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大安法師:淨宗與現代自然科學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淨宗與現代自然科學

淨土宗與現代自然科學的關系,體現在兩個層面:一是淨宗文化對現代科技的道德制衡;二是淨宗文化對現代科技的認知啟示。這兩個層面的有效滲透,顯示出淨宗在科技時代的深遠價值,茲分述如下。

1、淨宗文化對現代科技的道德制衡

近400年來,科學技術在人類活動的舞台上,日益扮演著重要角色,披上了高貴絢目的外衣,成了世人頂禮膜拜的對象。客觀地看,科技的發展確實在許多方面改善了人類的生存環境,提升了生活質量。科技能解決人類困境的樂觀主義在當代全球化的高科技浪潮中,有進一步強化之勢。

科技在日新月異地改變人類生存狀況的同時,其負面效應亦日漸彰顯,人們在享受高科技便利與高物質消費的同時,亦在吞咽著與之伴生的苦果,諸如:環境污染、生態失衡、核戰爭的威脅、生物武器、精神家園的喪失等。解決人類生存的苦難,科技並不是最可靠的東西。有識之士痛苦地意識到這一點,且曾為此付出重大代價。對科技負面效應的指責,從來便與對科技的贊頌並存著,只是聲音微弱不被人們注意(或潛意識排斥)罷了。1749年,法國思想家盧梭在《論科學與藝術》一書中,指責科學起源於罪惡,且總是給人類帶來災難。他認為科學的目的是虛幻的,效果是危險而有害的,它會使人損失時間、游手好閒、怠惰奢侈,從而引起風尚解體和趣味腐化,破壞德行。盧梭的這種觀點,在科技高奏凱旋曲的近現代,被認為是不合時宜的奇談怪論。

耐人尋味的是,在科技輝煌的今天,盧梭式的聲音不絕余響。1978年7月,在印度波那舉行的世界秩序標准規劃第14次會議上,由美國世界秩序協會和發展中社會研究中心起草了一份有26名學者簽名的報告,題目為《科學技術的墮落》。開篇雲:“這是一篇對科學技術成為不平等、剝削、壓迫世界工具的控訴書。”報告認為:現代社會不少思想、道德、倫理和文化上的混亂,與科技發展過快有關,應當適度限制科技發展以調整思想,使人類有足夠的道德理性來正面使用科技,造福人類。

美國物理學家羅伯特·S·科恩教授認為:在政治領域中,科學技術所導致的精英人才統治論帶來的危害,可能超過專門知識與專業工作作出的貢獻;在社會方面,科學技術的革新不論成敗,均對公認的文化生活與人類意識有破壞、瓦解、削弱作用。這種說法有點偏激,卻也能獲得某些資料的支持。比如,原子彈自始至終是由科學家下力氣付諸實施的。1939年3月18日,約裡奧·居裡在《自然》雜志發表鈾核鏈式裂變反應的文章。1939年8月2日,愛因斯坦簽署致羅斯福的信,揭開了原子時代的序幕。一位新聞記者對美國原子彈之父羅伯特·奧本海默采訪,奧氏坦率地承認:正是他們這些人在二戰末期為美國轟炸廣島提供了技術資料,作為技術專家,他為這一行為感到嚴重的“道義上的不安”,並雲:“我們物理學家長期以來就生活在這種精神分裂中。”在和平時期,又是科學家們促進研究毀滅性更大的氫彈。

射電天文學的先驅、諾貝爾物理獎得主馬丁·賴爾,在去世前給朋友的一封信中寫道: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他想尋找一個遠離軍事應用的研究領域,最後選擇了天文學。然而,在他晚年,他發現自己開辟的射電探測技術卻為軍事帶來了最大的利益。他開始懷疑是否他在1946年當一個農民,或許會好些。馬丁·賴爾教授提出一個建議:在新的恐怖武器發明出來以前,現在停止基礎科學研究可能為時還不晚。這是一位科學家臨終前的反省,其言也善,其被接納也難。

