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這位是北京團的朱居士,他問的是,布施供養要隨緣而不攀緣。你老人家說要快速,我也很想快,但要快速就不一定有緣,那麼只有把錢存在銀行裡等待。但有人來化緣,我又不願意給他,如果是建寺院;有人來借錢,我也不願意借給他,這種情況怎麼辦?是否不管他做何用都借給他?平時我想印經,隨時往印經處寄錢,是否攀緣?我自己設計小卡片,可能也是攀緣嗎?
答:攀緣跟隨緣有時候很難辨別,總而言之,攀緣是自己有心要做,而且是勉強去做;隨緣是緣成熟,機緣成熟了。譬如建道場,這不是一樁容易事情,如果今天有人送錢給你,這個錢是足夠建道場,這行,這個緣成熟了,應當要做。如果有人送給你的錢很少,要請你做個道場,這你辦不到,你再去化緣這叫攀緣。我們這個地方的道場是一個人送的,最初這一層是十一樓,香港這邊陳老太太她發心,她一個人買來送給我,這是緣成熟。如果她說她送給我一百萬、兩百萬,買不到這個樓,我再要去化緣湊錢,那叫攀緣,這個事情我們不做。你兩個人、三個人合起來,一下送來把樓買下,這個可以。你叫我去找人去,那不是累死人!我們第二層樓也是一個居士,看到我們不夠用,送給我們一層。以後當中十樓要賣,正好夾在我們當中,我們拿來當然最好,就有一個居士他也發心,他一筆錢拿來正好買這一層,這叫隨緣。我們幫助別人亦復如是。譬如你印經,我只有十塊錢,人家印經的時候我隨喜,這叫隨緣,這個應該要做。如果我有那麼大的力量,我一次我自己單獨來印,印一部書,印個幾千冊,行,這個可以。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一生沒有化過緣,這個事情要懂,我們學佛就是向釋迦牟尼佛學習。後世才有募化,募化很辛苦,募化實在講也是要隨緣,人家是很樂意、很歡喜的布施,不要有絲毫的勉強。我們自己做也如此,力量薄弱,收入很少,少做,能夠自己在生活上盡量的節儉,省下一點錢來做好事。像印經、放生,我做的事情就三樁事情,布施醫藥,我這一生就做這三樁事情。到這些年,同修們供養多,多了,我們就是有計畫的來做一點好事情。我們也都是隨分隨力,道場收入多就多做,少就少做,沒有是最好,沒有就不要做。決定不要有計畫,我今年要做些什麼什麼,那不累死人!不可以。佛法最重要的心要清淨,心淨則佛土淨,我們的目標是在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在這個世間是暫住。這個環境好,很好;不好,也好,為什麼?這不是我的家,不是我長住的。你能夠把這個世間永遠看作是旅館,這裡頭沒有一樣東西是我自己的,我有使用權,我沒有所有權,這多自在!要懂這個道理,你就知道怎樣隨緣。隨緣就自在,攀緣就辛苦,那個辛苦就造業。(淨空法師·學佛答問·答香港參學同修之一 2004/7/23)
問:這位同學是來自江西的,是一位出家人,頓航法師。他說我們是個農淨雙修的苦道場,幾年來,我們依靠自己種田、種地,解決自己生活問題。第一個,我們拒絕了上百要把我們作為旅游區,搞活經濟,意見堅持,一把大鎖鎖住山門。對拜佛者熱情接待,參觀玩耍者請勿入內,出家人很少出山門。來者都贊歎我們道場清淨莊嚴,是正修道場,這是對我們的鼓勵與鞭策。由於有些事情我們自己能力辦不到,必須請人幫忙,這個問題就是錢,對我們來說是比較困難。不得不將居士們拿出來供養出家人的東西轉送給對方,有時也將自己種植的桔子、西瓜、紅薯、花生及蔬菜等以表酬謝,不要對方的錢和不幫忙,這實出於無奈,但不知這樣做法可好?
答:如果說是出於無奈就不好,你還沒有放下,要歡歡喜喜的去做。佛教給我們隨緣不攀緣,隨緣隨分去做就好。真正這樣不變宗旨,不變修行的方法,你們這個道場將來一定會興旺。可能興旺不在你們這一代,可能在下一代,可能在第三代。為什麼?上代人積福,修德、積福,跟家庭一樣,家庭裡面發達是祖宗積德,世世代代有好人,所以肯定會發的。如果不善,心行都不善,這個道場再旺、再盛,它會衰敗,也會衰敗得很快。這些道理只要你冷靜的去觀察,古往今來,中國、外國你都會看到,真的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另外一些要知道,機會教育,機會教育可以接引很多很多眾生,這不是小事。如果自己有這個能力,你這個道場規劃成內院跟外院,內院不讓人進去,自己好好修持;外院接引大眾,讓觀光旅游的人來,真正學到佛法。外面人對於佛教不知道,不清楚,都認為是佛教迷信。你能夠把這些觀光旅游的人用個十分鐘、十五分鐘,絕不超過二十分鐘,用這麼短的時間把佛法正確的理念介紹給他。他到這兒來上了一堂課,學到東西回去,這是好事情,所以機會教育,不要放過。(淨空法師·學佛答問·答香港參學同修之四 200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