心不亂,那是業障。佛真是苦口婆心,在《金剛經》上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應捨是不能執著。擇善固執是對初學人不得已用的手段,只限於初學。功夫往上提升,就要破執著。破我執,得事一心不亂;破法執,得理一心不亂。你要不破執著,怎麼能得一心?如果諸位明白這個道理,你就能夠體悟到《華嚴》裡面所說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理與事之所以變成障礙,都在執著上,去了執著就沒有障礙,去了執著你就得一心,去了執著你就清淨、就平等,你就不可破壞了。
這兩句話裡頭含的意思非常之多,博大精深。諸位同學記住,『一切法皆吾心體,非離萬法別有心體』。我們修戒定慧、修聞思修、修一心不亂、修無上菩提,不能離開一切萬法,離開一切萬法到哪裡去修?性相不二。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十一集) 1984/12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1-003-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