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寺廟

 

靈巖山寺(蘇州)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蘇州西郊的靈巖山,是聞名遐迩的江南名山和佛教勝地。

靈巖山地處太湖之濱,位於蘇州城西南15公裡處,海拔220米。因山上有許多狀似靈芝的巖石,故稱靈巖山。

靈巖山寺建於山巅,山門朝南,俯臨太湖,湖光山色,蔚為壯觀,是國務院確定的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中軸線上有彌勒樓閣、大雄寶殿、念佛堂三進殿堂。東西兩側貫以長廊。東部為多寶塔、智積殿、鐘樓、香光廳等建築,西部以花園為主。十多年來,在蘇州市佛教協會領導下,寺院修復一新,殿堂樓閣、文物古跡、佛像法器都得到僧人精心保護,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國內外來賓。

  一進靈巖山寺山門,就是彌勒樓閣,即一般寺廟中的天王殿,正中供奉天冠彌勒。後為持杵坐像韋馱,與其他寺院的站像韋馱有所不同。兩旁為彩塑四大天王像,均高4.5米。

  出天王殿,沿石橋跨過界清池便是大雄寶殿。殿高25米,寬20米,建於1934年。正中供奉釋迦牟尼佛,高達6米,兩傍侍立迦葉和阿難兩大弟子。這組塑像建於1897年,均以香樟木雕刻而成,神態端莊慈祥。大殿兩側是根據《阿彌陀經》所列十六尊者名而塑造的十六羅漢像,造型典雅,令人起敬。後壁左右供奉文殊、普賢二大菩薩,坐騎青獅、白象。大壁後是海島觀音塑像,善財、龍女侍立兩側。觀音群塑和文殊、普賢像均造於1981年,全部泥塑,罩漆裝金。

  大雄寶殿後是念佛堂,1932年建造,是僧人念佛修持的場所。正門懸掛著印光法師手書“淨土道場”四字。堂內供奉彌陀、觀音、勢至西方三聖像,周圍是僧人打坐念佛的禅凳。樓上是藏經閣,珍藏著清刻《龍藏》7000多冊,影印宋碛砂、頻伽等藏經和歷代佛教文物,共有佛經4.7萬多冊。

  多寶佛塔又稱靈巖塔,是寺內最有特色的古建築。高34米,七級八面,樓閣式,始建於梁天監二年(503年),歷代屢遭火災毀圯。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年)重建,塔內空心,塔身全用磚砌,每層窗口各有石佛。明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塔遭雷擊,各層木結構腰檐及塔剎被焚毀,僅存磚塔塔身。

1989年9月,靈巖山寺籌集了80多萬元資金,對多寶佛塔進行了全面修復,並參照宋代營造法則,恢復了塔剎、塔基、平台和塔檐。1990年竣工。重修後的寶塔恢復了宋塔原貌,使靈巖山寺更為壯觀。拾級登臨,可眺望太湖風光,觀賞蘇州風貌。
鐘樓建於1919年,高15.13米,樓上懸掛著清康熙六年(1667年)鑄造的大銅鐘。“靈巖晚鐘”曾被列為蘇州十景之一。樓下為千佛殿。

  寶塔與鐘樓之間是1984年新建的智積殿。智積是西域梵僧,南朝時來靈巖山弘傳佛教,被尊為開山祖師,梁武帝賜額“智積菩薩顯化道場”。智積殿正中供奉智積菩薩畫像,兩旁陳列著佛教文物。

  靈巖山寺在春秋時是吳王夫差為西施所建館娃宮故址。

館娃宮遺跡 長壽亭

  蘇州西郊的靈巖山,是聞名遐迩的江南名山和佛教勝地。

  靈巖山地處太湖之濱,位於蘇州城西南15公裡處,海拔220米。因山上有許多狀似靈芝的巖石,故稱靈巖山。

  靈巖山寺建於山巅,山門朝南,俯臨太湖,湖光山色,蔚為壯觀,是國務院確定的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中軸線上有彌勒樓閣、大雄寶殿、念佛堂三進殿堂。東西兩側貫以長廊。東部為多寶塔、智積殿、鐘樓、香光廳等建築,西部以花園為主。十多年來,在蘇州市佛教協會領導下,寺院修復一新,殿堂樓閣、文物古跡、佛像法器都得到僧人精心保護,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國內外來賓。

  一進靈巖山寺山門,就是彌勒樓閣,即一般寺廟中的天王殿,正中供奉天冠彌勒。後為持杵坐像韋馱,與其他寺院的站像韋馱有所不同。兩旁為彩塑四大天王像,均高4.5米。

  出天王殿,沿石橋跨過界清池便是大雄寶殿。殿高25米,寬20米,建於1934年。正中供奉釋迦牟尼佛,高達6米,兩傍侍立迦葉和阿難兩大弟子。這組塑像建於1897年,均以香樟木雕刻而成,神態端莊慈祥。大殿兩側是根據《阿彌陀經》所列十六尊者名而塑造的十六羅漢像,造型典雅,令人起敬。後壁左右供奉文殊、普賢二大菩薩,坐騎青獅、白象。大壁後是海島觀音塑像,善財、龍女侍立兩側。觀音群塑和文殊、普賢像均造於1981年,全部泥塑,罩漆裝金。

  大雄寶殿後是念佛堂,1932年建造,是僧人念佛修持的場所。正門懸掛著印光法師手書“淨土道場”四字。堂內供奉彌陀、觀音、勢至西方三聖像,周圍是僧人打坐念佛的禅凳。樓上是藏經閣,珍藏著清刻《龍藏》7000多冊,影印宋碛砂、頻伽等藏經和歷代佛教文物,共有佛經4.7萬多冊。

  多寶佛塔又稱靈巖塔,是寺內最有特色的古建築。高34米,七級八面,樓閣式,始建於梁天監二年(503年),歷代屢遭火災毀圯。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年)重建,塔內空心,塔身全用磚砌,每層窗口各有石佛。明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塔遭雷擊,各層木結構腰檐及塔剎被焚毀,僅存磚塔塔身。

1989年9月,靈巖山寺籌集了80多萬元資金,對多寶佛塔進行了全面修復,並參照宋代營造法則,恢復了塔剎、塔基、平台和塔檐。1990年竣工。重修後的寶塔恢復了宋塔原貌,使靈巖山寺更為壯觀。拾級登臨,可眺望太湖風光,觀賞蘇州風貌。

  鐘樓建於1919年,高15.13米,樓上懸掛著清康熙六年(1667年)鑄造的大銅鐘。“靈巖晚鐘”曾被列為蘇州十景之一。樓下為千佛殿。

  寶塔與鐘樓之間是1984年新建的智積殿。智積是西域梵僧,南朝時來靈巖山弘傳佛教,被尊為開山祖師,梁武帝賜額“智積菩薩顯化道場”。智積殿正中供奉智積菩薩畫像,兩旁陳列著佛教文物。

  靈巖山寺在春秋時是吳王夫差為西施所建館娃宮故址。
按此在新窗口浏覽圖片  

上一篇:白仁巖寺
下一篇:妙蓮老和尚:修道培僧格 住山三十年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