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聖嚴法師:忏悔與負責任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忏悔”是肯定自我非常重要的途徑。忏悔的意思是“承認錯誤”,但是承認錯誤之後,還要負起責任,准備接受這個錯誤所帶來的一切後果,這才是忏悔的功能。

   根據佛經,忏悔有三種方法:第一是對自己的良心忏悔;第二是對我們所虧欠的人忏悔;第三則是當眾忏悔。在當下承認錯誤的同時,對自己負責,也對他人負責。

   佛教徒通常是在佛前忏悔,因為我們很多時候往往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事,或是根本不知道錯在哪裡,所以會在佛前求忏悔,請佛菩薩為我們作證明。佛經指出,凡夫的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因此,無論我們如何客觀持平,都不免會犯錯。尤其我們的記憶總是很快就把錯的、壞的事情忘掉,或是不願想起,甚至於把錯誤合理化;但是對自己得意的事、對別人的貢獻,卻又記得牢牢的,而變得自傲自大,不懂得謙虛。所以,無論知不知道、有沒有發現自己行為上的錯誤,我們都應該忏悔。

   其實在我們一生之中,無意間對不起的人有很多很多,他很可能就是我們的父母、兄弟姊妹等最親近的親人;我們傷他們的心,讓他們受苦受難,而自己並不知道,甚至有時候讓人家受苦受難,心中還在幸災樂禍,說:“活該!希望他再更苦一點,這樣才能發洩我心中的不滿。”像這樣的心理,都應該要忏悔。如果我們平常能夠天天忏悔的話,我們的身心行為,就會愈來愈清淨。

   如果做錯事不忏悔會怎麼樣呢?佛教徒相信“罪有罪報,業有業報。”果報有好有壞,好的叫作“福報”,壞的叫作“業報”、“罪報”。如果不忏悔,我們受的苦難就會多些;如果忏悔,受的苦難就少些。

   我們的家庭、事業、學業,甚至於健康,都免不了會產生種種的挫折、磨難。這些阻礙、不如意、不順心,其實都是我們過去在有意、無意間,所造的種種罪業,而形成的果報。但是許多人不理解這個觀念,一旦果報現前了,就覺得是老天沒有長眼睛,而埋怨:“像我這麼好的人,為什麼老天對我不公平?為什麼我會遇到這樣的事?簡直是沒有天理公義!” 甚至會進一步會想:“天底下根本沒有天理、良心!既然人家對我這麼壞,憑什麼我要對人家好?”從此自暴自棄,出現報復的心態。這樣不僅害他人深陷苦難,也使自己再受一層煩惱所苦。所謂冤冤相報,無有盡期,真是苦上加苦、罪上加罪;如果還不懂得忏悔,想清楚問題的症結,情況便會愈來愈嚴重。

   如果不忏悔,就像欠債不還一樣,總有一天債主會逼上門來。尤其到過年的時候逼得更緊;試想看看,過年過節如果有債主上門逼債,不是很痛苦嗎?忏悔以後,無論有形、無形,無論債主是不是在我們面前,至少我們良心上的負擔已經減輕了。

   可是忏悔以後,並不等於罪過就此一筆勾消,而是“承認錯誤,願意承擔”的意思,是表示“欠你的錢我會慢慢的還,等我有錢的時候一定會還,而且會主動還。”而且忏悔並不是將所有的過失都推給佛菩薩來負責,如此是誤解了忏悔的真正意思,也不符合因果觀念。

   不肯擔負責任,就不會改變自己,業力就永遠存在,這種假的忏悔並無法淨化內心;而且不忏悔改變,便無法真正肯定自己、接受自己。其實,只要肯接受“人是無法逃遁於自己的所作所為”的觀念,就會提醒自己少做一點錯事,這樣便能達到防非止惡的功用。所以忏悔之後,不是什麼事都沒有了,而是要更努力多做功德、多行布施,以積聚善緣。

   忏悔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儀式,只要至誠地表明忏悔業障、罪障的決心即可。另外,也可以念〈忏悔偈〉:“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今對佛前求忏悔”。它的意思是:“由於我過去貪、嗔、癡的心理,造了種種的業,透過行為、語言和思想表現出來,傷害到人;現在我來到佛前真心忏悔,願佛菩薩給我做證明,證明我已經全部忏悔了。”

   忏悔也可以用拜佛的方式,一邊拜一邊忏悔,一面念一面拜,或者是念完以後再拜。藉由無我的禮拜及〈忏悔偈〉的反思,就能毫無隱瞞地徹底承認錯誤,並增加擔負責任的勇氣,達到忏悔的功用。

          -----摘自---本文摘自(大法鼓 第063集) ----  

上一篇:淨空法師:受不了環境誘惑而破戒,請問該如何真正忏悔?
下一篇:根讓仁波切:忏悔罪業的意義與修金剛薩埵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