娑婆世間眾生的挾裹佛性的聰明才智,能夠推進科技的迅猛發展,然因內具貪嗔煩惱,致令道德理性嚴重滯後,高精尖的科技大多首先用於軍事。隨著科技發展,人類的心理多向物質功利傾斜,使物質的發展失去人心的控制力量,心被物所役,道德倫理、因果觀念被認為迂腐、保守而被拋置一邊,調控制衡人心的力量日漸軟弱乃至消失。道德與科技的失衡直接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基礎。所以重構道德理性乃是現代人類的當務之急。

淨宗文化從深層次提供當代道德理性建構的基石──三世善惡因果律,從多方面賦予超時空的道德價值,諸如:心淨則土淨、和諧平等、慈悲忍讓、生佛一體、自他不二等。如果淨宗文化得以介入現實,或現代人謙恭地接納淨宗文化理念,那麼,淨宗文化一定能有效地為現代科技發展導航,使之彰顯造福人類的正面功能,而最大限度地消解損害人類的負面效應,實現道德與科技的良性互動。

2、淨宗文化對現代科技的認知啟示

在一般人看來,宗教超越意向甚強的淨宗文化,即便內具安頓(或解脫)心靈的價值,也至少有悖於現代科學精神。事實表明這種觀點失之公允。本世紀50年代以來,西方社會掀起“東方文化熱”,有西方人尋求心靈拯救的人文因素,更有西方科學家熱衷在東方文化中尋找現代科技生長點的內在需要。許多研究高能物理學以及生命科學的前衛科學家,把佛教思想視為寶物,孜孜於佛教經典與現代科學的對比,從中獲得了諸多卓有成效的發現。

日本科學家松下真一說:“這實在很奇怪,正是現代物理學(元質點論)的真理,並用試驗加以證明,這和古代的佛教思想的具體表現一樣,不是令人驚歎嗎?”美國科學家奧本海默說:“在原子物理學的發現所表現出來的……關於人類認識的一般概念……就其本質而言,並非我們根本不熟悉、前所未聞或者完全是新的。即使在我們自己的文化中,它們也有一定的歷史,而在佛教和印度教的思想中更居有中心的地位。我們所要作的發現只是古代智慧的一個例證、一種促進和精細化。”美國物理學家卡普拉亦雲:“古老的宗教典籍《華嚴經》與現代物理學的理論之間,有著驚人的相似性。”而淨宗第一經──《大乘無量壽經》具足華嚴十玄門,其理念和境界與《華嚴經》並無二致,故歷來被稱為中本《華嚴經》。故而,淨宗經典與現代物理學的理論之間的相似性,亦毋容置疑;而淨宗理念遠遠高出現代科技之上,亦是一明顯的事實。

西方極樂世界種種依正莊嚴由阿彌陀佛妙明真心所流現,具有極高的審美法則,如:對稱、透亮、多樣化統一等,西方淨土的超然美,有助於啟迪科學真理的發現,因為科學的真與科學的美具有內在的同構。事實上,西方前衛科學家們在接觸學習佛教典籍的過程中,已從結構美方面獲得良多啟迪。可以說,淨宗文化對科學的認知啟示如無盡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其受益多寡,端在虔敬與悟性。

淨宗文化可以全方位地會通當代高科技各個領域,諸如:多維空間、大尺度的宇宙觀、地外文明、微觀亞原子世界、測不准定理、質能互變、時間隧道、生物全息律、分形數學、資訊網絡、克隆生物技術等,西方極樂世界是一個超高科技的妙土,能為地球高科技的發展提供深刻的啟示。

西方前衛科學家對佛教思想的認同與挖掘,表證人類思維縱深發展的趨向。淨宗文化與當代科技的會通互動,提供孕育新的科技革命的契機。由此證之:淨宗文化不僅不悖於現代自然科學,而且能給現代科技以啟示與導向;淨宗文化與現代科技的融匯,勢將開辟人類知性的新紀元,深刻影響人類的思維方式與價值觀念。

作者:魏 磊 (大安法師)

 

上一篇:自己從小到大的經歷,斷除邪YIN!佛菩薩有求必應!
下一篇:《解放孩子的潛能》006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